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游標定位到「(A)dvanced Options」(高級選項)選項,然後按回車鍵進入次級界面。將游標定位到「(A)dvanced Disk Installation」(高級磁碟安裝)選項,然後按回車鍵進入分區狀態。此時會在界面右邊「Drive List」(設備列表)下方顯示當前系統安裝的硬碟。如果系統裝有多個硬碟,回車後會讓用戶選擇需要對哪個硬碟進行分區操作。選中需要分區的硬碟,直接按回車鍵即可。
接著進入分區大小設置界面。DM提供了三種分區方案,由於我們需要自定義分區大小,因此需要選擇「Option (C) Define your own」(自定義分區)選項。按回車鍵之後便進入了分區大小設置界面。在該界面中,首先需要設置C盤的容量大小,根據前面制定的分區方案,在此輸入C盤的容量值(1GB=1024MB),其基本單位是MB,因此假如C盤要劃分為3GB,得輸入「3072」,按回車鍵即可。接著輸入D盤的容量,按回車之後再輸入E盤容量……直到所有的分區都劃分好。如圖2所示。
在確認分區無誤后,將游標定位到「Save and Continue」(保存並繼續)選項,然後按回車鍵保存設置的結果。在接下來出現的提示窗口中,詢問是否進行快速格式化,建議選擇「(Y)ES」選項。在接下來出現的提示窗口中,詢問分區是否按照默認的簇進行格式化,選擇「(Y)ES」選項。在出現的確認界面中,按回車鍵即可開始正式對硬碟進行分區及格式化操作。操作結束,重新啟動計算機即可。
輸入需要騰出的空間容量值,單擊「OK」按鈕即返回主界面,此時會發現D、E之間多了一個「空白區」,這就是E盤給D盤的空間了。右鍵單擊D盤,選擇「Resize/Move」命令,在出現的對話框中首先將「Free Space After」(自由空間之後)處的數字由原來的XXX(也就是E盤的「Free Space Before」值)修改為「0」,然後在「Free Space Before」欄中輸入讓D盤騰出來的空間值,最後單擊「OK」按鈕。
現在C、D之間有一個比較大的「空白區」了,這就是最終騰給C盤的空間了。右鍵單擊C盤,選擇「Resize/Move」命令,然後在出現的對話框中將「Free Space After」處的數字設置為「0」,保存設置后,D、E給C的空間就全「收」下了。
PQ只能合併兩個相鄰的FAT、FAT32分區(FAT+FAT、FAT+FAT32或FAT32+FAT32),或者兩個相鄰的NTFS(NTFS+NTFS)分區,而且這兩個相鄰分區必需在同一個物理硬碟之中。以把F盤合併到E盤為例,首先在主界面中右鍵單擊E盤,選擇「Merge」(合併)命令,在出現的對話框中,PQ會自動分析E盤前後分區的分區格式,並羅列出數種合併組合,例如,「D becomes a folder of E」(D盤合併到E盤)、「F becomes a folder of E」(F盤合併到E盤)、「E becomes a folder of F(E盤合併到F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