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反思改革--「不問姓社姓資」與「不問姓中姓外」

[複製鏈接]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愛華 發表於 2006-3-20 16: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華盛頓大學經濟學教授波茲南斯基在其新作《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動都國家民族資本被剝奪》一書中批評東歐的「轉型」國家:

到1999年末,波蘭的工業固定資本中,外國人擁有的份額已達到總數的40%,到2000年時,這一比重又進一步攀升到50%;而到2003年,外國人在波蘭所擁有的工業資產比重可能超過60%-70%。

匈牙利早在1989年就已經直接開始向外國人拍賣國有資產,外國人手中所積累的銀行業資產已達到總數的70%。將工業資產迅速出賣給外國人的國家,還包括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尤其是愛沙尼亞,它的外國資本比重已經接近80%,銀行資本中也有80%為外國人所用有。

因此,作者把這一地區稱為「沒有民族資本的市場資本主義」。

記得「十五大」剛剛結束時,有的地方把大會的精神集中概括為一個字:「賣」,「快賣,賣光」。當然,在理論上這有點不夠完美,於是媒體又有文為之辨正。不過從後來的「實踐」看,還真是那麼回事。膠東某市書記,外號叫「×賣光」,全國都趕著去參觀學習,風光得很。真是「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趕潮也罷,無奈也罷,為政績也罷,為渾水摸魚也罷,總之,大勢所趨,非賣不可。既有名又有利的事,何樂而不為!
在這個趨勢面前,誰也無力回天。

因為社會已經形成一個定勢,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使公有制難以為繼:堅持下去,不是毀於外部競爭,就是毀於內部腐敗。遲毀不如早毀,晚賣不如早賣。這就是「曹破產」之類生存和紅火的基礎。於是,由「小」而「中」而「大」,由企業而文化教育,由個別到一般,由中而外--一步步「邁」向了「接軌」。

在現實的「優化投資環境」的「傾斜」中,不光公不如私,而且中不如外。所以,無須理論精英們論證,老百姓憑著直覺也能看出來:產權的「明晰」和「轉移」,隨著改革的「深化」,不光會化公為私,更會變中為外。如果沒有回天措施,東歐的今天,未必不會成為我們的明天。

記得剛起步的時候,叫做「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過一系列的「完善」步驟,公有制卻越來越難以為繼。這時智囊精英們才告訴大家:公有制「產權不明晰」,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弊端無法克服,出路只有「賣」和「股」,人間正道私有化。--如果一開始就如是說,誰也不信。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也。

不要糾纏什麼「姓社姓資」,市場經濟、先進生產力、效率、看不見的手、全球化……只要能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可以「不問姓社姓資」。但是,下一步,隨著改革的「深化」,是否也要「不問姓中姓外」呢?

不過這樣一來問題也就來了:「快賣,賣光」,如果像東歐一樣,不是最後連「國」都「賣」了嗎了?

已經「全球化」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嘛!東歐的現象,正是「招商引資」的成功。說「接軌」,我們不過才「入世」,人家已經加入了「北約」了。--理論精英會不會這樣解釋?

改革在與時俱進中,也得時時回顧,勇於面對現實,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實事求是地反思。看理論界,新自由主義已經開始降溫了。這使人看到點希望,但很不夠,對於「市場經濟」根深蒂固的迷信,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破除得了的。

願我們能夠正視這個難得的前車之鑒。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沙發
mm021 發表於 2006-3-20 17:22 | 只看該作者
呵呵,矛盾中的中國,也只有矛盾的解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3
長白山 發表於 2006-3-20 18:27 | 只看該作者
「摸石子」的時間太長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2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1

積分
23
4
Chenwangyue 發表於 2006-3-20 18:36 | 只看該作者
實質的問題在是否「以民為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883

帖子

21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7
5
dj13579 發表於 2006-3-20 18:37 | 只看該作者
這不是賣不賣的問題

是自己的管理體制,使這些東西沒有效率,甚至成為浪費資源的負擔
找不到辦法只有賣了,誰也不是想把自己的家當賣光,換幾頓飽飯!
沒辦法的辦法!

現在改革的關鍵不是在於賣或不賣,是在於如何使這些東西運作的更有效率
解決社會就業危機,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經濟的來源
如果能做的到,那當然不賣,可是現有的用人制度管理制度使很多地方做不到

再者說民族資本不是說要把東西賣給自己人,就變成民族資本了
國內很多人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特權取得
最後接著糟蹋掉,或更高價賣掉,這種人才是毒瘤,
讓自己的東西不能更好的運作,這才是國有資產的流失
發展民族資本的動力不是把東西賣給誰,或賣不賣,而是國家對民族資本發展的政策!

資產的變賣,是看變賣后得到的利益,是否划算
民族資本的發展是看國家的政策!

這兩個問題更本就是兩回事兒!不是說非要把東西賣給自己人,才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簡單農家思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8: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