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稱滬杭線選擇磁懸浮技術具有更佳性價比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3-14 16: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03月14日16:13 新華網 [/COLOR]

  新華網上海3月14日電(記者 吳復民葉國標)國務院最近正式批准新建滬杭磁懸浮交通項目建議書,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

  滬杭線緣何選擇磁懸浮,權威人士透露了箇中理由。滬杭磁浮項目不僅在節約土地、節約能源、環境保護、已掌握的核心技術、性價比、安全性等方面都更具優勢,而且我國急需通過滬杭磁浮線的建設,迅速形成磁浮產業,搶佔制高點,保持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優勢,促進我國軌道交通及相關產業跨越式發展。

  磁懸浮更加節地、節能、環保

  據國家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方面的專家權威介紹,面對土地和能源稀缺這兩大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滬杭線採用磁浮具有如下比較優勢:

  磁浮列車的爬坡能力為10%且轉彎半徑小(鐵路的爬坡能力為3%),磁浮選線比較靈活,磁浮軌道基本上可架在滬杭高速公路沿線的隔離帶上,需要新征的土地極少。磁浮時速達400至450公里,每個座位公里的平均耗電量與時速300公里的高速鐵路相當,即耗用同等能量,磁浮能縮短1/3至1/4的旅途時間。磁浮的能耗只有飛機的1/5。磁浮線一旦建成,上海至杭州只需30分鐘,而且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

  磁浮最適合200-300公里的經濟區域

  針對外界「磁浮技術是德國人發明的,但德國並不投入商業運營,我國是不是『打腫臉充胖子』、『投巨資為德國人做實驗』」的疑問,專家解釋,由於各國的國土面積和經濟中心城市間的距離不同,對高速軌道交通的速度目標要求也不一樣。德國國土面積為35萬平方公里,已建成完善的時速270公里的高速輪軌網,缺乏磁浮技術商業化的足夠空間。

  據介紹,美國、加拿大等國幅員遼闊、能源豐富,向來以「飛機+汽車」為主要交通模式。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起,鑒於「飛機+汽車」產生的能源、環境、阻堵及安全問題,開始轉向發展時速不低於386公里的軌道交通。去年3月,美國10位眾議員專程赴日本和上海考察兩種高速磁浮技術,一致認為上海採用的德國常導高速磁浮技術是成熟可靠的。

  據測算,1條磁浮列車雙線相當於8車道高速公路的運能,在我國特有的200-300公里的經濟區域內,磁浮交通系統以其高速、準時、大運量的特點,能部分替代汽車,分流高速公路和航空幹線的客流,節省寶貴的土地資源,緩解人們對飛機和汽車的過分依賴。

  磁浮具有更佳的性價比

  磁浮投資巨大,是否會成為「花錢賺吆喝的賠本買賣」和「形象工程」?

  據上海磁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編製的磁浮滬杭線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磁浮滬杭線全長175公里,靜態總投資355.79億元,單位造價每公里2.03億元。受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咨公司評估后也認為,滬杭磁浮線建設總價可控制在400億元以內。與上海其它軌道交通線相比,磁浮上海線的單公里造價為3億元,約為地鐵(拆遷等綜合成本高昂)的一半,且略低於高架輕軌(明珠線每公里3.7億元)。而國外近年投運和在建的時速300公里的高速輪軌每公里造價都在4000萬美元上下。

  有關專家分析,評價一種新型交通工具,一看技術可行性,二看經濟效益。磁浮上海線僅30公里,固定成本較高,與其他交通工具銜接不夠,難以體現「規模效益」。據介紹,磁浮上海線正式運行第一年,運營收入11966萬元,運營成本 10347萬元,收支相抵,直接運營尚有一定盈餘。如果新建滬杭磁浮線,並與磁浮上海線相連,綜合成本可以大幅降低;其全壽命周期成本,可能與高速輪軌不相上下甚或略低。

  從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來看,磁浮還是個「襁褓中的嬰兒」,特別需要通過一個一二百公里的項目形成產業,既鞏固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又能在2010年世博會發揮作用,成為唯一深入世博園區的高速交通,相當於把世博會大門設到了杭州和嘉興。因而,滬杭磁浮線對我國搶佔磁浮產業制高點而言,可謂「性命攸關」,對2010年上海世博會也是重大利好。

  我國在磁浮領域已掌握16項核心技術

  據介紹,在磁浮上海線的建設運營中,我方堅持自主創新,掌握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的磁浮軌道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申報專利和PCT國際專利31項,其中16項已獲授權。由我方設計製造的磁浮上海線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軌道梁完全達到並部分超過德國磁浮系統規定的技術標準。今後,德國輸出磁浮技術,需我國磁浮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軌道梁變形控制、精密加工和偏差調整等專利配套。我方還掌握了磁浮交通系統和子系統的總體集成技術,取得了商業運營的經驗。

  專家介紹,磁浮技術有軌道、車輛、牽引、運行控制四大系統,主要有16項核心技術。其中,線路軌道3項,已在上海線上完全掌握;車輛系統方面通過國際合作和技術開發可以國內生產的有4項;牽引系統方面有6項德方已同意將技術轉移到設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生產;僅有2項控制運行技術只能用進口部件方式進行國際採購。在滬杭磁浮線項目的相關談判中,我方的項目造價每公里2億元、機電設備的國產化率不低於70%、核心技術儘可能地實現向中國轉移、中方可得到16項核心技術中的13項技術等主要目標,都已基本實現。

  經過上海磁浮線3年多的連續運行,我國工程師已完全掌握高速、全自動磁浮交通系統的運行和維護技術。通過磁浮滬杭線的建設,加速形成磁浮交通產業,我國將能穩居這個領域的領先優勢。(完)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沙發
mm021 發表於 2006-3-14 16:53 | 只看該作者
如果讓全國人投票,這樣的項目會通過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主題

1732

帖子

48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9
3
周公子 發表於 2006-3-15 01:38 | 只看該作者
上海這個線還是太短,不能形成規模,如果滬杭線建成,看看運行起來是不是可以保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0: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