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死谷記游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2-28 2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死谷記游

  -老冬兒-

  死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靠近內華達州邊界,是美國本土上最大的國家公園。這裡有著壯觀的沙漠景緻、罕見的沙漠生物、複雜的地理條件、沉睡的荒野和不少歷史遺跡,非常獨特。更有世界級的地理特徵吸引全球的科學家。死谷是北美最低、最炎熱、最乾燥的地區:低於海平面的面積達1408平方公里,最低處低於海平面86米,為西半球最低點;盛夏烈日直射,平均氣溫高達52℃,地表溫度曾達88℃;平均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偶爾甚至終年滴雨不下。它是世界上自然景觀最為荒涼和自然條件至為嚴酷的地區之一,充滿了神秘,給人與無盡的暇想。

  一直傾心於死谷的荒涼美,想去那裡的荒野徒步。2005年聖誕期間,我們終於得以成行,去那裡露營。那天我們一大早就起身出門,從舊金山開去,驅車900公里,花了約10小時。進了公園后,為了趕在天黑以前把帳篷搭好,我們立即奔向露營地。死谷有好幾個露營地,每個都要求提前幾個月預訂,我們在三個月前就預定好了位於死谷中間的露營地,名叫Furnace Creek露營地,主要是看中了其位置適中,方便去公園的各個景點。原以為沙漠里的露營地肯定是光禿禿的,哪知到那兒一看,露營地里居然是樹叢環繞,整個兒一個沙漠里的綠州。不過綠歸綠,這裡生長的卻只有一種樹木,名叫做牧豆樹(Mesquite),是這片沙漠里唯一能夠生長的樹木。這種樹形態很張揚,枝幹龍飛鳳舞的伸向八方,別有風姿,給我們的營地添了幾分情調。我們很快在彎得像拱門似的牧豆樹枝下搭起了帳篷,又從車裡取出了摺疊椅,再在樹上拉起晒衣物的繩子,野餐桌上鋪上槊料桌布,放上煤氣燈和煤氣爐,算是搭起了臨時的家。以後的幾天,每日我們都是黎明即起,天黑方歸,忙得不亦樂乎:忙著登山,爬沙丘,忙著看乾枯的鹽湖,忙著去尋找分散在四處的採礦業遺跡。晚上回到露營地后,做上一頓簡單而可口的飯菜,再去參加公園組織的自然講座,或者去觀星。一切都忙完后,才慢悠悠地點起篝火,坐在火旁取暖,發獃,聽著火里傳出的霹里啪拉的燒柴聲,看著松木在熊熊的火焰里化成灰燼。

  冬季真是訪問死谷的絕佳時期,氣溫正合適,白天20多度,晚上稍冷,攝氏5度到10度左右,非常舒服,只是氣候異常乾燥。外出徒步時,我們的背包里除了裝有乾糧外,剩下的全是水,整天幾乎都得一直不停地喝水。即便如此,離開死谷的前一天,我們的嘴唇還是全都干冽了,疼得張都張不開,喝水也沒用。回到舊金山後過了好些天才慢慢恢復。可以想象若是夏天,誰要去死谷,絕對是想嘗試對人類極限的挑戰。在死谷呆了近五天,每天馬不停蹄似的奔跑,臨走時還興尤未盡。死谷迷人的地方太多了,充滿了神奇。

  迷一般的山石

  約在三百萬年前,由於死谷附近強烈的地殼運動,使部份岩塊突起成山,部份傾斜成谷。到了冰河時代,大量的湖水灌入較低地勢,淹沒整個盆底,形成一個巨大的鹽湖。以後的幾百萬年間,在火焰般日頭的蒸熬酷曬下,這個太古世紀遺留下來的大鹽湖終於乾涸而盡。如今展露在大自然下的死谷,是一層層覆蓋泥漿與岩鹽層的堆積,構成了奇異的山景,幻覺般的世界。

  在死谷的每一天,我都被這裡的山感動著。這裡的山勢態奇特:或呈波濤形,延伸連綿,起伏不斷;或似樓閣城牆,巍峨矗立。藍天下,它們靜靜地排列在谷的兩邊,讓人充份領會到大山的肅穆,威嚴和神秘,產生出對大自然的深深敬畏。更讓人能體會到「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所描繪的物我兩忘的境界。由於這裡氣候惡劣,山上幾無植物,裸露的山石在陽光下呈現出斑斕的色彩。驅車而過,但見遠山含黛,近嶺多彩。黃色,褐色和棕色主要來自於含鐵質無機物,而綠色和深灰色則來自於火山灰和火山融岩。奇特的山色,尤其是那些酷似火星的赤色山峰,使這裡被用作好些科幻電影片的外景場地。電影「星球大戰」便在這裡拍攝了不少鏡頭。置身於此處,有身處外星之感。特別是黃昏之際,行走在黃金峽谷(Golden Canyon)或20騾隊峽谷(20 Mule Team Canyon),在微弱的光線里,隱隱約約,似乎都能看見Darth Vader和Luke Skywalker(電影星球大戰中的角色)快步移動的身形和閃動的刀光劍影。

  最讓人難忘的是這裡的清晨與傍晚。由於死谷視野開闊,天氣晴朗,日出和日落是這裡的一大景緻,不少地方的最佳遊覽時間是清晨和傍晚。剛到的第二天,我們便按照旅遊書的指南,趕去觀景點Zabriskie Point(照片一)看朝霞沐浴的山峰。天還是黑朦朦的時候我們便從帳篷里爬了出來,很快用冷水抹了抹臉,漱了漱口,便開車直奔景點。一到那裡,發現好些人已經在等待了。天還是黑色的,靠近地平線處露出了一抹紅色。我們趕緊往山上奔跑,跑到山頂。山麓雖還是暗暗的,卻被東面的紅光染上了紅暈。漸漸地越來越亮,整個山麓都沐浴在晨光中。我們忙不迭的拍照,直至太陽完全升起,那種震撼的感覺令人難忘。以後的幾天,我們每日都是在太陽初升時便匆匆出門,日出之景,幾乎到處都能見著。當太陽光剛照在山尖上時,是一團小小的亮點。這亮點逐漸擴大,亮晃晃的山頂越來越大,最後是滿山通紅,美不勝收。

  

  (照片一)朝霞沐浴的Zabriskie Point

  清晨是如此的美麗,傍晚更讓人流連。那幾日,我們幾乎每天都在追趕夕陽。根據介紹,好幾處地方都應該在日落時分去觀賞。比如像名為「藝術家的調色板」的山峰(Artists Pallet),Zabriskie Point,沙丘,等處。所以我們每天傍晚都趕著在4點左右去看夕陽。有一天日落時分,突然發現怎麼滿天的雲彩全都變得通紅了,尤其是那些長長的大雲,似火燒一般,景象之壯觀,平生第一次經歷。目瞪口呆之餘,馬上決定要開車到某處高坡上去觀看,但又擔心太陽一下子全落下去了就什麼也看不成,急得不行。一路狂開車,緊趕慢趕,待趕到目的地時,時已晚矣,紅日西沉,只剩下了厭厭一線光亮。站立在颼颼的寒風裡,失望之極,頓覺渾身上下,里裡外外都冷透了。但轉念一想,我們一路奔跑,與晚霞同行,夫復何求?想到此,不禁自嘲道:

  朝攀峻岭晚攀崖,

  遠離塵囂遠離家。

  誰似五旬老翁媼,

  日日駕車追流霞。

  迷一樣的淘金故事 

  除了這裡的山以外,死谷奇特的地理特徵和它的採礦業遺跡也令人十分著迷。死谷的平均年蒸發量高達3810毫米,幾乎是平均年降雨量的百倍。由於強烈的蒸發作用和地殼的變動,數萬年前的鹽湖變成鹽盤或鹽沼,留下了不少奇異的地貌。最為人知的當數「惡水」盆地(Badwater)和魔鬼高爾夫球場(Devils Golf Course)。「惡水」盆地是一片很大的鹽礆地,一眼望去,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凈」。這裡是西半球的最低點,低於海平面86米。在這裡我們意外地遇上了一家十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他們從明尼蘇達來拉斯維加斯旅遊,順道到死谷來呆幾小時,竟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和我們不期而遇。於是我們帶著他們家的兩個小男孩,在這白茫茫的鹽礆地上踩來踩去,奔跑了好一陣子才分手。聚散匆匆,雖有一絲遺憾,更多的卻是欣慰。有緣,才會在千里之外相聚。

  離惡水盆地不遠處便是「魔鬼高爾夫球場」(照片二)。2000年前,這裡曾經覆蓋著一個30英尺的鹽湖。歲月流逝,湖水漸漸乾枯,留下了厚厚的鹽層。高溫和乾燥的空氣吸幹了鹽上的所有濕氣,變成了照片上所顯示的那樣一塊塊的鹽。這些鹽是95%的純食鹽,非常堅硬。踩在上面像踩在硬石上,很紮腳,也只有魔鬼才敢在這裡打高爾夫球。據說在無人之際,萬籟俱寂時,常能聽到啪啪的聲響,這聲響來自於非常乾燥的空氣正在從這片土地上吸干最後一滴濕氣。我們去那裡時,已經有不少人在那裡。有些是專業攝影師,此地照相出來的效果非常令人震撼,所以每年都有不少專業攝影師到此聚會。

  

  (照片二)魔鬼高爾夫球場

  死谷有如此豐富的礦物質,採礦業一度非常興盛。從1849年的「淘金熱」開始,死谷的採礦業興盛了多年,有金銀礦和其他礦藏如像硼砂礦。如今那些礦井雖然荒廢了,卻留下了不少遺跡供遊人參觀。除了廢礦以外,這裡還有好些城市,在淘金熱時人氣興旺,如今也是一片廢墟了,統統被稱為「鬼城」(ghost town)。我們參觀了幾處廢礦和「鬼城」,的確很荒涼,到處是破敗的建築物,不見人煙,連遊客都沒有。它們讓我想起古樓蘭,這些城市曾經都有過繁華,如今卻都像迷一般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了。追述其原因,恐怕都是因為缺水。繁華終究敵不過風沙,人類總是得在有水的地方才能延續生命,沒有水,採礦業難以為繼,所以才會落得像今天這樣,荒山依舊在,幾處鬼城空。

  值得一說的是Hormony Borax Works,這是死谷里一處非常有名的採礦業遺跡。這裡曾是一個硼砂礦。1881年硼砂被發現后,很快就成了死谷的「白金」。Hormony Borax Works到火車站有270多公里。硼砂全靠騾子拖著大貨車長途跋涉,運到火車站。1950年到1960年間,有個很有名的電視劇名叫「Death Valley Days」,美國前總統里根曾經主持過此節目,講的就是騾隊的故事。當年硼砂礦里僱用了不少華工,他們乾的活就是用榔頭敲碎硼砂石塊。每天辛苦下來,收入僅1。3美元,還得從中扣除伙食費和住宿費。站在廢墟上,四處觀望,風景絕佳。當年運送硼砂的大貨車陳列在此,供遊人參觀,腳下仍然能看見富含硼砂的砂石。如果細細聆聽,似乎還能聽見風兒悄悄耳語,述說當年的淘金故事和華工開採硼砂礦的血淚歷史……

  傳奇般的城堡:司科提城堡(Scotty』s Castle)

  在死谷的山上,荒涼的大漠里,一座豪華別墅突兀而起,它就是司科提城堡(Scotty』s Castle)(照片三)。司科提城堡是死谷最耐人尋味和最有趣的故事。20世紀初,有一位名叫司科提的牛仔,是一個混混,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吹牛。其吹牛本事之高可以說動別人相信一個邊緣有缺損的盤子是太陽把它曬缺的。憑著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和幾塊從科羅拉多搞來的金礦石,說動了芝加哥的一位百萬富翁約翰遜投資好幾千美元在死谷開採金礦(當時的幾千美元是很多的)。約翰遜一等再等,一直沒能見到金子。每次詢問都被司科提以各種借口搪塞了,諸如谷里發洪水,疾病流行等等,並有本事繼續騙得約翰遜源源不斷地給他資金。約翰遜久等無奈后,只好親自來死谷查尋。司科提對此自然驚慌。想盡辦法讓約翰遜儘早離開。約翰遜曾因火車事故,背部受傷,不能騎馬。明知如此,司科提卻偏偏讓他騎馬,指望他舊病複發,幾日內就可以把他打發回芝加哥。沒想到死谷溫暖乾燥的空氣反而使約翰遜的健康大為改善。司科提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安排他的狐朋狗友在山溝里埋伏好,待司科提和約翰遜走近時,鳴槍嚇唬約翰遜。結果走到預定地點時,不想那幫傢伙喝醉了酒,真的對著他們開槍,打傷了司科提和同行的兄弟。這下司科提急了,立馬叫這幫人停下,當然事情也就敗露了。約翰遜是學採礦出身的,早就看出司科提根本沒有辦什麼金礦,再加上所有發生的事情,完全明白了這是騙局。奇怪地是,他卻沒有責怪司科提的行騙行為,反而感謝死谷讓他恢復了健康,並與司科提結成了好朋友,他們的友誼延續了一生。這以後約翰遜每年冬天都到死亡谷來。10年後約翰遜的夫人建議他們在死谷里修了一個豪華別墅,作為常來居住之地。雖然這是約翰遜的別墅,司科提卻到處吹牛,說別墅是用他採金子的盈利修的。明知是撒謊,約翰遜夫婦也不更正,這棟別墅也就被稱為司科提城堡。隨後成千上萬的遊客和不少記者蜂擁而至,參觀世界上最富有的金礦開發者司科提的住處,司科提城堡因此而名揚天下。

  我翻閱了不少文章,試圖了解司科提和約翰遜的友誼之謎,卻沒有見到任何的說明。在司科提城堡參觀時,身臨其境,又聽導遊講解,讓我可以猜測這個頗具戲劇色彩的友誼了。司科特和約翰遜二人性格完全不同,約翰遜是虔誠的教徒,很受人尊重,而司科特超卻是一個喳鬧而又有些狡猾的傢伙。但他吹牛的本領一流。據說每當約翰遜來到司科提城堡時,司科提就會逗留在城堡里。最有趣的故事是晚餐時,司科提常充當約翰遜家人和朋友的「專職說書人」。為了吹牛方便,司科提總是早早地在廚房先用過餐,待大家圍桌而坐共進晚餐時,他卻坐在餐桌旁的沙發上,給大家侃各種笑話。可以想見,司科提是一個能讓大家開心的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正是他的這種有趣的性格贏得了約翰遜的友誼,而這份友誼,造就了這個傳奇的城堡。如今城堡里的主人早隨著大漠風沙化為烏有,唯有城堡連同司科提的名字一起留了下來,讓後人參觀、想象。

  

  (照片三)司科提城堡(Scotty』s Castle)

  幾天時間匆匆而過,離開死谷時,我們知道還有太多的地方沒去。我們沒見著傳說中的會走路的石頭,會唱歌的沙,沒能去死谷最佳景點「但丁之景」(Dante』s Point)瞻望全谷,因為那裡正在維修道路,景點關閉了。還有好幾個峽谷和沙丘也沒能去。不過我還是很滿足。畢竟,我們來過了這裡,剩下的地方就留待以後吧,要知道,There is always tomorrow!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