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家詩詞賞析

[複製鏈接]

30

主題

46

帖子

3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玉魔手 發表於 2006-2-17 0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白居易:邯鄲冬至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說明】農曆冬至深夜,作者正旅居於邯鄲驛站。一個人獨坐在燈下,猜想家裡人這時正在談論、懷念著自己,從而表達了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解釋】①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冬至--農曆節氣,在陽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這一天黑夜時間是全年中最長的。②驛--驛站、驛亭,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或出差官員途中歇息的地方。③著--即「著」字。遠行人--指作者。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說明】詩的前兩句,寫日落前景象;后兩句,寫月出后寧靜氣氛。
    【解釋】
     ①瑟瑟--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薄綠色。      ②可憐--令人愛惜。

白居易: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說明】用這首詩作為請柬,邀朋友劉十九晚上來飲酒敘談。寫得十分親切,富有生活情趣。
    【解釋】①綠蟻--指酒面上的浮渣、泡沫。醅--沒有濾過的酒。②這兩句說:看來晚上要下雪了,你能不能來喝一杯新釀的米酒呢?

白居易:竹枝詞〔選一首〕
    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
    水蓼冷花紅簇簇,江蘺濕葉碧凄泣。
    【作者介紹】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規(今陝西省渭南縣人)。唐德宗貞元時進士。曾任翰林學士、左拾遺等職。因上書言事獲罪。被貶為江州司馬。后又到杭州、蘇州等地任刺史。晚年任刑部尚書致仕。他是唐代大詩人之一。是當時樂府運動的積極倡導者。他的詩政治傾向強烈,藝術形象鮮明,語言通俗,相傳老嫗也能讀懂。他的一些抒情寫景的絕句詩,明凈優美,寫得也有特色。
    【說明】這首詩畫出了一幅雨中行舟圖,色彩鮮明,意境清麗。
    【解釋】①巴東--今四川省奉節縣一帶地方。巴西--今四川閬中縣一帶地方。舫--小船。②小蓼--一年生草本植物,長在水邊,秋天開白色帶紅的小花。簇簇--聚在一起的樣子。這句說「水蓼受了雨淋,似乎感到有些寒冷,把紅色花朵緊緊靠在一起。③江蘺--一種生在江邊的多年生香草。這句說:江蘺被雨淋后,濕葉碧綠,給人一種陰涼的感覺。

查慎行:官柳
    種柳河干比《伐檀》,黃流今已報安瀾。
    可憐一路青青色,直到淮南總屬官!
    【作者介紹】查慎行(1650-1727),官悔余,號初白,海寧(今屬浙江省)人。清康熙時賜進士,官編修。早年在西南從軍,後來又遊歷山水。較多地接觸了解民生,親眼看到清王朝殘酷壓榨百姓的事實,所以描寫山水景物的詩和揭露階級鬥爭的詩都有一些好作品。他的詩學習宋人,得力於蘇軾和陸遊,風格清新。
    【說明】老百姓辛辛苦苦在河邊種了柳樹,結果都被官府霸佔了。
    【解釋】①河干--河邊,河岸。伐檀--《詩經》中「魏風」的著名詩篇。它描寫民眾在河邊辛苦地採伐檀樹,諷刺統治階級的不勞而獲和殘酷壓榨。這句說:老百姓在河邊種柳樹好比《伐檀》詩中描寫的那種情景。②黃流--黃河。安瀾--使流泛濫安定下來。瀾,洪水。這句說:黃河泛濫現在已經安定下來了。③這兩句說:從黃河流域直到淮河流域,那些老百姓種的柳樹長得鬱鬱蔥蔥,可是都變成官家的了。

常建: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作者介紹】常建,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詳,唐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做過縣尉小官,一生不得志。他寫過一些田園山水詩和邊塞詩。
    【說明】這首詩,用懇切明朗的言辭,表達了作者渴望平息戰事,以實現國家、民族間和睦相處的良好願望。
    【解釋】①塞下曲--古代一種以描寫邊塞戰事為主的歌曲。②玉帛--玉和絲織品,古代諸侯會盟朝聘時所帶的禮品,因以玉帛比喻和好。朝--朝聘,訪問。帝鄉--皇帝居住的地方,這裡代指唐王朝。③烏孫--漢代西域國名,漢武帝曾派張騫帶了牛、馬、金帛送往烏孫。烏孫也派使者帶了馬送給漢朝,後來漢武帝還兩次把宗室女下嫁烏孫。這兩句說:烏孫來漢朝朝聘后,取消王號,對漢稱臣。④這兩句說:邊遠地方停息了戰爭,戰爭的氣氛變成了日月的光輝。

陳長生:春日信筆
    軟紅無數欲成泥,庭草催春綠漸齊。
    窗外忽傳鸚鵡語,風箏吹落畫檐西。
    【作者介紹】陳長生,字秋谷,杭州(今屬浙江省)人。清中葉女詩人。她是葉紹(字琴柯,乾隆五十八年進士,做過星空御史)的妻子,著名彈詞《再生緣》作者陳端生的三妹。善詩,有的用品構思精細,受人稱道。
    【說明】這首詩是寫庭園一角小景。風箏斷線墮地是春天常見的事,一經點化入詩,便覺得春意盎然。詩中所寫「吹落畫檐西」五字,不必說明東風而東風自見。
    【解釋】①軟紅--紅塵,這裡指落花。②畫檐--雕畫的屋檐。

陳師道:十七日觀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說明】錢塘江潮湧是我國著名的自然風光。作者在這首絕句中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和豐富奇特的想象,把秋日潮湧的壯麗景色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來。
    【解釋】①十七日--農曆八月十七日,錢塘江潮在十七和十八兩天最為壯觀。②漫漫--廣闊無邊。走--滾動,奔駛。這句說:在無邊的沙灘上,象白虹般的潮水,奔騰咆哮,席捲而來。③瑤台--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句說:潮頭飛濺的浪花,好象瑤台上 神仙一失手把玉杯中的瓊漿潑向人間。④這兩句說:洶湧澎湃的浪潮,使得藍天的倒影和夕陽忽上忽下,顛簸動蕩不止。
   
陳師道:謝趙惠芍藥
    九十風光次第分,天憐獨得殿殘春。
    一枝剩欲簪雙髻,未有人間第一人!
    【作者介紹】陳師道(1053-1102),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寫詩學杜甫,深受黃庭堅影響,被看作江西詩派的首領之一。詩多寫日常生活。有些作品感情深切,寫得清新流暢。
    【說明】作者一生刻苦努力,但政治上始終不得志。詩的最後兩句露了這種鬱憤的情緒,詩人在同一題目下的另一首詩中說:「從微至老走風塵」,可見詩寫在晚年,對自已一生貧病交加、政治失意深有感慨。
    【解釋】①惠--贈送。②次第分--按著時間順序開放。這句說:在九十天的春光中間,各種花先後開放。③殿--殿尾,最後。憐--喜愛。這句說:由於大自然的偏愛,芍藥花特別得到機會在最後分享了春意。④剩欲--很想。簪--插戴。雙髻--古時少女把頭髮左右分梳成兩個髻。這是代指英俊的人。⑤這兩句說:我很想把一枝芍藥插在人的頭上,可惜找不到一個最英俊的人。
   
陳與義:和王東卿絕句
    少年走馬洛陽城,今作江邊瓶錫僧。
    說與虎頭須畫我,三更月里影頡
    【說明】詩人南渡後到處奔波,有心報國而不得志。面對南宋政局動蕩不安、金兵不斷向南方追逼的形勢,詩人發出了感嘆:當年在洛陽時,自己少年壯志,意氣風發;現在卻象一個遊方和尚到處飄流。不過報國之志並沒有衰退,應該請畫家把自己的氣概畫出來。
    【解釋】①王東卿--王震,字東卿,汴京人。北宋宣和初年任太學官,南宋紹興上任沅州(今湖南省芷江縣)太守。詩人和他在太學時相識。②瓶錫僧--遊方和尚。作者自我比喻。瓶,汲水器。錫,錫丈。都是遊方和尚攜帶的東西。③虎頭--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小名。這裡代指繪畫能手。④--形容山高大。這裡比喻氣度不凡。這兩句說:請繪畫高手把我立志報國、夜不成寐的情景畫出來!

陳與義:牡丹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作者介紹】陳與義(1090-1138),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省)人。北宋政和三年(1113)進士,做過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宋室南渡后做到知製造、參知政事。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被列為江西詩派首領之一。由於南渡的大動蕩,他的詩風大變,以簡煉掃除繁縟,以自然沉著代替苦澀,面向現實,反映了家國苦難,寫有不少優秀作品。
    【說明】這首詩用無限感慨的語氣寫道:自從金人攻陷汴京,漫長的十年過去了;而今我已年邁龍鍾,成了流落江南的遊子,看眼前的牡丹,想起家國的遭遇,更是愁緒萬千。作者的故鄉洛陽盛產牡丹,詩中把故國之思和對牡丹的情感擰在一起了。
    【解釋】①胡塵--指金兵。入漢關--意思是進入中胡。②伊洛--伊河與洛河,都流經洛陽地區,這裡代指洛陽。十年伊洛--離開家鄉洛陽已有十年了。這首詩寫在南宋紹興六年(1136),上距汴京陷落已有十年了。路漫漫--路途漫長,借指時光過得久了。③青墩--鎮名,在今浙江省桐鄉縣北。因為在爛溪邊與烏鎮隔水相望,所以詩句中說「溪畔」。紹興年間詩人住在這裡。龍鍾--形容老態;龍鍾客,指自己。④牡丹--洛陽以產牡丹著名,宋時尤盛。作者在洛陽的老家便種有許多牡丹,所以由觀賞牡丹引起了深切的家國之思。
陳子龍:渡易水
    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元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作者介紹】陳子龍(1608-1647),字卧子,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崇禎進士,曾任紹興推官和兵科給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眾武裝組織聯絡,開展抗清活動,事敗后被捕,投水自殺。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詩歌成就較高。詩風悲壯蒼涼,充滿民族氣節。擅長七律,絕句寫得也出色。
    【說明】這首詩借荊軻為燕國報仇,渡過易水,到秦國去行刺的壯烈故事,感嘆再也找不到荊軻那樣的義土了,表現了作者報國傷時的決心。
    【解釋】①易水--源出河北首易縣西,東流至定興縣西南與拒馬河匯合。古時是燕國南部的一條大河。②並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產的刀,以鋒利著名。指寶刀、寶劍。匣中鳴--古人形容壯士復仇心切,常說刀劍在匣子里發也叫聲。③燕趙--戰國時的兩個諸侯國,分別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區。古時燕趙出過不少俠客義士,干出了很多悲壯的事情。④潺元--河水緩緩流動的樣子。⑤荊卿--即荊軻,戰國時衛國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國行刺秦王,並親自送他渡過易水。這兩句說:易水慢慢地流著,天青草綠,河山依舊,可惜到哪裡再去找荊軻那樣的壯士,來為他送行呢?

陳子龍:三洲歌
    相送巴陵口,含淚上舟行。
    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
    【說明】這是作者為朋友送行的一首詩。結合送行地點河水分流的特點,寫依依不捨的感情,情景交融,很有特色。
   【解釋】①三洲歌--一名《三洲曲》,樂府西曲歌名,流行在巴陵地區。②巴陵口--巴陵三江口。巴陵,今湖南省岳陽縣,位於長江南岸,濱臨洞湖。③三江--指長江、湘水、沅水。三江在巴陵與洞庭湖相通。④這句說:為什麼江水也要分開流走呢?

崔道融:雞
    買得晨雞共雞語,常時不用等閑鳴;
    深山月黑風雨夜,欲近曉天啼一聲。
    【作者介紹】崔道融,生卒年不詳,荊州(治所在今湖北首江陵縣)人。他早年曾遊歷許多地方,做過縣令等小官。所存詩不多,幾乎全是絕句。
    【說明】報曉雞雖然每到天將亮時總會啼叫,但真正需要啼叫的,只中深山月黑風雨之夜。這時,晦明難辨,報曉雞啼叫一聲,人們便可以知道,黑暗即將過去,早晨已經來臨了。
    【解釋】①晨雞--報曉雞。共雞語--對雞說。
   
崔護:題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作者介紹】崔護,生卒年不詳。博陵(今河北省博野縣)人。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進士,官至嶺南節度使。
    【說明】一年清明節,詩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為口渴,就向一位農家姑娘討水喝。姑娘給了他一杯水,並倚在桃樹旁凝視著他。這情景使詩人難以忘懷。第二年,詩人又來這裡,雖然景物依舊,但姑娘卻不知哪兒去了,於是在緊閉的門上寫了這首詩,表示對姑娘的思念。
    【解釋】①都城--指唐王朝京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②笑春風--迎著春風盛開。
   
戴復古:盱眙北望
    北望茫茫渺渺間,鳥飛不盡又飛還。
    難禁滿目中原淚,莫上都梁第一山!
    【作者介紹】戴復古(1167-約1248),字式之,號石屏,黃岩(今屬浙江省)人。他是南宋著名詩人,曾經向陸遊學詩,寫有不少反映人民痙生活和抒發愛國情感的作品。
    【說明】淮北是南宋人民傷心落淚的地方,因為它變成了南宋的北部邊界。詩人面對著中原失地無可奈何,天天緬懷中原,來到這裡卻又不忍登高北望,真是痛苦極了。詩中最後一句使用了隋煬帝亡國的典故,含有諷喻宋朝的意思。
    【解釋】①盱眙--縣名,在今江蘇省西部。南宋時,這裡是宋金交界地區。②這兩句說:鳥兒向著茫茫渺渺的中原地區飛去,飛到一半又飛回南邊來。這是形容淪陷的中原大地,幅員遼闊,廣袤無垠。③都梁--山名,在盱眙東南五十里,山上有隋煬帝建造的都梁熾,隋煬帝開鑿運河,南下揚州遊玩,勞民傷財,導致隋朝滅亡。這兩句說:我實在禁不住緬懷中原的熱淚,所以不忍心登上都梁山向北瞭望。

戴叔倫:蘭溪棹歌①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作者介紹】戴叔倫(732-789),潤州金壇(今屬江蘇省)人。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做過刺史、經略使等官,晚年出粗為道士。他的詩多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也寫有邊塞詩。一些詩作。詞清句麗,委婉感人。
    【說明】作者用細膩筆觸,描畫了蘭溪的秀麗景色。
    【解釋】①蘭溪--在今浙江省蘭溪縣西南。棹歌--古代的一種船歌。②柳灣--栽有柳樹的水灣。③越中--今浙江省地區。鏡--喻清澈平靜的水面。④桃花雨--春雨。

戴叔倫:塞上曲①
    漢家旌旗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
    【說明】這首詩借漢詠唐,前兩句形容漢軍威武雄壯,懷有必勝信念,后兩句敘述邊塞戰士堅強的報國意志,氣勢豪邁,語言率直。
    【解釋】①塞上曲--古代的一種軍歌。②旌旗--軍旗。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③遣--放,胡兒--提南侵的匈媽軍隊。④生入--活著歸來。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面,是當時的邊遠關塞。這兩句意思說:為了報效國家。甘願戰死沙場,又何必非要活著回來不可呢?

杜甫:八陣圖①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說明】詩中,作者借詠古迹來抒發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
    【解釋】①八陣圖--古代一種戰陣布置方法,相傳諸葛亮曾經在夔州奉節(今屬四川省)永安宮前平沙上,用石塊壘成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陣。夏日水漲時隱於水中,冬天水退時露出水面。②這句說: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蜀漢,與魏、吳三分天下,功業蓋世。③這句說:「八陣圖」遭到江江激流衝擊,始終巋然不動。④這句意思說: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於公元二二二年親率大軍攻打東吳,破壞了「聯吳抗魏」的戰略方針,結果大敗。這一失策,造成了歷史遺恨。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選二首,2-1)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作者介紹】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今屬湖北省),生於鞏縣(今屬河南省)。我國唐代大詩人。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早年長期漫遊南北各地,和胡詩人白結識。曾兩次去京城長安應試,均未中第。安史之亂時,顛沛流離於陝西南曾地區。后寄寓四川,被劍南節度使嚴武奏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晚年東遊荊楚,死在自長沙去岳陽途中的船上。杜甫一生,經歷了唐代社會從繁榮趨向衰落的時期。備嘗生活和戰亂之苦,對社會現實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使他能寫出不少很有價值的詩篇。他的詩,藝術成就很高,對後世影響甚大。其絕句作品,多數為入蜀后所寫,不乏清新凝鍊之作。
    【說明】《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約用於公地七六一年。這時,杜甫在成都新居「浣花草堂」過著暫時的安定生活。現選二首,詩中反映了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喜悅。
    【解釋】①江畔--指成都錦江之濱。獨步--獨自散步。②塔--墓地。③一簇--一叢,無主--沒有主人。④兩句意為:這一叢盛開的無主桃花美極了,使人不知愛深紅的好,還是愛淺紅的好。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選二首,2-2)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解釋】①黃四娘--杜甫在成都草堂時的鄰居。蹊--小徑。②留連--形容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捨。③恰恰--適值;和諧。

杜甫:絕句四首〔選一首〕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說明】這首詩是杜甫重返成都時寫的,約作於公元七六四年。描繪了從室內向外觀察到的草堂景色。格調明朗,和作者當時欣快的心情是一致的。詩句對仗工整,用字凝鍊。
    【解釋】①黃鸝--黃鶯。②西嶺--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千秋雪--指岷山終年積雪,千古不化。③東吳--三國時孫權在江南定國號為吳,也稱東吳。借指江南地區。主句說:門外江上停泊著遠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隻。

杜甫: 三絕句〔選一首〕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說明】春末夏初。碧綠江上飛翔著白色水鳥,青翠山頭盛開著似火紅花。客地的美好景緻,引起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懷念。
    【解釋】①逾--指水鳥在江面上飛越的狀態。

杜甫:戲為六絕句(選二首,2-1)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說明】這組詩共六首,約作於公元七六二年。當時,有些人對文學遺產任意歪曲否定,杜甫對此作了批評,並就文藝評論和創作問題提出了很有價值的見解。這裡選注其中的兩首。
    【解釋】①王楊盧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聞名於初唐文壇,後世稱他們為「初唐四傑」。體--指詩文的體制風格。②哂--譏笑。這句意思說:一些人用輕浮淺薄的文字,對王楊盧駱老是進行譏嘲。③爾曹--你們這批人。這裡指「輕薄為文」的那些人。④這句用奔流不息的江河,比喻傑出優秀的詩文將萬世流傳。

杜甫:戲為六絕句(選二首,2-2)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
   【解釋】①薄--輕視。這句說:對今人、古人的成就都要尊重。②清詞麗句--指今人、古人主文學創作。鄰--繼承,銜接。③竊--私下,謙詞。攀--追慕。屈宋--屈原、宋玉,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以詞藻著名。方駕--並駕齊驅。④齊梁--南朝時齊梁文學。後塵--在後面跟隨。這句是提醒後人,不要片面講究詞藻,而成為浮靡文風的追隨者。

杜甫: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說明】詩中寫的雖是樂曲和歌聲的美妙,但字裡行間卻透露出諷刺意味。當時的「人間」,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而花卿這樣的地方將領卻沉浸在歌舞宴樂之中。面對這種情況,作者怎能不發為感慨呢!
    【解釋】①花卿--花敬定,成都尹崔光遠的訓將,曾參與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之亂。因此居功自傲,放縱宴樂。②錦城--今四川省成都市。絲管--弦樂管樂。這裡泛指歌舞宴樂。③江--錦江。成都在錦江邊。

杜牧: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說明】在一個月色迷濛的夜晚,詩人乘坐的船停靠在秦河畔。河岸上的酒樓里,不時傳出靡靡之音,這使詩人不禁聯想到當時唐王朝衰敗的現實,引起了對國家前途的擔憂。詩中用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的典故,對當時那些醉生夢死的統治者進行了尖辣諷刺。
    【解釋】①秦淮--秦淮河,流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進入長江。②籠--籠罩。③商女--以賣唱歌為生歌妓。④江--指秦淮河。猶--還。後庭花--陳後主(陳叔寶)所作的樂曲《玉樹後庭花》。陳叔寶不理政,整日過著荒淫糜爛的生活,直至亡國。

杜牧:長安秋望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說明】秋季,碧空如洗,分外高潔;秋風送爽,氣候宜人;相映之下,山也顯更加高峻了。這首詩用精鍊的語言,勾畫了這種景象。
    【解釋】①霜樹--經了霜的樹木。②這句說:天宇明凈得宛如一面鏡子,一絲雲彩也沒有。③南山--終南山。④氣--這裡指秋色。勢--指南山。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說明】作者好談兵論戰,並自詡能文善武。他在這首詩中,嘲諷了赤壁之戰中的東吳都督周瑜,藉以發自己有才能卻得不到施展的感慨。
    【解釋】①赤壁--在今湖北省武昌縣西長江南岸。東漢末年,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曾在此大敗曹操的軍隊。②戟--古兵器。沉--埋沒,銷--銷蝕。這句說:折斷的戟埋在地下還未銷蝕。③自將--親自拿起。認前朝--認出是前朝赤壁之戰中的遺物。這兩句寫得到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聯想到當年大戰的情景。④周郎--指東吳孫權的都督周瑜。赤壁大戰中,曹操軍隊因不慣水戰,為避免士兵暈船,用鐵鏈把戰船聯在一起,使不至搖晃動蕩。東吳都督周瑜,採納部將黃蓋獻計,用數十艘載滿油脂乾柴的輕便戰船,駛往曹營,詐稱投降,一接近曹軍戰船,便放起火來。這時正逢東南風大起,大火燒毀曹軍呀船,曹軍大敗,孫劉聯軍因而獲勝。⑤銅雀--銅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曹操的姬妾歌伎居住之處。二喬--大喬和小喬,東吳美女。大喬是孫權兄孫策之妻,小喬是周瑜之妻。這兩句說:假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戰爭便不會取勝,說不定連大喬小喬都要成為俘虜,被關到曹操的銅雀台中。

杜牧:過華清宮〔選二首,2-1〕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作者介紹】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文宗和二年(828)進士。曾經做過弘文校書郎、州刺史和中書舍人等職。在政治上,他堅持削平藩鎮,發展生產,以鞏固封建中央集權等主張;在文學創作上,他提「以意為主(即以內容為主),有感而發,杜牧是晚唐時期的重要詩人,七言絕句寫得尤為出色,風格高絕俊健、鮮明自然,表現出很高的駕馭文字的能力。
    【說明】楊貴妃要吃新鮮荔枝,唐玄宗就派人從數千裡外,用馬一站接一地飛馳運送。一些差官往往因此中暑而累死於途中。詩中通過對這一歷史故事的描述,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
    【解釋】①華清宮--唐朝皇帝的行宮,故址在今陝西省臨潼縣驪山上。②這句說:從長安回頭遠望種滿樹木花卉的驪山,就好似錦繡堆成的一般。③千門--形容宮門之多。次第--一個接一個地,④一騎紅塵--一匹刀飛馳而來,所以揚起一路塵土。
   
杜牧:過華清宮〔選二首,2-2〕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說明】這一首諷刺唐玄宗縱情聲色,使得國家災難重重。
    【解釋】①新豐--今河北省臨潼縣新豐鎮。起黃埃--揚起塵土。②漁陽--今河北省薊縣一帶,這裡指安祿山叛軍的大本營。探使--安祿山發動叛亂之前,已有人揭發。唐玄宗派宦官輔球琳去探泊虛實,輔球琳受了安祿山持賄賂,謊報說安祿山沒有叛亂的意圖。③霓裳--《霓裳羽衣曲》,唐玄宗時的宮廷舞曲。④這兩句意思說:唐玄宗整天過著聲色娛樂、醉生夢死的生活,直到安祿山叛亂爆發后,他這種荒淫無恥的日子才被打破,這時整個國家也被搞得七零八落了。

杜牧: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說明】作者是主張禁佛毀寺的,他認為,這樣做既有利於農業生產,又可減輕人民負擔。這首詩,實際上也就是作者對崇尚佛教的唐朝統治者一種諷諭。
    【解釋】①江南--這裡主要是指健康(今江蘇省南京市)一帶地區。②山郭--外城,這裡泛指山城。這兩句寫江南春景:鳥鳴花開,樹木蔥蘢,紅綠相映;無論水鄉山城,處處可以見到酒店的布制標幟隨風招展。③這兩句說:南朝--宋、齊、梁、陳。這四個王朝的帝王都崇信佛教。梁武帝蕭衍,更是大建寺院。④這兩句說:南朝統治者興建了大批寺院,眼前就有不少寺院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可是,寺院的樓台雖在,而興建這些寺院的南朝的統治者又在哪裡呢!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說明】清明節,陰雨連綿。舊時風俗,清明節要上墳掃墓,因此氣氛極為凄涼。難怪詩人要想喝杯酒來解解悶愁了。有人認為這首詩不是杜牧所作。
    【解釋】①這句寫掃墓人的悲痛神情。②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說明】滿樹火紅的楓葉,給深秋季節帶來了熱烈的氣氛。「霜葉紅於二月花」,這包含著豐富哲理的詩句,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解釋】①徑--小路。②白雲生處--指深山。③坐--因為。這句說:因貪愛楓林晚景而停車觀賞。④霜葉--楓葉。這句說:深秋的楓葉比春天的鮮花還紅艷。

杜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說明】楚漢戰爭中,劉邦能忍耐,會用人,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相反,項羽脾氣大,架子大,不會用人,結果失敗。烏江亭就是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這首詠懷古迹詩,是批評項羽的,
    【解釋】①烏江亭--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②這句說:戰爭的勝敗是由多方面原因決定的,事先不易期料。③這句讚揚劉邦胸裝大局,善於克制,不暴躁。④江東--指江南蘇州一帶,是項羽起兵的地方。項羽被劉邦打敗而逃到烏江時,身邊只剩下二十八人。後面的追兵卻有數千之眾。情勢十分危急。這時,烏江亭長給他預備好了船隻,並對他說:「快上船回江東吧!江東雖小,地方千里,人口幾十萬,也足以讓您稱王的。」項羽苦笑了一下,說:「這是老天註定我要滅亡,我還乘船幹什麼!況且,我當初和八千多名江東子弟一起渡江而西的,眼下卻只剩下我一個人了。即使回去了又以何顏面對江東父老呢!」⑤這兩句意思說:江東地方是有很多人才的。當初,項羽如果能採納烏江亭長的意見,返回江東,團結大批有才能的人,重振旗鼓的話,那麼,楚漢戰爭的最後勝利歸誰也就難說了。
   
杜牧:贈別
    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說明】這首贈別詩寫得細膩含蓄,樽前笑不成,蠟燭長垂淚,清意真切,比喻生動,把別時的難捨情景,刻劃得淋漓盡致。
    【解釋】①樽--酒杯。

范成大:窗前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作者介紹】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紹興進士,做過一些地方官,並做了兩個月的參知政事(副宰相)。乾道六年(1170)作為使節到金朝去談判國事,抗爭不屈,幾乎被殺。淳熙九年(1182)退隱到故鄉石湖。他懷有報國大志不能實現,同情人民苦難又無能為力,這種思想構成他的詩歌創作的主題。特別是後半生,創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園詩,洋溢著熱愛生活的激情,是宋詩中的優秀篇章。他善寫絕句,詩風清麗精緻。
    【說明】這是詩人昌期作品,寫秋天盛開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沒有一般的花那樣纖弱,動不動就是「愁紅怨綠」的可憐樣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現了自己少年時的意氣風發、昂揚不凡的氣度。
    【解釋】①木芙蓉--即芙蓉花,又叫拒霜,秋天開各色大花,非常艷麗。②破小寒--冒著微寒。指芙蓉花在秋天的傲然神態。③酸--艱辛,就是前句說的辛苦。這句說:花的心情和人的心情想來應該是一樣的。④憑-致意的意思。青女--中的霜神,主管降霜下雪。留連--逗留。⑤愁紅怨綠--形容秋末殘敗的花的可憐樣子。這兩句說:它(芙蓉)更向霜神致意,你儘管降霜下雪好了,我是不怕寒冷侵襲的,不會象一般花朵那樣,動不動就是一副可憐相!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5首,5-1)
    烏鳥投林過客稀,前山煙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葉,獨自編闌鴨陣歸。
    【說明】范成大從五十七歲退居家鄉石湖后,寫有《四時田園雜興》絕句六十首,描述了農村各個季節的風貌和生活勞動場景。這組田園詩對後世影響的情調。詩的基本特點是,擺脫了陶潛、王維那種隱逸閑適的情調,把田園風光和農村勞動生活結合起來,給人以真實感。這裡選五首。這一首是描繪晚春一天勞動歸來的小景。
    【解釋】①投林--回到樹林。②煙暝--煙靄、雲氣。柴扉--簡陋的木門。這句寫:輕煙談靄從山前漸漸飄起,暮色由遠而近了。③棹--船槳。④編闌--也叫約闌,擋攔、趕攔的意思。這兩句說:村童駕著小船,獨自把鴨群趕回家來。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5首,5-2)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說明】初夏日午,在緊張勞動之間人們歇息去了,可是田間路旁;莊稼花果長得茂盛,到處充滿一派生機。
    【解釋】①麥花--麥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綠色,在江南蘇州一帶是農曆四五月間。菜花--指油菜花。鮮黃色,農曆四五月間落花結子,所以說「稀」。②日長--夏至白晝最長。籬落--籬笆。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5首,5-3)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說明】夏忙季節,男男女女,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就連孩子們也是勤勞的。
    【解釋】①耘田--除掉稻田的雜草。績麻--搓麻線。②各當家--各人有自己的活干。③未解--不懂得,不會。供--做,從事。④傍--靠近。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5首,5-4)
    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
    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說明】原本是種田人,由於官府豪紳的租稅壓得喘不過氣來,只好轉向水面種菱,勉強過日子。可是無孔不入的盤剝跟蹤而來,叫人再往哪裡逃生呢?
    【解釋】①廢--放棄,這裡是用不上的意思。
②流丹--流血,指整天采菱,雙手被責得鮮血淋淋。丹,紅色,指血。南枯--瘦得不象人了。③聊--暫且。種水--種菱。④連湖面也不放過。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5首,5-5)
    租船滿載候開倉,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兩釧輸一斛,尚贏糠飽兒郎!
    【說明】農民全年的辛苦收成,被官府巧榨豪奪得幾乎一乾二淨,只能給孩子吃點粗糠了。詩人滿腔悲憫地畫出這幅農民的血淚圖。
    【解釋】①租船--交租米的船。候開倉--等候官府開倉收租。②不惜--不得已,忍痛。鍾--量器和容量單位。古代以六斛四斗為一鍾。輸--繳納,獻納。斛--量器和容量單位。古代以十斗為一斛,南宋末年改為五斗。這句說:農民每年兩鍾糧,就得忍痛另外輸獻一斛。③贏--剩餘。糠--碎米粗屑。這句說:只能把剩下的糠皮碎注給孩子吃。

范成大:詠灑市歌者
    豈是從容唱《渭城》,個中當有不平鳴。
    可憐日晏忍飢面,強作春深求友聲。
    【說明】一個賣唱者流浪街頭,從早唱到晚,還沒吃上一頓飽飯,內心十分悲卻要強作笑容。他的歌聲就是對封建社會的強烈控訴。詩人通過這件事抒發了自己的同情和不平。
    【解釋】①河市--也叫市河,要蘇州城內。歌者--賣唱人。②渭城--即《渭城曲》,根據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譜成的樂曲,又叫《陽關三疊》,唐宋時期十分流行。這裡是說賣唱人唱這支流行曲,不在於它的送別友人的內容。③個中--其中。當--想必。這句說:歌聲中想必包含著內心的不平。④日晏--天晚了。忍飢面--挨餓的臉色。⑤春深求友聲--用《詩經》中「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的典故。是說:春天黃鶯叫個不停。是為了尋伴侶。這兩句說:可憐他唱到天晚,還沒吃口飯,依然忍飢挨餓,強作黃鶯般的歌聲來吸引聽眾。

范成大:州橋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說明】乾道六年(1170)作者出使金朝,寫下七十多首絕句,記述所見所聞。這是其中一首。詩描寫汴梁州橋街頭一個極為感人的鏡頭:男女老少辛⑻旖至腳院蚰纖聞衫吹氖拐擼⑶儀闥吡伺瓮乩吹木寐襇牡椎腦竿Mü飧鮃帳醺爬ǎ羈痰胤從沉死氛媸擔澩鋶靄枷搿
    【解釋】①州橋--也在漢橋,在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宣德門和朱雀門之間,橫跨汴河。②天街--京城的街道叫天街,這裡說州橋南北街,是指當年北宋皇帝車駕行經的御道。③父老--指汴梁的百姓。等駕回--盼望宋朝皇帝回去。駕,皇帝乘的車子。④失聲--哭不成聲。詢--探問、打聽。⑤六軍--古時規定,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王者有六軍。這裡說的是宋朝官軍。
   
高啟:田家夜舂
    新婦春糧獨睡遲,夜寒茅屋雨來時。
    燈前每囑兒休哭,明日行人要早炊。
    【作者介紹】高啟(1336-1374),字季迪,長洲9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元末隱居,明洪武初年受召參加修《元史》,任翰林院國史編修。因為對朱元璋採取不合作態度,被殺。早年參加過農業勞動,了解一些人民生活詩作樸實平易,有較濃厚的生活氣息。
    【說明】元末明初戰亂是很多的。詩寫的是這個背景下的一個生活場景:儘管是寒冷的雨夜,加上幼兒啼哭,農婦還是必須連夜春米,為出征的人準備早飯。
    【解釋】①新婦---主婦。詩中寫她有了兒子,不是一般說的新婚婦,舂糧--用杵搗米。②每囑--一再囑咐。(因為孩子夜晚總是啼哭。)③行人--出征的人。早炊--早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