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教徒報》:中國雙贏外交博得讚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寬水窄 發表於 2006-3-20 2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印度教徒報》日前發表題為《從「恐華症」到「中國熱」》的文章,讚揚中國雙贏外交贏得讚賞。文章摘要如下:

長期以來,中國被視為潛在的威脅。然而,近些年來,中國利用其經濟活力和日益增強的國際影響力,在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本著創造和諧世界的理念,積極展開靈活的多元外交,在世界上贏得了廣泛的朋友。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05年對全球輿論的調查結果表明,中國公眾形象比美國的好。中國成功地消除了人們的懼怕心理。

中國通過強調自身的崛起對所有各方應該是「雙贏的機遇」,並以與大部分貿易夥伴的有益貿易順差支持了自己的觀點。

整個東亞,從韓國往南直到印度尼西亞,都開始依賴中國作為其出口的重要市場和進口的來源地,中國產品低廉的價格不僅讓進口商感到高興,也讓消費者感到滿意。

鑒於東盟建立之初是作為美國支持下的對抗本地區共產主義的地區性組織,因此它新近與中國發展起了友好的關係才更加引人注目。中國與東盟的關係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牢固的時期。

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飛行數千英里去拜訪各國領導人,向他們解釋中國的政策,指出中國經濟發展會給整個地區帶來好處。僅2005年4月,他們就分別出訪了汶萊、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和印度。伴隨他們而來的是國家形象的改變:中國比前幾年顯得更加富有、自信和具有影響力。整個東盟地區的年輕人都開始學習中文,認為掌握中文將會給他們帶來美好的前程。

漢語熱不僅在東盟國家盛行。韓國首爾大學宣布,從2003年開始,漢語就已取代英語成為文科學生中最熱門的學科。目前大約有4萬韓國留學生在中國學習漢語。鑒於中國已成為韓國產品最大的進口國、投資最重要的目的地和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因此這一點也不足為奇。中韓貿易額2005年超過了1000億美元。

首爾還認識到北京的成功調解是朝鮮半島保持穩定的最大希望。經過10年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處於被動局面,北京2003年開始主持召開六方會談,並為此贏得國際社會的讚揚。

在南亞,中國之星也在冉冉上升。2005年中印貿易額超過180億美元,雙邊關係送走漫長寒冬,迎來春天。事實上,2006年被確定為印中友好年。溫家寶2005年4月訪問印度之後,兩國將雙邊關係升級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過去幾個月,它們舉行了聯合海軍演習,簽署了能源合作協議,雙方高層官員多次互訪。印度總理曼莫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1: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