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沉痛悼念當代畢升-兩院院士王選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6-2-13 19: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網快訊:記者從北京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王選13日11時許在北京病逝。


 【背景材料】王選出生於1937年,是江蘇無錫人。他是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和技術負責人。他所領導的科研集體研製出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為新聞、出版全過程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漢字印刷術的第二次發明」。

  1992年,王選又研製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統。先後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覽金牌,中國專利發明金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製特等獎等眾多獎項,1987年和1995年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5年和1995年兩度列入國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國內唯一四度獲國家級獎勵的項目。他本人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並多次獲全國及北京市勞模、先進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稱號,1987年獲得中國印刷業最高榮譽獎――畢N獎及森澤信夫獎,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獎,2001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王選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九三學社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是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文字信息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集團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顧問。[/COLOR][/SIZE]
震驚的70碼。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沙發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6-2-13 19:40 | 只看該作者

告別鉛與火、邁入光與電

王選教授主要致力於文字、圖形和圖像的計算機處理研究,1975年開始,他作為技術總負責人,領導了我國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和後來的電子出版系統的研製工作。他大膽越過當時日本流行的光機式二代機和歐美流行的陰極射線管式三代機,直接研製當時國外尚無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

針對漢字字數多、印刷用漢字字體多、精密照排要求解析度很高所帶來的技術困難,發明了高解析度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壓縮技術(壓縮倍數達到500:1)和高速復原方法,率先設計了提高字形復原速度的專用晶元,使漢字字形復原速度達到700字/秒的領先水平,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參數)來描述筆畫的寬度、拐角形狀等特徵,以保證字形變小后的筆畫勻稱和寬度一致。這一發明獲得了歐洲專利和8項中國專利。以此為核心研製的華光和方正中文電子出版系統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引起了我國報業和印刷業一場「告別鉛與火、邁入光與電」的技術革命,使我國沿用了上百年的鉛字印刷得到了徹底改造,這一技術佔領了國內報業99%和書刊(黑白)出版業90%的市場,以及80%的海外華文報業市場,方正日文出版系統進入日本的報社、雜誌社和廣告業,方正韓文出版系統開始進入韓國市場,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別兩度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及中國十大科技成就。王選教授被譽為「當代畢N」。

  其後,相繼提出並領導研製了大屏幕中文報紙編排系統、基於頁面描述語言的遠程傳版技術、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統、PostScript Level 2 柵格圖像處理器、新聞采編流程管理系統等國內首創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得到迅速推廣應用,使我國出版印刷行業在「告別鉛與火」后又實現了「告別報紙傳真機」、「告別傳統的電子分色機」以及「告別紙與筆」的技術革新,使中國報業技術和應用水平處於世界最前列,比日本領先兩年,極大地促進了印刷行業生產力的提高。近年來方正出版系統的技術優勢和市場佔有率仍在不斷持續上升。

  王選教授是促進科學技術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先驅者。從1981年開始,他便致力於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統從1985年起成為商品,在市場上大量推廣。1988年後,他作為北大方正集團的主要開創者和技術決策人,提出「頂天立地」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模式,積極倡導技術與市場的結合,闖出了一條產學研一體化的成功道路。

  王選教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典範,是北大學者群體的傑出代表。他胸懷科技報國的雄材大略,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倡導團隊精神,並以提攜後學為已任,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輕的學術骨幹,生動體現了一位新時代教師的價值觀,不愧為面向21世紀科教興國的先鋒人物。

[B]【樓主按】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在擔任寧波市科協副主席期間,曾經奉命在新芝賓館接待過王選副主席(當時他是中國科協副主席)。因為都是九三學社民主黨派的(他是九三學社的副主席),所以我們之間有許多共同語言,相處甚為融洽。

王選老師身居高位,卻平易近人,他的計算機激光排版技術,使我們永遠告別了古老的鉛字排版,極大提高了我國的辦公自動化水平,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今天下午從網上得知這一噩耗,心情十分沉痛。王選老師的音容笑貌,頓時浮想在我眼前。中國又失去了一位腳踏實地幹事業的卓越科學家,這是中國人民、中國科學事業的一大損失。王選老師,一路走好。[/COLOR][/B][/SIZE]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3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6-2-15 09:46 | 只看該作者

他改變了一個時代

被譽為「當代畢N」「漢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選院士病逝的噩耗傳到北大,他的許多同事和學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人們為失去一位好老師、好領導而惋惜,大家深情地回憶起這位改變了一個時代的科學家令人難忘的往事。

    「只要你讀過書、看過報,你就要感謝他」 

 「正像一位網民說的那樣,『只要你讀過書、看過報,你就要感謝他,就像你每天用到電燈要感謝愛迪生一樣。』我們現在每天看到的每一份報紙、每一本書,都用到了王老師當年研製的核心技術。」王選教授的學生、北大方正集團董事肖建國教授這樣對記者說。

    從1975年開始,王選教授作為技術總負責人,領導了我國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和後來的電子出版系統的研製工作。當時國內科技界有一種論調說,漢字要想輸入電腦只能拉丁文化,因此漢字只有被淘汰的命運。王選大膽越過當時日本流行的光機式二代機和歐美流行的陰極射線管式三代機,直接研製當時國外尚無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

    肖建國清楚地記得,激光照排技術發明前,報社長期使用的是鉛字排版,效率低,工人負擔重,溶解鉛字造成的污染也很重。正是王選教授獲得多項專利的發明,引起了我國報業和印刷業一場「告別鉛與火、邁入光與電」的技術革命,使我國沿用了上百年的鉛字印刷得到了徹底改造,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前些年,王選先生曾養成一個習慣:每次出差坐飛機看報紙,他都要拿放大鏡看報紙上的字,一看就知道這張報紙印刷時是否使用了北大方正的技術。後來,隨著方正出版系統的技術優勢和市場佔有率的持續上升,這個習慣才逐漸改變了。

    「他是年輕人的良師和益友」

    記者採訪了王選教授的多位學生和同事,不論是他帶的碩士生、博士生,還是已經擔任各級領導的,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王老師對年輕人的關心和培養。

    北大計算機研究所原副所長劉秋雲曾做過王選十多年的助手,他還記得,每次計算機研究所發獎金時,王所長對那些學業進步、貢獻突出的年輕人都要有特別獎勵;王選帶學生做論文,雖然自己花了不少心血用於輔導,但王老師常常不署自己的名字。上世紀90年代,為了留住所里年輕的優秀人才,王選親自找校領導,想盡辦法為他們解決住房和其他待遇問題。

    王選教授平時很少坐在辦公室,他經常到各個實驗室轉悠,隨時向學生們提問,啟發他們的思路。遇到所里的每一位新員工,他都能說出對方的姓名、畢業的學校。年輕員工誰在談戀愛、誰結婚了,他們的家庭住址、生活狀況,王老師都瞭然在胸。

    除了生活上關心,王選教授更加關心年輕人事業的發展。1989年夏天,他對剛剛攻克黑白報紙排版技術的肖建國說,你要有更大的發展,一定要做彩色報紙排版技術。在他的鼓勵和幫助下,肖建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解決了彩色報紙排版技術的難題。

    2000年進入方正研究院跟隨王選攻讀博士的潘愛民,對於恩師的去世,感到突然又悲痛。他告訴記者,自己曾因病住院半年,回到學校后,王選老師每次見到他都會問:「最近睡覺好嗎?」王老師還以親身體會鼓勵潘愛民要堅持鍛煉。為了讓小潘能在更舒適的環境里養病,王選還託人為他在校內找了一間單身宿舍。

    2003年潘愛民畢業前夕,王選病情加重,他躺在病床上看完了潘愛民長達100頁的畢業論文,又在5天內給他提出了修改意見。「對於一個病人,那是相當辛苦的。」潘愛民至今不能忘懷那感人的一幕。

    王選教授曾將古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改為「老驥伏櫪,甘當人梯」,以此鞭策自己。為了提攜年輕人,他很早就讓出了北大方正董事長等職位。他曾說過,今後評價他的貢獻,要看他培養了多少年輕人。

  「他是那麼平易近人,一點架子也沒有」 

   近年來,王選教授獲得了多項國內外重要獎勵,光百萬元以上的就有好幾項。許多人想當然地認為,以他的貢獻、名氣和收入,生活一定很奢華。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王選教授雖然名氣和財富都超過常人,但一直特別節儉、特別謙虛。

    肖建國告訴記者,王老師衣著簡樸,全身上下沒有一件奢侈品,僅有的一條領帶還放在辦公室,用作外事接待時戴。前些年,學校調整住房,以王選的資歷和貢獻,他完全可以住進新建的140多平方米的教授樓,但他一直都沒住,依然和妻子住在80多平方米的老樓里。他說,對現有的住房條件已經很滿足了。當多數教師的家中已普遍鋪上木地板的時候,王老師的家裡鋪的仍舊是地板革。

    在別人眼裡,身為兩院院士、著名科學家的王選,平時一定是專車接送,一般人也很難接觸到。而實際生活中的王選,雖然方正集團很早就給他配了專車,但是他一直是騎自行車上下班。平時見了同事、同學和朋友也沒有一點架子,總是熱情地打招呼。

    對待自己,王選是近乎苛刻的,但對於學校,對於科研事業,他卻是慷慨大方。2002年,他拿出自己獲得的900萬元獎金設立了「王選科研創新基金」,支持北大計算機研究所的課題研究。有很長一段時間,他貢獻出自己的獎金用來為同事們加班時買夜宵。還有很多獎金,根本沒有進過他的個人帳戶,計算機研究所的帳戶至今還有他捐出來的獎金。他獲得的何梁何利獎金,也被他捐贈給北大的有關院系,作為發展基金。

    「王選老師高尚的品格,對科學執著追求的精神,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為國家和社會不斷作出更大的貢獻。」北大計算機研究所副所長鄒維的這番話道出了北大師生的心聲。(完)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9

主題

3785

帖子

1085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085
4
徽塵 發表於 2006-2-15 10:26 | 只看該作者
王選的貢獻超過中國任何政治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2: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