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資搶攤中國銀行―― 為何獨缺日本?

[複製鏈接]

935

主題

1773

帖子

1471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oytrip 發表於 2006-2-17 09: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外資搶攤中國銀行―― 為何獨缺日本?  

收購中國各銀行股權的國際銀行清單正越來越長,其中包括許多全球金融界的最知名銀行,如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瑞士聯合銀行(UBS)和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但這個清單一個明顯的反常是:沒有一家日本銀行。

國際銀行都在中國各銀行首次公開上市前直接入股,旨在打入中國正在興起的批發和零售金融服務市場。其目的是最終可以直接向中國客戶提供企業和零售銀行業服務。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瑞穗(Mizuho)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SMFG)是日本三大銀行,也位列全球最大銀行之列,大多數已表示有興趣在隨後幾年參與全球競爭。那麼它們為什麼讓投身於中國經濟轉型的機會從身邊溜走呢?


對此的解釋涉及商業、政治和歷史,而且在許多方面可作為一個案例,研究這三個因素是怎樣相互糾結,並在亞洲產生不利後果的。

日本大型銀行在中國的業務的確有限,只是在大多數中國的中心城市設有分行,並在其它大城市設有代表處。但它們的主要角色是向在當地經商的日資企業提供批發銀行服務。

「我們主要為在華業務活躍的國內(日本)客戶提供服務」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資產規模排名全球第一的三菱日聯發言人表示:「我們的重點是商業銀行業務。」

日本銀行之所以沒有超出這個業務局限,部分原因是它們一直忙於處理國內諸多問題。

債信評級公司惠譽(Fitch)高級主管布雷特•昂斯萊(Brett Hemsley)表示,日本幾大銀行在上世紀90年代獲得政府紓困后,現在仍然欠日本納稅人的錢。「如果它們有任何剩餘資本,將會受到政治壓力要求它們首先還錢,而不是到中國投資。」

他補充說,日本的銀行業危機使得該國的銀行資本金不足,而目前它們在國際上的競爭對手資本充足且已做好準備,打算投入巨資,以在中國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在競購戰中,日本銀行很有可能沒有能力出更高的競價。」他說。

更進一步的障礙來自日本與中國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日本的銀行家們說,今年4月中國發生了反日騷亂,目標對準了大量日本公司,這些騷亂不利於日本在中國建立大量零售業務。

分析師說,中國的銀行也不願與日方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因為兩國有著不堪回首的過去,尤其是中方面對一長串非日本的合作夥伴名單時。

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信用分析師理枝子•麥卡錫(Rieko McCarthy)表示,隨著銀行業的復甦,日本銀行開始著眼海外(可能包括在中國),收購只是時間問題。

她說:「日本銀行在經濟資本上的恢復將使它們更積極地重返國際市場。」分析師們表示,鑒於近期歐美銀行與中方的結盟熱潮,問題將是,到那個時候中國還剩下多少合適的收購目標。他們警告,對日本銀行而言,長期的延誤可能錯失一次重大機遇。雖然現在日本銀行的情況比多年來要好,但仍然存在嚴重問題,特別是在贏利方面。日本國內公司與零售銀行業務的利潤率微薄,大約在100個基點,而中國所能提供的利潤率要高得多,尤其在日本資本成本很低的情況下。

「日本是一個成熟的銀行業市場――那裡沒有那麼多的機會,」昂斯萊先生說。

「而在日本海的對面,卻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生機勃勃的市場。」
做個冷靜的思考者,積極的生活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0: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