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最怪異的教育「郭成志創意法」為何成功?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3-18 0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B]中國最怪異的教育--「郭成志創意法」為何成功?[/B][/CENTER]

學生的課程竟沒有「語文」、「數學」……只有讓人聞所未聞的「創意法」!
開闢創意課堂,一節課往往從學生「最差」的提問講起!
自辦《創意》報,「最差生」的作文一直上頭版頭條!
建立「郭成志創意法教育」體系,乾脆宣稱:最差即最優!
八旬老者寒夜撰文推廣,家庭、學校、社會為何齊讚譽?

[B]誰「打響了解放中國教育的第一槍」? [/B]
在湖南省湘潭市廣場學校,有一位「教育奇人」郭成志,他提出了一種「奇怪」的教育觀:最差即最優!他講的「最差」有兩個含義:一是「最差的答案」,二是「最差的學生」。「最差的答案」現在都成了「最優」,是非標準何在?至於「最差的學生」,當今中國最權威的教育家也只把他們稱為「後進生」,也只能讓「差生」有所「起色」,誰也不敢稱其為「最優」。如此以來,豈不是黑白顛倒?他把這種「最差即最優」的思維方法,稱之為「郭成志創意法」。郭氏教育,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最怪異的教育」! 專家們信口開河,說說也就罷了,可他只是一個小學老師,還真在教育第一線中實施了13年。 或者,由於一些小地方的教育部門疏忽,讓他矇混過關,也是有的事,可事情並不這樣簡單,他還著書立說,編寫教材,內容從小學到大學,大張旗鼓,似乎要在教育界「翻天」。

被稱為「民間教育第一人」的王澤釗也只是提倡一種開放的語文教育方式,就引來非議,只得辭去公職。也許,郭成志氣也只是一廂情願,自己唱自己的戲,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郭成志還真的「翻了天」。學生們愛戴他,家長們一致讚譽他。甚至一位八十一歲的老人還在寒夜用顫抖的筆寫了長篇大論來推介他的教育方法。

或許家長們愚昧,也是有的事,可2004年時任湘潭市教育局長的夏國華同志還曾公開在湘潭日報寫文章推介他的教育成果,所在的雨湖區教育局長喻少先也對湖南教育雜誌記者稱他是「花兒中最亮的一朵」。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還申報了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實驗研究專業委員會的」十五」規劃課題《郭成志創意法教育》,在專家評審中滿票通過,並榮獲全國一等獎,學會鑒定意見稱:「實效顯著」、「其成功經驗可資借鑒」。

現在全國已有50多個中小學來函來電,要求推廣「郭成志創意法」。很快,該教育成果為全國各地的教師所使用,他們說:「『郭成志創意法』解放了學生、解放了教師,也解放了中國教育。」「打響了解放中國教育的第一槍」.原來,怪異的背後,蘊藏著樸素的教育哲學。

湘潭人民甚至中國教育界推崇「怪異教育」,令人匪夷所思。 誰能破解「中國最怪異的教育」成功實施之謎?

[B]以下介紹的是他求學和從教的故事[/B]。

[B]1、三次淪為「差生」――發誓成為救治中國教育頑疾的第一人 [/B]
郭成志,一九七四年二月初十齣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和平公社和平大隊月塘生產隊(現響水鄉和平管區)的沈家咀。地處城鄉交界。分田到戶后,母親殷平權被評為縣裡的勞模,體重不足一百斤,卻能拉板車一次運貨上千斤,有著驚人的吃苦耐勞的能力。父親郭伏秋喜歡在勞動生產中搞些小發明來減輕勞動負擔。他在鄉里率先製作電動風車,設計可移動的爐灶,引得鄉鄰前來觀摩、效仿。沈家咀小孩不多,而且郭姓僅此一家。這種平常而又不平常的家庭背景,造就了郭成志早期的孤獨、暴躁、沉默寡言而又不怕困難、充滿想象、善於標新立異的性格。「別人說十句,他才說一句,但往往一鳴驚人,給人深刻的印象」。

七歲半才上小學。第一次淪為差生。略有記憶時,就聽鄉鄰嚇唬說進學校就是「關在黑屋子裡」。因此懼怕上學,五歲、六歲時均以裝肚子痛而避開上學。1981年9月進入縣和平小學讀書後,因未上學前班,不會寫「2」字,而遭數學老師打,語文課因默不出韻母而倍受歧視,坐在差生組。被老師認為「讀不得書」。但被打后數學成績忽然優秀,語文成績也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大進步。以後在農村讀書九年,有七年均為全村或全鄉第一名。五年級時參加湘潭市的「衛生知識競賽」,竟然將一張四開的報紙,熟讀成誦。但由此開始神經衰弱。活動能力極差,最怕上體育課。但能拖板車、餵豬、洗衣服、尤其善於做飯。卻被村人公認為「沒做過任何勞動」。

1987年9月到湘潭縣和平中學讀書。第二次淪為差生。進入中學后,為年級第一名。88年4月並被全校老師一致評為市級三好學生。接到證書時對班主任說:「我算什麼三好學生?我哪裡好?」回家后要撕掉證書,被母親勸住,但被班主任懷疑為驕傲自滿。二年級一期時差點沒保住第一名。並患上乾眼症和皮膚病。第二學期終於兵敗如山倒。但仍舊被評為市級優秀幹部。再次反駁班主任。並真正撕掉了證書。三年級后,仍舊與第一名無緣。其時決定報考師範學校。一來緩和身體上的疲憊,二來「要和小學生一起重學作文」。三年二期,心病、眼病、皮膚病三病俱發。學習仍舊艱難。但中考時發揮較好,總分為637分,超過錄取線10分。

1990年9月到湘潭師範讀書。第三次淪為差生。入學后,積極演唱通俗歌曲,成了班上的「歌星」,並主演小品《新老師》,由於沒有當導演的權力,導致節目沒來得及排練一次就搬上了舞台,最終演成了獨角戲。但這不成器的小品,演出相當成功,轟動全校。被稱為「幽默大師」。但更多的是對師範雜而多的課程不適應。一個曲子彈得半生不熟,老師又布置一個,最終連一個都忘了。美術課教得蜻蜓點水,他也接受不了。體育課就會長跑,其餘的一竅不通。文化課只喜歡心理學和教育學,余則厭惡至極。期末考試總分,第二學期為倒數第二名。以後均是倒數。

[B]中小學時,郭成志是一個文學愛好者。 [/B]
小學最愉快的事情,就是看「圖書」(連環畫)。第一次買的書是《愛打扮的鴕鳥爸爸》和《螞蟻搬家》。先愛讀神話,后喜讀武俠。以後斷斷續續讀《水滸》、《三國》、《西遊記》的連環畫。因極度愛書,曾在縣城的書攤上搶過一本連環畫,而未被抓到。擁有連環畫三百多本,辦過書攤,但至五年級時,書已盡失。因讀書多,且書中有些句段熟讀成誦,作文中成語豐富。多次被老師當範文讀,然而極度害怕作文。但真正使之產生創作慾望的,卻是從姨媽家拿來的幾本《故事會》,這些與語文課本迥異的故事,使他激動不已。五年級時,即創作了故事《李二疤賣瓜》。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的不歸路。

曾讀原版的《紅樓夢》等四大名著,或未看懂,或未看完。三年中,主要讀了《東方少年》等雜誌,對其中刊載的小說很感興趣。作文獲區級一等獎。縣級三等獎。回來重寫一遍卻被語文老師否定,多半因有諷刺老師的嫌疑。三年級時作《比姐姐大三歲的弟弟》,得到甘肅《故事作文》的錄用通知。然而最終未發表。因為「年齡超過了」。在漫長的等待中,培養了對文學的熱愛。

以後,郭成志不知投了多少次稿,可一次也沒有成功。他苦心追求的文學創作稿件卻又被編輯當作垃圾扔掉,原來,要創作一個新的作品,竟然要拋棄掉課堂上苦心學習的一切!他開始恍然大悟。

[B]作為「差生」和「優生」雙重身份,使他小小年紀就看透了教育中「世態炎涼」。 [/B]

他以自己的求學和從教的經歷為研究素材,深切地感受到當今教育的兩大殘酷的現狀:殘酷地淘汰與殘酷的扼殺,他們的家長、老師和社會都會經常會用一個字來評價孩子――「差」!可以說,一切的教育困惑,皆源於這一字。解決了「差」的問題,也就解決了教育中的一切問題。因此,他終於忽然感悟:「最差即最優!中國教育已經病入膏肓,不能不救!我要作救治中國教育頑疾的第一人!」

[B]2、永遠的「不老爺爺」――「一頓亂搞」的創意課 [/B]
郭成志所設計的課程分為專門課和基礎課。專門課分為兩種,一種是中小學版,用故事寫成,一種是大中專版,用講座的形式寫成。基礎課是依據他自己所學過的所有科目改編而成的。例如,語文就改編成「語文創意法」。傳統意義上的「語文」、「數學」已經不復存在!

1993年,師範畢業后,郭成志真的當了一名小學老師。
1996年,調到廣場學校任教,接手三年級87班的班主任工作,教語文課,頭幾次語文課與一般的教法無異,但很快就「什麼都解散了」。

在課堂上,他體現著「最差即最優」,一節課往往從「最差」的提問講起。有一次,他們上《爬天都峰》一課,有個學生問:「老師,爺爺怎麼有不老的呢?」全班哄堂大笑。原來是這樣的,課文中有句對話,老爺爺對小妹妹說:「你害怕爬天都峰嗎?」小妹妹說:「不,老爺爺」。可這個同學在閱讀中竟然沒有看到逗號,而以為是「不老爺爺」。當時,老師也覺得她太粗心了。但轉念一想,她能這樣真誠地提問,也許是讀得太投入了,而忽視了逗號的存在。況且,這篇課文的主題不也是弘揚了一種「不老」精神嗎?於是,老師沒有批評她,還以「不老爺爺」為切入點,組織了全課教學。並宣布這就是「最好」的提問。

第一次上教研課《美麗的小興安嶺》,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唱讀用順口溜寫成的閱讀法,大異其趣,實讓人費解。教四年級時上的作文課《十歲生日會》由於穿插了活動,基本能讓聽課者接受。但對課中出示的「四步讀寫程序」依舊很費解。教五年級時,再上的《落花生》一課,課中臨時改變教學設計,上得很自然,基本能讓人接受。但不久后公開的想象作文課又把聽課者推進了無法接受的深淵。

87班畢業后,上101班的公開課《飛機遇險的時候》,緊密聯繫學生生活,打破逐段教學格局,受到一部分聽課者的高度評價,但同時也給另一部分聽課者帶來更大的疑惑。

以後,在三年級104班上的公開課《兩隻灰雀》,特別注意在讀中教學,完全能讓人接受。以後上的《撈鐵牛》,是當場讓聽課者點的,仍舊以學生的提問為線索,隨機組織課堂結構,讓人身臨其境。也基本能讓人接受。但在四年級時上的《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也是由聽課老師當場點的,卻如多年前的《美麗的小興安嶺》,課堂中充滿學生髮出的「零碎的」、「不得要領的」、「無意義」的提問,甚至「老師對課文內容還作出了不恰當的理解」。有人「直言不諱」地說:「這是一頓亂搞!」

[B]3、雪花的愛好――最差生作品一直上頭版頭條[/B]
有個學生的考試成績是全班倒數第一名,作文一句也寫不通。但經過郭成志的翻譯,終於出現了這樣的句子「有的雪花喜歡褐色,它就落在瓦片上,有的雪花喜歡青灰色,它就落在水泥地上。」這句話讓郭成志激動不已,他說:「知道說『雪花紛紛揚揚落下』已經不錯了,知道說『有的雪花喜歡瓦片』,就更不錯了,而他竟說『雪花喜歡褐色』,實在是極富人情味,妙不可言,簡直無人能及。」該學生根本學不會任何寫作方法,這是他的缺點,但也是他的優點。所以這篇「最差」的作文也是「最好」的作文,老師把它登在自辦《創意》小報的頭版頭條。從此以後,該學生的作文越來越通順,篇篇獨具個性,在學生和家長中廣為流傳。

1998年開始編輯《創意》報第一期,當時報名是《翅膀》,手抄複印。第三期開始改為現名。第四期開始,頭版頭條重點刊發「差」的作文。並肯定「最差即最優」。一直沿用到至今(第20期)。這是《創意》報和任何報刊不相同的一面。但正因如此,它獲得了學生最大的支持率。《創意》精神,幾乎成了學生們心中的一種「宗教」。「最差即最優」實質上是一種另類的寬容,會不會導致學生追求「最差」,只有親自經歷過的人才能回答。其實,「最差即最優」只是一個簡單的哲學命題,其內在邏輯古已有之,但表達形式屬郭成志獨創。在這種寬容下,差生沒有被「淘汰「,優生也沒有被「扼殺」。每一個學生既是優生,又是差生,這種理念,實際上最大限度地發展了每個學生。

「以最小的級別,造最大的影響」。文藝界說「要破產,搞出版」,可為了學生他願意做,月報的創辦,正是他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以課題研究為背景,以班級為單位,以全班學生為固定作者,以「最差生」作品為頭版頭條,靠教師在雙休日出版,靠教師自費出版自費發行,這種情況在湘潭市是絕無僅有的,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為了使創意法教育更好地適用於學生的生活實際,郭成志廢寢忘食,數年來,幾乎無時不刻都在思考,班刊《創意》報,是老師和學生思考的陣地。該刊從複印小報發展到四開膠印,每期發行千多份。為了辦報,他付出了一切可以付出的人力和財力。一般月刊需十位編輯人員左右,而該報在容量上超過了一般月刊,僅由他利用雙休日出版。他每個雙休日都泡在列印室進行校對或編輯,經常從早到晚,來不及吃飯和休息。

《創意》創辦之初,正是湘潭經濟較困難的時期,一些學生的家庭條件相對較差,其課題研究之初本是自發的,小報的出版發行費用,主要由郭成志自行負擔。一期班報從出版到贈發,有時費用比他的月工資還高。僅有一期由家長自發協助出版,但也不過是杯水車薪。更何況,他家本來就困難,沒有什麼積蓄,在當時因為買房子又負債數萬元,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他當時除開吃飯,幾乎不允許自己有其他開支。課題由學校正式領導后,學校多次要求報銷各種費用,但他早已養成了自行負擔的習慣,自始至終沒因辦報拿走學校一分錢。校領導多次在會上表揚這種艱苦創業,甘於奉獻的精神。郭成志究竟為學生付出了多少,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他說:「如果我不這樣做,由於各種原因,這個活動是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的,那麼,只要放棄了一個學生,我就失去了工作的全部意義。」

[B]4、無人問津――創意法教育網 [/B]
2003年開始建立創意法教育網。目的是向社會大眾宣講創意法教育的基本思想,為該教育的實施營造社會大環境。2005年改為「郭成志創意法教育課題組」,網址為www.g123.nease.net重新開機。創意課堂、創意報、創意法教育網,成為他實施該教育體系的三種形式。他說:「我的網無須訪問量,只要有緣人!」

[B]5、蹺蹺板啟示錄――正式宣稱:最差即最優 [/B]
2004年,郭成志出版了《郭成志創意法教育論》一書,書中論述了他的創意法教育體系。正式提出了「最差即最優」的全新教育觀,並完整地論述了他的教育體系。

開篇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公園裡有兩架蹺蹺板,一高一低地忙個不停。這時公園裡又來了一位特殊的遊人,他本是個山裡的老頭兒,平生頭一次到公園來,當然也是平生第一次見到蹺蹺板,加之老眼昏花、神志不清,於是妄評其高低。被評為低者從此竟有了自卑心理。而他的同伴呢,首先是自以為高人一等,倒也快活了幾日,可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他整天提心弔膽,甚至「高處不勝寒」。總之,二人皆無快樂之日。終於有一天,他們都要離開人世了,再也沒有小朋友來坐他們。臨終之時,靜止之際,才發現彼此原來一樣高。

書源於「蹺蹺板」故事的啟示。郭成志在書中痛斥教育中的「老眼昏花」之人,誠心誠意拯救廣大學子。

郭成志的專著寫得非常有特色,不像一般的著作長於「借鑒」別人的東西,他的東西幾乎全都是原創。而且也不像一般的學術專著,書中插入了不少學生可以讀的篇章。廣場學校一個叫做金玉堂的三年級學生讀了書後,非常感興趣,他在大字典中都沒有找到「創意法」這個詞,不得不和郭老師「面對面」。郭成志坦言該書寫得比較粗糙,也許這正證明了真正的原創性。他必須以知識產權的形式保護這種獨特的思維方法。

現在過郭成志已經編寫了他創意法教育叢書一套。分為郭成志創意法(專門課)、郭成志創意法(基礎課)、《郭成志創意法教育原理》(供家長、教師閱讀)。

[B]6堅持用事實說話――「成功打響解放中國教育的第一槍」! [/B]
談及這種「怪異」的教育改革為何能成功,並得到普遍讚譽的秘訣時,郭成志說:「教育改革需要環境,水泥地上是結不出蘋果的!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用事實說話!」「中國教育已經習慣了一種定勢思維,一旦有人實事求是就會反而當作「怪異」,不過,當你堅持不懈地用事實說話,人們也就會慢慢地接受它!」

一位退了休的副校長曾經也總結說:「對郭成志的搞法,我們首先是一致反對,但他還是在做,我們又很同情他。接著,他沒有做出什麼『翻車』的事,我們又開始支持他。最後,他的教育效果很好,我們就開始讚譽他。」

有人說,郭成志的教育方法很好。但在「應試教育」的社會大環境下,他用這樣的方法來教學,如果他所教科目的學生考試平均成績只比平行班少五分左右。那就是奇迹了。出人意料的是,該教育思維率先在小學語文一科中實施。先後實施兩個班級,共108人。不僅人人都公開或者內部發表了自己的創意作文,而且語文成績也是名列前茅。二班學生劉同學曾經考過最後一名,經過訓練后,語文成績大大提高,一般能打到八九十分。而且該班從來沒有誰一直是最後一名。在一般教育下無論多麼優質的生源,總有非常穩定的最後一名。應試教育者苦心追求的,往往難以實現,只好瘋狂地奪取「優質生源」。而他無心追求的,卻非常成功。

他搞創意法教育主要以湘潭市廣場學校一個班級為主,在這個班級畢業后,有些情況讓他始料不及。班上有個男生學習懶散,考試總是不及格,如果排名次,那是最後一名了。然而,郭成志卻同樣把他的作文登在小報頭一條,並肯定他以後定大有作為。而這個男學生卻偏偏不爭氣,學習照樣懶散,郭成志心想這是自己教過的最失敗的學生了,但他從不表露,仍舊肯定他以後定有出息。沒想到這個學生竟在中學信心十足,學業優秀,被選為重點班的班長。以後,更讓他驚訝的事接踵而來,這班學生畢業後分到多少個班級里,幾乎就有多少位是班長,而一般班幹部,幾乎人人都是。一天,當這班學生從中學的考場上退下來后,不是去圍著中學老師探聽答案,而是不約而同的跑到小學來看郭老師......

學生宋洋進入省城某重點中學讀書後,不小心丟了《創意》,於是還焦急地打電話來索取。創意成為他心中的一種宗教。

「我在教育上最大的成功,不在於我得到多少榮譽證書,也不在於學生得到多少榮譽證書,不在於我教給學生什麼,而在於我沒有無情地奪走學生什麼……」面對記者,郭成志如是說。

2004年湘潭市教育局長撰文《全新的眼光》,發表在8月31日的湘潭日報上,大力推介「郭成志創意法教育」。

2004年10月,應中國教育學會邀請,郭成志在北京參加了「十五」規劃課題的結題會議,受到首都專家們的高度評價。

2005年8月,湘潭市雨湖區教育局長喻少先在接受湖南教育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要讓花兒盡情綻放」,並稱郭成志是「花兒中最亮的一朵」。

2005年10月24日,在湘潭市校本教研成果展示中,市教育局為其設立個人展,全市150餘位中小學校長來參觀學習。湘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周巧藝同志、湘潭市教育局長楊南南同志、湘潭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蘇沙平同志等參觀了展出,蘇院長的題詞為:「志得意滿,成就輝煌」。

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湖南教育雜誌、湖南教育電視台、湘潭日報、湘潭晚報、湘潭電視台等均報道其研究事迹,並被《科學導報》稱為「絕對的黑馬」。

最讓郭成志感動的是,一位八十一歲的老人文啟煌先生,一直關心他的教育改革,老人家一字一句地讀他的專著,還在寒夜用顫抖的筆寫了長篇大論《解讀郭成志創意法》,來推介他的教育體系。

「差是怎樣出來的?他差就收他的錢,差就是這麼出來的?」面對中國目前的某些教育,郭成志痛心疾首地說。

郭成志研究他的「創意法」長期以來都是自己掏錢,一雙鞋補了又補,實在穿不了了,就光著腳回家了。

  曾經,他打電話給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實驗研究委員會,希望在「十一五」規劃期間重新申報研究該課題。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學會拒絕接受他的申報。學會負責人說,課題研究是不能重複進行的,全國性的課題評選五年才一次。現在評其為一等獎,這個獎是慎重的,在全國也是鳳毛麟角。「郭成志創意法」現在只能進入推廣階段。如果還是重複研究,那就是資源浪費。當然,它是中國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其推廣價值在於:「最差即最優」的提出,它對真正解決我國基礎教育的根本問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我國基礎教育的種種問題皆因「差」所發,現在「最差」都成了「最優」,可見正觸及到教育的治本問題了。

郭成志前進的方向明確了。果然,不久,全國就有近百個中小學校來函來電,要求推廣其教育成果。許多老師在使用該教育體系后宣稱:「郭成志創意法解放了學生,解放了教師,也解放了中國教育!」。「打響了解放中國教育的第一槍」。

郭成志終於恍然大悟,頓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原來,研究成果屬於郭成志本人,但更屬於國教育。湘潭晚報在2005年12月3日率先披露「郭成志創意法引起全國反響」。

根據學會的意見,郭成志打算在湘潭建立第一個推廣基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向外發展。目前,郭成志正積極尋求教育部門各級領導的支持和指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會為湖南教育甚至中國教育作出更大的貢獻,真正「成為救治中國教育頑疾的第一人」!

然而,因為課題研究帶有保密性,郭成志除開在實驗報告中對該教育作了科學的論證之外,沒有在其他的地方公布其論證過程。他現有的解說不足以讓人們瞭然不惑。而他本人又很少說話。

誰能破解「郭成志創意法」教育成功推廣之謎?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沙發
phtsl 發表於 2006-3-18 03:46 | 只看該作者
好文,有啟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0: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