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忘中國】--- 還我大漢天威

[複製鏈接]

97

主題

603

帖子

28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ure 發表於 2006-2-16 1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櫻花的幻象中,在明治士兵的頂禮膜拜中,Kasimudo以武士道的perfect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使命。我想當時被這種「日本精神」所震撼的不僅是 Tom Cruise這個流浪異國的last samurai, 也包括在Paramount里的老外和我。我深嘆日本在樹造大和民族的國際形象又得了一分,因為好萊塢的電影起的作用遠比一些人想象的要大。真想問問中國的導演們,何時能夠還我中華之威?

更可嘆,總有那麼一些「中國人」鄙夷中國的一切,崇拜西方,一筆鉤銷中國歷史上的光輝一頁。真不知道當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歷史、文化以至種族都發生懷疑甚至不以為然時,離任人宰割還有多遠?魯迅曾說「一個民族的最大悲劇是亂捧與亂罵,比如把英雄說成娼婦,把娼婦說成英雄」。中國歷史上的輝煌一頁如果由中國人自己來一筆勾銷,則其荒唐程度決不亞於此。

翻翻百年中國史,鴉片戰爭時中國關門過日子,八國聯軍的兵艦打上門來;太平天國信仰上帝基督,意識形態上比排斥西方的滿清政府跟西方算是親近多了,仍遭到西方列強和滿清政府的聯合圍剿;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站在勝利的協約國一方,算是盟友,結果卻是在「巴黎和會」上被要求把山東交給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跟美國是盟國,又不是什麼「共產黨國家」,結果美國在雅爾塔會議上把中國的權益當籌碼送給了蘇聯,而且連招呼都不打一個。算起來,這100年來,中國跟西方 go between不是一次兩次,但不管如何委曲求全,哪怕跟人家結盟穿一條褲子,說收拾你就收拾你,老實不客氣。這不是因為中國做錯了什麼,也不能說美,英等列強天生就要跟中國過不去,歸根結底是因為你總挨打,別人就總欺凌你。現實世界的客觀規律就是弱肉強食。

小布希的伊拉克戰爭,按美國人的說法,只有「自由,民主,人權」的伊拉克人民才能過上幸福人生。可是這位得克薩斯「先知」沒有想到,所謂的解放戰爭帶來的是伊拉克20年來沒有的對古文明的掠奪和年青的妓女。倒是美國的索士比拍賣清單和大兵們的夜生活卻真的解放了!看來這大千世界都按美國標準變成「民主國家」,該相安無事了吧?對不起,人家的新理論早等著了:「文明的衝突」。這次可以是「基督教文明」跟「伊斯蘭文明」 的衝突,下次就是「基督教文明」跟「儒教文明」的整合了!標準可是越來越 「革命」,除非重新投胎當白人,否則大概永遠也不夠格。

一直不知道,那位從來沒有和中國交過手的拿破崙為什麼說中國是「睡獅」。不過可見中國的潛力有識之士並不是不知道。然而潛力從來不等於實力,只要中國的潛力還沒有轉化成實力,洋鬼子們照樣侵略中國不誤。中國出兵朝鮮,前蘇聯空軍推三托四不露面,等志願軍把美軍打垮了,蘇聯空軍也姍姍的來了;衛國戰爭中等到蘇軍守住莫斯科,頂住德國的進攻后,美國的租借法案物資才開始往蘇聯送。商場中,你越沒錢銀行越不給你貸款,等你沒有銀行的錢也能撐得下去,銀行就會主動送貨上門。總之現實世界是高度勢利的。只有你真正顯示出你有力量,證明有使用你的力量的意志,才有人買帳。朝鮮戰爭過後,世界對中國從此刮目相看。對西方而言,一個最重要的教訓就是:中國是強者,別把中國惹翻了。有人說,朝鮮戰爭引發美國對中國長達數十年的封鎖禁運,這不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損失嗎?不錯,美國的封鎖禁運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困難。但此後悔不迭的是美國的國務卿,因為對中國禁運只能使美國在中國的影響下降為零,而一個與世隔絕而憤怒的中國能對美國造成更不可估量的傷害。

時常扼腕歷史的反覆輪迴和故事情節。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征討騷擾長城一線的匈奴,結果在白登山,匈奴40萬精銳騎兵一夜之間將漢軍團團包圍。沒辦法只好走了冒頓夫人的後門,送上厚禮,才勉強解圍。這之後的70年則是大漢的韜光養晦,卧薪嘗膽的70年。其間匈奴年年小犯,時有大犯,擊殺北地郡都尉,火燒漢皇行宮,直令京師震動。由於實力懸殊,漢朝一直忍而不發,暗地做軍事準備。這簡直就是現在中美局勢的史前版!

經過文景之治,漢朝元氣大增,國庫里的錢堆積如山。地方上家家有馬,人人善騎。這樣,漢朝等待了70年的時機終於來到了。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年僅19歲的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千里與匈奴主力激戰遇,匈奴大敗,殺敵一萬八千。同年夏天,霍去病又率數萬鐵騎進攻祁連山,俘虜三萬人。兩仗打下來,匈奴才算開始真正吃到漢軍的苦頭。於是破天荒地,匈奴休屠王和渾邪王率四萬部屬來降。因為這種事在漢匈關係史上從未有過,漢朝臣紛紛議論可能是詐降,不受為上,霍去病力排眾議,率萬騎前去受降。及至兩軍相會,休屠王見漢軍軍容強健,生怕降后受戮,開始反悔,渾邪王不允,二王相爭,匈奴陣中頓起騷亂,霍去病一見,雖情況不明但當機立斷,率千餘精銳直撲匈奴陣中,當場格殺休屠王及二心者數千人,剩下的都沒話說投降了。匈奴短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失我焉支山,使我六畜不繁息。"說的就是這兩仗。此戰之後,漢在新收之地設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金城、河西並南山(祁連山)至鹽澤(羅布泊),空無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漢鐵騎10萬、步兵及輜重數十萬,兵分兩路,由衛青和霍去病分別率領,東西並進,橫渡大漠(現在的外蒙古)。衛青一路過大漠千里,在今外蒙古中北部與匈奴大單於直屬主力部隊相遇。漢軍以車結陣,出精騎與匈奴主力正面對沖,戰正酣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衛青藉機派萬餘精騎左右包抄,乘風而進,一舉將匈奴包圍。漢軍鐵騎本就彪悍過人,再加上於飛沙走石、昏天黑地之際乘風而來,一時有如天兵下凡、匈奴見皆膽裂。戰至此時,勝負已定,匈奴被斬首級一萬九千級,大單於僅率百騎遠遁,連大印和夫人都沒顧上帶。霍去病一路更是顯赫。其軍入匈奴境兩千餘里,與匈奴左賢王戰,斬首七萬餘,然後乘勝追殺,一直到大漠極北的狼居胥山(今外蒙北端),數日不見匈奴蹤跡而返。在歸國之前,英姿勃發的年青統帥霍去病登上狼居胥山,南面中原,設壇拜祭,並立戰勝碑于山上以茲紀念。從此,中國成語里多了一條「封狼居胥"。此戰之後,匈奴膽寒,幾年後趙破奴率大軍再出塞竟然出現了千里不見匈奴蹤跡的怪事。至此,漢之天威四海遠揚。

漢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漢使節谷吉被匈奴所殺,漢將陳湯、甘延壽驅兵西征,據說帶人的都是西域幾個國家的軍隊(現在的多國部隊),過烏孫,進入康居界,至D池(在今天的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這一戰單於戰死,把匈奴的上層幾乎殺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就是陳校尉在這一戰後流下來的千古名句。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讀西漢的歷史讓人有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
Life is a pure flame, and we live by an invisible sun within us.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1: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