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太湖船菜 品漁家風味

[複製鏈接]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asendg 發表於 2006-3-18 15: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太湖船菜起源於民間,真正走向市場則是近幾年的事情。1994年,太湖東岸蘇州光福鎮的漁民,率先推出了具有漁家風味的太湖船菜。如今,蘇州東山、西山沿太湖一帶,也出現了太湖船菜的招牌。一些城市裡的餐飲場所,還將太湖船菜引進店堂,居然也吸引了不少食客。

    光福鎮歷來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譽。那迂迴曲折的百里湖岸線,形成了我國最大的淡水漁港碼頭。太湖野生水產有100多個品種,其中以「太湖三白」――白蝦、白水魚、銀魚最為著名。大多數遊客品嘗太湖船菜,首選的菜肴便是鹽水白蝦。銀魚味道鮮美,但起水即死,且四小時后不可食用。不過遊客也不必為此擔心。漁民捕撈到銀魚,會馬上放進漁船上先進的冷凍設備速凍,一年四季都可保鮮。

    經過多年推廣,目前太湖銀魚已在全國各淡水湖泊廣為繁殖。其品種大多為雷氏長吻銀魚,漁民們叫「才魚」,食客稱「財魚」,用來招待貴賓,一度身價很高。身長6至8厘米的銀魚主要產地仍在太湖,1500噸的年產量過去以出口為主,近年來為滿足日益旺盛的內需市場,用於出口的數量日趨減少。

    據光福鎮負責人蔣勝元介紹,太湖中有腳的、沒有魚鱗的、魚鱗細小的魚,才是好魚。有民謠為證:太湖珍品蟹蝦甲(有腳),青草鯽鯿不夠格(大鱗),紅黃黑白肉質細(細鱗),銀鰻昂鯰高蛋白(無鱗)。太湖的野生甲魚、鰻魚、黃桑魚等,由於稀少,遊客難得一見,若能吃到,除了捨得花錢,還要有很好的運氣。

    太湖船菜之所以興旺,一靠原料新鮮,二靠烹飪手藝。太湖船菜的最早經營者並不是名廚,而是地地道道的光福鎮漁民,沿襲了數百年來當地漁民傳統的烹飪手藝,多用活殺、活熗、清蒸、白煮等方法,保持菜肴的原汁原味,鮮嫩可口。有的菜肴還帶有特定的太湖船家習俗。例如「水仙宮」船樓一款名為「兩鮮」的老燒銀魚白蝦,其形成原因有兩個:一是漁民打魚忙,經常將銀魚和白蝦放在一起做一道菜以節省時間;二是因銀魚無骨無刺,小孩飯沒吃完菜就吃光了,放一點白蝦,可讓孩子吃得慢一點。

    冷盤中有一種曬乾的針口魚,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嘗后讚不絕口,以後當地官府便年年進貢,因此又叫「貢魚」。用當時的交通工具,活魚送到京城早已腐爛,漁民們便將其製成魚乾。大概是因為乾隆皇帝也只能年年吃魚乾,所以現在的船樓還是用乾魚待客,只是稍加油爆而已。

    今天的光福鎮太湖船菜,已具有相當規模。漁港碼頭上,13艘富麗堂皇的水上船樓一字排開,總營業面積15000平方米,可供6000多人同時就餐,每年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和美食家50多萬人次。供應的菜肴除太湖著名水產品外,還有醬爆螺螄、紅燒昂刺魚、豆腐燉鹽魚乾、草雞湯、豆腐蚌肉等家常菜,以及銀魚肉餛飩、南瓜餅等特色點心。一些船樓還經常推出新品種如魚激浪頭、將軍過橋、鶴爭熗蝦等。值得一提的是,為保護太湖水質,船樓污水由日處理500噸的地埋式污水處理池統一處理。

    坐在船樓品味佳肴,還有太湖美景相伴。湖面碧波蕩漾,岸邊蘆葦連片,遠處山色迷朦,一派江南好風光。
來源:星辰美食網

2

主題

2549

帖子

518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8
沙發
laoda1 發表於 2006-3-18 17:28 | 只看該作者
有機會咱也嘗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3
小魔女 發表於 2006-3-21 13:45 | 只看該作者
醉蝦味道不錯!謝謝樓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6: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