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年度總結]2005年兩岸關係大事記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6-1-24 1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月

1月1日,陳水扁以「開啟協商對話的安定新局」為題發表元旦祝詞,宣稱仍將以「立場堅定、務實前進」的政策路線處理兩岸關係,將以「緩而不退、穩而不急」的從容態度,穩步籌組「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並污稱大陸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是企圖單方面扮演兩岸問題的仲裁者與制裁者,為「武力犯台」編製一廂情願的所謂「法理基礎」

2日,國台辦發言人就推動兩岸春節包機事宜提出 「共同參與、多點開放、直接對飛、雙向載客」的方式,在島內引起強烈反響。

7日,民航總局台辦主任浦照洲與台北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樂大信在澳門會晤,雙方就推動春節包機的技術性問題達成共識。

10日,為打破兩岸政治僵局,搶奪大陸政策主導權,國民黨「立委」組團赴大陸洽淡春節包機事宜。

13日,「經濟部」所屬的「中國石油公司」更名為「中油公司」,「中國造船公司」更名為「中央造船」或「中船船舶公司」。

15日,兩岸雙方同意以「雙向對飛、多點、不中停第三地」的模式推動春節包機,中斷56年的兩岸航線第一次實現雙向飛航,成為兩岸往來的一大突破。島內輿論給予高度肯定,並期待由此打開兩岸新局。

21日,陳水扁宣稱近期中共推動《反分裂國家法》立法,是「企圖合法化其武力犯台的行動,不但片面破壞台海現狀,更是想同時扮演兩岸關係的仲裁者和執法者」。

25日,新任「行政院長」謝長廷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現在憲法體制,全文的確有一中架構,有一個國家架構」,「至於這個架構能不能修改、要不要修改,民進黨有沒有能力修改,這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憲法有很多不合身、不適合台灣的地方,但在沒有改之前,政府都要遵守」。謝並稱,「過去曾經引發重大政治衝突的核四停建和正名問題,社會沒有形成共識前,行政院不會強行推動」。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紀念「江八點」十周年大會上發表《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繼續爭取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的重要講話,賈在談話中除了總結「江八點」的重要成果,更全面闡述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當前台海局勢的看法及對兩岸關係重大問題的主張。

29日,首度以「雙向、對飛、不中停」模式推動的兩岸春節包機正式啟航。陳水扁稱,「兩岸春節包機采雙向對飛、不中停的模式,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是非常好的開始」。

30日,陳水扁在索羅門群島發表講話時稱,未來3年多,他將「堅持民主改革的理想,堅持台灣主體意識主流路線,堅持台灣應該成為正常、完整、美麗、偉大國家」3個堅持不變。陳同日在帛琉稱,「如果大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台灣就應該以《反中國并吞法》抗衡,或透過公投來調查台灣民眾對《反分裂國家法》的看法」。

2月

2月1日,國台辦副主任兼海協副會長孫亞夫與國台辦綜合局局長兼海協秘書長李亞飛抵達台北,代表海協會長汪道涵弔唁已故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島內輿論稱,孫亞夫一行赴台傳達了中共高層向台灣高層的某種善意,以及對兩岸互動可能性的進一步試探,是繼春節包機后兩岸另一項互表善意的舉動。

2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指出,他願協助執政當局「破冰」,化解兩岸僵局,並希望民進黨能調整「台獨」立場以作為破冰工具。宋並稱,親民黨除了將「兩岸和平促進法」列為下會期優先法案外,他也不排除在今年上半年率團訪問大陸。

12日,台當局相關官員指出,有些能做的「正名」工作會持續推動,有爭議的需花時間尋求共識。

17日,台「教育部」擬將島內關於「中華民國國號與領土範圍」的爭論等議題納入2006學年起逐步實施的九年一貫制的社會領域教科書中。

2月24日,陳水扁與宋楚瑜舉行會談,會後共同發表「十點共識」,主要內容有。陳水扁在會後記者會中,首度提出「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國家主權屬於台灣2300萬人民,台灣前途的任何改變只有台灣2300萬人民有權決定」的所謂「中華民國主權三段論」。宋楚瑜則在會後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稱他自己「最有條件處理大陸事務」。

25日,國台辦相關官員發表談話指出,歡迎台灣農業界朋友來大陸發展,並邀請台灣省農會及有關縣市農會負責人組團赴大陸溝通加強兩岸農業合作、促進擴大台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問題。同時也希望春節包機發展成為節日、周末包機的節日化,作為常態固定下來。

3月

3月1日,陳水扁聲稱,他任內不可能更改「國號」,李登輝在位12年做不到,就算現在李當「總統」也做不到,並一連說了五次「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3日,「扁宋會」十點共識引起島內「急獨」勢力的強烈反彈,辜寬敏、吳澧培、金美齡、黃昭堂等「獨派」大老紛紛請辭「總統府資政」或「國策顧問」抗議。

4日,胡錦濤總書記發表了「關於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在對1997年以來,特別是2000年以來兩岸關係發展與對台工作經驗深刻總結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發展兩岸關係的新方針、新政策與新思維;表達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動「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的堅定立場。

10日,以「手護台灣大聯盟」為首的「獨派」勢力發表宣言稱,台灣民眾應該要以「要正名、要制憲、要公投、要加入聯合國,以及堅持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的「四要一堅持」抗衡《反分裂國家法》。「台聯黨」則稱將發動全民聯署,要求陳水扁發動「防禦性公投」。

11日,「台聯黨」公布「反并吞和平法」草案,定位兩岸現狀為「兩國關係」,「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一旦台灣現狀遭「非和平」手段改變時,「台灣必須採取相關反制措施,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

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代表人民意願,以法律形式規範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特別法。該法通過後,台「陸委會主委」吳釗燮發表強硬聲明稱,該法提供「以非和平方式處理台海問題的法理基礎,為解放軍開出并吞台灣的空白支票」;「中共將其片面界定的『一中原則』化為法律,是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15日,台「行政院長」謝長廷在「立法院」答詢時稱,《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將「暫緩兩岸貨運便捷化及產業來往等議題」,大陸提出的「台灣農產品進入大陸市場、恢復和解決大陸漁民到台灣的勞務輸出」問題,現在也都不考慮,看對岸後續狀況再決定是否恢復這些交流。

16日,陳水扁接見「全僑民主和平聯盟」工作研討會成員時,首度以「六點聲明」回應《反分裂國家法》,宣稱將「號召百萬人民以堅定腳步走上街頭,拒絕非和平的侵略法」。

17日,台「立法院長」王金平正式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並強調若當選將堅持「中國國民黨名號不必改」、「中華民國國號不可改」、「中華民國憲法不可廢」。

26日,民進黨舉辦反《反分裂國家法》大遊行。被視為「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卻在大遊行前發表「支持《反分裂國家法》、反對『台獨』、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退休感言」,震憾島內。

28日-31日,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國民黨代表團赴大陸訪問,並在北京與國台辦主任陳雲林等人舉行工作性會談,雙方達成十二項初步成果。島內輿論稱,兩黨首次進行正式工作性會談,象徵兩岸「黨對黨」交流方式正式啟動。

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會見江丙坤一行,並正式邀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合適的時候訪問大陸。

同日,「總統府國策顧問」、宏基前董事長施振榮向陳水扁請辭「國策顧問」。

4月

4月2日,馬英九正式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表示「將堅持建黨信念,捍衛中華民國、維護民主憲政的立場不會改變,並堅決反對『台獨』與『一國兩制』」。

3日,中央台辦主任陳雲林日前代表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表達「歡迎宋楚瑜主席在他認為方便的時候來大陸訪問」。

5日,陳水扁約集黨政高層討論《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的兩岸政經新形勢,宣稱「中共找南部農民下手,就是要挖民進黨的根」,並得出「七點結論」對當前的「大陸熱」踩剎車。

6日,台「行政院長」謝長廷進一步指示相關部會就兩岸包機、農產品登陸、旅遊業、服務業、資訊業、兩岸媒體及共同打擊犯罪等13項已開放政策進行檢討,修正或加強管理,不排除暫停開放。「行政院發言人」卓榮泰「七點結論」將是當局處理兩岸關係的最高準則,將以「加強有效管理」為先。

9日,為反制《反分裂國家法》,台當局中止新華社、人民日報記者赴台駐點採訪。

13日,台「行政院」通過「敏感科學技術保護法」草案,緊縮兩岸科技交流。

14日,國民黨「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關中、不分區「立委」蘇起到北京、上海進行學術交流。

16日,陳水扁稱,1992年根本沒有「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2000年4月28日,由當時的「陸委會主委」蘇起創造的新名詞。

19日,針對連、宋將相繼訪問大陸,民進黨中執會通過由「政黨訪問中國決議文」明確提出「三反三要」原則。「三反」是指:(一)堅決反對,以接受「一中原則」為前提的「九二共識」作為政黨領袖訪問大陸的條件。(二)堅決反對,在沒有「政府」授權的情況下,「協商涉及主權和公權力的兩岸事務」。(三) 堅決反對,大陸任何對台灣「去國家化」、「去政府化」、「地方化」的作為;「三要」是指:(一)堅決主張,「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二)堅決主張,大陸「對台使用武力的企圖應該受到強烈譴責」,兩岸之間的爭端必須透過和平方式才能解決。(三)堅決主張,反對大陸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空間不應遭受「打壓」。

29日,胡錦濤總書記與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舉行會談,雙方就促進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及兩黨交往事宜,廣泛而深入地交換了意見。並決定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會談新聞公報》,指出兩黨共同體認到: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謀求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是兩黨的共同主張,同時就共同促進儘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等達成共識。

5月

5月3日,陳水扁在吉里巴斯與隨行記者茶敘時聲稱,他有「三個堅持」從來沒有改變過,即民主改革理想的堅持不變、台灣優先和主體意識的堅持不變、讓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完整偉大進步而又美麗的「國家」堅持,也絕對不改變。

4日,宋楚瑜在參訪大陸行前記者會中強調,親民黨堅決反對「台獨」、堅持「憲法一中」與「九二共識」、兩岸和平的「三堅持」不變,「九二共識是兩岸面對面談判的契機」。

5日,繼「中華民國護照」封面加註台灣的英文名稱「TAIWAN」后,即將換髮的新式居民身份證也加註「TAIWAN」字樣,圖案設計更捨棄傳統的「國家」象徵梅花,改以台灣島地形為基調。島內輿論指出,這為台灣「正名」的意味濃厚。

8日,陳水扁接受台「三立」電視台專訪時稱「九二共識」「根本不存在」,如果找不到這四個字,以後就不要再講了;大陸開放台灣15項農產品進口零關稅,問題沒那麼簡單,弄不好台灣農民可能變成農奴。

同日,「行政院」高層透露,謝長廷將在近期內重啟「國營」事業與「外館正名計劃」,並依可行性、難易程度分階段推動。依各「部會」所提的計劃,12項「正名方案」中約9成已送請「行政院」審查,希望於明年底前推動完成。

11日,陳水扁接受德國《南德日報》專訪時稱,「海峽兩岸都是主權獨立國家,不但分立、分治,而且互不隸屬」。

12日,胡總書記與宋楚瑜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談,雙方就促進兩岸關係改善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及兩黨交往事宜,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並共同發表《會談公報》,就促進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儘速恢復兩岸平等談判;堅持反對「台獨」,共謀台海和平;推動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促進建立兩岸和平架構;加強兩岸經貿交流,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推動建立「兩岸民間菁英論壇」及台商服務機制等達成共識。

17日,陳水扁稱,「514任務型國代」選舉結束后,將推動第二階段「憲改」,內容包括「公民權年齡降至十八歲」、「增加原住民權益的專章」、「勞動三權入憲」,及為「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設立賦予「憲法」法源等,一定要在2008年卸任前,為台灣人民催生一部「合時、合身、合用」的「新憲法」。

同日,民進黨中常會檢討「任務型國代」選舉,與會中常委壓倒性認為,這次「國代」選舉民進黨能勝選,是因堅守「本土路線」。呂秀蓮稱,「此次選舉證明本土價值是民進黨的主流,陳水扁向台灣交心,獲得認同」。蘇貞昌稱,「堅守核心價值與擴大執政基礎同樣重要,民進黨不可能原地踏步,但基礎還是在本土」。

20日,國家旅遊局正式宣布將於近期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

同日,陳水扁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時指出,在2008年任期結束后,他要大家記得他是能夠守住台灣而不被中國并吞,不讓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的「總統」。

同日,台「陸委會副主委」游盈隆稱,要實現「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關鍵在「兩岸應進行協商,協商方式則須由雙方政府或以雙方政府同意的方式進行」。

23日,民進黨「新潮流系」完成對兩岸及「國家定位」的政策論述。主張「中華民國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正名制憲並不是政府應推動的目標,而只是一種公民實踐」;並認為,「民進黨和國民黨最大區別,是民進黨不主張一中,也不贊成一中各表,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兩個國家」。

同日,台「陸委會主委」吳釗燮稱,春節包機協商模式是成功的模式,但未來協商不管以什麼名義,不能只由民間團體協商,必須有「官方實質協商」。

27日,陳水扁與黨籍「立委」會談時稱,他未來要做的就是「保台灣」,台灣的主權不容被拿走,他不會讓台灣變成中國的地方政府或特區,一切都將在「新台灣主體意識」的基調下進行。所謂「新台灣主體意識」就是「中華民國主權三段論」。

6月

6月1日,「立法院長」王金平在國民黨中常會就未來兩岸政策走向重申「堅定黨名不改、『國號』不變、『憲法』不廢及『台獨』不通」的立場。馬英九則強調「台獨」絕非國民黨選項,並提出三大基本立場、四大原則與五項主張。三大基本立場:即以「中華民國憲法」與「九二共識」為基礎,在對等、尊嚴前提下,以「不獨不武」為原則,促進兩岸和平與交流合作;依據連戰和大陸達成的五點共同願景,開展兩岸關係;以國民黨智庫為平台,推動黨和黨的協商合作。四大原則為不改變現狀、台灣優先、和平共處、對等協商。五大主張是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加強經貿交流,落實投資保障;爭取國際空間,全面開放直航;開放觀光、學歷認證,促進農業合作;共同打擊犯罪,確保社會安寧。

2日,陳水扁與民進黨「立委」茶敘時稱,他不會接受大陸提出來的見麵條件,包括「一中原則、九二共識、憲法一中、兩岸一中」,都不會接受。

7日,「任務型國大」複決通過包括「公投入憲」等內容在內的「憲法修正案」后,陳水扁公開宣稱將正式激活「第二階段憲改」,並指示「總統府秘書長」游錫壹鈾儷閃跋苷腦煳被帷薄

9日,台「考試院」討論通過「考選部」所提「公務人員初等考試規則修正草案」,「考試規則」的各類科普通科目「公民與本國史地大意」修正為「公民與英文」,「本國史地」除非當作專業科目,不再作為普通科目考試,規則自明年1月16日起實施。

10日,陳水扁宣稱,若不推動「憲改」,台灣只是「無魂有體的稻草人」,第二階段「憲改」不會比剛通過的「修憲案」困難。「公投立法」、「320公投」、「公投入憲」一一實現證明「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重要的是催生新「憲」要獲得人民的支持。

13日,「行政院長」謝長廷出席「大陸台商協會聯誼餐會」時宣布,台當局將委請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協助聯繫安排協商兩岸貨運包機,就「雙向、對飛、不中停」模式進行規劃;委請「外貿協會」協助聯繫安排協商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事宜;並透過適當組織安排協商大陸人民來台觀光事宜。

15日,我宣布放寬台胞在大陸就業的條件,以及簡化台胞往來大陸的出入境手續。

23日,台灣省農會理事長劉銓忠結束與大陸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協商低調返台。省農會此行並未與大陸簽署任何協議,但雙方已就產地證明和檢疫問題如何認證取得共識。

25日,陳水扁宣稱,「憲改」工程的主軸就是要破除「大中國意識」,確立「主權屬於台灣人民」的「新主權論述」,讓台灣成為一個「主權獨立、自由民主的正常國家」,他有信心在2008年卸任前為台灣催生一部合身、合時、合用的「新憲法」。

27日, 陳水扁在接受非凡電視台專訪時稱,「扁胡會」只能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若有「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等失去台灣主體性的條件,這樣的會談「是不可能的事。」且會談「一定要在第三國進行」。

29日,台「行政院」通過「公民投票法修正案」,其中將「領土變更案」與「憲法修正案」納入公投範圍,同時大幅降低公投提案、連署與通過門檻,包括提案人由現行的千分之五減為「總統副總統選舉」選舉人總數的萬分之三,而連署門檻則由現行的5%減為「總統副總統選舉」選舉人總數的1.5%,除「憲法修正案」與「領土變更案」的複決需過半數投票權人投票同意外,其餘公投案僅需投票權人總數的四分之一同意。另外,修正案還將「立法院」原有交付公投的規定修正為行政機關經立法機關同意后提出。

同日,「台聯黨」並發表聲明強調,「在中國大陸未能承認台灣主權獨立的情況下,不可能與中國大陸進行接觸,至於單純前往中國大陸觀光旅遊則不會禁止。」

7月

7月2日,國民黨主席候選人王金平和馬英九舉行首場電視政見說明會。馬英九指出,「黨主席一定要帶領全黨捍衛黨的核心價值三民主義,捍衛『中華民國』、保衛『中華民國』,堅決反對『台獨』,也拒絕『一國兩制』」。

5日,來自台灣的一百名縣市議員與大陸一百名地方人大代表在南京舉行「兩岸縣市雙百論壇」,雙方就兩岸縣市經濟、文化交流、市政建設交流等問題進行研討,這是大陸首次大批邀請台灣縣市議員到大陸參加交流活動。

同日, 「海峽兩岸信息產業技術標準論壇」在北京開幕,兩岸業界代表在論壇中首次對第三代手機規格標準達成五點共識。

6日至13日,新黨主席郁慕明率團赴大陸展開「民族之旅」,並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台獨」,促進和平統一是共新兩黨的共同政治主張和奮鬥目標。

7日,陳水扁稱,台灣與大陸其實「沒有什麼好接觸的」、「沒有什麼好了解的」,包括民代和公職人員都應了解,絕對不能中計,不能變成「中國分裂台灣的統戰工具」。

16日,陳呼籲南部農民一定要做當局的後盾,「不論如何,不能跟著中國熱燒不停,否則會燒到頭殼壞掉」。

19日,台「陸委會」官員稱,在野黨競相推動台農產品銷往大陸,以及大陸「片面宣布便捷措施」,這是整套操作策略,其目的除對台「統戰」外,也有意影響年底縣市長選舉,協助國民黨及親民黨挖民進黨中南部票源。

21日,陳水扁接見外賓時稱,中國的崛起顯然不是和平的崛起,也不是機會,而是威脅;因為中國軍力的擴充,不僅對台海安全穩定、對世界的和平都造成嚴重的挑釁與威脅。

25日,陳水扁稱,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的過程一定要由「政府」來主導,或者要有「政府」的參與和授權委託。大陸開放台灣水果零關稅登陸意在收買中南部民心,協助泛藍贏得2008年「總統」選舉,是百分之百的政治動機,十足的統戰,非為台灣農民著想。

26日,陳水扁與「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舉行越洋視訊會議時稱,我們不是大膽西進,或者無條件的全面西進,而是要在「有效管理」之下,才有所謂的「積極開放」,若做不好「有效管理」,寧願不再繼續開放。

28日,我商務部宣布將從8月1日起對台灣15種水果實施零關稅進口。台「陸委會主委」吳釗燮聲稱,台當局已正式委託「外貿協會」就台灣水果銷往大陸的相關事宜與大陸商談。。

29日,謝長廷宣稱將委託台旅行團體就大陸居民赴台觀光與大陸相關部門展開協商。

8月

8月1日,因在野黨不配合,原擬邀跨黨派人士組成的「憲政改造委員會」無法成立,陳水扁只好成立屬於幕僚性質的「總統府憲改辦公室」,由李鴻禧之子李俊邑擔任主任。

同日,謝長廷宣稱將試辦澎湖與大陸的專案人貨「小三通」。

2日,陳在接見「美國福爾摩沙基金會」青年親善大使時明確提出「中華民國四個不同演進階段論」,即「1912年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成立」、「1949年中華民國到台灣」、「李登輝時代為中華民國在台灣」,2000年政黨輪替后是「中華民國是台灣」。陳並重申所謂「國家主權與台灣前途三段論」,宣稱「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屬於台灣2300萬人民,台灣前途的任何改變只有台灣人民有權決定」。

3日,台當局宣布開放台灣航空器飛越大陸領空。

5日,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稱,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六四不翻案,統一不能談」,是至今未變的堅持;稱他主張兩岸的「新中間路線」,即「反共不反中」,反對「台獨」、主張兩岸以「雙邊主義」協商,謀求和平解決;兩岸「既非一邊一國,也不是兩個國家」,而是「一國兩區」。馬也強調,他反對的是「法理台獨」,如「正名制憲、台灣共和國」,至於如何解釋台灣現狀,那是言論自由。

6日,陳在出席「台聯黨」4周年黨慶活動致詞時提出處理兩岸事務「一個原則、三個堅持、五個反對」的立場。即「保台灣主權」,在民主、對等、和平的原則下,與中國對話協商;堅持「民主改革的理想、台灣主體意識的主流路線與讓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完整、進步、美麗而偉大的國家」;堅決反對「讓台灣變成中國一部分的一個中國原則,將台灣香港化、澳門化的『一國兩制』,以『一個中國、一國兩制』為內涵的『九二共識』,以統一為前提或唯一選項的『兩岸一中』或『憲法一中』,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反分裂國家法》」。陳還稱,「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是當前推動兩岸經貿發展的基本原則,但重點不是開放,而是管理。「做好管理才有開放,做不好有效管理,寧可不開放。」在陳的指示,台行政當局著手制定加強兩岸經貿「有效管理」的方案。

9日,陳在接受俄羅斯《勞動報》專訪時稱,政黨輪替后「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中華民國與台灣是劃上等號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分治分立,互不隸屬」,是不同的兩個國家,大家都清楚他是「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台灣的國家領導人」。

13,陳對「世台會」發表視訊談話時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中華民國是台灣,不是中國,大家一定要分清楚」。同時,台當局還在「總統府」、「行政院」網站的「中華民國」后加註「台灣」字樣。

15日,國民黨宣布21縣市黨部全面和大陸21個重要城市展開經貿、文教及農業交流,未來將更落實到鄉鎮市基層。連戰表示,這項交流將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由6個縣市與大陸6個城市交流;第二階段將有10個縣市交流;第三階段交流則包含台北市與高雄市在內。連戰還表示,「目前參訪的成員只局限在國民黨幹部,未來將逐步擴大到非國民黨員,包括關心兩岸發展的好朋友」。首波交流城市為基隆市―寧波、新竹市―蘇州、台中市―廈門、彰化縣―青島、台南市―深圳、高雄縣―福州。

15日,繼成功推動春節包機后,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為促成「兩岸客貨運包機」直航,組團赴大陸與有關部門洽商,繼續扮演兩岸交流的橋樑與推手。

16日,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在會見國民黨訪問團時指出,兩岸客貨運包機可以一併協商、一併安排、同步實施,客運包機將增加航點,擴大乘客範圍,貨運包機將共同參與,利益共享。完全可以按照今年春節包機澳門協商方式,由中國民用航空協會海峽航空運輸交流委員會與台北市航運輸商業同業公會盡洽商,就有關技術性、商務性安排達成共識,做出安排。

19日,國民黨「十七全」通過「和平、民主、新希望」的政策綱領,除重申反對「台獨」、回歸「九二共識」重啟兩岸商談等主張外,也強調將以「胡連會談」五項共同願景為基礎,擱置兩岸政治爭議,推動簽訂和平協義,致力經貿合作等。

同日,馬英九在大會中發表講話指出,國民黨的中心思想是捍衛三民主義,堅決反對「台獨」,同時積極建立與台灣連結的「本土論述」,「胡連會談」五項共同願景是未來的努力方向。國民黨在未來兩岸政策上,一方面要堅持「中華民國」的主體性,一方面要以兩岸和平為目標,在政、經、文上一步步拉近兩岸的距離。

21日,馬英九在國民黨第17屆中央評議委員會第1次會議上致詞時稱,國民黨應該儘速建立「先連結台灣才有中國」的歷史論述。

22日,由親民黨「立委」劉憶如倡議並規劃的「二○○五兩岸財經論壇」在上海正式開幕。

24日,馬英九首度完整陳述其「台灣論述」理念,包括國民黨本來就是本土政黨,不是外省黨,黨員有70%是本省人;與台灣的關係遠遠超過民進黨;應正視「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這段悲痛的歷史,「該道歉就道歉,但不應被污名化」;應建構去殖民化、有主體性的本土歷史論述。馬並責成文傳會通過辦研討會、與民間對話等方式,提出一套國民黨的本土論述。他還要求國民黨黨史館,整理國民黨與台灣的連結等相關文獻,協助建構本土歷史論述。

同日,我公布今秋開學實施對台灣學生赴大陸就學收取同等學費並設置專項獎學金等多項優惠措施。「陸委會」高層坦承,此舉確實可能吸引更多台灣學生前往就學,未來勢必衝擊台灣現行教育體系,也可能衝擊到台當局暫不採認大陸學歷的政策,同時將承受來自在野黨更大的政治壓力。

28日,親民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顯耀表示,親民黨將在大陸北中南成立台商服務中心,協助台商解決問題。張並指出,親民黨內成立「兩岸工作小組」,由副主席張昭雄任召集人。

30日,海基會台商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游盈隆稱,海基會的台商服務中心將是台當局第一個,也是唯一由官方授權的台商民間服務機構。

9月

2日,馬英九接受東森亞洲台專訪時具體承諾,只要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年內可以完成「三通」。

4日, 新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日前接受美聯社專訪時,明確表示他將竭力促使海峽兩岸結束56年來的分裂狀態,達致兩岸統一,但他不能確定兩岸何時才能統一,可能不會在我們這一代實現。

同日,親民黨人士透露,為推動兩岸建立民間對話平台,宋楚瑜已籌設成立「中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會」,將與大陸相關單位對口,彌補目前兩岸無法直接溝通的缺憾。

5日,陳水扁宣稱,「只要他在總統任內一天,就絕不可能承認中國大陸學歷」。

7日,繼開放台灣民眾大陸就業,台灣學生就讀大陸大學同等收費后,國台辦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合作協議,為台資企業提供300億人民幣開發性金融貸款。

10日,馬英九接受《洛杉磯時報》專訪時指出,胡錦濤總書記在出席抗戰勝利60周年的紀念活動時,公開肯定國民黨在對日抗戰的貢獻,兩岸關係的改善可見一斑。胡的談話「令人印象深刻」,他也會盡一切努力,使兩岸走向和解的道路,使兩岸人民享有永久的和平。

15日,中共中央台辦與親民黨中央黨部政策研究中心共同舉辦「兩岸民間菁英論壇」,會中對台商在大陸投資、兩岸直接通航、農業交流合作、投資貿易正常化四大議題進行討論,形成共識。

12日,陳水扁宣稱,「我們的兩岸政策是『爭取談、不怕拖』,我們會爭取任何機會和對岸展開對話;但我們並不急,我們不會因為恐懼而去談判。

同日,親民黨政策中心主任張顯耀表示,親民黨將在「立法院」提出「兩岸直航特別條例」,賦予兩岸直航明確法源。根據親民黨版條例草案,兩岸民間直航分三階段辦理,第一階段先試辦台北、上海兩地雙向直航,為期一年。第二階段擴大試辦大陸地區五個機場與台灣地區兩個機場雙向直航。第三階段全面進行兩岸雙向直航以及其它經「立法院」議決的項目直航。

28日,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表示,為進一步促進兩岸新聞交流,為台灣媒體在大陸採訪提供方便,即日起,台灣記者在大陸駐點採訪的時間由現行的每次一個月延長至每次三個月。相較於台灣近期中斷新華社、《人民日報》記者赴台採訪等政策措施,主動加快兩岸新聞交流的步伐。

10月

3日,台「行政院」開放金門、馬祖金融機構試辦兌換人民幣業務。

7日,陳水扁接受路透社專訪時稱,所謂「台海現狀」,當然是指「台灣目前是一個國家的事實,不應該受到片面的改變」。「爭取拖,不怕談」的兩岸協商新思維是對台灣最有利的抉擇。

10日,台當局高層官員稱,親民黨版「海峽兩岸和平促進法」企圖強行將「九二共識」和斷章取義的「四不一沒有」法律化,形同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的子法。

11日,胡志強抵重慶參加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高峰會。

同日,親民黨提出的「海峽兩岸和平促進法」在「立法院」再度擱置表決。

13日,陳水扁明確反對親民黨提出的「海峽兩岸和平促進法」,稱「該法如果通過,台灣就要完了」,「這項草案雖叫做『和促法』,實際上卻是一部投降法」。

14日,國民黨榮譽黨主席連戰在家人陪同下展開了第二次大陸之行,此次純屬私人訪問,除到東北祭祖,也到祖國各地觀光旅遊。

16日,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攻擊「『和促法』是中共并吞台三步驟之一」,即「第一步大陸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第二步邀連戰、宋楚瑜兩位主席訪問大陸,第三步台灣通過『兩岸和平促進法』,達到并吞台灣目的」。

同日,陳水扁接受三立電視台專訪時稱,親民黨的「兩岸和平促進法」是「台灣版的反分裂國家法」,「附和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嚴重剝奪台灣對前途的選擇」,根本是「投降法」。

20日,國民黨「立院」黨團組成的「兩岸客貨運包機直航訪問團」與大陸相關部門就春節包機事宜舉行座談。

22日,陳水扁在助選時公開聲稱,國際上對台灣有諸多稱呼,但「最好的國名是台灣,台灣是最好、最有力、最美及最貼近人民土地的國名」;「台灣和中國是兩個不同的主權獨立國家,台灣要有武力作為後盾,才能和對岸協商、談判及對話」。

25日,為紀念台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光復60周年,祖國大陸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台灣同胞抗日鬥爭展覽」等等。

28日,應台灣觀光協會的邀請,中國旅遊協會會長邵琪偉率「大陸赴台旅遊考察團」入台進行了為期10天的考察。

30日,針對國民黨擬邀請中台辦主任陳雲林赴台參加「國共經貿論壇」,陳水扁宣稱「台灣是我們的家,不是陳雲林的家,不是陳雲林想來就來,除非大陸當局同意讓王金平參加釜山舉行的APEC會議,否則陳雲林也不能來台灣參加經貿論壇」。

11月

1日,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接受香港有線電視《神州穿梭》節目訪問時重申,「六四」一日未平反、兩岸統一不能談,並稱平反「六四」是談統一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12日,陳水扁在台南縣輔選時稱,「顧台灣,就是要顧台灣的主權」,「2008年他和大家的夢想,就是催生一套合時、合用及合身的新憲法,且要寫清楚,台灣就是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15日,針對我正式向國際奧委會提案希望2008北京奧運會聖火傳遞路線經過台灣,台「行政院長」謝長廷稱「前提必須是國對國的關係,不能把台灣當作中國的一部分」。

17日,「兩岸和平基金會」成立,連戰任董事長,國民黨副秘書長為執行長。

18日,國台辦與台「陸委會」同步公布明年春節包機方案,除原有上海、北京、廣州三個航點外,再增加廈門一個航點,營運班次從四十八班增到七十二班(兩岸雙方各飛三十六班),承載對象從今年涵蓋的台商負責人、員工及其眷屬,擴大到「持有雙方合法入出境證照之台灣地區居民」。

29日,陳水扁在台灣中南部宣稱,這次選舉是路線之爭,「是台灣本土路線的保衛戰」,要用選票「反共保台」,他並攻擊泛藍提出的「兩岸和平促進法」是「投降法」,「台灣版的反分裂國家法」。

12月

1日,陳水扁在嘉義市宣稱,嘉義市是「台灣新憲法的誕生地」,嘉義市絕對不能輸,如果嘉義輸了,台灣就輸了。

6日,「陸委會主委」吳釗燮稱,台灣方面正考慮成立新的組織與大陸新的對口單位協商開放觀光事宜,且組織內必須要有官員加入。

8日,馬英九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表示,目前台海兩岸之間最重要的是「加強交流、創造條件」,兩岸之間的經貿及文化交流,並不受主權定位影響。國民黨不贊成國家永久分離,但也不認為這時候要去討論統一問題,他也不會急於到大陸訪問。

13日,馬英九接受美國新聞周刊專訪時稱,大陸應了解、尊重台灣的主體性,台灣已民主化,台灣人民選舉,不願見到大陸介入內政,有些人甚至不願見到台灣和大陸有任何合作關係。

14日,陳水扁首度在選后談兩岸「三通」議題,稱兩岸直航必須先海后空,先貨運再人員。

23日,「行政院長」謝長廷宣稱,「開放是台灣要走的路」,台灣唯有對大陸及世界開放,才能成為世界的運籌中心,因此他支持「三通」及取消企業投資大陸不得超過凈值40%的上限,並爭取儘早開放第一類大陸人士來台觀光。謝並稱,在本土政權「台灣優先」意識下加速開放,台灣會更安全。

文章來源:中國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3

主題

218

帖子

4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48
沙發
民主fq 發表於 2006-1-25 13:25 | 只看該作者
侵饗g阿扁,捧成@一副德行...巨靡z,真是佩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4: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