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莫讓孩子成為「數字化人」

[複製鏈接]

127

主題

189

帖子

19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根本英俊 發表於 2006-2-14 1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足不出戶,輕點滑鼠就可以一覽世界最新技術動態,了解即時發生的新聞事件,選擇中意的醫生來「望網」治病和熟悉或陌生的朋友交流惰感,發送和接收電子郵件,進行電子商務活動……網路的魁力勢不可擋,它用點線面打造出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然而這看似神奇的世界也有令人憂慮的一面。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網路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走入千千萬萬個家庭。其中,屬於先鋒一族的青少年,因其對新生事物的敏感,而率先成為「迷網」新生代。


  據報道,截至 1999年 12月 31 日,中國大陸上網計算機數有35O萬台,網站數已從1500個發展到15000多個網民人數突破 169O萬。其中,未婚者用戶佔64%,18-30歲用戶佔總用戶量的856%。網民中,學生的數量最多,佔到21%。目前,這些統計數字仍呈強勁上升勢頭。專家預言,青少年將成為網際網路最大的消費者,這將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網路世界確實精彩,它用便捷的數字化操作,代替了現實中的「繁文褥節」,用虛擬空間的無限,豐富了現實中的局限,「迷網」新生代就此大開眼界。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任何高科技產物都是一把「雙刃劍」。一旦。那些「迷網」青少年被網上泛濫的信息所左右,或者,難以分清虛擬和現實世界的區別.甚至,受到網上垃圾的影響而跌進危險的陷阱,可以說。此時的他們已經成為由數字化程序控制的類機器人――數字化人,一族有著程式化思維.虛擬情感、冷漠內心和抽象作派的「灰色」新新人類。


  然而,「數字化人」畢竟生活在現實世界里,如果「走」得大遠,就會失去為人之本。對此,我們要大聲疾呼――你快回來!

  消化泛濫的信息轟炸

  由於網路上的任何「過路人」都可以發布和傳遞信息,所以,在網路空間,信息無限泛濫。在網際網路上,輸入的信息如果超過人的正常負荷。信息便不再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反而開始製造壓力和混亂,對人們的身心進行空前的干擾。對青少年而言,由於其身心還處於發展階段,尚未成型。加上知識和經驗的局限,面對如此浩瀚的信息海詳,往往會因為無力判斷真偽而不知所措,因為擔心沒有時間消化而產生焦慮心理,這些負面的心理影響還會打亂有序的生活規律,使人寢食難安,從而導致一系列軀體疾病。

  可見在網路時代,知道何時可以忽略信息,忽略哪些信息。比獲得信息更為重要。當然,這種篩選的本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習得,必須經過不斷的訓練。最關鍵的,要對網上信息抱有懷疑的眼光.然後到現實社會中進行檢驗,這樣的類比樣本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獲得經驗。當然,找有經驗的老師或家長來輔導則更有保障。「回車」―

  及時逃離虛擬交往

  一些性格內向、心氣甚高的青少年,由於既不善交友,也不與父母溝通,上網后,會很快迷上一種全新的交際手段,即網上交友。對於尚未踏進社會的青少年來說,網上可以結交到同學以外的人群,還可以使來自學校和父母的壓力得到釋放.這種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但是,網際網路本身就是一個虛擬的社會,你可以在自己的這個世界里瞎折騰,和你打交道的只是鍵盤、滑鼠以及顯示器上那些不停閃爍的光點。你可以是你自己,也可以是別的什麼人,所有關於你的信息,不過是別人顯示屏上的一串字元罷了。喜歡你,或拋棄你,只需輕輕按一下滑鼠就行了。

  一項調查顯示.網上交友者的性別有 50%-6O%是假的,人們在網路交往中往往戴著面具,其中甚至不乏謊言和欺騙。這樣的人際關係顯然不堪一擊。在這個亦真亦幻的世界里,如果能夠做到收放自如,偶爾為之也不失為一種精神調劑。問題是,有的青少年卻很難把持這一界限,在有意無意中。將這種虛擬的友情當作逃避現實的避風港,自我封閉.對他人漠不關心。缺少信任感。如果沉迷於這種虛擬交往,將形成蛋殼化的人格,嚴重影響青少年日後的社會適應能力,導致社交恐怖症、幽閑症等社會性退縮。所以,對青少年而言,「聊天室」並非久留之地,要學會及時逃離,最簡單的方法是限定一個時間(1小時以內).並讓家長來監督。「剪切」―

  戒斷上網成癮

  1999年8月,美國心理學協會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有大約6%的網民患有某種形式的上網成癮症,癥狀完全類似於吸毒者,典型表現包括:惰緒低落、不愉快或興趣喪失、睡眼障礙、生物鐘紊亂、食慾下降和體重減輕、精力不足、自我評價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維遲緩、有自殺意念和行為、社會活動減少、大量吸煙、飲酒和濫用藥物等,成為因上網而喪失健康心智的自殘者。目前,全球網民估計有 2億人,這意味著有 12O0萬人是潛在的網路生活自殘者。從人體的神經系統改變來看,長時間上網會使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升高,過去。這種類似腎上腺素的化學物質,被認為與」病態賭博狂」有關,它使人呈現短時間的高度興奮。而其後的頹喪感卻比之前更為嚴重。令人擔憂的是,「網路綜合征」的發病年齡低,多介於 15- 30歲,男性占發病人數的985%。2O-30歲的單身青年為易患人群。青少年一旦發現自己有上網成病傾向。明智的做法是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在此,家長也應該做個有心人。

  人不可能因噎廢食。數字化生存已成為人類無法選擇的生活方式,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不斷調整人與機器的關係,建立一種「人機和諧、以我為主」的新型關係,讓青少年能夠在網路時代健康成長。網路時代的家長守則

  1讓孩子明確上網以學習知識為目的,同時安排足夠時間參加社交活動。有了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才不至於在網上尋求情感滿足。

  2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可以在網上設立「限時報警」服務,到時就自動下網關機。上網時間每天累積不應超過2小時,連續操作1小時后,應提醒孩子休息15分鐘。

  3注意你的孩子有否下述癥狀:①需要長時間使用網路才感到滿足;②不上網會出現身體顫抖現象;③手指時而不自主地做敲打鍵盤狀:④幻想或夢到網際網路:⑤看到一個新的網址時就會心跳加快;⑥有不明原因的焦慮感。上述先兆癥狀愈多,說明戀網程度愈重,很可能是開始有癮了,最好讓孩子暫停上網,或帶他去看心理醫生。必須等這些癥狀消失數周后,才可讓孩子重新上網,並嚴格遵守上述注意事項。

  4學著與孩子一起上網,用成人的經驗來幫助孩子遠離網上垃圾,由此還可縮短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5加密鎖定不良網站。家長可以先打開IE瀏覽器在工具欄下拉菜單,點擊「INTERNET」選項,然後在「安全」選項中設置」受限制站點」.或設置防止登陸的關鍵詞(諸如「色情」、「性」、「裸體」等)。電腦加密鎖定后,孩子著無意登陸那些不良網站,電腦就會自動進行篩選剔除。若家長對電腦操作不太熟練,可向專業人員諮詢。(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員 楊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6: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