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它影音] 朴樹 - 《我去2000》(珍藏版)

[複製鏈接]

1606

主題

1981

帖子

2258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22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eiou 發表於 2006-2-21 00: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專 輯 :我去2000年(珍藏版)


  發 行 時 間 :2003年再版


  星 級 :★★★★☆


  藝 人 (樂 團) :朴樹


  制 作 :麥田音樂


  有一個問題,如果你死了,你認為你身邊的人會怎麼樣?答案:第一、難過;第二、無動於衷;第三、高興。你會選擇哪一個?如果我告訴你有一個人選擇了三,你是否會感到不可思異。也許你也有可能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但當真的會有人毫不猶豫將這個答案赤裸裸的呈上來時,你會否感到五千年的那層皮被全部扯爛時那種帶著撕裂的快慰感。


  不過,至少選擇第三個答案的人不會太多,有一個人選了,他叫――朴樹。


  天可憐見,這孩子竟然在99年以一首《白樺林》成為了一個街頭巷圍、婦孺皆知的歌手。接著他的首張專輯熱賣,但我一直堅信,中國群眾的大多數不會注意到朴樹的專輯里其它的歌曲,他們只會把《白樺林》反覆聆聽,直到背出歌詞為止。我也確實很難想像,如果朴樹所有的歌都像《白樺林》那樣流行,這世界會變成怎樣?是變得更理智還是會變得更混亂,直至混亂得不可收拾。


  不管怎麼樣,這個抑鬱青年還是紅了,紅得有些莫名其妙,就像在99年春節聯歡晚會加入新歌聯唱時的表情一樣,那種莫名其妙還包含著無限的委屈與失落,分明是掉進無底深淵的茫然。當四年過去后,他又重新整理他的新髮型,真的像那個傳說中的NEW BOY一樣走來,多了點成熟與世故,當然「酷是個屁」之類的混話還是依然會從他的嘴中嘣出,讓人又依稀看到那個仿似很久很久以前的朴樹(或濮樹),於是我又想起那張發行於四年前的專輯,甚至是唱片商也在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於是我合上那張塵封的舊唱片,換上這張再版的《我去200年(珍藏版)》,那種光鮮的白與有些泛黃的白相比,至少眼睛會覺得更舒服一點,那麼音樂呢?現在聽來,還會覺得不同嗎?


  《NEW BOY》――這是朴樹的一個天大的謊言,如果你以為聽這首歌真的能聽出朴樹的快樂的話,那不如去找一個更能逗你樂的事情,比如去聽馬三立的相聲或去看幾本周星馳的電影,那樣的話,你至少不會覺得疲憊。真的,聽朴樹唱這首歌很累,很難想像他在烈日下綻放,雖然他即將用「生如夏花」做他下一張專輯的標題,但我知道他要表達的是「死如秋葉」,如果你不希望聽這個城市中已經被慣壞的甜蜜和燦爛的話,建議你跳過此曲,雖然它還是那個叫作張亞東的人編的曲。


  《媽媽,我……》。你感到痛了嗎?如果你的神經末梢還有一點自然的反應,先去讀讀歌詞吧!「媽媽我噁心/在他們的世界/生活是這麼舊/讓我總不快樂/我活得不耐煩/可是又不想死/他們是這麼硬/讓我撞他/撞得頭破血流吧……」一個年青的生命在人行道上、在菜市場里呲呲地燒著。聽朴樹的歌,也正是那種撞的頭破血流的情緒,讓人想起八十年代那些理想主義者虛無浪漫的激情,想起海子、戈麥、顧城等等理想主義者的羽化,想起那些真如炭火呲呲燃燒的日月星塵……終於是在九十年代,看到了一個願為醜陋生活萌生死意,卻又轉念選擇頭破血破式的自虐來繼續享受醜陋生活的青年。再沒有理想,只是苟且的活著,也不再為理想高歌,只想在人性的殘忍中用折磨彼此的方式得到快慰而耗盡生命。你可以漏過此歌的舞曲節奏、也可也漏過此歌的失真吉它,但絕對不可漏過此歌高潮部分朴樹那暴力化的張揚,這不是POSE擺出的酷,這是一種血淋淋的美學,當然你別被歌曲最後的「我是金子/我要閃光的」所吸引,你再想一下之前的四分多鐘你都聽到了什麼,你就知道朴樹也是一個愛扯蛋的傢伙。


  《在希望的田野上》里那段電聲的吉它讓我想起<花兒樂隊(人物,圖庫,視聽)的《花》,但朴樹不是花兒,即使是也是一束討很多人厭的罌粟花,迷爛、艷麗卻讓人絕望。一個站在麥田裡的孩子,等待風雨過去,陽光出現,很多年。而很多年後,當臉孔真的蒼白時,陽光真的來了,孩子早已成為大人,他卻為失去風雨而泣,因為他看了多麼不真實的陽光。曾經的希望只在昨天的田野。


  《那些花兒》不是高曉松的《流浪歌手的情人》,雖然它們的吉它和弦都是那麼感性。《那些花兒》里的琴弦顯然更為澀,那是苦澀不是青澀,音與音之間靠得很近很近,依依難捨,讓人想到不確定的生命和對這不確定生命不自覺的依戀。第一次聽到張亞東把電子音效做成了嘆息聲,那麼沉重地、絕望地、機械地和著朴樹的副歌部分,展現出了電子的人性回歸。又或者是朴樹的囈語終於也使電聲有了願為人世的理想。喜歡那段不知所謂的胡言亂語,像是回到了尚未學語的很久很久以前……


  《我去2000年》和《NEW BOY》完全不同,雖然他們都有一個可以引領時尚的標題。「你追我趕2000年,這滋味,有多美,我的天吶」歌詞與音樂或者說音樂所想承遞的東西完全分裂了,我聽不出朴樹唱的2000年有什麼好的,也許他還會在送最後一個朋友進入2000年後快樂的死去。多好的孩子啊!現在重聽此歌時已是2003年了,我和朴樹都活著,生活沒有變得更糟卻也沒變得更好,那種節日的歡快氣氛早已蕩然無存,可是歌舞昇平每天還在繼續著,每一天也有更多的人在砸爛泥鍋泥碗後進入小康,張亞東也依然繼續在用它的傢伙製造各種音樂。還有人記得這首歌嗎?在這個充滿娛樂的年代。


  《旅途》的主歌部分幾乎是囈語與旋律的糾纏,很難分清中間的轉折與預測之後的變化,倒是副歌部分交待地清清楚楚,也許這正是郭富城(人物,圖庫,視聽,唱片)也看上這首歌曲並且不做任何改動就直接翻唱的主要原因。當然你真得很難想像,誰能將朴樹那些半唱半夢語的歌詞重新填詞,儘管香港有很多很好的填詞人,但要將新詞強加在《旅途》這首作品中時也會感到茫然與虛弱。與更早的作品《火車開往冬天》相比,相近主題的《旅途》顯然要更為成熟與豐滿,旅途不再是車箱與小鎮,旅途是城堡、花園、森林、高山、湖泊和沙漠,甚至還有女人的溫暖和眼淚。這更像是一條不歸路,牽引著朴樹也牽引著我們每個人的生命。


  《別,千萬別》再次將嚴峻人生作了一次圖像式的展式,風花月與醬醋鹽對應,於是天真成了一種罪。不過這首歌的音樂卻做得並不理想,朴樹那老牛喘氣般地和聲和李延亮做秀般地玩弄吉它因為疏離了音樂所要表達的東西而讓人覺得荒謬。


  做為朴樹這張專輯的第一個製作人,高曉松其實已經製作了這張專輯很多的成品,但由於在製作上掌控力的欠缺,使得他很難駕馭朴樹這匹脫韁野馬,而最終再由朴樹本人找到張亞東做為專輯的製作人,但是在99年發行專輯時還是保留了一首高曉松製作的作品――《白樺林》,陰差陽錯的是,真正最後使朴樹得到主流樂壇認可的也正是這首作品,一首被塗抹上些許悲劇情結的流行歌曲。尼龍弦的吉它、凄清的手風琴還有那些懷舊的音效,葉蓓的伴音感覺很飄渺,而由由朴樹、紅楓和老狼組成的伴唱三人組更呈遞出些許「伏爾加河」的味道。應該說高曉松在把握這種類型的歌曲時還是有一定能力的,作品的畫面感、懷舊感就像是校園民謠的又一次復活。而朴樹創作這樣的歌曲倒是一個例外,一直很主觀、很在乎自我表達的他居然退到很遠,用一個純粹旁觀的視角敘述了這樣一個時間、地點、人物甚至情結都交待地非常清楚的凄美愛情故事,這是朴樹在創作中少有的旁觀者清的作品。


  如果說余華的小說《活著》里展現出的是廣博的人道主義精神的話,那麼朴樹的《活著》則讓我們看到生存的悲慘和人世的險惡,那些直白的歌詞里更多的是像刺般的物質,讓你無限頹廢和厭世。不過這首歌在音樂製作上顯然太過粗糙,很多具有延伸性的段落都被草草了事,讓音樂變得倉促,對應類似主題的作品《媽媽,我……》,更對照出朴樹在演唱時的有氣無力。


  《召喚》真的讓我看到了夜空,還是那種有很多星星的夜空,也許是朴樹的箱琴發出的弦聲吹散了塵埃,而讓天空變得純凈,完完全全是一種夜的靜美,即使有數碼編織而就的風聲,即使有隱約的風琴聲,即使……只是一切在音樂里都已錯過了聽覺,回憶觸到了死亡,一個安靜的朴樹、一個真實的朴樹在有音樂的夜空里真的很可愛,像是鄰家出生不久的新嬰。


  最後所要說的是這張2003年美卡再版時加收的兩首歌曲。《九月》算是一首比較新的歌,錄於第一張專輯發行后,可以看出上個世紀那個如刺般尖銳的朴樹也正在漸漸地改變者,旋律更迷人了,歌詞更性感了,有些粗糙的印跡已被磨平。其它的現在還不能說,只有靜靜等待他的《生如夏花》了。而另一首加收的作品《火車開往冬天》則是朴樹在簽約麥田之後錄的第一首作品,同樣是高曉松的製作,但最後卻被朴樹棄之於第一張專輯。也許當時開始痴迷於電子樂的朴樹已經對自己那種風花雪月式的過去厭倦無比了。但即使在今天聽來,《火車開往冬天》依然是一首相當出色的作品,它敘述了一個理想青年的關於流浪的夢想,對於歌者來講,可能當進入到一圈新的年輪之後,這樣的日子已經變得羞於啟齒,但其裡面透出的單純與質樸卻總能感染無數人,因為從那裡可以聽到再也回不到的過去,而這種回憶又往往是有益身心的。


  這是一個被重提的舊夢,源於一個名叫朴樹的青年。


  專輯里我最愛的是《媽媽,我……》、《那些花兒》、《我去2000年》、《旅途》和《召喚》五首曲子,這是在王菲(人物,圖庫,視聽,唱片)租錄兒藝錄音棚的閑置期里,一個可愛的英國老頭BENJI、一個電音狂人張亞東和一個頹廢青年朴樹共同默契的成果,可以看到朴樹在這些音樂里被點燃的火花,那裡有很多沸騰的細節,你去聽,相信你會聽得到。


  其實,從音樂角度來講,這遠遠不是一張完美的作品,它的混亂完全可以和朴樹其人的所思所想毗美,一首《白樺林》先已將專輯的整體隔裂,而其餘由張亞東製作的部分又由於與朴樹火花期的短暫而使得作品水準的參差不齊,但你不必去遺憾什麼?更不必相信某些評論所說的這是一張跨越流行與另類的經典專輯之類的廢話,你只用去尋,帶上耳朵和靈魂,試一試,是不是真有一首歌能把你的生命呲呲地燒著,如果是,那就是這張專輯的全部。


01 New Boy
02 媽媽,我…
03 在希望的田野上
04 那些花兒
05 我去2000年
06 旅途
07 別,千萬別
08 白樺樹
09 活著
10 召喚
11 九月
12 火車開往冬天

[MP3]http://grm.cdn.hinet.net/xuite/db/ed/13808040/blog_118680/dv/5235860/5235860.mp3[/MP3]
愛上音樂,自然有母音。

58

主題

691

帖子

22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4
沙發
flyingbird13 發表於 2006-2-21 00:51 | 只看該作者
有點沉重的感覺--呵呵,幹嘛活得那麼累?--自己找點樂子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239

帖子

6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60
3
jilllou 發表於 2006-2-23 17:45 | 只看該作者
喜歡這張專輯... 有一種不同的感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23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512
4
sea6340 發表於 2006-2-23 19:07 | 只看該作者
樹兒是值得我們喜歡的,謝謝母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1: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