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 迪
效率與公平是困擾中國郵政改革的問題。今年1月,郵政法修正案第7稿推出之後,民間快遞企業立即對其進行批評,認為是保護壟斷。對於國內快遞企業來說,修正案第7稿如若通過實施,其業務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目前,中國民間快遞企業有數十萬家,從業者約有300萬人,其中既有同城快遞也有城際快遞。這次修正案7稿第10條將郵政局專營郵件劃定在350克以下,即民間快遞不準從事每件350克以下郵件的業務。這條線,把民間快遞業務量的一大半劃了進去。因為,目前中國快遞業務每件多在350克以下。
批判聲音最高的是上海地區民間快遞企業。2月中旬,上海地區民間快遞企業紛紛組團北上,遊說國家郵政局、信息產業部、商業部、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全國人大立法部門,批評第7稿違法2005年國務院頒布的《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非公經濟36條),也不符合中國入世的約定。
國內媒體對第7稿的報道很多,批評的矛頭指向國家郵政局,因為郵政法修改,是由其牽頭實施的。這次上海方面的意見要求,修改案起草組應該增加非郵政領域行業的專家。
郵政法修正案7稿還規定對民間企業徵收普遍服務基金,這也引起民間快遞的不滿,認為這屬於雙重徵稅,違反一般稅法原則。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認為,對郵政法修正案,不會簡單通過,而是要舉辦聽證會,同時電視要轉播,要貫徹公開透明的原則。
這次,民間企業高舉反壟斷爭自由的旗幟,而郵政局則以公平為自衛武器。目前全國郵政企業虧損,除郵政企業效率較低,設備老化、人員素質不高之外,客觀條件也不能忽視。中國國土遼闊,在這樣一個廣大的國土上,要保持均質均價服務很不容易。一般國內平信每封為0.8元,而郵寄至邊遠地區,每封僅成本就要40元,這在民間快遞企業來看,絕對是虧本買賣,乾脆拒絕這種業務,但假如我們要投寄一封信至邊遠地帶的信函,郵政部門除非有特殊理由,是無法拒絕我們的。所以,郵政局強調公平問題確有充分理由。
當然,是否第7稿把350克以下的業務都劃歸郵政部門,就能夠解決國家郵政企業虧損問題,郵政部門自己也沒有把握。有人估計,即使民間快遞部門退出350克以下的領域,郵政部門也很難扭虧為贏。因為郵政局設備人員不足,無法填補這個空白,另外,以郵政部門目前的制度,即使讓給其中部分市場,郵政企業也無法代替民間快遞。
如何解決郵政企業與民營快遞的矛盾?恐怕誰也不能吃掉誰,誰也不能代替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還是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根據利益均沾的原則,既要維持普遍服務的框架,也要逐步提高郵政企業的效率。考慮到郵政企業的特殊性,很難期待其在全國範圍內均等提高效率。但是,能否在修正案中規定,郵政企業可將其專營權內容委託民間企業。這樣,郵政企業可以獲得部分收入,填補普遍服務造成的赤字。而國家也能省下對郵政企業資助的資金。
(本文作者系旅日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