中國大陸看中了南太平洋的自然資源,尤其是礦石,木材和魚類,並通過給依賴援助的南太平洋國家提供它們急需的投資獲取這些資源,已達致雙贏。這類協定包括巴布亞新磯內亞(Papua New Guinea)價值6.25億美元的鎳鈷開採廠,以及投資數百萬美元重振庫克島一家捕魚及魚類加工廠。2004年6月,湯加(Tanga)唯一的電力公司從中國銀行那裡得到了1700萬美元的「技術援助」。
在美國越來越疏遠的背景下,中國的動作增多了。美國在90年代關閉了美國資訊機構和美國國際發展機構(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地區發展辦公室,同時終止了富布萊特法案基金的學生交換專案。在南太平洋的維和部隊的數量自1995年以來減少了一半。
相對小型的獎學金投資,如來自東西中心的太平洋島發展專案(East West Center's Pacific Islands Development Program)的投資,還有其他的一些公共外交舉措,為美國與南太平洋之間的思想交流提供了機會,同時也傳遞了一個資訊,即:美國也關心「反恐」以外的一些事情,比如支持民主,人權,發展和貿易。美國需要與該地區的盟國合作,不是為了抑制中國,而是為了穩固南太平洋地區的政府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