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沉睡在深藍海底的悲哀――TITANIC

[複製鏈接]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魔女 發表於 2006-2-27 18: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在讓我們回到本世紀初... [/COLOR]

  皇家郵船泰坦尼克號是它那個黃金年代中最後的宏偉幻夢,它是那個充斥著繁華、浮躁、禮數的時代中最偉大的成就。然而當時卻沒有人意識到整個世界即將發生的巨大變化。1901年無線電的發明,1903年萊特兄弟首次試飛成功...一切關於階級、品行、性別的舊思想、舊觀念即將被打破。如果說泰坦尼克號的誕生標誌著那個時代的頂峰,那麼也許它的沉沒為這出古老的戲劇拉上了帷幕,同時也正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當時,競爭日趨激烈的遠洋輪船業在船舶的設計、規模和速度上都有著很大的進步。作為業界領頭人之一,白星航運公司決定把精力集中在規模和豪華程度上,而不僅僅是速度。1907年,白星航運的運營主管布魯斯.伊斯梅與Harland & Wolff制船公司的合伙人Lord James Pirrie計劃建造3艘豪華輪船,以此為業界設立一套關於舒適、豪華和安全方面的新標準。前兩艘被分別命名為奧林匹克和泰坦尼克,伊斯梅選擇泰坦尼克作為輪船的名字是為了表示它的無比巨大和無窮力量。

  僅設計這兩艘輪船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1908年12月奧林匹克號開始建造,緊隨其後1909年三月泰坦尼克號也告動工。Harland & Wolff制船公司為容納這兩項

  巨大的工程不得不重建位於貝爾法斯特的船廠;與此同時,為了讓巨輪能在港口停靠,白星航運公司也只好加長座落在紐約的碼頭。在泰坦尼克號船體建造的兩年中,傳媒屢次將該船的宏偉程度廣為宣傳,這實際上使泰坦尼克號在下水遠航前就成了當代傳奇。1911年5月鋼鐵船身的「下水」儀式更是盛況空前,眾多觀眾蜂擁而至,入場券的收入被捐給了當地的一家兒童醫院。

  緊接著泰坦尼克號開始被「全副武裝」,也就是船內設施和系統的建設,以及複雜的木工和精細的裝修。隨著首航日期的逼近,業已完工的奧林匹克號卻因一次撞船事故需要大規模的維修;按期完成泰坦尼克號本來已經十分緊張,這樣一來Harland & Wolff制船公司的工作負擔就更重了。結果,泰坦尼克號的首航日期不得不從1912年3月20號推遲到4月10號。

  泰坦尼克號船體長達883英尺(270米),寬92英尺(28米),重達46,328噸。從龍骨到船橋高104英尺(31.7米),儘管其中有35英尺在吃水線下,它水面以上的高度仍能超過當時大都市中的任何建築物。在設計時泰坦尼克號只有3個煙囪,可為了增加船身龐大和力量的表現力,以及適應眾多廚房的排煙需要,設計者又為它加上了幾乎沒什麼作用的第四個煙囪。總而言之,泰坦尼克號是當時由人類建造的最大的移動物體。

  除此之外,泰坦尼克號先進的安全技術也著實讓人驚異不已。它有著一英寸鋼板構成的雙層船壁,一整套由16個防水艙構成的系統,該系統由多扇巨門隔離,並可以隨時通過一個電鈕或是水感測器觸發。從此,報界開始稱之為「不可沉沒」的輪船。

  泰坦尼克號的內部設施是當時最豪華先進的:配備給每個房間的電燈和取暖設備,層次間的直達電梯,一個游泳池,一個土爾其浴室,健身房,大廳以及可以同最高檔酒店客房相媲美的頭等艙。為適應來自不同地區乘客的口味,泰坦尼克號還為他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餐廳和咖啡廳;除此之外,它還有由一流音樂家組成的兩個(通常是一個)樂團,其中有很多是從其它航船中跳槽而來。在泰坦尼克號上有兩個圖書館,分別為頭等艙和二等艙服務。連三等艙的艙房都比某些小輪船頭等艙的艙房豪華,艙內的一些設施對於泰坦尼克號的移民乘客更是聞所未聞。泰坦尼克號在原始設計時要求有32艘救生艇,然而,白星的管理人員認為這樣會讓甲板顯得擁擠,於是把救生艇的數目降到20,只能容納1178人,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決定所帶來的後果。

  泰坦尼克號的首航誘來無數「風流人物」:英國貴族,美國企業家,紐約和費城的各界名流。同時,它也吸引了許多貧窮的移民,企盼著能在美國或加拿大開始新的生活。

  1912年4月10號星期三的中午,巨輪的旅程終於在南安普頓開始。日落前,泰坦尼克號在法國Cherbourg逗留,更多的旅客在那裡登船。當天晚上它開到愛爾蘭的昆士頓,第二天下午1點30分駛入大西洋。

  縱使是經過大風大浪的旅客也不禁為這艘巨輪所折服。泰坦尼克號太大了,他們根本感覺不到船正在航行。巨大強勁的引擎不會象其它輪船一樣發出惱人的顫動或是無法忍受的噪音。它以22節的速度平穩舒適地行駛,雖然不是這條航線上最快的,但絕對是前五名。

  天氣晴朗,視野開闊,水溫大約是55華氏度,1912年冬天的溫馴顯得很不尋常。大量的冰塊從冰山上脫落,墜入大海。泰坦尼克號配備了新式的無線電電報系統,兩名操作員晝夜不停的在無線電室值班。4月14號星期四,海上航程的第五天,泰坦尼克號接到了五次不同的冰山警告,但船長卻不以為然。輪船還是以 22節高速行駛,航線運營經理布魯斯.伊斯梅居然提出縮短一天到達紐約的建議。

  4月14號晚上,無線電操作員菲利普斯正忙著為一位饒舌的乘客發報到Cape Race,Newfoundland。這時他收到了當晚的第六次冰山警告,但由於沒有意識到泰坦尼克號與警告地點有多近,他只是把報文隨手放在了肘邊的紙鎮下。而史密斯船長或是船橋附近的其他船員再也沒有機會看到這張報文了。

  這個夜晚罕見的晴朗黑暗,雖然沒有月光,但滿天的星斗卻發出黯淡的熒光。有些星星十分明亮,以至於有一位船員把木星(當時剛升出地平線)誤認為另一艘輪船的燈光。此時的海面也是異常的平靜,很多倖存者回憶說:「象玻璃鏡面一樣」。沒有波浪要辨識冰山更加困難,因為這樣的情況下有海水經過冰山邊緣時不會象往常一樣產生白色水花。

  11點40分,瞭望台上的一位瞭望員發現一座冰山就在不遠的前方,他立刻把情況通知了船橋,大副穆道克下令左滿舵並通知引擎室全力倒車。然而,輪船實在太大,移動得太快,而冰山又太近了,泰坦尼克號只是微微的改變了方向。37秒鐘后,歷史上最嚴重的海難開始了。在那一夜的英勇,恐慌和悲劇中,705人獲救,1502人罹難,而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也由此誕生。

[CENTER]  

  Titanic首航時的宣傳資料

  

  Titanic設計圖稿

  

  

  這艘當時世界最大的船號稱「永不沉沒的TITANIC」。

  

  當時不可一世的船長Edward John Titanic Smith在出發前的留影,他與這艘夢之船一起沉入了冰冷的大西洋。

  

  從遺留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當年船體內部的豪華

  

  船上的閱覽室

  

  水下攝影機拍攝到的殘骸...船頭部分

  

  主控室

  

  從殘骸中打撈上來的首飾

  

  巨大的推進器

  

  盤子

  

  印有白星航線的瓷器杯

  

  客房內貴婦人們的帽子

  

  一隻當初掛在「泰坦尼克」號巨輪船橋上的計時鐘。

  

  精美的銀器

  

  餐具

  

  漂亮的玻璃器皿

  

  船上的金幣

  

  美元

  

  擺放整齊的盤子

  

  船上小教堂里的椅子

  

  ]

  樓梯,依稀可見地面鋪設的瓷磚。

  

  

  船頭部分的另一視角

  

  這個白色瓷杯,杯身設計有植物花紋,杯口有金色條紋。它似乎是某個乘客的私人物品,因為在杯子上沒有任何有關「泰坦尼克號」的經營者DD英國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的字眼。

  

  對打撈出來的一個銅製蒸煮罐進行特寫拍攝,可以清楚看到該產品製造廠商的銘記。

  

  銅合金製成的裝飾性碗

  

  一個經過復原處理過的舷窗

  

  一種廣泛鋪設於二等艙和三等艙的油氈塊,打撈出來的這塊油氈塊保存狀況良好。

  

  這隻鍍金壁突式燭台是來自船上的豪華餐廳,電線依然完好地連在背部。

  

  來自一等艙床頭板上的銅合金葉形裝飾物[/CENTER]

  近日,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學者羅伯特.埃森亥福又提出一個全新的理論:「泰坦尼克」的燃料儲備間―――也就是煤倉里的一處隱燃火是導致這艘豪華巨輪沉睡海底的罪魁禍首。事實真是這樣嗎?

  根據埃森亥福的新理論,「泰坦尼克」號即使迎面撞上冰山受損也決不會沉沒。

  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學者羅伯特.埃森亥福發表新理論,煤倉中出現隱燃火在當時的蒸汽船中是個很普遍的問題(堆煤的隱燃火現象現今仍然很普遍)。處理的辦法是提高向輪船鍋爐內添煤的頻率,這樣做一方面能迅速縮小煤堆的體積,另一方面能夠讓被隱燃火點燃的煤塊儘快進入鍋爐,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以保持整個煤倉的安全。

  根據史料記載,事故發生當天,「泰坦尼克」號所在的海域上空沒有月亮,漆黑一片,能見度極差。而且瞭望台上的兩名監望員手上又沒有雙筒望遠鏡(船出發時忘了帶上船),這大大影響了他們的觀察效果。另外,當夜海水平靜無波,「泰坦尼克」號周圍沒有漂浮著風浪沖刷所造成的白色泡沫,這也給監望員造成了錯覺,一直認為平安無事。埃森亥福分析說,當瞭望員發現了眼前的冰山時,距離只有400米。當時如果「泰坦尼克」號立即減速,那麼即使迎面撞上冰山受損也決不會沉沒。

  埃森亥福認為,煤倉里的一處隱燃火是導致這艘豪華巨輪沉睡海底的罪魁禍首。

  然而不巧的是,這時船艙里卻發生了隱火事故(英國的海事記錄中清楚地記載著,當時「泰坦尼克」號報告說船上有一處著火,為此火控組曾在英國南安普敦和法國瑟堡港口出現過,準備為它滅火維修)。「泰坦尼克」號燃料儲備間的工人們依舊採用老辦法,一個勁地向鍋爐里添煤,想以此來達到滅火的目的。埃森亥福表示,「這種做法非常投機。煤堆隱燃火現象是一種慢性問題,當隱燃火產生時,你即使知道它在什麼地方出現,仍很難將它撲滅。」用煤量的加大使得蒸汽機鍋爐里的蒸汽量大量增加,導致「泰坦尼克」號的航行速度驟然加快,這時船員再想減速或避讓為時已晚,「泰坦尼克」號徑直以高速向冰山撞過去。堅硬的冰山在船體上砸出六個大洞,冰涼的海水洶湧而入,隨後船體突然分解成兩半,便沉入海底了。建造「泰坦尼克」號所用的鋼板材料質量非常低劣,夾雜著大量硫化物,這是船體為什麼一撞即碎的原因。如果「泰坦尼克」號是用現在的鋼鐵製造的,那麼它只會被大冰山撞出一個大癟坑,而絕不會被撞漏沉沒。

  英國研究者認為事情似乎並沒有如此簡單,前不久披露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泰坦尼克」號沉船陰謀論。

  據英國研究者加迪諾和牛頓稱,事情的起因發生在「泰坦尼克」號開始其處女航的半年前。1911年9月11日,「泰坦尼克」號的姊妹船「奧林匹克」號在離開南安普敦出海試航時,與一艘比它小得多的英國皇家海軍巡洋艦「霍克」號發生碰撞,船舷毀傷嚴重。不幸的是,當白星輪船公司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時,保險公司調查認定這次碰撞事故的責任在「奧林匹克」號,因此拒絕賠付。雪上加霜的是,修理「奧林匹克」號的費用異常昂貴,且要花上數月時間。而當時的白星輪船公司已經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

  為了擺脫困境,白星輪船將「奧林匹克」號偽裝成「泰坦尼克」號進行跨大西洋處女航,並陰謀安排一場事故以騙取巨額保險金。當然,白星輪船公司不敢拿2000多名乘客的生命當賭注,他們安排了一艘「加利福尼亞」號輪船,事先停靠在了大西洋上的冰山出沒區等待「泰坦尼克」號出現,一旦撞船事故發生,「加利福尼亞」號將及時出現,轉移走「泰坦尼克」號上的所有乘客和船員。

  歷史記載,當時在大西洋上遊盪的「加利福尼亞」號輪船除了船員和3000件羊毛衫和毯子外,竟然沒有搭載一名乘客!

  加迪諾和牛頓稱,本來一切都會按「計劃」進行,然而,「加利福尼亞」號最後卻搞錯了「泰坦尼克」號的位置和求救信號,沒有及時趕到沉船地點進行搶救。於是,近兩千名無辜的乘客和船員就付出了葬身海底的慘重代價。

  加迪諾和牛頓還列舉了幾個「異常事件」以證明「泰坦尼克」號被偷梁換柱。比如「泰坦尼克」號曾經突然改變航線,這可能是「泰坦尼克」號希望與接應的「加利福尼亞」號進行會合的信號;事故調查報告顯示,在船員船艙中,竟然沒有一個雙筒望遠鏡,這意味著監望員將很難及時發現冰山的蹤跡;白星輪船公司總裁 JP.摩根本來也將乘坐「泰坦尼克」號進行處女航,但卻在起航前突然取消這趟旅行;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從「泰坦尼克」號遺骸處打撈上來的3600多件物品中,竟然沒有一樣東西上面刻著「泰坦尼克」的標記!

  泰坦尼克被多次改編成電影,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1997詹姆斯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6: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