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農民考研16年終被錄取 妻子變賣首飾支持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6-3-8 0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瀟湘晨報 03/07/06 12:55:10

  在常德市鼎城區雷公廟鎮望仙橋村,農民譚國光痴迷考研16載,在40歲之際終於考上了研究生。16年的光陰荏苒,春華之後終於收穫了秋實。譚國光動情地說,如果沒有妻子馮瑞華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從不嫌棄過他這個「窮書生」,他不可能會有今天……

  丈夫考研16載 妻子矢志支持

  愛上一個「窮書生」的苦樂

  古竹 文/本報特派記者 吳通清 攝影 朱輝峰

  馮瑞華16年來以堅韌的毅力,忍受貧窮、勞苦、委屈甚至羞辱,默默支持丈夫譚國光考研。這是一種大言無聲的美德,沒有理由不讓我們感動。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我們刊發此文,旨在向天底下所有善良、淳樸而執著的女性表達敬意。

   夫妻手裡的兩把小菜

  愛上一個農民,偏偏他又是一個「書蟲」,也決定了馮瑞華一輩子的承擔。

  2月24日,常德市鼎城區。中午時分,記者見到譚國光時,他正從菜市場里出來,手裡提著一把白菜梗,這就是他中午的菜肴。

  今年已是43歲的譚國光特意理了發,還颳了臉,顯得很精神。他說,這是他第二次正兒八經到美髮店理髮。原來,這天下午他要到一所學校上「醫學美學」課程,為此特意把自己修飾了一番。今年7月,他將從重慶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畢業。在準備完成畢業論文之際,他返回常德,在常德職業技術學院任教,學校給他的只有課費津貼,沒有基本工資,一個月下來,他的收入還不到千元。至今,他還欠交學費一萬多元,手頭裡的催款通知書都有好幾份。作為一個農民,考研16載以來負債纍纍,在望仙橋村老家的那間土坯房已經空空如也。女兒譚虹如今上了初中,一家的經濟很是拮据。

  愛夜幕降臨了,馮瑞華參加當地平安保險公司一整天的業務培訓,此時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來,她手裡拿著一把小菜,準備做晚餐。

  多年後成就「天地之合」

  考試受挫,成家無望。此時的譚國光,情緒非常低落。也許只有一份無私的愛才有可能為他注入更多的力量。

  馮瑞華家住鼎城區長茅嶺鄉,家有五姊妹,她屬老三,上有哥姐,下有弟妹。1983年,馮瑞華高中畢業,在整個長茅嶺鄉都算得上一個「才女」了。然而,從小就喜歡讀書、崇拜知識的她還有更多的夢想。

  1983年秋,位於雷公廟鎮的常德縣農民中專招了一個農學專業班,馮瑞華欣喜入讀,譚國光是同班同學。馮瑞華是班上農業氣象學的課代表,而譚國光則為土壤肥料的課代表,同學戲稱兩人一個「管天」,一個「管地」。不過,當時沒人會想到,兩人會成就「天地之合」。

  馮瑞華學習成績好,人也活潑,特別是寫得一手好書法,其毛筆字和粉筆字令人驚嘆,為此,一直牽引著同學們的眼光。一次,她還收到了一封匿名求愛信,但對於眼裡只有學習的她來說,這絲毫也打動不了她的芳心。很快,她將這封信交給了老師,一時在班上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波瀾。相反,譚國光穿著簡樸,不事張揚,再加上外貌並不出眾,並不入女生的「法眼」。直到有一次,譚國光捧著一本日語書嘰哩哇啦地讀開了,此時,大家才知道,這個「泥腿子」竟然還懂「洋文」,真是人不可貌相。於是,他開始招來許多艷羨的目光,時不時,還有一些同學向他請教,其中就包括馮瑞華。

  原來,譚國光在雷公廟中學讀書時,學校曾於1979年短暫地開設過日語課,後來,雖然課沒開了,但他堅持自學日語。這對於1980年高中畢業后在家裡種了種了幾年田的農民來說,真是一個奇迹。

  1985年,農學班畢業后,譚國光和馮瑞華分別回到自己的家鄉,並失去了聯繫,這一分別就是4年時間。

  期間,譚國光並沒有閑著,而是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捧著課本,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並獲得了歷史專業自考大專文憑。並於1986年開始,做起了考研夢,至1989年,已連續3次報考了研究生,並參加了其中2次考試(第一年只報了名,由於文憑受限,沒有考成),但最終均與夢想失之交臂。

  譚國光家有三兄弟,他是老大,家有十多畝田,平時以種田種地為生。隨著年紀一天天大了,父母開始催他結婚,並四處打聽有沒有合適的女子。在雷公廟一帶,人們都知道譚家有個「書獃子」,家裡很窮,只有兩三間破舊的土坯房,找媳婦還真不容易。譚父在外面聽了一些閑言碎語,心裡頭便窩氣,無數次嘮叨,要譚國光把那不能當飯吃的書本丟了。令譚國光感動的是,母親卻默默地支持著他,一直沒有干擾他讀書。

  千里挑一愛上農民「書蟲」

  就是這個「比農民還農民,比書生還書生」的人卻佔據著馮瑞華的整個心,決心嫁給他。

  農學班畢業后,馮瑞華先後在她家鄉的小學及中學代過課,並且拿到了函授大專文憑。期間,也有一些老師向她表露過愛慕之心,但不知為什麼,她始終不為所動。

  1989年底的一天,馮瑞華約上夥伴回了一趟母校,看望當年的老師。在與老師的閑談中,她得知老同學譚國光成了一個「書痴」,一心想考上研究生,日子過得非常艱苦,連老婆都討不到。老師還告訴她,如今,譚國光正受聘在母校旁的雷公廟鄉政府工作。

  想離開老師家后,想到譚國光近在咫尺,馮瑞華的心不禁「砰砰」地跳了起來,雙腳也不由自主地跨進了雷公廟鄉政府的大門。面對樸實而又有學問的譚國光,一番交談下來,馮瑞華被深深地打動了。她抬起頭,鼓著勇氣說:「國光,我願意陪你,照顧你……」

  喜從天降,好一會兒,木訥的譚國光才醒悟過來,感動的淚水奪眶而出,半天只蹦出一句話:「謝謝你瞧得起我,瑞華!」

  1990年初,譚國光在鄉政府受聘為助理秘書時,每月只拿七八十8元工資,除此之外,再沒什麼收入。然而,就是這個「比農民還農民,比書生還書生」的人卻佔據著馮瑞華的整個心,她決心嫁給他。當年國慶節,雙方父母湊了幾百元錢,兩人辦了個十分簡樸的婚禮,沒請什麼客,也幾乎沒買什麼東西,馮瑞華只添了一套紅秋衫,譚國光花了7元錢買了件襯衣。

  婚後,譚國光繼續在鄉政府邊工作邊準備考研,馮瑞華則住到瞭望仙橋村譚家那破舊的老屋裡,種幾畝薄田維持生計。以前馮瑞華一直或讀書或教書,從沒好好乾過農活,甚至廚房都下得少。如今,嫁給譚國光后,她倒成了徹底的農民了。

  農民的考研夢想越燃越旺

  對譚國光的「殷勤」,馮瑞華卻並不買帳,反倒催他抓緊學習,不要耽誤了前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馮瑞華只有一個理想:支持丈夫考研,實現他的理想,也實現自己的理想。

  每個周末,譚國光總會回來,夫妻團聚,這時便是這個清貧之家最幸福的時光。夫妻倆可以一起下地幹活,一起進廚房弄飯菜,再苦的日子也變得甘甜。遇上農忙時節,為了早點完工,晚上10點多鐘了,小倆口還藉助月光,甚至打著手電筒在山坡地里栽油菜,在山田裡搶收晚稻。

  譚國光理解妻子的深情和期望,他利用有限的閑暇多做家務、多干農活來關心、報答妻子。對丈夫的「勤快」,馮瑞華卻並不買帳,反倒催他抓緊學習,不要耽誤了前程。

  1992年5月,女兒譚虹出生了,負擔也更重了,家務更多了。此時,譚國光所在的鄉企辦不下去了,只好回家當起了農民,種田、承包魚池、栽種桔園。對於從小就在地里摸爬滾打的譚國光來說,種田種地並不是什麼難事,然而,在那個貧瘠的山村裡,旱澇難測,收成很低,再加上田少,一年到頭沒多少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儘管日子過得艱難,譚國光仍然沒有放棄他的考研夢想,在回家務農期間,他還通過了常德市人事局的考試,拿到了技術員資格證書,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土專家」。

  眼為支持丈夫考研,1994年初,馮瑞華在鎮上辦起了全鎮第一家私立幼兒園。譚國光的大弟是木工,小孩用的課桌椅都是他做的,省去了一筆開支。幼兒園開張后,終於有了一點經濟收入。此時,「考研夢」在譚國光的內心深處像一團熾熱的火,燃燒得更旺了。

  克服萬難幫他成就理想

  作為妻子,馮瑞華不知背著他流下了多少淚水,也不知多少次做過他的思想工作,讓他從消沉中振奮起來,從失敗中站立起來。

  1995年1月14日至16日,譚國光第6次跨入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考場。

  16日這天,馮瑞華一大早就送他趕到市裡的「考研」考場后,順便從市裡帶了一批年畫、對聯、曆書等過年用品,趕回鄉墟場擺了個小地攤。誰知還沒開張,就有一群管市場的人過來叫她拿出營業手續來。馮瑞華是臨時起意賺點小錢,根本也不知道該辦什麼手續才能趕集賣東西,價值600多元的東西被全部沒收。沒賺一分還虧得血本無歸,這是全家所有的現款呀,馮瑞華急得嚎啕大哭起來。為了不影響丈夫的情緒,她把這件事情埋在心底,從未對丈夫提起,並在心中暗自發誓:一定要把這筆巨大的損失彌補回來,還要多賺幾個。以後,每年的春節前,她都會在丈夫「考研」的日子裡,獨自一人騎自行車馱著年畫、對聯等年貨到處賣,從遠處的臨澧珠日、庵嗣、柏枝等鄉鎮到本地附近的石板灘、蔡家崗等墟場,一次又一次忍飢挨餓,次1當辦為之不分晝夜地賺回一些錢,供全家購買必需的生活用品,讓丈夫購買考研的書籍資料。

  經濟拮据、家庭困難,「考研」一次次失敗,譚國光精神極度苦悶。有一次,為了排遣心中積鬱,他與朋友結伴到長沙,竟一時衝動跑到嶽麓山上的大廟裡去求佛索經,甚至恨不得下半輩子修行當和尚去。作為妻子,馮瑞華不知背著他流下了多少淚水,也不知多少次做過他的思想工作,讓他從消沉中振奮起來,從失敗中站立起來。她暗暗發誓,這輩子無怨無悔支持他的事業,克服萬難幫助他成就理想。

  1995年夏天,正值雙搶季節。得知衡陽市南嶽區面向全省招聘機關公務員后,馮瑞華狠著心讓丈夫去參加考試,獨自一人在家搞 「雙搶」。考完后,譚國光惦記著田裡的活兒,馬不停蹄地趕回來,回到家時正是中午時分,馮瑞華來不及做午飯就累得倒在階沿上睡了過去,3歲的女兒餓得在一旁「哇哇」哭鬧……

  為補貼家用,1995年,譚國光來到鄉辦水泥廠當銷售員。剛開始效益還算好,後來貨款越來越難收回,譚國光的壓力很大。眼看「考研」路難以走下去,馮瑞華放棄了辦得紅火的幼兒園,把孩子安頓好后,天天跟著丈夫一同押車、上門收帳結帳,終於回收了大部分欠款。夫妻倆總算舒了一口氣,馮瑞華又繼續給丈夫打氣:「國光,考研的事不要半途而廢啊!」

  夫妻倆抱頭喜極而泣

  他幸運地收到了一張盼望了16年的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望著鮮紅的通知書,夫妻倆抱頭喜極而泣。

  2000年12月,在朋友的熱心幫助下,譚國光被引薦到某高職院校教書,當朋友向校方介紹譚的情況后,校領導們聽得目瞪口呆,當即表態:明天就來校報到上課,待遇優惠!在這裡,他講歷史、講政治理論,講得津津有味、井井有條,深得校方和學生歡迎。

  在丈夫苦學精神的感召下,馮瑞華也參加了本科自考。2002年9月,她被湖南同德職業學院聘為教師,當上了班主任,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也在爸爸的幫助下學會了簡單的日語。

  2002年,譚國光第12次參加研究生考試,第12次落榜。他流淚了,甚至一度想到放棄:「何苦呢,難道我只有考研這條路可走嗎?」

  12次屢戰屢敗,譚國光變得精神恍忽起來,好長一段時間,就像夢遊一樣,無法回到現實生活中來。馮瑞華常看到他一次次撫摸著那一摞拌成鹹菜樣的書籍和資料,心神不定的樣子,心疼極了。

  按國家規定,研究生報考的年齡限定在40歲前。這麼說來,他只有最後一次機會了。經過一段時間考慮,譚國光決定,再次報考2003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如果再次考不上,從此徹底死了這條心。

  之為了支持丈夫考研,馮瑞華曾給他買過無數個收錄機、隨身聽,壞了買,買了又壞。不巧的是,這次考前不到一個月,隨身聽又壞了,譚國光說:反正不抱希望,咱不買了。沒想到,馮瑞華堅持要買,最後花了80元買了一個。

  當考前兩個月里,女兒及妻子先後生病了。每天清早,譚國光便起來弄東西給妻女吃,然後送女兒去上學。在路上,女兒在前面走,他捧著考研書在後面跟著,嘴裡念念有詞。

  研究生的大門終於向他打開,譚國光以總分343分的高分被重慶師範大學錄取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當年7月1日,他幸運地收到了一張盼望了16年的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望著鮮紅的通知書,夫妻倆抱頭喜極而泣。

  16年來,譚國光考研13次,於不惑之年成了一名研究生。回首考研歲月,他慶幸自己最終堅持了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是一家人的誠心感動了上蒼。了

  考如今,這個夢圓了,但家庭的境況並沒有得到改善。去年暑假,為了給丈夫和孩子湊學費,馮瑞華悄悄變賣了自己的戒指、耳環等首飾。目前,她在當地一家保險公司作起了業務員。2月24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滿懷信心地說:我希望三年後,你們再來時,我們家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

  考研觸動

    全鄉唯一的農村自考大專生

  1984年下半年,全省首次實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馮瑞華有個同學一次性報考兩科中文專業課程均獲通過,這件事給了譚國光極大的觸動:參加自考、走自學成才之路!

  1985年7月,譚國光帶著一張農學專業中專畢業證書回到了老家,同時帶回的還有一個迷幻的「自考夢」。他計劃選擇屬於冷門的歷史專業。從1985年下半年至1987年下半年,經過兩年的風風雨雨之後,終於只差一科就要拿到他夢寐以求的歷史專業自考大專畢業證書了。可是,因為僅有一科補考的延誤和上級教育部門辦證的失誤等原因未能及時取得畢業證。在他參加自考期間,有一次全省面向農村「五大生」招乾的機會也因此而隨風飄去。儘管如此,在當時的情況下,他仍是全鄉唯一乃至整個鼎城區為數寥寥的農村自考大專畢業生,他的歷史專業水平已可與普通高校生媲美。有了這樣的文化知識基礎,譚國光動起了報考研究生的念頭。

   曲折考研路

    喘著粗氣地走了十六年

  1986年底,譚國光憑自己日語方面的特長和歷史專業的功底,跑到市教委死磨硬纏地要「考研」,不想遭遇了當頭一棒:報考者須具有本科畢業文憑,但他只是個農業中專畢業生。第二年他找人打證明,才勉強以「本科畢業同等學歷」資格正式報考了南京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研究生。那次投石問路、小試牛刀,雖沒考出個名堂,但摸到了一些「套路」。誰也不曾料想,這個沒進過「科班」的農村青年,在這個道上,一步一個腳印、甚至是一步一個血印,像一位孤獨穿越大沙漠的旅行者,一路喘著粗氣地走了十六年。

   夫妻對話

    我們不能認輸

  一次報考廣西師大的研究生失敗后,譚國光顯得有些氣餒和退縮,對妻子說不想再考了。

  譚國光:「何苦呢,難道我就只有這條路可走?不考了吧,繼續搞水泥推銷或回去種幾畝田也餓不死人呀!」

  馮瑞華握住丈夫的手,流著淚說:「我們不能半途而廢、不能前功盡棄呀,我相信,堅持下去,命運肯定不會辜負我們的,人家不信你,有我信呢。」

  譚國光也流淚了,我一字一頓地說:「是的,我們不能放棄,不能認輸,我們會贏的。」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沙發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6-3-8 09:12 | 只看該作者
非常佩服他有這麼一位志同道合的妻子.換了別人,早離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Hanxin 發表於 2006-3-8 20:02 | 只看該作者
畢業后,能不能找到工作?
一關又一關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1924

帖子

39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8
4
Alchemist05 發表於 2006-3-8 22:36 | 只看該作者
夫妻倆都值得佩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0: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