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家:居美華人是美國人的一部份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4-4 13: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由斯坦福大學史學家張少書(Gordon H. Chang)、聖塔克拉拉大學榮休教授譚碧芳(Judy Yung)、著名史學家麥禮謙(Him Mark Lai)共同編撰的新書《亞裔之聲:從淘金熱至今》(《Chinese America Voices: From the Gold Rush to the Present》)推廣活動2日在三藩市華埠中華文化中心舉行。到場百餘人聆聽了三位作者講述「書中滋味」,會前會後的簽名售書活動也吸引了不少購買者。

  據美國僑報報導,張少書教授談及撰寫《亞裔之聲》的初衷時,回憶起多年前在教授「亞洲歷史」課堂中的提問情形。當年,張教授問在座幾十位亞裔學生,是否t解美國歷史中的名人?「林肯」、「華盛頓」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則紛涌而出。當回答非洲裔的領袖時,「馬丁路德金」等代表人物也為學生們所熟知;拉丁裔亦是如此。

  然而,當問及亞裔中的傑出代表時,課堂中則出現了尷尬的沉默。少許,一名學生小聲講出了一個名字「Joyce Chen」,原來這是一個多年前撰寫烹飪書籍的大廚。哄堂大笑中引發了張少書的思考,這不僅是替美國華裔呼喊,更是讓後代懂得歷史,t解根和祖先。張少書還講述了書籍誕生深意,《亞裔之聲》不僅凝聚了三位史學家研究心血,而「聲音」(Voice)代表了多層的涵意,包括華裔以及亞裔在美國發展歷程中的屈辱、貢獻及作用。

  全書分三個部份來論述美國華裔的歷史沿革。第一部份講述了自1852年至1904年的「早期中國移民」(Early Chinese Immigrants);第二部份介紹了1904年開始到1943年的「排華現象」(Life Under Exclusion);第三部份中1943年至2003年的時段,「Becoming an Integral Part of America」才呈現華人融入主流,成為美國主體的一部份。麥禮謙教授在談起這本長達474頁、三位史學家15年傾力撰寫的著作時,感嘆居美華人是美國人的一部份,美國是他們的家,他們的抗爭也是美國人蛻變中的美國社會的共同鬥爭。譚碧芳教授形容看到新書出版時的心情,如同一位「迎來新生孩子」的母親。譚碧芳表示,編寫力求「獨特性」、「代表性」,呈現出以往講述美國華人歷史所沒有企及的片段。

  一位來自台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的教授單德興,月前購買並仔細閱讀了《亞裔之聲》后,接受記者採訪時,評價「15年辛苦不尋常」,將百年多來華人歷史的資料整理、篩選后,很具有參考價值。對於研究文學的單德興來講,該書從歷史背景和脈絡方面給予他很多啟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4: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