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春節的傳說之一

[複製鏈接]

784

主題

3601

帖子

1617

積分

禁止訪問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七級)

積分
16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wjjzhou 發表於 2006-1-29 18: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B]春節的另一種傳說[/COLOR][/B]2006-1-30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叫「萬年」的青年,以打柴為生。他十分聰穎,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決心把節令定準,可是又不知從何著手。

    一天,他上山砍柴,休息時又想起節令的事來,他苦思苦想著,兩眼望著那樹影直發獃。忽然,他從那移動的樹影中受到啟發。回到家裡,他設計了一個專門測日影計天時長短的「日晷儀」。可是,當天氣出現雲陰霧雨時,怎麼辦呢?後來在山上打柴時,他到泉邊喝水,看見那崖上的泉水很有節奏地往下滴,引起他的興趣。他望著那滴噠滴噠的泉水出神。回家后,他就動手做了五層漏壺。用漏水的方法來記時。就這樣,他通過測日影、用漏水記時的方法,慢慢地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次。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由於節令的失常,影響到農業的生產,老百姓叫苦不迭。天子祖乙也很憂慮,他召集百官尋找節令失常的原因。節令官阿衡說是人們得罪了神造成的。要想節令正常,就得祭拜天神,請求寬恕。天子信以為真,帶領百官去天壇祭祀天神,並詔渝全國,設台祭天。  

萬年認為,祭祀是徒勞的。他帶著自製的日晷儀和漏水器去見天子,講明由於節令沒有定準而使節令失常的道理。並根據自己多年測定的結果,說明了冬至點,講清日月運行的周期。天子聽后,感到萬年說得有道理,於是就把萬年留下,並在天壇前築起日晷台、漏壺亭,又派十二個童子給萬年服侍聽用。  

過了一些時候,天子派阿衡去向萬年了解制歷情況。  

萬年拿出自己製作的草歷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榮枯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嫉妒心的阿衡聽后,感到忐忑不安,心想:如讓萬年把節令定準重,就會得到天子的重用,那時我將會怎麼樣……。他橫下一條心,要把萬年幹掉。  

於是,他以重金收買了一個刺客去暗殺萬年。可是,萬年從早到晚都在辛勤地工作,從不離開日月閣。而日月閣周圍又守備森嚴,刺客找不到下手的機會。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刺客心裡很著急,最後決定用箭來射萬年。  

一天中午,當萬年到日晷台觀日影時,刺客躲在一個牆角時,拉弓搭箭向萬年射去。只聽「嗖」的一聲,飛箭落在萬年的胳膊上。萬年應聲倒下,童子大叫捉拿刺客。 

 衛士聞訊趕來,捉住刺客,扭送去見天子。  

天子從刺客那裡獲悉這次暗殺萬年一事原來是阿衡策劃的,便將阿衡處以刑法,並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  萬年指著申星道:「現在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子時夜交,舊歲已完,時又始春,希望天子定個節吧。」  

「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天子說,「你到這裡已三年多了,嘔心瀝血,制出太陽曆,勞苦功高。今天反而遭暗算,負了重傷,現就隨我到宮中療養好了,跟我共度春節。」 

 萬年答道:「承蒙天子厚愛,只是太陽曆還是草歷,尚不準確,還要把歲末尾時潤進去,否則,久而久之,又會造成節令失常。為了不負眾望,我必須留在這裡,繼續把太陽曆定準。」  

寒來暑往,春去冬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終於把太陽曆定準了。當他把太陽曆獻給天子時,天子見他滿頭白髮,深為感動,就把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今天,人們把春節稱為「年」,過年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功高德重的萬年。
多一絲快樂, 少一些煩惱;
不論鈔票多少, 只要開心就好;
累了就睡, 醒來就微笑;
生活是什麼滋味, 還得自己放調料;
一切隨緣, 童心到老, 快樂一生

784

主題

3601

帖子

1617

積分

禁止訪問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七級)

積分
1617
沙發
 樓主| cwjjzhou 發表於 2006-1-29 18:48 | 只看該作者

春節習俗:拜年

春節習俗:拜年

2004-01-08

   圍繞著春節,幾千年來形成了許多風俗習慣。有些習俗,如接神、敬天等,帶有迷信色彩。隨著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漸被淘汰了,有的習俗,賦予了新的內容,如燃放鞭炮、張貼春聯和年畫、耍龍燈、舞獅等等,迄今仍廣為盛行。 

 新春佳節,紅梅飄香,至愛親朋,同事戰友,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節日祝賀,很有那麼一股子「人情味」。柴萼的《梵天廬叢錄》稱:「男女依次拜長輩,主者牽幼出謁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這在我國民間已成為傳統的習慣。 

 那麼,拜年這一習俗又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長著血盆大口,異常兇猛,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它便出來挨家挨戶地殘食人群。人們只得把肉食放到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初一早上,人們開門見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吃掉。於是,拜年之風綿綿相傳。到了宋代,上層統治階級和士大夫感到互相登門拜年,耗費時日,便用名帖相互投賀。宋人周輝《清波雜誌》稱:「宋元v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的賀年片,是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著自己的姓名和地址的卡片。朋友之間在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互相贈送,甚至不大熟悉的人也送一張,以廣交遊。

明代,投寄賀年片之風更甚,文徵明有《拜年》詩云: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到了清代康熙年間,賀年片開始用紅色硬紙片製作。 

 當時時興一種「拜盒」,將賀年片放到鋪盒裡送給對方,以見莊重。民國初期,公曆新年也有送賀年片的,同時品種花樣也多起來。賀年片從設計到印刷,都越來越藝術,內容也更加有意義了。它從一種寫有單純祝福詞語的卡片,發展成兼有書法、圖畫、詩詞的精緻玲瓏的藝術小品。  

現在的賀年片小巧玲瓏,既有年曆,又有精美的畫面,送給友人更增添了節日的情趣。
多一絲快樂, 少一些煩惱;
不論鈔票多少, 只要開心就好;
累了就睡, 醒來就微笑;
生活是什麼滋味, 還得自己放調料;
一切隨緣, 童心到老, 快樂一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4

主題

3601

帖子

1617

積分

禁止訪問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七級)

積分
1617
3
 樓主| cwjjzhou 發表於 2006-1-29 18:51 | 只看該作者

我給大家拜年了

[CENTER][B]讓新春節帶去我的祝福

祝大家
一帆風順
二龍騰飛
三陽開泰
四季發財
五福臨門
六六大順
氣壯山河
八仙過海
久別重逢
十全十美[/B][/CENTER][/COLOR]
多一絲快樂, 少一些煩惱;
不論鈔票多少, 只要開心就好;
累了就睡, 醒來就微笑;
生活是什麼滋味, 還得自己放調料;
一切隨緣, 童心到老, 快樂一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0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