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書店裡的中國

[複製鏈接]

9

主題

30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cooling 發表於 2006-3-7 17: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日本看商品價格標籤是件令人肝疼的事情,但書店卻是不能不去的,撇去個人對書的喜好,那也是一扇觀察日本人的窗口,雖然書也貴得嚇人,即使不買,站著翻翻也不壞。

  在東京和大阪找到的大書店都不是最大的書店,高規市的那家據說是當地最大的。應該說,我看的幾個地方,代表性還是有的吧。

  日本書店無論大小,和中國書店很明顯的不同首先體現在烹調類書架的大小上,中國是個以烹飪聞名的大國,但書店裡烹調方面的書很少,也很少有普通讀者跑書店買書回去學烹調的,但在我看來烹調種類流派要單一得多的日本,料理類書架卻佔了相當位置,而且總是一大堆人站在那選書。我只能這樣解釋,日本人的家庭分工比之中國更為傳統,職業家庭婦女有相當比例,上班一族的男人喜歡帶著太太做的便當到公司去,太太手藝好是很值得驕傲的事。再一個差別是,中國的烹飪技術重口味,創新多,法無定則,高超的烹調技術不是靠買本烹調書回家就能學會的。而日本料理首先講究的是視覺,對形式審美的刻意求工,就得像加工擺弄藝術品一樣得花費相當心思了,而日本烹飪對象相對單調,口味不斷創新的講究恐怕更談不上,這裡工具書的作用就相當大了。再一個,我不懷疑,日本人比中國人更喜歡拿著說明書幹活兒。

  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緊密團結在導遊小旗幟下的日本遊客,就知道日本書店裡旅遊指南有多麼受歡迎了。甚至那種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也擺有不少旅遊指南。也許是看不明白那些假名拼寫的國家名而會無意忽略的緣故吧,中國旅行指南的書特別顯眼,在我看來佔到了相當比例。但掃一眼書脊就知道,所謂的中國旅行,幾乎就是北京、上海外加少部分西安的代命詞,不少版本的旅行指南,直接就是單獨介紹北京、上海的。翻開看,我覺得日本人鏡頭下的北京上海比我見到的要漂亮精緻得多,我知道許多人看到這裡會罵我洋奴思想,但中國今天主張斷然拒絕日本ODA的愛國青年恐怕不多,想象一下,每年跑到中國來的兩百多萬日本人,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眼睛里看到的只是北京上海光鮮的外表,就以為這是中國,已很長時間都過得不順的日本人看看自己黯淡的前景和比東京不差的上海,他們怎麼會同意日本政府繼續把錢花在中國人身上?

  外務省的一位官員告訴我不久前的一項民意調查,新世紀對日本影響最大和最重要的國家,中國排第一位。中國對日本的重要性和影響,在日本書店有清晰體現。首先是中國古代文化對日本無法抹去的影響。中國歷史類的書籍種類多如牛毛,光三國演義里的英雄們就差不多和日本戰國群雄打了個平手。關於中國古代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的書也佔了相當比重。不過,研讀歷史的方式和功用,日本與中國有個大大不同,在中國,幾乎所有的所謂歷史巨人研究很容易就搞成了權謀類的東西,而且特別受歡迎,像曾國藩、毛澤東這樣的超級牛人,可以出上幾十個版本,可以世世代代吃下去。厚黑學、權謀學的大行其道,我不知道外人會怎麼看待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

  日本人比中國人更愛讀書,至少更愛讀文學作品。我在幾個城市的不同書店看到種類最多、占空間最大的,幾乎都是文藝類。而且有不少著名作家的作品專櫃。粗略看了看,沒找到中國作家的文學作品。據說,前幾年衛慧在日本轟動一時,作品發行量竟然超過了魯迅老先生。衛慧大約現在正沉寂下來體驗生活,今天沒看到衛慧小姐的大作,沒準過幾年又是一陣要日本人傻眼的旋風呢。

  作為中國人,當然關心日本怎麼寫歷史。受了發達的卡通文化影響,日本通俗的歷史讀物幾乎都被弄成了卡通化的讀本,也許日本人覺著這種快餐方式易讀愛讀,但翻開介紹織田信長的小冊子,看看裡邊的古人多是《蠟筆小新》里野比同學式的相貌,我實在不忍再翻其他書了。

  我最關心的是政治、社會類書籍。
  不走到這類書面前,你不知道中國在日本人關心的政治問題中的重要性。當然,有時候,重要性的意思就如人之對身體某部分重要性的感受,一定是那裡不大對勁了它才顯得格外重要。中國之於日本的重要,差不多這層感覺的意味更濃厚些――看看書名就知道。新書里,不少書都是在討論中國的反日教育和仇日問題研究的,仔細翻了幾本看,日本人在搜集資料和證據上做得很是認真,它很注意用數表說話,這點,中國同行們就差得十分遠了,以我有限所見而論,關在屋子裡臆想的成分實在要佔絕大部分,我買了幾本,準備有機會送給從事仇日事業的愛國青年,要他們從敵人兼同行那裡認真學些技術上的長處。

  幾本散布中國威脅論的書,翻看個大概后,總體印象覺得其質量與它在中國書店裡躺著的同行相差不大,沒有送給愛國青年學習參考的價值,又放回原處。有些書的擺放很有意思,比如,《中國暴發》的鄰居是《日本崩壞》,這種書,要買就得兩本一起買了回來大張我民氣才是,但這書的名字是不是也太過俗氣了點兒呢?有些書看書名沾了點攻擊中國的色彩,比如《中國人的卑劣,日本人的拙劣》,這類書中國沒有,不好判斷是一股腦的專門攻擊中國還是把中國、日本捆一起來罵的。

  上篇說了教科書問題,但教科書是一回事,通俗讀物是另一回事,右翼史觀的讀物不少,我看到幾本漫畫版的論戰爭的讀物,純粹的軍國主義史觀,對不少年輕人來說,想來它比教科書更有吸引力。日本為軍國主義歷史翻案的書到底有多少,之前從國內各方面報道得來的印象是,日本帶著「真相」之類的歷史書,全是翻案的,甚至書名上帶有「南京大虐殺」、「中國戰爭」字樣的,都會先懷疑是否是這類書。事實上多半相反。在高規市,看到一本渡邊寬寫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真相的書,看題目實在像是「反動書」,翻了半天,才明白,這是本詳細揭露日軍在南京暴行的書。很想把這本書買了回去送給大漢奸德意志菜桶,但我知道他不喜歡這樣的書,他喜歡的,是我看到的一本最能刺激中國人的書,它從頭到尾在一張張分析中國宣傳南京大屠殺照片的真偽,該書認為,中國的宣傳照片有相當多是剪貼合成的,有些則是將國內殘殺的圖片甚至是「通州事件」中國保安部隊殺日本僑民照片的移花接木。

  不過,要是知道許多反華書籍作者是中國人,也許是比前者更能刺激人神經的事情。我注意看到一位叫黃文雄的作者,政治、社會類書架上,顯眼的地方擺放著他好幾種書,有本書名叫《日本的美德》。不知身在某國的所謂代表性「漢奸」人物的政治思想水準是否也可折射該國整體政治水準高下,總之,我以為在歐美國家的「漢奸」是寫不出像在日本的「漢奸」那麼水平低下的作品的。

  不過,愛國青年也沒必要去鼓噪大家學習韓國人實打實的、血淋淋的民族主義精神,因為韓國也有「韓奸」,看看《日韓合併》這類書名就知道,他們走的比「漢奸」們更遠。似乎給我這樣的觀感,在這類「批評性」的書籍中,似乎對韓國的攻擊指責比中國更嚴重,除了同樣有「反日教育」外,「暴走之韓國」還「親北」,北朝鮮是什麼國家?是搞核武器和綁架要日本人不得安寧的國家啊。從書的種類上看,北朝鮮已經遠壓倒日本人對韓國的關心,有關金正日研究、北朝鮮歷史、拉致問題(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等話題的書林林總總很是熱鬧。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提起日本右翼,一般喜歡認為他們是和美國勾結成伙專門遏制中國的,實際上他們卻是首先以反美姿態出現的。比如當年石原慎太郎的《日本可以說不》。喜歡「說不」的人,是不管美國鄰居統統都反的傢伙。把美國作為政治關注對象的書不多,但也沒好話,基本調子都是抨擊布希的新帝國主義。

  如果關於中國的時政社會類書,只提前面這類書,恐怕會產生誤導,相當書還是認真研究中國問題的,比如中國的新富人現象、經濟泡沫等,還有一些是關於文革的。

  在這類書架前的觀感與在中國類似,好象周邊的國家都在對自己圍追堵截。但是,在中國任何一個小規模的書報亭和有書報售賣的便利店,你都會看到大量軍事內容的東西在刺激你的眼球,好象中國周邊已然是劍拔弩張。但在日本則情形相反,小書店和有幾百種報刊雜誌售賣的便利店裡,幾乎就看不到和時政有關的內容,全是遊戲、體育、汽車、旅遊、時尚一類的讀物。就是說,從這扇窗口看去,普通日本人根本就很少關心政治。中國人對日本的情緒和日本對中國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順帶說一句,行前突然看到童增要赴日與石原慎太郎辯論的新聞,他們原定辯論日那天我恰好還在東京,聯繫了童增希望屆時能到現場。在日本一問,那些關注中國的外務省官員和防衛廳文職人員竟然都不知道這件在中國熱得一塌糊塗的事情,聽得消息,也大都沒什麼反應,其中一位淡淡地笑著說,好啊,要日中兩國的極端人士當面吵一架也挺好的啊。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6-3-7 21:37 | 只看該作者
在日本看商品價格標籤是件令人肝疼的事情
------------
明碼標價,何來肝疼?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305

帖子

1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4
3
實話就要實說 發表於 2006-3-7 22:5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對日本的情緒和日本對中國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

極有同感.

時常因為某件事, 國內鬧得口誅筆伐,沸沸洋洋的,

而日本方面只是稍加報道, 一片平靜.

與國內民眾相比,日本民眾對政治的關心度確實很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Hanxin 發表於 2006-3-10 19:08 | 只看該作者
社會安定的標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5
Hanxin 發表於 2006-3-10 19:13 | 只看該作者
而日本烹飪對象相對單調,口味不斷創新的講究恐怕更談不上,這裡工具書的作用就相當大了。再一個,我不懷疑,日本人比中國人更喜歡拿著說明書幹活兒。

----------------
鹽少許,日本人一定要問你幾克?
電飯鍋里有米和水的對應刻度,
袋裝食品都有食用方法說明.

讓傻瓜都會做飯!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305

帖子

1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4
6
實話就要實說 發表於 2006-3-12 02:21 | 只看該作者
說起來有意思,曾被請去附近的公民館教過一年(一個月一次,濫竽充數)中國家庭料理課。

當時我想既是家庭料理,就隨便應付一下就行了。

沒想到,第一次做餃子時,就被日本主婦們問得腦袋發大。不光問肉、面、菜、水要各放多少,連鹽酒醬油要放多少都得問。搞得我非常狼狽。

從第二次開始,我就接受了教訓。先自己練兩遍,把所有材料的分量都量好,然後寫好菜譜,上課是先髮菜譜,再稍一解釋示範一下,大家對著菜譜就會做了。這樣也省了我不少口舌。

當然由此我也領教了日本人做事一板一眼、甚至太「死心眼」的認真態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7: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