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技巧

[複製鏈接]

784

主題

3601

帖子

1617

積分

禁止訪問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七級)

積分
16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wjjzhou 發表於 2006-2-1 1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技巧



--------------------------------------------------------------------------------

目前「怎樣才算一堂好的英語課?」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師面前值得研究探討的一個課題。從我們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來看,一般比較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輕學生技能的培養,教師往往會以自己為中心,把生動、複雜的教學活動放在固定、狹隘的認知主義框框中,這種封閉、單向傳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導致英語教學長期擺脫不了「耗時較多、收效較小」的困境。那麼究竟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呢?我認為一堂英語課的成敗,有著諸多原因,但歸納起來,無非是下列幾個方面的安排和落實。

一、 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教案,做到備課、備人、備材料。  

   我們平時在教學工作中都知道備課的重要性,但往往在實際操作時就會以種種理由忽略了備課,導致課前備課馬馬虎虎。其實,每一堂課前的準備工作十分重要,它將直接關係到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在上課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準備,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教案,做到備課、備人、備材料。

首先,要精心備好課堂上要教授的內容。要熟知每一課中的課文、辭彙、註釋、練習等幾個部分。還要考慮在課堂上怎樣合理安排這幾個部分,才有助於學生及時掌握該節課中所學的基本語言知識,才能培養學生交際語言的運用能力。這對我們教師來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 就單詞教學這一項而言,就有必要認真考慮。究竟生詞如何講解效果好,是單獨講解效果好,還是放在課文里效果好。我認為不要過於生搬硬套。應該就生詞數量和難度來決定。在備課當中精心安排這些詞如何於課文內容里結合課文講,這樣做可以避免兩種情況的出現:

① 老師在課堂上從頭到尾把單詞教完。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感到乏味,思想不集中,影響學習效果。

② 是老師把大量的單詞放在課文里講,這樣容易使課文中斷太多,講課文便成了講單詞,將一篇文章弄得支離破碎,打破了課文講解的整體性。而且往往一堂課時間不夠用。

所以,我們在備課中要靈活掌握,隨時調整自己的備課計劃。比如我校孫力老師、靖芳老師以及教過牛津英語的老師,她們在辭彙的教學中都運用得十分巧妙。她們利用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的特點,運用各種手段,寓教於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一堂課上不知不覺的學會了課文中生詞。

有的時候,當我們遇到一些課文中過多的單詞時候,適當地分開講。比如,我在教初三英語第一、二學期課文時,文中生詞較多,而且難度較大。為了使學生能了解和掌握這些單詞,我把辭彙分解到課文的每一句中,但又不是著重去分析句子的語法。通過形象的實物演示和圖片的展示,讓學生在觀摩和靜聽的情況下,理解這些詞的意義和讀音,反覆朗讀直至掌握為止。

因此,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較輕鬆地掌握每一課所學的單詞。

2)我們在課前備課時,還要考慮到如何恰如其分地處理好語法、語言點、練習在課文中相互之間的關係。一般中學生對英語出現的各種時態掌握都比較差。要他們迅速、準確地確定句子的時態有時也是比較困難的。無論是作動詞時態填空題還是單項選擇題,掌握好動詞時態的幾種基本用法對於學好英語至關重要。如能對所學的幾種時態運用自如,則可以迅速地提高英語寫作能力,中學生英語寫作中的錯誤大多都與時態有關。學好動詞的時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靠我們教師平時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逐漸積累語法知識,細心體會。我們在備課中可以根據英語語法的一般規律,使自己清楚知道每堂課的教學如何保持聯繫性和統一性;如何弄清楚哪些內容是一堂課的重點和難點;課堂上採取什麼方法才能使學生及時掌握所學的語言知識等等,諸如上述種種情況,都要精心準備,細心策劃。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淋漓盡致地發揮其才藝和授課技能,才能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其次,課前要備學生。我們目前所接觸的學生,一般來講學習的基礎和習慣較差,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參差不齊,學習英語的動機和熱情也不盡相同。這給我們教學帶來許多麻煩。因此,課前必須要備學生。

1.我們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在課前備課時要針對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從激發學生學英語的願望和熱情出發,以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為出發點,精心組織課堂教學並實施貫穿教學全過程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2.與此同時,還要針對學生的基礎,確定每堂課的講解進度和難度。課堂上我們的老師不僅要照顧到不同班級上大多數的學生,而且還要照顧到班上較差學生和較優的學生。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對老師來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一些青年教師。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在備課前要掌握好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並且做到潛心研究,諸如,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每天花費在英語上的時間、學英語當中遇到的困難等等。

3.要達到上述水平,教師就得具備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為什麼呢?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老師需要同學生接觸和溝通,需要及時了解和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和熱情等心理變化,同時又要定期做好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問卷,聽取學生的意見,尤其是他們的批評意見和建議,通過辯證的分析和判斷,及時總結經驗。而這一切工作對我們的老師要求又十分高。總之,課前備學生,需要教師全身心的投入到自身的整個教學環節中去,注意觀察和總結,經過長期的實踐方能有度有節地備好學生。

最後,課前要材料。我們現在有許多青年教師在平時備課中,往往只重視課本上和書的一些知識,認為只要對這些內容的掌握就足夠能應付課堂上的教學了。其實,一個好的教師不但要能熟練掌握課本知識,而且要善於在平時多閱讀、多收集一些課外知識,以此來彌補課文中的不足。我們可以通過報刊收集一些新聞資料,在課堂的上進行簡單的描述,以此來激勵學生對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我們可以通過動畫片、電影來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彌補課堂上聽力訓練不足的問題;我們還可以通過廣告、說明書等英語註釋來補充教參中的缺陷,充實自己對各方面知識的了解。

二、運用多種教學技巧, 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即是一個組織者也是一個導演。對於每一堂英語課,教師都要充分發揮其組織才能和導演技巧,把英語課上活上好。

1.掌握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師生語言、動作、表情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情緒。學生或興奮、或難過、或氣憤。學生的情緒一旦被調動起來,則他們的興趣也被調動起來,這樣教師也可以順利講授新課。

2.掌握課堂上「導演技巧」的能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逐步挖掘英語語言的可表演性,逐漸地在實際教學中,運用自身的「導演技巧」,活靈活現地把英語語言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學生。比如,英語中cry和sob;laugh和smile;pound和knock;see和glance等辭彙,沒有必要用語言來描述,只需要用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分別演示一下兩個動作,學生便會一目了然,而且記憶長久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掌握英語各種教學法的要領。根據所傳授的知識不同,可採用不同的教學法。比如「情景教學法」。把語言知識點放在事先假定的各種語言環境中去講授,讓學生在特定的課堂情景中學語言,這樣,可以使他們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這種方法尤其適用於某些「近義詞」的區分,以及難度較大的語法知識。比如,我們在講解「虛擬語氣」在虛擬條件句中的運用時,即可採用情景教學法,設定幾個場景,來表達對現在、過去、將來的虛擬。

    4.把強行記憶變為娛樂記憶。在每學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適當加入幾首經典英語歌曲,或播放兩、三部原版英語電影。前者可以填空形式補充歌詞,然後跟唱。後者讓學生模仿片中的精彩對白,在全班進行表演,使學生在輕輕鬆鬆的氣氛中學習英語。總之,我們要把「死」的語言知識導活,讓學生願意學英語,願意參與到英語的教與學當中,並成為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5.英語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教師應盡量用英語授課,但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語速及語言的抑揚頓挫等,要讓學生感受到正確的發音。課文講解時,應盡量用簡單的英語表達授課的中心內容,這樣,除了英語聽力課之外,學生還有更多的機會聽英語。不過,遇到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及複雜的語法現象時,教師可以適當加入漢語,但要避免說一句英語馬上翻譯成漢語的做法,這樣會助長學生的惰性,使部分學生不用心聽英語而分散精力去聽教師講的漢語,不利於學生的聽力,另外這種教學法等於一堂課講了兩次,一次漢語,一次英語,浪費了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時間和精力。當然,授課過程中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習積極性高、自覺性強,成績在中上等的學生希望教師多講英語,以便更多地接觸英語;而學習積極性不高、自覺性差,自我要求不高的學生則更多地希望教師用漢語授課。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要動一番腦筋,做好大量的幕後工作,最大限度地把握好英語授課時的難易度。而確實遇到學生聽不懂的地方,則以反覆用簡單的英語解釋為宜,不必用漢語。

6.培養學生說英語的習慣。英語課上不僅要培養學生聽英語的習慣,還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張開嘴巴,引導他們說英語。目前,不少學生學的英語被稱為「啞巴英語」,究其原因,無外乎沒有給學生講英語的機會,導致學生學英語十餘年,從不敢或不願開口說英語,英語能力僅僅體現在筆頭上的做題而已。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上應多採用啟髮式,對話式教學,給學生有張嘴巴說英語的機會。另外,布置一定量的口頭練習,如朗讀或背誦課文或課文的一部分;當堂發給學生一些簡易讀物讓他們閱讀;經常讓學生做一些看圖說話,故事接龍,每周一議等即興的英語口語表達練習,以此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願望和積極性。

    7.培養學生寫英語的習慣。教師可以結合分析課文來講解英語的讀寫技巧。每講完一篇課文,教師不要急於讓學生做練習,而是要及時對課文中出現的語言點加以總結和舉例,使學生加深印象。還可以挑選典型段落,從文章的語篇角度對其進行闡述和欣賞,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借鑒,提高他們對英文文章的審美意識,增強對英文文章的理解。然後,再結合課後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模仿練習,以提高和完善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8.掌握觀察學生學習動態的能力。課堂上教師是「嚮導」,是「導演」;學生是「上帝」,是「主體」。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不能不顧學生是否聽懂,能否接受,只顧自己教學。課堂上,教師不僅僅要授課,還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的變化,如果學生聽課帶有濃厚的興趣,課堂上積極主動,思維異常活躍,說明學生對教師的授課已認可;反之,如果學生上課時表現出不耐煩,開小差,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覺等情況,除可認為這些學生是由於睡眠不足,提不起精神之外,一般可認為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持否定態度,教師應及時改變教學套路,想方設法調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是停下來對這些學生大吼一通,橫加責備。另外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其他細枝末節,也要留心觀察。比如,圍繞教學內容的題外話是否運用恰當;每次的作業量是否合適;聽寫或默寫內容是否必要等等,課後都要及時加以總結。

總之,要想把一堂英語課上好,在課前必須做大量的準備查閱大量的資料,只有做到自己心中百分之百的準備,才能正真地上好一堂英語課。以上只是自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所作的初淺探索,還有待於今後不斷的完善和充實,願與同行共同商榷
多一絲快樂, 少一些煩惱;
不論鈔票多少, 只要開心就好;
累了就睡, 醒來就微笑;
生活是什麼滋味, 還得自己放調料;
一切隨緣, 童心到老, 快樂一生

784

主題

3601

帖子

1617

積分

禁止訪問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七級)

積分
1617
沙發
 樓主| cwjjzhou 發表於 2006-2-1 19:12 | 只看該作者
在北京某所中學當過一年英語教師的我(後來去教高中化學5年),

以[B]學生為主體[/B],精心設計教案,做到備課、備人、備材料[/COLOR]


覺得上面很重要, 以學生為主體,同樣的材料,不同的老師備課時, 備出的結果肯定不一樣, 因為他們的指導思想不一樣. 也就是說主體的具體對象不一樣!
所以備課我覺得很重要!
如果再要我去教書, 效果肯定不同, 因為心態不一樣了!
多一絲快樂, 少一些煩惱;
不論鈔票多少, 只要開心就好;
累了就睡, 醒來就微笑;
生活是什麼滋味, 還得自己放調料;
一切隨緣, 童心到老, 快樂一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4

主題

3601

帖子

1617

積分

禁止訪問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七級)

積分
1617
3
 樓主| cwjjzhou 發表於 2006-2-1 19:15 | 只看該作者

Career: Elementary, Middle,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Career: Elementary, Middle,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If you want to become a teacher, it's probably because of your experiences in the classroom. Maybe you find inspiration in great teachers or simply your own love of learning. With a career in school teaching, you'll be able to share that love and pass along the skills and knowledge kids need to get a start in life.
多一絲快樂, 少一些煩惱;
不論鈔票多少, 只要開心就好;
累了就睡, 醒來就微笑;
生活是什麼滋味, 還得自己放調料;
一切隨緣, 童心到老, 快樂一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4

主題

3601

帖子

1617

積分

禁止訪問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七級)

積分
1617
4
 樓主| cwjjzhou 發表於 2006-2-1 19:18 | 只看該作者

平凡心、事業心、責任心――新時代師德的重要內涵

平凡心、事業心、責任心――新時代師德的重要內涵  
   對自己擁有一顆平凡心,對工作擁有一顆事業心,對學生擁有一顆責任心,這是新時代師德的三個重要內涵。

                   一、對自己擁有一顆平凡心

   教師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平凡人,是有七情六慾的平凡人。

   平凡意味著務實。當今中國已經走過了唱高調的時代,無論是國家還是老百姓都變得越來越務實。務實就意味著從實際出發確定目標,意味著腳踏實地做事和實實在在地做人,也意味著實事求是地論人論事。教師作為一種社會身份和社會角色,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干好自己的份內之事,也就是對社會盡了份,行了義,從而理所當然地從社會獲取一份屬於自己的應得的報酬。這是師德的物質基礎。師德作為一種精神現象,不可能離開一定的物質基礎。任何職業,教師也不例外,都首先是生存的手段和謀生的方式,只要從業的人不是尸位素餐,而確實兢兢業業,老老實實,辛辛苦苦,那麼就可以說是個不錯的人或不錯的「角兒」了。

   平凡意味著回歸生活。「存在決定意識」,師德植根於教師的現實生活,教師過怎麼樣的生活就會生長出什麼樣的師德。師德決不可能是建立在遠離教師實際生活的空中樓閣。這意味著師德建設必須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況和生活質量。平凡意味著教師由道德楷模向模範公民的轉向。在傳統文化背景下,教師被賦予太多的「光環」,禮的化身、道的代表、德的典範,這種過於倫理化、理想化、一元化的師表形象使教師遠離「平凡」,遠離「生活」,成為不食人間煙火的聖神。它也讓學生形成了一種偏執的觀念,即教師是標準的完人形象,教師是沒有錯誤,沒有內心矛盾,沒有喜怒哀樂甚至沒有自己生活的「超人」。沒有缺點,沒有「人的」生活的教師,對教師來說並不是一件合乎人性的形象,它在師生之間無形中劃出了一道無法逾越、不可溝通的「鴻溝」,教師的個性和真實自我被角色自我的聖光所吞沒,教育要向人還原,向人的生命存在還原。當前必須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師表形象要實現由「師」向「人」的復歸,由聖神人格的道德楷模轉向具有師範人格的模範公民。這是對教師人格的解放和人性的復歸。

    從教師個人角度來說,擁有一顆平凡心,意味著,一是要安於平凡。教師的勞動是平凡的,但其中卻又孕育著偉大。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她的綠陰的。」當教師,就要培養這種從平凡中見偉大的綠葉精神。二是淡泊名利。教師的工作性質是屬於「以群體和他人為中心」的社會型工作,而不是謀利的經濟型或謀官的權力型。陶行知曾經對教師職業特徵做過這樣的分析:「教育者應當知道教育是無名無利且沒有尊榮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機會,純系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榮可言。」總之,在教師的崗位上,沒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和權力,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財富,也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因此,當教師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輕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擾,以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心情,去干實實在在的事情。

    總之,教師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絕不意味著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偉大的品格和精神,人們對從事特殊職業的人,總是有特殊的要求。教師是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專業人員,對教師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顯然要比從事其他職業的人要高得多。的確,教師是普通人。教師也要吃飯,也要住房,也要贍養老人和扶養子女;教師也有追求生活的權利,也有博取名譽、地位的權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權利。但教師與從事其他職業的人不同的是,他還需要有不畏清貧的品質、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為名利誘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質、把學生的成長視為自己成功的心態、鍾愛孩子的激情、永不泯滅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這就是為什麼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的原因。

                     二、對工作擁有一顆事業心

    教書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職業,又可以是一種事業。職業是人們用以謀生的一項工作,是一種謀生的方式;事業則是一個人的精神的寄託,是他一生執著地為之獻身的目標和追求目標的活動。職業使人安身之命(命運),而事業使人安心立命(使命)。職業使人能夠生活,而事業能夠使人生活得有意義。教師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是師德的核心,敬業意味著樂業和創業。

    第一,樂業精神。樂業意味著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喜」、「愛」的情感。「優秀者」、「能手」、「骨幹」都不是「逼」出來的,而是因為他們對所乾的工作有樂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樂趣而產生對工作的極大的熱情干出來的。正如「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一樣,樂趣之於工作猶如愛情之於婚姻,一旦一個老師到了僅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覺不到教育工作的樂趣的時候,那他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結束了。真正的教育是發自內心的、充滿激情的,是享受著工作的樂趣和幸福感的(張洪生)。這種樂趣和幸福感是職業道德的源泉,是教師工作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教師善待學生的根本支撐。

    實際生活中,面對自己的職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一些人在疲於奔命,一些人則在應付差事,在這樣的狀態下,很難想象如何去投入工作,如何去不懈進取,如何能不辭辛苦,如何會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力。缺乏「喜」和「愛」的情感,從現實層面的表現來說就是不敬業,從精神和心靈的層面來說則是感覺空虛,沒有寄託,得過且過混日子。這無論對於個人還是事業的發展都是消極無益的。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老師對教育工作感到很乏味,日復一日地機械性地操作,這樣一天兩天可以,天長日久怎能受得了?更嚴重的是,乏味的勞作很容易導致職業的倦怠和心靈的枯竭,在這種狀態下,教育工作與其說是培養人才,倒不如說是催殘人才!教育本來是使人幸福的事業,應該讓人充滿幸福感。有了幸福感,教師才能享受事業,享受生命。同時才能讓學生享受學習,享受生命。

   我們稍微看一下那些做出成績的老師,他們最突出的特點是干工作的那種有滋有味的幸福感,只要一聽到上課鈴聲,他們就精神振奮,所有的疲勞都不翼而飛;只要一走上講台,他們就激情蕩漾,渾身都洋溢著蓬勃的生氣。只有在教室里,在學生身邊,他們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他們似乎天生就是當教師的「料」,放假就是他們最大的「不快」。如果老師能進入這種狀態的話,那他的一生都是幸福的。工作將成為他們生命的有機構成部分,舍不掉,離不開,工作帶來的是一種心靈的踏實和滿足。

   第二,創業精神。教師應該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但絕不能因此把學生成才與教師成長對立起來,實際上,學生成才與教師成才是雙向的,相輔相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成才是學生成才的基礎和前提,正所謂名師出高徒,毀滅自己,不是照亮別人的必要條件,並且簡單地毀滅自己也不足以照亮別人。

   長期以來,人們把教師看成用燃燒著的生命之光為別人帶來光明的蠟燭,教師在照亮別人的時候卻毀滅了自己。這樣的比喻也許讚頌了教師職業「無私奉獻」的品格。但卻是片面且消極的。一方面,它把充滿創造性的教學活動解釋為被動的知識輸出,似乎教師將自己身上橫溢的才華無私地轉移到學生身上就是職業內涵的全部,結果,失去創造性的教學變成了低層次的重複的簡單勞作,它不僅可能銷熔教學生活原本的別開生面和新鮮光彩,使之失去應有的新意和情趣;而且可能消磨教師的生命感受、生命活力,有翳教師的心靈,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其說這是「讚頌」,不如說是「貶低」。另一方面,它把學生成才與教師發展對立起來,似乎教師命中注定就只能在飄灑的粉筆灰中自我淹沒,教師惟一的安慰只能來自於白髮蒼蒼之時學生戴著功勛獎章的感謝,這也成為一些教師安於現狀無所作為的借口,還自詡為「偉大的犧牲」。難怪不少教師常有此感嘆:「唉,幹了一輩子教師,最後得到什麼呢?一頭白髮兩袖清風而已。」「干教師這一行,既能培養人才,又能埋沒人才,培養了學生,埋沒了自己啊!」然而,「假如把犧牲性的行為看成是只對別人有意義而對自己毫無意義的行為,這恰恰意味著自己只不過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個顯示著人的價值的人,如果一個人自身是無價值的,那麼他所做的犧牲也就成為無道德價值的貢獻」(趙汀際)。因此,甘當蠟燭、為他人犧牲的「蠟燭觀」雖然崇高卻未免悲壯而凄涼,它不僅沒有給教師帶來振奮和激勵,倒常常使教師產生一種委屈和吃虧的體驗。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中,「樂教」難以體現,「苦教」卻實實在在(王)。

   我們認為,教師職業不是讓教師變得平庸的崗位,教師職業是充滿創造性和智慧挑戰的職業,教師職業是可以讓學生成長成才的職業,也是可以讓教師自己有所作為、「成名成家」的職業。

   翻開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履歷,我們發現他們大多數都曾是普通教師,但他們是教師卻又不是一般的教師,他們除了擁有愛心、責任感、紮實的學科知識和過硬的教育技能之外,他們還有一些突出於眾人的特點:他們有超於世俗的高遠追求,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敬業精神,對事業有著永無缺憾的鐘愛,對自己鍾愛的事業有著不遺餘力的投入,以身相許,至死不渝,能夠做到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對教育事業有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獻身精神,有著「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壯志,有著「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的偉大胸懷。因而他們不去做「教書匠」,而要做「教育家」。

   當然,成為知名教育家的教師畢竟是少數,有了「成名成家」的意識也未必就能「成名成家」,但你的工作會因此變得更主動、更積極、更投入,而主動、積極與投入這絕對是通向成功之門的必要條件。有了「成名成家」的意識,你就有了搶抓機遇的準備,你的眼光會更敏銳,你的思維會更活躍,你的熱情會更充沛,你能從尋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獲得不尋常的發現,你會從社會的發展趨勢中洞見教育發展的方向,你會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抓住機遇迅速成為帶頭人(殷朝芹)。

   當前,教育改革正在深入進行,素質教育觀念正日漸深入人心,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教育教學思想與教育教學方式的深刻變革,這對於每一個有「成名成家」意識的教師都絕對是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努力放棄一些消極的觀念,滿懷激情地躍入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建功立業,為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體系添磚加瓦。

   總之,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找到了興趣和熱愛,因此他們的工作能做得很出色,永遠進取,不言放棄,並真正擁有著為人做事的尊嚴,教育事業需要這樣的教師,他們是教育事業的脊樑,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三、對學生擁有一顆責任心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是正在成長中的學生。教師以什麼樣的精神對待工作,決定著工作的成敗;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學生,決定著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態度決定著學生的成長,這就是教育工作之所以神聖的原因,也是表現我們教師職業道德的所在。我們每天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我們的學生,這應該是師德水平的重要體現。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古諾特博士曾深情地說:「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後,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我個人採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身為老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製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啟發靈感的媒介,我能讓人丟臉也能叫人開心,能傷人也能救人。」

   教師的態度為什麼能夠影響甚至決定學生的成長?因為,學生具有區別於「非學生」的一個最重要的心理特點屬性――向師性。學生就好像花草樹木之趨向於陽光一樣,趨向於教師。學生不論學習哪一門課程,都希望有個好教師;不論在哪一個班學習,都希望有個好班主任。學生的這種希望表明,教師,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也許可以說,教師是學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學生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或者說,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同教師在一起或在教師的影響或支配下度過的。在一定的意義上說,學生的生活和命運,是掌握在教師的手裡。他們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學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長,是不是幸福歡樂,都和教師有極大的關係。所以,他們都殷切希望能遇到好教師,他們對每個教師都抱著很大的希望,每天都希望從教師那裡得到一些美好的東西。

   馬克斯
多一絲快樂, 少一些煩惱;
不論鈔票多少, 只要開心就好;
累了就睡, 醒來就微笑;
生活是什麼滋味, 還得自己放調料;
一切隨緣, 童心到老, 快樂一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

主題

507

帖子

14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3
5
尋花問柳 發表於 2006-2-1 19:23 | 只看該作者
Research shows that students learn vocabulary best from a variety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They will soak up some words by reading widely and independently and by talking to adults. They'll garner some from direct classroom instruction when the words are drawn from a meaningful context. They will retain words best, of course, when they are exposed to them repeatedly. how to help your students become articulate, loquacious logophiles?
please, those who are English present what you want to say!
你是魚,我是水 魚對水說:我在水裡你看不到我眼淚 水對魚說:我感覺的到.――因為你在我心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5: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