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叛逆的兒子 無能的丈夫 神奇的李安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6-3-8 09: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03月07日

  
作者佚名

  一部成本只有1400萬美元的作品《斷背山》為李安贏得了1億多美元的票房,三分之二的全球重量級獎項,以及世界影壇的最高榮耀―――奧斯卡小金人。

    然而這並不是李安電影生涯僅有的輝煌。從1991年的《推手》開始,他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被世界各大電影節所青睞。更令人驚嘆的是,他的作品大多是小成本製作(除了《綠巨人》),卻取得了數倍於投資的票房回報,成為華人導演中既能保持自我,又屢屢掀起電影風潮的傳奇人物。

    耀眼奪目的光環背後,卻是一顆寂寞多年的心靈。父親和妻子,是他的心靈歸屬。

    【嚴父】

    李安祖籍江西德安,1954年出生於屏東潮州,父親給他起名「李安」,一來是老家在江西德安,二來是他的父親去台灣時所乘坐的輪船為「永安號」。書香門第的李家家教極為嚴格,甚至在逢年過節時還行跪拜禮。

    送惟一電影禮物

    父親對兒子的希望是考上大學,成為詩禮傳家的楷模。可是兩度聯考落榜,讓父親對他的人生前景非常憂慮。這種憂慮直到他憑《卧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之後還偶有流露。後來,李安考進了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影劇科。二年級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台8毫米攝影機,這是父親一生送給他的惟一和電影有關的禮物。他用這台攝影機拍了一部18分鐘的黑白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懶散》,正是這部短片幫助他申請進入了紐約大學電影系。1978年,李安做了一個讓父親十分憤怒的決定:報考了美國的戲劇電影學校。父親很無奈,他不能接受兒子竟然想去從事沒多大出息的娛樂業。父親認為是有損顏面,李安成為家庭話題的禁忌。1980年,李安拿到了戲劇學學士后,就轉讀紐約大學電影研究所的想法徵詢父親的意見。經過一陣抗衡,父親同意了,並且幫助他解決了一部分學費和拍片經費。

    遲來的臨終鼓勵

    然而後來所取得的電影成就,在李安看來,並沒有給父親帶來觀念上的改變:或許他一生都沒有接受過兒子已經成了一個電影導演這個事實。他們的互相衝突和妥協,卻使李安獲得了對中國父權文化、親情紐帶的深刻思考和複雜情感。而這一切在李安所拍的「父親三部曲」中體現得最為深邃。

    在李安第一次獨立執導電影《推手》中,老拳師的形象幾乎可以視為李安與父親的混合體。而《飲食男女》中的父親面對3個不聽話的女兒,他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被徹底打亂,這是對父親權威的微妙和善意的嘲諷。

    據李安回憶,父親雖然看過這些電影,但都沒講過什麼,他始終不知道父親對他的電影的真實態度。實際上在《喜宴》獲得金熊獎之後,父親仍然希望兒子改行。

    2004年,電影《斷背山》準備階段,和李安對峙了一輩子的父親去世了。李安彷彿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虛空。他忍住悲痛,遠赴加拿大牧場,全心投入《斷背山》的拍攝,希望能撫平自己內心的傷痛和疲憊。支持他繼續獻身電影的,是父親臨終的遺言:「你不應該放棄,應該繼續拍下去。」

    這是李安此生惟一一次聽到父親這樣鼓勵他。

    【賢妻】

    李安的太太林惠嘉是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生物學博士。他們1978年在一次留學生的聚會上相識,1983年,兩人舉行了一場中西合璧的婚禮,這場婚禮成為後來《喜宴》的靈感來源。

    女主外男主內

    林惠嘉是一個個性很獨立的女人,大兒子出生時,太太居然沒有通知李安,讓醫院誤以為她是一個棄婦。二兒子出生時,她也把李安趕出了醫院。李安的《喜宴》獲得金熊獎時在柏林給太太打電話,她為從睡夢中被吵醒感覺很不爽,怪李安小題大作。2001年金球獎頒獎典禮上,李安幽默地調侃道:「我的驚喜之情難以形容。我要感謝我強悍的太太,她是《卧虎藏龍》里除了碧眼狐狸之外所有女角的典範!」

    1986年1月,林惠嘉畢業后找到一份藥物研究員的工作。與此同時,李安拿著劇本,開始跑影片公司。最終毫無結果。

    此時李安已過而立之年,可是,一家人只能靠林惠嘉微薄薪金度日。為了緩解內心的愧疚,李安包攬了所有家務,每晚他就和兒子一起興奮地等待「英勇的獵人媽媽帶著獵物回家」,這常常令林惠嘉覺得很溫馨很感動。

    堅信丈夫成功

    林惠嘉也有過絕望的時候,但她仍然堅持不讓李安做無謂的糊口工作。有一次,李安偷偷地開始學電腦,希望能比較容易地找一份工作。沒過多久,被林惠嘉發現了,她很生氣地說:「學電腦的人那麼多,又不差你李安一個!」林惠嘉知道,李安真的只會拍電影,別的事情不會也不感興趣。她對丈夫的才氣十分肯定,她相信丈夫一定會成功的。

    回憶起這段難熬的生活,李安至今仍然十分痛苦:「我想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氣節的話,早該切腹自殺了。」李安窩在家中當了6年的「家庭主男」,練就了一手好廚藝,就連丈母娘都誇獎:「你這麼會燒菜,我來投資給你開館子好不好?」

    【李安】

    1990年,李安可以說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當時他在銀行的存摺只剩下43美元,又趕上小兒子出生。走投無路的李安將兩個劇本《推手》和《喜宴》投給台灣相關部門主辦的優良劇本甄選。結果,他的兩個劇本雙雙獲獎,得到了40多萬的獎金。

    崛起

    6年的煎熬,李安終成正果。1991年4月10日,《推手》開拍了。這是李安的第一部長片,他一下子興奮異常。「第一次有人叫導演,拿個木盒給我坐,飄飄然滿過癮的,也更堅定了拍電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的信念,以後我就這樣過日子了。」

    這部通俗、溫暖的影片上映后好評如潮,最終摘取當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評審團特別獎3項大獎,在票房上也創造了奇迹。「推手」一詞,從此成為台灣社會的一個流行話語,作為「推動」、「促成」之意。所有人都稱讚這個突然殺出的青年導演,而李安此時已經37歲了。

    《推手》的成功,使台灣電影公司決定投拍題材比較敏感的《喜宴》。該片帶給李安一座「金熊獎」,同時,全球票房達到3200萬美金,超出投資成本(75萬美金)數十倍。接下來的《飲食男女》將李安多年練就的烹飪手藝發揮到寓言的高度。該片獲得了一系列大獎,同時,也獲得了199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幫助李安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

    追尋

    李安開始尋找轉變的契機,試圖闖入好萊塢,實現更大的電影夢,他開始嘗試拍攝英語片。

    第一個計劃是《冰風暴》,但是劇本尚未動筆,《理智與情感》又找上門來。劇本看到一半,他就進入了狀態,認為他之前的幾部電影無非就是理智與情感的衝撞,有共通的地方。《理智與情感》(1995)最終成為李安作品中獲獎最多的電影。

    1997年,他拍攝了反映美國家庭故事的《冰風暴》。這兩部作品讓他徹底了解了西方電影的製作體制。兩部影片雖然藝術上值得稱道,票房上卻不盡如人意。

    此後,李安開始拍攝《與魔鬼共騎》,把觸角伸向具有相當難度的美國南北戰爭。當然,李安眼裡的戰爭,還是以家庭、人際關係為基調的。這部電影描述幾個青年在戰爭前後的成長曆程,從人際關係看戰爭,節奏徐緩動人,已經有美國影評人喻之為「史上最好的南北戰爭電影」。

    輝煌

    執導了幾部西方電影后,他反而越發覺得自己是個東方導演。

    這時,他想起了《卧虎藏龍》。讓他難以預料的是,《卧虎藏龍》會這麼複雜,這麼難搞,整整折騰了3年!

    首先是改編劇本。《卧虎藏龍》是一部報紙連載的長篇小說,枝蔓繁多,細節瑣屑。最終,他決定抓住玉嬌龍和俞秀蓮兩個女人陰陽混雜的灰色地帶,讓這部作品成為一部特別的、心理的、文人氣的武俠片。其次是融資。習慣了獨立製片的李安,沒有尋求好萊塢的資金,而是和江志強、徐立功3人共同擔保,通過自己的公司向銀行貸款得到了拍攝資金。

    2001年,《卧虎藏龍》成為華人導演中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該片在全球引發了一股瘋狂的中國武俠熱。這一年,李安47歲,鋪天蓋地而來的榮譽和各種社會活動讓他身心疲憊。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拍攝了一部科幻電影《綠巨人》,票房大熱。但陳年的孤獨也漸漸襲來。他終日自困在家,漫無目的地等時間流逝,心情跌至谷底,甚至萌發退齣電影圈的念頭。

    之後,就是《斷背山》。這是一部解脫般的電影,純凈、虛空,彷彿帶著一種朝聖的心態。用李安的話來說,拍《斷背山》是一種療傷,還因為爸爸。據《南方人物周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7: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