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特種部隊首次曝光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1-31 1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uafeng-web.com  2007-01-26

    近來,日本江田島市海岸邊的基地里,自動步槍的聲音接連不斷,身穿黑色潛水服的自衛隊特種隊員在海灣內反覆潛水,演練各種戰術動作。據《產經新聞》報道,這支部隊就是日本防衛廳剛剛公開的海上自衛隊 「特別警備隊」。

據《產經新聞》報道,自從朝鮮10月初進行核試爆后,這裡氣氛就非常緊張,擔負對過往朝鮮船隻進行檢查任務的「特別警備隊」提高了訓練強度。

據介紹,1999年3月,日本在近海發現朝鮮間諜船,萌生了組建一支專業部隊的想法,它能對可疑船隻進行登船檢查,還可擔負登陸作戰的先遣偵察等任務。2001年3月「特別警備隊」正式成立,訓練基地設在廣島縣江田島市的一個基地。

2006年12月中旬,江田島市海灣岸邊的基地上,黑色的特種部隊專用高速艇停靠在岸邊,10多名頭戴防彈頭盔、身著防彈背心和救生衣的特種隊員集合,圍著指揮官開會後,分乘2艘艇高速向灣外駛去。

在另一處集合地,MHˉ53E直升機旋轉翼急速旋轉起來,頭戴防彈頭盔、身穿藏青色戰鬥服的特種隊員,攜帶戰鬥裝備,迅速鑽進機艙,離地而去。這是自衛隊連續幾天向媒體記者開放的「特別警備隊」訓練場景。
據介紹,在這次展示之前,「特別警備隊」從未對外公開過,連其預算也因為可能被猜測到武器裝備情況而未曾公布。防衛廳為了應付外部的詢問,還制定了「否認部隊存在」的應答手冊。

即使這次對媒體公開展示,隊長接受記者採訪時也一再強調:「特別警備隊」沒有秘密武器,幾個人一起行動?夜間如何作戰?這些被對方知道了以後,會對日方不利,所以其他訓練不能夠參觀。

有報道稱,此次曝光「特別警備隊」,是因為防衛廳決定改變方針,「為了得到包括周邊居民在內的廣大國民的理解和信任,有必要做一定程度的公開。」有關人士認為,防衛廳轉變方針的背景是,防衛廳升格為省,需要向國民做宣傳,同時也是想與海上保安廳特殊警備隊競爭,因為對方出場較多,而且經常在媒體露相。

據說,在組建之初,日本曾打算派人去學習美國海軍「海豹」特種部隊經驗和技術,但最終「特別警備隊」以英國版本組建和訓練:「特別警備隊」以世界著名的英國特種部隊SAS為範本,隊員都掌握必要的外語能力,從空中和海上強行突入能力、在黑暗中進行精準射擊的本領等。

訓練方面以英國皇家海軍特殊船艇部隊訓練大綱進行基礎訓練,主要實施通過潛水進行水中浸透,以及空中自由降落等訓練課程。

目前,該部隊大約只有300人,但人員精幹、裝備精良。「特別警備隊」人員挑選十分嚴格,一般要求在海上自衛隊服役2年以上,具有高超潛水技能,出身於水中爆炸物處理員和海上救難隊隊員的優先。

據《朝日新聞》報道,日本有很多秘密部隊,除「秘密之牆」最高的「特別警備隊」外,還有五大特種部隊:陸上自衛隊「特種突擊隊」、海上保安廳「特殊警備隊」、第一空降團(日本唯一傘降部隊,號稱陸上自衛隊的「最精銳部隊」,編製1500人)、反恐突擊隊、警察廳「特種突襲部隊」。它們被很多日本軍事界稱為「超級部隊」。在未來五年的防衛力量發展計劃中,日本平均每年投入巨資用於特種部隊建設。

日本海上自衛隊稱,組建特種部隊主要是對付外來的海上入侵事件。然而,媒體認為,這種說法很勉強。
《簡氏防務周刊》亞太評論員認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先進的海上預警系統和高超的攔截能力,還有駐紮在日本的美國海軍協助,哪來的外來入侵呢?即使發生外來入侵,自衛隊現有力量也足夠應對。

日本一些防務專家認為,一支精悍的特種部隊的威力,是一艘巡洋艦甚至一艘航母都難以發揮的。二戰以來的軍事作戰中,一些國家的海上特種作戰部隊曾炸沉對手的驅逐艦、戰列艦、巡洋艦和航母等大型戰艦,取得了令世人難以想像的戰果。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0: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