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作女的澳洲紀錄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6-3-3 09: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繼四年前一部反映小留學生的8集電視紀錄片《少年留學走天涯》在內地引起熱烈反響后,另一部由澳大利亞當地傳媒製作的《陳靜日記―――澳洲新移民的故事》,經過3年拍攝和製作,即將於3月8日起在西湖明珠頻道《阿六頭說新聞》后以每天三集強勢推出。浙江走出去的製片人陳靜說,「這三年的時間我孕育了兩個孩子,一個是兒子,一個是紀錄片」。

  紀錄片幕後的「作女」

  1990年陳靜隻身來到澳洲,經過十多年的打拚,現在擔任澳大利亞浙江僑民聯合會會長,還在2002年被澳洲政府授予太平紳士稱號。此外,她還嫁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本可以享受無憂無慮的貴婦生活,但她卻不願養尊處優。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陳靜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財力,身兼編導、製片、採訪、主持、撰稿數任於一身,她在生下兒子后的第八天,就外出拍片了。「只能說對兒子很愧疚,我可能算是個作女吧」。

  早在2002年,陳靜共花費了30萬澳幣(人民幣180萬)拍了第一部紀錄片《少年留學走天涯》,僅收回2萬澳幣(人們幣12萬)。在明知紀錄片無法收回成本的基礎上,陳靜又繼續投資了50萬澳幣(人民幣300萬),開始拍攝這第二部紀錄片。在拍攝過程中,陳靜意外懷孕了,這部紀錄片就是在她懷孕過程中以及用不做月子的代價而完成的。曾經為了拍攝一位畫家,陳靜挺著大肚子跟蹤拍攝了半年,結果因為不願按照這位畫家的意願拍攝和編輯,半年的心血付之東流。這部紀錄片和她的兒子一同孕育一同成長,可是陳靜陪伴紀錄片這個孩子所傾注的心血,比自己的兒子要多得多。

  還未播出已惹上官司

  陳靜說,在國外拍攝紀錄片的一大難題就是受到很多法律的限制,「就連一些建築的拍攝都要向當地政府提出申請,得到允許后才能拍攝,否則一是遭到拒絕,二是可能惹上官司。可是紀錄片的拍攝要求紀實,很多時候根本沒有時間去申請和等待,不得已而進行一些偷拍,無形中增加了許多壓力」。拍攝前,陳靜和每位被訪者都要簽署協議,有不少都是要付費的,很多人講述的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光彩的一面當然願意展示,但是更能打動人心的往往是他們背後的故事,這就需要做許多思想工作去說服他們。

  但即使這樣,也免不了引起糾紛。《性工作者》一集是在一位性工作者的支持與合作下完成的,陳靜事先與對方簽訂了同意報紙、雜誌發表與電視台播放的合同,也作了一些如打馬賽克等技術處理。事情似乎進行得很順利。但就在這一集全部製作完成之後,事情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當事人忽然改變初衷,對陳靜恐嚇、騷擾,並聲稱要動用黑社會的力量來解決這一糾紛。在經過交涉之後目前對方已經進入了司法程序。陳靜說,所以這次國內播出的版本,這一集也暫時不播。

  澳洲移民的「自畫像」

  在紀錄片中,有一集還講到一個名叫李洋的華裔演員。「在中國時,電影《頑主》的導演本想起用他作男主角,當時李洋看到同文工團的哥兒們葛優沒事幹,就把他拉去試演一個賣冰棍的角色。沒想到導演見到葛優后改變了主意,讓葛優演男主角,而讓李洋去演賣冰棍的,從此兩人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陳靜說,在澳洲的舞台上,李洋以話劇的形式用英語自己演自己的經歷,引起了轟動,而像李洋這樣有不平凡經歷的人,實在太多了。

  「這是第一部澳大利亞新移民為自己拍攝的紀錄片」。陳靜介紹,她摒棄以往海外紀錄片熱衷於宣傳老華僑成功奮鬥史的俗套,也不再局限於國人皆知的留洋艱辛歷程,而是把視角聚焦於二十世紀80年代末以後出國的大陸中國人,「主人公、拍攝者以及投資人都是澳洲新移民」。

  (記者王夏斐)

  來源:杭州日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