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閑話愚人節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6-4-2 03: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每年4月1日,是西方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和其他節日不同,這一天並不是要紀念愚人什麽的,而僅僅是人們自發地藉機和周圍的人開開無傷大雅的玩笑,把在平時綳得太緊的神經放鬆一下。

美國聯邦政府和私人企事業單位都未把愚人節列為休假日,若不是趕上周末,您被告知在愚人節這天您不必上班,可以在家休息,那麽,您不是被炒了魷魚,就是被人愚弄了一把。

由於愚人節不像其他一些節日那樣,由教廷或政府頒布敕令或法令來紀念某一重要人物或事件,因此,它的起源是相當模糊的。據說,愚人節起源於法國。實際上,這個輕鬆的節日起源於一個挺嚴肅的歷史事件,即中世紀歐洲的曆法改革。

在中世紀時,多數基督教國家都使用公元前46年愷撒所頒布的朱里安歷(the Julian Calendar),但是,這種曆法隨著天文學的發展被證明愈來愈落伍了。於是,改革曆法就被提到日程上來。1545年,天主教的特倫特(the Council of Trent)會議批准了曆法改革一案。

1582年,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正式頒布其所制新曆,史稱格里高利曆(the Gregorian Calendar),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陽曆。新曆頒布后,有些國家接受,有些國家則抵制,當然,後來那些有抵觸情緒的國家也逐漸採用了新曆。蘇格蘭是在1660年代,德國,丹麥和挪威是在1700年代,而英格蘭直到1752年才改用新曆。

1564年,早在格里高利曆正式頒布前,查理四世在法國就率先採用了新曆,引來不少麻煩。愚人節的出現也就是這些麻煩引起的。

按朱里安歷計算,每年有八天是過年的時間,從3月25日開始,一直過到4月1日。這期間,也跟咱們現在過年似的,教會的各級領導除了認真總結過去一年來的光輝業績,展望新的一年的光明前景之外,也不失時機地利用過年搞搞團拜,聯絡聯絡感情,該吃吃,該喝喝。每年還都弄個聯歡會什麽的,歌星大腕的請來一批,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那時候交通不是很發達。即使在過年這個黃金周里,去歐洲附近國家旅行的都不多,更甭說去什麼新馬泰了,絕大多數人過年期間都呆在家裡找樂兒。4月1日這天是過年的高潮,人們習慣上要在這一天互贈點過年禮物表示祝賀,意思有點兒像咱們大年初一串門拜年似的。

但是,新曆冷不丁地把過年的日子挪到了1月1日。好傢夥,這一差就差了三個來月。這麼一變,好多人都找不著北了。甭說日子變了這麽多,就是時間變一點兒都會給人帶來諸多不便。我所在的印地安那州就沒有夏時制的變化,據說最早也實行過,但是,人們老是記不住,反而造成麻煩。因此,州議會立法,來個以不變應萬變。最近,州議會又通過了決議,從今年開始,重新實行夏時制,省得老讓人家說俺們印第安那人是「土老帽兒」。

中世紀的人思想本來就偏於保守, 您說,人們本來按部就班,該幹嘛幹嘛,日子過得好好的。教會一聲令下,日子都變了,能一下子就習慣嗎?不但法國出現這種問題,歐洲許多國家都存在這個問題。老老實實過日子的人反對這種改革,稀里糊塗過日子的人也不重視這種改革。4月1日這一天,咱照樣過咱的年。

一開始,大家對此也無所謂,等到多數人都使用新曆法了,您還按照老黃曆在4月1日給人拜年送禮,就顯得不那麽「與時俱進」,多少還透著點兒迂腐了。

於是,一些好找樂子的人就開始捉弄起這些人來。每到4月1日這一天,他們就提溜幾瓶特優香檳干邑什麼的,假模假勢給這些人拜年,打開瓶蓋,沒喝幾杯,怎麼全出溜到桌子底下去啦?過年一高興,也忘了品了,哪是什麼香檳干邑呀,都是「二鍋頭」!

還有的人被邀請參加新年聯歡會,等到他們穿上節日盛裝趕到會場,才發現是白跑一趟。這些上當受騙的人還被人嘲笑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尋開心。反正4月1日也不過年了,玩玩兒這種無傷大雅的惡作劇獲得的樂趣也不比過年差,因此,它就慢慢地演變成在法國流行的風俗。

時間一長,人們又為自己多創造出一個生產快樂的節日。愚人節時,人們常常把自己的家布置得象過新年一樣,來了客人,假模假式地祝賀他們「新年快樂」,大夥兒一起冒傻氣,逗悶子,別有一番情趣。

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於是,愚人節就成為歐美國家的一個民俗節日。到了這一天,人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造出一些謊言,去哄騙、取笑、愚弄別人。只要你做得不過分,連被愚弄的人都會享受到一種被愚弄的「樂趣」。

但是,開玩笑也要看有沒有水平,玩笑開得水平高,是一種通俗藝術的享受;反之,不但令人興趣索然,有時還會招惹麻煩。

記得改革開放后,報上介紹牛西紅柿的科研成果,說是德國一所大學的教授將西紅柿的細胞同牛的細胞雜交,種植成功牛西紅柿,其維生素C的含量比原來的西紅柿高出幾十倍。

這條消息在當時的中國引起不小的轟動,媒體競相傳播,給我們那個科學的春天又增添了幾分絢麗色彩。據說,還有專業技術人員到德國去專門拜訪那位教授,結果撲空。後來才知道,那是英國的《新科學家》雜誌製造的「愚人節」幽默。這種幽默對於剛剛經歷過打雞血,喝涼水,甩手療法,飲紅茶菌的國人來說,的確新鮮好玩,叫人家幽了一默,還挺開心。

雖然,牛西紅柿是子虛烏有,但我們家卻從此多了一道看家菜,就是牛西紅柿,雖然談不上什麽科研成果,但家裡人都愛吃。如果說牛西紅柿一類的「謊言」愚弄了廣大人民群眾,那麽,更多的把戲則是愚弄名人讓大眾開心。

報載,2002年4月1日,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一家法語電台有兩位播音員決定在愚人節要找個「更難欺騙的傢伙」來「開心」一下,於是,他們打電話給微軟公司總部,聲稱是加拿大總理辦公室工作人員,要讓蓋茨接聽克雷蒂安總理的電話。蓋茨的助手也沒多想就接通了老闆的電話。於是,其中一個「騙子」冒充克雷蒂安與蓋茨在電話談了十幾分鐘。話題從經濟到Windows XP,談得十分投機。最後,「克雷蒂安」還邀請蓋茨有空兒來加拿大玩,蓋茨欣然接受。您可以想象得到, 等蓋茨醒過神兒來,發現自己成了「四月傻瓜」,那表情一定好看。

朋友之間,在愚人節時也常開玩笑,好多情形都是愚人自娛。記得剛來美國的時候,我也曾當過一次愚人節傻瓜。那時候,留學生的汽車都不是很好,許多人的車差不多是「除了喇叭不響哪兒都響」,因而出事的機會就多。

一天下午,突然接到朋友一個電話,說他的車壞在城裡了,叫我趕緊過去幫一把。放下電話二話沒說,咱就駕車殺向城裡,到了他告訴我的地方一看,沒車沒人,只好圍著那塊地界兜圈子。兜著兜著就覺著有點兒不對勁兒,一算日子,今兒正是愚人節呀!這才大叫不妙,想立刻返航,已經晚了,正趕上下班時候堵車。咱對城裡的道兒也不熟,堵著堵著就把油箱里的油耗幹了,只好把車停在一個不能停車的地方看著。那時候沒手機,也不敢離開車去打電話,只好坐在車裡等警察。這時候你想著警察了,警察倒沒工夫搭理你了。

到吃晚飯的時候,我的那位朋友又給我打了個電話,本想著取笑我這個「四月傻瓜」,但聽說我現在還沒回來,又聯繫不上,也著急了。飯也沒吃,開車就往城裡跑,總算在天黑之前找到了我。這傢伙幫我灌好油,又在麥當勞請我吃了一頓,一個勁兒地賠不是。您瞧這個玩笑開的。

玩愚人節的騙人把戲,多少還是講點兒分寸的好。有的愚人節玩笑就讓人感覺不是很舒服。

去年3月24日《華盛頓郵報》報道說,著名男性時尚雜誌《MAXIM》將在4月號雜誌中刊登布希總統兩名雙胞胎女兒僅穿內衣的性感艷照,一度引發巨大轟動。該雜誌正式出版后,果然大篇幅登出布希總統兩位千金 的「艷照」。但雜誌同時指出,這張照片是利用100多張照片用電腦精心拼接合成的,純屬「愚人節玩笑」。在照片旁的一個紅色圓圈中,醒目地寫著 「100%%偽造」字樣。不知怎麽,我就覺得這個玩笑開得忒沒水平,有點兒惡俗的意味。

前陣子曾看過國內人寫的一篇談論愚人節的文章,說什麽在西方國家,愚人節這一天,人們想方設法地編造謊言,製造惡作劇,去愚弄別人。「只要在當天夜裡12點以前,無論多麼肆無忌憚,也不負法律和道義上的任何責任。而且,如果你能製造出荒誕至極的『新聞』,又能讓人信以為真,還能榮獲騙術『桂冠』呢」!

這話說得就有點兒極端了。我印象當中,這篇文章還真不是愚人節那天發表的。讀了這段文字,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位老兄喝得有點高了,才這麽寫。你4月1日在美國坐飛機拿把餐刀說你要劫機試試看,你再怎麽說今天是愚人節也沒用,抓你沒商量。

其實,如今的愚人節在美國主要是淘氣的半大小子們的節日,他們無憂無慮,逮著個機會就窮開心。我周圍的華人朋友沒幾個人有心思過這個節的,一天到晚忙工作,忙孩子教育,忙這忙那,忙得哪天是愚人節都記不清。您要是跟他們開個愚人節玩笑,准靈。

像許多洋節一樣,愚人節也傳進了中國,只不過有些國人不止在4月1日過這個節,他們是一年到頭天天過。時常聽朋友說,回國一趟,在哪哪兒被宰了一傢伙。開始還沒當回事兒,直到前年回國旅遊親自體驗體驗了一下,方知所言不虛。您要是被宰一次,當成是愚人節玩笑,自己當回愚人,也是一樂兒,回來以後您不是還多了一個旅遊話題呢不是。可您要是老讓人家把您當愚人來耍,心裡就不是滋味兒。

閑聊起愚人節,不由得想起打雞血,喝紅茶菌,羨慕牛西紅柿的時代。只不過,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2006年修改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4-2 08:18 | 只看該作者
Happy April Fool's Day to you al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5: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