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國平談女人》- -

[複製鏈接]

784

主題

3601

帖子

1617

積分

禁止訪問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七級)

積分
16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wjjzhou 發表於 2006-2-25 1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周國平談女人》- -
                                       

內容簡介:

  男人和女人,共同構成了人類的兩性平衡,陽剛與陰柔,感性與理性,男人和女人因為各自的生理因素而具有不同的先天稟賦。但是在以男性為主的傳統社會結構中,男人佔據社會的優勢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男人怎樣看女人?對女人的看法,為什麼又會出現天壤之別的差異?男人和女人,誰強誰弱?在歷史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兩性的差異並不等於兩性的優劣,男性的陽剛、女性的陰柔,並不是純粹地體現在各自的性別之中,男人也有溫柔的一面,女人也有颯爽的一面。那怎樣做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女人是男人永恆的話題,男人聚在一起的時候,話題往往落到女人身上。周國平自己也說,女人比男人更屬於大地。一個男人若終身未受女人熏陶,他的靈魂便是一顆飄蕩天外的孤魂。他為什麼這麼說?女性身上有哪些優點?能成為美、愛情與豐饒的象徵?

  因為女性韌性與包容,女性的感性與理性,我們的生活充滿生機,男人的野心也沒有過度膨脹,但女性的性別優於男性嗎?為什麼有的哲學家說,女性的生命比男性更貼近自然之道?

  


(全文)
  大家好,我今天講座的是談女性這個話題。我的出發點就是:理解女性,兩性應互相理解。因為作為男人,由於長期的男尊女卑的社會習慣,難免會有很多偏見。我想主要有三類偏見:社會偏見,由於長期男權社會形成的。個人經驗,比如母親和自己戀愛的經驗。還有一個就是性別視角,男性視角決定了看女性不一定會客觀。我想我不能避免所有的偏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尼采認為:每個男人都從母親獲得女人圖像,由此決定敬慕、蔑視或無所謂。對異性評價,接觸前最易受幻想支配,接觸后最易受遭遇支配,男人也"當局者迷"。但是要擺脫性別眼光,純"客觀",作為中性人看女人,女人是什麼樣子?當然我不知道,因為我是一個男性,不可能用中性的眼光看女人,這不可能,即使可能也不可取。女人應該怎樣?怎樣是好女人?理應聽一聽男人的看法。我多數男人喜歡或不喜歡,其中必有道理。反過來也一樣。

  我們的社會歷來對女性有相反評價。在神話、宗教傳說、文學作品中,是被謳歌的對象,是美、愛情、豐饒的象徵,也是被詛咒的對象,是誘惑、罪惡、墮落的象徵。時而被神化,時而被妖化。呈現出兩個極端。女性蔑視者認為,女人是災禍。希臘神話中:海倫私奔導致十年特洛伊戰爭;宙斯把潘多拉賜給男人是為了懲罪和降災;英雄伊阿宋祈願人類有別的方法生育,使男人擺脫女人。詩人希波納克斯說,女人只能帶給男人兩天快活,"第一天是娶她時,第二天是葬她時。" 我們老祖宗也把女人說成禍水,導致亡國,比如殷紂王、唐明皇。讓女人承擔起了可怕的歷史包袱。

  但是歷史上也有女性的崇拜者,比如德國的歌德、我們中國的老子,我是崇拜派。我認為兩性的正確關係是:承認兩性差異,並且兩性的差異應該互補。在此前提下,我認為女性特質在現代更有價值。

  兩性互補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對兩性差異的認識,歷來有兩種偏見:由主張男女社會平等而抹殺生理心理差異。早期或極端女權主義曾經這麼看。男權主義在"女人"身上只見"女",當她們是性的載體,不見"人",看不到平等的人格。逆反的則是,只見"人",不見"女",也就是看不到性別的存在和它的價值。實質上是男權主義變種,男權統治下女性自卑的極端形式。真實的女人既是"人",又是"女",是人的存在與性別存在的統一。一個健全男子在女人身上尋求的既是同類,又是異性。同樣,在一個健全女人看來,倘若男人只把她看作無性別的抽象的人,所受侮辱的程度決不亞於只把她看作洩慾和生育的工具。

  也有一種說法是承認差異,互爭高低。例如,莎樂美:她認為精子是箭頭,卵子是圓圈,所以男人好鬥外向,女人溫和內向;性生活中,在快感上女人全身心投入,男人集中於性器官,所以女人整體性能力高於男。那我就反問:精子像輕盈的魚,卵子像遲鈍的水母,是否意味男比女活潑可愛;性生活中,男人射出,女人接受,是否意味女是被動性別。我想不能這麼說的。叔本華說,男人幾天產生數億精子,女人一月產生一卵,所以一個男人應娶多妻,一個女人應忠於一個丈夫。我也反問:在一次幸運性交中,上億精子里只有一個被卵子接受,其餘均遭淘汰,是否意味男在數量上過於泛濫,應由女加以篩選而淘汰掉大多數?所以性生理現象的類比不能成為性別褒貶的論據。

  我認為否認差異是愚蠢的,爭優劣高低是無聊的。正確做法是把兩性差異本身當作價值,增進共同幸福。大自然的傑作不是單獨某一性,而正是兩性的差異,差異中傾注了造物主的全部靈感。超出一切性別論爭的事實是,自有人類以來,兩性就互相吸引和尋找,不可遏止地要結合為一體。柏拉圖《會飲》中曾經提到:找回自己的另一半。寓意之一是:兩性特質,孤立起來都是缺點,結合起來才成優點,大自然規定兩性要互補。寓意之二是:兩性特質的區分僅是相對的,從本原上說並存於每個人身上。因此,一個人越是蘊含異性特質,在人性上就越豐富和完整。優秀男女往往雌雄同體,集兩性優點於一身,既有本性別的鮮明特質,又巧妙揉進另一性別優點。例如,剛強與柔弱、力與美的統一,男人只剛不柔是生硬,女人只柔不剛是軟弱。這是相對的,但相對不是取消這種差別。前提是保持本性別優點。丟掉了就很難優秀。例如,女人只剛不柔,"爺們氣";男人只柔不剛,"娘們氣",都讓人反感。又如,女人直覺遲鈍,男人邏輯思維混亂,都是智力缺陷。我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女性的特質和價值?我認為女人的感性直覺上很好,許多哲學家指出,女人的思想方式偏於形象、具體。易受感情支配,重視人超過事情本身。相信夢,易受暗示,比如受氣功、搖滾的影響。女人不喜歡抽象、邏輯。尼采說過,女人對科學有一種隱秘蔑視,彷彿被她們用某種方式打過似的。叔本華譏笑女人的精神發育介於男性成人和小孩之間。但我認為感性是基礎,比理性更根本、更寶貴。有豐富的感性和直覺,未上升到理性,這是一種情況,另一種情況是,感性退化,只有概念和邏輯。你們認為誰更智慧呢?我再談談女人搞哲學的問題,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裡面說:"喜歡哲學的女人,也許有一個聰明的頭腦,想從哲學求進一步的訓練;也許有一顆痛苦的靈魂,想從哲學找解脫的出路。可惜的是,在多數情形下,學了哲學,頭腦變得複雜、抽象也就是不聰明了;靈魂愈加深刻、絕望也就是更痛苦了。看到一個聰慧的女子陷入概念思辨的迷宮,說著費解的話,我不免心酸。看到一個可愛的女子登上形而上學的懸崖,對著深淵落淚,我不禁心疼。壞的哲學使人枯燥,好的哲學使人痛苦,兩者都損害女性的美。"

  我認為女人性格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彈性,比如女人合群,善於妥協和在妥協中巧妙地堅持,善於營造輕鬆的氛圍。女人適合於外交、媒體。"男人是孤獨的,在孤獨中創造文化。女人是合群的,在合群中傳播文化。"我喜歡女人的彈性。關於女人的獨立性。由男人眼光看,太依賴的女人是可憐的,太獨立的女人是可怕的。應是人格上獨立,情感上互相有所依賴。當今最富獨立性的女人:女強人,女獨身者。你和她們深談也會發現,她們內心其實是希望情感上有個依賴的。

  我認為女人性格的第三個特點就是韌性,一般人認為女人軟弱。哈姆雷特說:"軟弱,你的名字是女人!"但曾經有一個女人向伏爾泰透露秘密:"女人在用軟弱武裝自己時最強大。"有人說俏皮話:"當女人的美眸被淚水蒙住時,看不清楚的是男人。"女人在多數場合比男人更能適應環境,更經得住災難的打擊。有韌性。如果說男人喜歡女人弱中有強,那麼,女人則喜歡男人強中有弱。女人本能地受強有力的男子吸引,但她並不希望這男子在她面前永遠強有力。一個窩囊廢的軟弱是可厭的,一個男子漢的軟弱卻是可愛的。正像羅曼
多一絲快樂, 少一些煩惱;
不論鈔票多少, 只要開心就好;
累了就睡, 醒來就微笑;
生活是什麼滋味, 還得自己放調料;
一切隨緣, 童心到老, 快樂一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0: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