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通貨膨脹幽靈今年是否會重現美國?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2-15 12: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B]通貨膨脹幽靈今年是否會重現美國?[/B]
華爾街日報香港時間2006年02月02日10:38

幾年前女兒讀高中的時候上歷史課,回來問我:「爸爸,什麼是通貨膨脹?」。對整整這一代美國人來說,各種商品(不只是汽油)的價格一年的漲幅超過5%的情況只能在歷史書上讀到,在商場里是看不到。

而今,隨著能源價格飆升、醫療保健費用激增,加之學費節節攀升,過去12個月內美國的消費價格指數已經上漲了3.4%。大多數預測分析人士都估計,未來12個月內物價會逐步回落,但恐怕他們的預測會落空。聽聽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本周的說法,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貨膨脹」「最近幾個月處於相對較低水平,長期通貨膨脹預期依然溫和。」

聽起來人們並不認為會發生通貨膨脹會,這是好事;如果他們認為通貨膨脹會來臨,那麼通貨膨脹真地就有可能變成現實,即所謂自我實現的預言。但Fed緊接著提醒說,「資源利用率可能會增加(這意味著失業率偏低且閑置產能偏少)和節節攀升的能源價格可能會給通貨膨脹增添潛在的壓力。」

那麼,新任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是不是肯定要為降服因油價上漲引發的通貨膨脹怪獸而大傷腦筋了?對各類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是否已經旺盛到生產能力難以滿足的程度、進而引發通貨膨脹的危險境地?

還是讓我們拋開那些對通貨膨脹數據的精確但很有誤導性的預期吧,思考一下會有哪些因素決定2006年通貨膨脹是否會捲土重來。

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是擔心的重點。2005年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17.1%,推動整體通貨膨脹率走高。但與七、八十年代不同的是,能源價格的上漲至今尚未引發其他價格的顯著增長。「這是70年代以來最有系統、最持久的能源價格升勢,但「蔓延效應」很弱,」前任Fed理事梅耶(Laurence Meyer)說。他認為,激烈的競爭使企業不敢輕言漲價,而消費者和商業界人士的預期都「很穩定」,並不認為價格會上漲。

住房市場的形勢也很重要,雖然影響的方式不很明顯。官方的通貨膨脹統計數據考察的是租金,而不是購房價格。最近房租的漲勢一直很疲軟,與房價相比更是如此。Brandeis大學經濟學教授切凱蒂(Stephen Cecchetti)認為,這讓統計報告中的通貨膨脹數據被「抑制了」,而美國人實際生活中感受到的通貨膨脹並不是這樣。他預計,未來幾個月即使房價停止上漲,房租的上漲也會推高官方統計的通貨膨脹數據。

房價是另一大因素。房價的上漲使得幾年來消費者支出保持了良好勢頭,讓美國人通過再融資、物業套現貸款或轉手出售等方式獲得了更多可以花銷的錢。房價一旦下跌就會抑制消費者支出,讓經濟增長放緩到不至於引發價格上漲壓力的地步。

接下來,就是神奇的生產力上升的問題了。最近,僱主們一直都能在不漲薪水的情況下雇請並留住工人,但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了,尤其是失業率如果維持不變甚至下降的話。生產率的提高能讓僱主們在不提高產品價格的前提下提高工人工資。梅耶就職的Macroeconomic Advisers預計,2006年工人的小時工資將增長4.7%,高於去年3.3%的漲幅。但生產率(或稱每小時產值)也有望提高3.3%,這樣生產商就不必提高產品價格了。

最後還要說說美元。美元對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的匯率已經回到了一年前的位置,與人們此前的預期截然相反。如果美元真地跌了,那麼美國人每年從國外進口的價值2萬億美元的商品就會漲價,不過,國際石油市場以美元標價以及中國的人民幣仍然與美元掛鉤這兩大因素會抵消這一通貨膨脹效應,給美國人帶來些許安慰。

底線:能源價格,至少在目前的水平上看起來並不高,還不至於就此引發通貨膨脹擔憂。房價也不太可能像過去那樣大幅上漲了。生產率的表現仍然強勁,僱主們可以放心地給工人加薪。美元還沒暴跌。總而言之,這種情況下想擔心通貨膨脹都難。

貝南克以及同樣擔心通貨膨脹的Fed同僚們對現狀可能生變深感擔憂。如果經濟表現意外地強勁,他們可能會通過加息來控制通貨膨脹;如果經濟走軟,他們會暫停加息,盼著通貨膨脹剛剛冒頭的小火苗能自行熄滅。前景難料,但這個春天就要分曉了。如果屆時房價暴跌、消費者支出疲軟,且通貨膨脹抬頭,那麼貝南克就有好看了。還是讓我們祝他好運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2: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