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蓉兒的美食隨筆

[複製鏈接]

1

主題

18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蓉兒hxq123! 發表於 2006-1-31 10: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只將食粥致神仙

     粥,以其容易消化、便於吸收,自古以來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早在宋代就已經有了東溪遁叟的《粥品》,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粥品五十餘種,清代黃雲鵠所編的大型《粥譜》記載粥品二百四十餘種,並按原料性質將粥品分為「穀類」、「蔬類 」、「水果類」、「動物類」、「卉葯類」等八大類。

    河南人早晚兩餐都有食粥的習慣,常食用的有大米粥、小米粥、玉米糝粥。夏秋季節還喜食綠豆粥、紅豆粥、蓮子粥、綠豆小米粥、麥仁粥。麥仁粥是用大麥或小麥脫皮后取其仁煮成的粥。冬春季節喜食紅棗糯米粥、紅薯玉米糝粥、小米南瓜粥等。農曆十二月初八食「臘八粥」。另外河南人還喜食一種叫「雞蛋面穗湯」的粥,是用麵粉加水調成稠糊,用筷子攪打至麵糊起筋,然後用以煮粥,最後淋入蛋液。豫北一帶在冬季食用一種青菜粥,是用小米、菠菜或青菜、黃豆煮成的粥,此為鹹粥。豫東永城有一種粥,其做法為黃豆、小米用水浸透,用石磨磨成漿,濾去豆皮和豆渣,熬成較為濃稠的粥。此粥以其營養豐富、極易消化深得人們的喜愛。河南各地都有經營此粥的店鋪,人們都習慣稱為「永城粥」。儘管河南的粥品很多,但是用動物性原料煮粥的情況極為少見。

  河南人喜食粥品,精明的商家於是經營起了很多「粥棚」、「粥屋」、「粥店」,其供應品種除了河南傳統的粥品外,還有很多用動物性原料煮成的粥。很多的茶樓酒肆也有粥品供應。傳統的河南宴席菜單中必有一款為「干稀面飯」,其中的「稀飯」即是粥。吃完酒肉大菜,來上一小碗自己喜愛的粥,既助消化,又利於養生,也是很愜意的事。難怪早在宋代長壽詩人陸遊就寫下了讚美詩《食粥》:
        世人個個學長年, 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將食粥致神仙。

1

主題

18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7
沙發
 樓主| 蓉兒hxq123! 發表於 2006-1-31 10:15 | 只看該作者
2、藕之戀

    愛吃蓮菜是從兒時開始的,喜歡那種雪白的顏色和脆脆的口感圓圓的片兒,中間還有小空,曾嬉稱為「豬鼻子菜」。還有就是沖一小碗藕粉,香香的、甜甜的。在當時可是很奢侈的飲品喲。

   藕,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每百克鮮品中含糖15.2克)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另外還含有少量的蛋白質和脂肪。中醫認為,生藕味甘性涼,可消瘀涼血、清煩躁、止嘔渴;熟藕味甘性溫,有健脾養血、補虛、止瀉的功能。書云:「如陰虛、肝旺、內熱、血少及諸失血症,但日熬濃藕湯飲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葯可也。」所以民間有「男食韭,女食藕」之說。

    藕在烹調應用上,可做冷盤、熱菜、湯菜,還可拌餡。薑汁蓮菜、酸辣蓮丁、干煸蓮條……,是不錯的家常菜,蜜汁江米藕是女士和喜歡甜品的最愛,蓮藕燉排骨是武漢人餐桌上的常見菜式,藕粉圓子是江蘇鹽城的名品,在河南過年時很多家庭都要做一些藕夾,取連年有餘之意。

    個人認為較為有特色的是取花下之藕,制凈后切塊、條、片均可,佐以綿白糖或自己喜歡的調味汁很是爽口。另外,廣東的煎藕餅也很好吃,方法是:取豬肥瘦肉細切粗斬成較粗的肉餡,蓮藕洗凈切小粒,配上臘肉(或臘腸)粒、鹹魚粒、芫荽(香菜)粒,加調料拌勻,做成直徑5---8公分的圓餅(在家中製作大小可依自己喜好),放鍋中兩面煎熟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蓮藕中含有單寧酸,遇空氣易氧化變褐,刀工處理后最好在清水中浸泡一會兒,使其在水中分解,這樣做出來的蓮菜會更雪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3
kent 發表於 2006-1-31 10:41 | 只看該作者
樓主不光廚藝一流,文筆也很厲害,佩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8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7
4
 樓主| 蓉兒hxq123! 發表於 2006-1-31 10:44 | 只看該作者
3、正是菊香蟹肥時

    秋風起,菊花黃,也正是食蟹的好時候。

     蟹之美味,早已被古人發現。早在周代,人們就學會了製作蟹醬;糟蟹、蜜蟹、醉蟹、醬蟹等為宋代的美味;到了明代,吃蟹已經非常講究了,當時有能工巧匠發明了一套小巧玲瓏的食蟹工具,初創時共有錘、鐓、鉗、匙、叉、鏟、刮、針八件,稱「蟹八件」,后又在此基礎上發展為十二件。至清代更是登峰造極,不但有「全蟹宴」,還有多種蟹類小吃。

    歷代文人雅士無不極盡筆墨讚美蟹之美味,清李漁李笠翁在《閑情偶記》中說:「予於飲食之美,無一物不能言之,且無一物不窮其想象,竭其幽眇而言之。獨於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無論終身,一日皆不能忘之。」民間又謂蟹有四味:大腿肉肌纖維短而細,味同乾貝;小腿肉肌纖維長而嫩,味如銀魚;蟹身肉晶瑩潔白,味似白魚;蟹黃肥香鮮醇,其味最高。

    蟹有淡水(稱河蟹)與海蟹之分。一般認為,江蟹勝於海蟹,湖蟹又勝於江蟹。河蟹較為有名的品種有:陽澄湖大閘蟹,紅澤湖黃蟹,高郵湖蟹,浙江嘉興南湖蟹,安徽巢湖螃蟹,天津紫蟹,河北勝芳蟹,白洋淀蟹等等。

   目前,咱們河南的民權和中牟雁鳴湖培育的大閘蟹也產量頗豐。咱們鄭州人節假日里,邀上三五知己,帶上兩瓶好酒,坐在雁鳴湖邊,端上一大盆大閘蟹。會不會也象晉代名士畢卓說的:「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8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7
5
 樓主| 蓉兒hxq123! 發表於 2006-1-31 10:52 | 只看該作者
4、揚州人家吃河豚

   「拚死吃河!」一直以來是老饕們的豪言壯語,我打心眼裡敬佩這種為追求美食而甘願獻身的精神。但我只是敬佩而已,自己從來沒有這種膽量去嘗試,雖然知道現在廚師界能夠做河的高手雲集!2005年8月31日這天中午,卻在不經意間實實在在的吃了一次河豚!

    在東明路廚具大世界考察完市場已經12:30分了,同去的朋友有的提議吃燴面,有的說要吃餃子,有人則喜歡吃米飯……呵呵,沒辦法,眾口難調。正在躊躇間,朋友的電話響了,大家齊聲說:「都別爭了,有飯局了。」是啊,在這個時間段打電話除了飯局還能有什麼?於是,一行人就來到了「揚州人家」。四個開胃小冷盤,橄欖菜拌腰果、鎮江餚肉、寧式泡辣椒、爽口蘿蔔皮,個個經典。特別是寧式泡辣椒和蘿蔔皮非常爽口,下酒很好。揚州名菜「大煮乾絲」在這裡叫「雞火乾絲」,味道比較純正,只是少了雞絲和金華火腿絲,而是改用了雞湯和西式火腿片;蟹粉獅子頭也是經典的淮揚名菜,那天可能是廚師考慮到我們是北方人的緣故,口味有一點重了---偏咸。

    接下來服務員端上來幾個漂亮的燉盅,用吳式普通話報上菜名:「燉小鮁魚」。打開燉盅蓋,只見濃白的湯中隱約露出一條小魚,挑起來細看,但見此魚體態渾圓,頭大下挫,背黑腹白,體長大約10公分左右,無鱗。正打量間,鄰座的朋友說:「這不是河河豚嗎,為什麼叫小鮁魚?」店老闆笑著解釋說:「因為很多人都知道河豚是有毒魚類,有很多客人想吃又忌諱聽到河豚這個名字,所以我們就叫它小鮁魚了。」呵呵,這些人也真是的,吃都已經吃了,還忌諱什麼名字啊,沒辦法,既想當**又想立牌坊的大有人在啊。

    河豚的毒素集中在內臟、血液、眼睛和性腺,一般人很難處理乾淨,製作河豚的廚師要經過專門的培訓才行。老闆說他們的廚師是特意從揚州那裡請來的,有豐富的製作經驗,讓我們放心的吃吧。我舀了一勺湯,感覺比一般的魚湯更為鮮美且無魚醒味,然後小心的把魚皮扒下,翻卷好輕輕的放入口中(因為河豚的表皮比較粗糙,類似鯊魚皮,所以吃的時候要翻捲起來),口感爽滑,香味奇異,最後才是色白如玉,細膩鮮嫩的魚肉……直到把燉盅裡面的蘿蔔絲也吃了個乾淨,魚湯喝了個底朝天,才意猶未盡的舔干嘴唇,繼續喝酒。

   出得門來,對前輩老饕們「拚死吃河豚」有了現代意義的理解「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河豚故,兩者皆可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8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7
6
 樓主| 蓉兒hxq123! 發表於 2006-1-31 10:56 | 只看該作者
5、象拔蚌

第一次吃象拔蚌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鄭州的皇家花園剛開業,與兩個朋友去嘗鮮.點了兩熱兩涼四個菜,其中就有一款是象拔蚌,服務員提著袋子走過來說:「先生,請看一下,1斤4兩。請問您準備怎麼吃?我們這裡有……」我們要了醬爆的。一會兒工夫就端上來了一個大盤子,周圍是裝飾的花草和漂亮的食品雕刻,主題是海洋景觀。盤中間擺放了一個六寸大的骨碟,骨碟裡面才是我們要吃的主角----醬爆象拔蚌!只見雪白的蚌肉上包裹著一層薄薄的 醬汁,主料間點綴著刻了花紋的料頭,芡汁、色澤掌握的恰倒好處。我夾了一片放入口中,細細品來,肉質比較細嫩、柔滑,爽脆中還帶有一點韌勁,口味醬香中透出海味品那種特殊的鮮美,好吃!只是份量太小,三個人每人幾片就見底了……酒足飯飽之後,服務員拿過來單子一看:960大元RMB,服務員解釋說,你們要的象拔蚌是每斤五百多元……掏錢時真有點割肉的感覺!從此以後,我對象拔蚌的印象特別深!再有一點就是:點菜時看到「時價」的品種一定要先問清楚當日的價格!!

回家后找來資料查看了一番,對象拔蚌算是有了一點粗淺的認識:「象拔蚌為軟體動物門.瓣腮綱.海筍科的一種,大多數生活于海洋中。貝殼薄而脆,兩殼小,通常相等,殼前端有鋸齒狀齒;背殼的背、腹及後端有副殼,水管極其發達,又粗又長的水管收縮后仍有10多厘米留在殼外,形如象鼻,故名。20世紀80年代間從香港引入沿海餐飲業,逐漸擴散,象拔蚌之名亦漸普及與烹飪行業。該蚌系產於北美深水海域者,空運遠銷,價格昂貴」。---《中國烹飪原料大典》

象拔蚌在烹調應用上除了生吃外,常見的有油泡、油浸、汆湯等急火快成的烹制方法,調味宜淡色清口,以突出其潔白、清鮮的特色。當然,也可以「醬爆」!有一次在一家餐廳吃的「金銀蒜蒸象拔蚌」,做法是:象拔蚌去殼制凈后切片,配以水發粉絲,金銀蒜茸(金蒜茸是用油炸的金黃色的蒜茸),加調味料(鹽、味精、料酒、雞精等),放原殼內蒸制而成。粉絲的筋韌與蚌肉的嫩爽相得益彰,清鮮中透出蒜香,很有特色!
另外,港澳一帶還有用象拔蚌與桂圓肉、淮山藥、枸杞子一同煲湯食用,認為可以滋陰補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8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7
7
 樓主| 蓉兒hxq123! 發表於 2006-1-31 11:04 | 只看該作者
謝謝kent 加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8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2-1 09:40 | 只看該作者
俺師兄是烹飪比賽河南區的監考之一~~文筆在俺之上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6-2-1 19:13 | 只看該作者
我倒,龍大哥,偶現在越來越佩服你了,你怎麼這麼多高手朋友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1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23
10
蘋果&amp 發表於 2006-2-3 11:56 | 只看該作者

真帥

師父,好久不見,您竟然也逛到這兒來啦?還記得俺不?餐飲論壇里的蘋果櫻桃媽媽 [:468:]  [:468:]
文筆真好.鼓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1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2-3 16:11 | 只看該作者
哈哈~~天涯何處不相逢哦~!俺是歐冶子,就是那個成天在論壇里忽悠的傢伙。蘋果櫻桃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6-2-3 17:28 | 只看該作者
我倒,聚會噯……歡迎歡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3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2-3 19:14 | 只看該作者
嘿嘿~~蘋果櫻桃不一定知道俺,但俺師兄是她地師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8

帖子

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7
14
 樓主| 蓉兒hxq123! 發表於 2006-2-4 10:50 | 只看該作者
蘋果&櫻桃,過年好!怎麼會不記得呢,老鄉。這段時間怎麼沒見你去論壇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1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23
15
蘋果&amp 發表於 2006-2-4 11:01 | 只看該作者
[QUOTE=longcheng1]哈哈~~天涯何處不相逢哦~!俺是歐冶子,就是那個成天在論壇里忽悠的傢伙。蘋果櫻桃好~[/QUOTE]
哈哈,原來是您呀,也是餐飲里的名人,哪敢不知道您的大名,新年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16
kent 發表於 2006-2-4 11:13 | 只看該作者
歡迎大家來可親,也希望你們喜歡這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7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2-6 19:13 | 只看該作者
樓上同學,俺可是沒忘了這裡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8: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