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突然調換駐台灣代表 「親中派」遭扁攻擊離職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t 發表於 2006-1-22 1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環球時報

  
  「美國在台灣協會」17日突然對外公布了該協會駐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離職的消息。美方發布的新聞稿非常簡短:「任職三年半之後,包道格即將於1月25日離開台灣。」消息沒對這一重要人事變動做任何解釋,讓許多人相當驚訝。包道格是美國政府駐台灣的最高代表,雖然名為處長,實際可不是一個小官,怎麼說換就換了呢?這對台美關係是「福」還是「禍」?接任他的又將是誰呢?

  多次被民進黨攻擊

  包道格的離任之所以能引起廣泛關注,一是因為他處的位置重要,二是因為他引起的爭議比較大,美國共和黨的鷹派和民進黨的「台獨」分子都曾惡言攻擊過他。

  包道格是美國少有的「知識經驗豐富,對台灣和兩岸關係都有深入了解」的官員。1980年,包道格曾在美國駐華大使館短期工作過,后赴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工作。1986年,包道格在里根政府的國家安全會議任職,此後一直待在國安會。在老布希任內,他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管亞太政策的資深主任,是國安會內掌管亞太事務的最高層官員,直接參與對亞太事務的決策。在柯林頓的8年任期內,包道格仍以在野的身份參與亞太事務。他成立了亞太政策中心,提供諮詢服務。由於他對亞太特別是中國問題比較了解,他和何漢理等4人在美國政界一直被視為是對國務院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甚至有人以「華府四人幫」稱呼他們。

  2002年4月,在被共和黨鷹派拖延了一年多之後,布希政府正式任命包道格為美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一職。不過,他還沒踏上台北的土地,批評他的聲音就不斷,《華盛頓時報》、《台北時報》等都以整版篇幅攻擊他。當時的台灣媒體就說,他踏上台灣的第一天開始,感覺就不好。

  在他任內,美台關係幾經波折。剛開始是陳水扁當局大搞「一邊一國」、「公投」等,不斷衝擊布希政府台海政策的底線。美國政府多次表示不悅,包道格忠實傳達了美國政府的嚴重關切,導致他與陳水扁當局之間摩擦不斷。台灣媒體稱,由於他與陳水扁很難溝通,在他上任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台美雙方秘密舉行了9次「部長級」會議,而他完全被蒙在鼓裡,處境非常尷尬。

  2004年台灣「總統」選舉出現重大爭議,陳水扁屢次批評包道格在選后先去拜訪連戰。民進黨還給包道格貼上了「親中」的標籤,不少「立委」對他強烈不滿,號稱民進黨「三大活寶」之一的林重謨,因為軍購案,曾公開大罵包道格是「美國派來的一隻惡狗」。另一個「活寶立委」蔡啟芳更是不留情面地說:「美國派一個『親中』的代表包道格來台灣作威作福,並封鎖台灣所有消息,只允許有『親中』的信息傳往華盛頓,這樣維護中國利益的美國代表,怎麼可能為美國利益著想呢?」蔡啟芳還說,這就像是「在台灣飼養包道格這隻老鼠,咬美國的布袋」。

  顯然,包道格已經成為陳水扁當局通過各種管道欲除之而後快的人物。雙方關係越鬧越僵。2005年底,包道格缺席台軍「基德」艦成軍典禮,並且在感恩節沒邀陳水扁吃火雞。

  政治前途被判「死刑」?

  台灣《聯合報》認為,包道格離職還與他受到美國政敵的攻擊有關。美國媒體曾報道說,包道格與美在台協會理事前主席夏馨在台海政策上立場分歧,甚至與布希發生嚴重爭執。

  美國國務院於2005年7月完成一份內部評鑒,點名批評包道格,稱他作風傲慢、行事獨斷,難以接受不同的聲音,與美在台協會員工關係緊張。更為嚴重的是,他彙報給美國的台灣形勢分析不正確,令美政府誤判。這份評鑒唯一肯定包道格的是,他正確傳達了美國政府的政策,讓陳水扁當局的立場軟化,降低了兩岸緊張關係。

  有知情者表示,這份報告等於宣判了包道格政治前程的「死刑」,阻斷了他在布希政府內就任其他職務的機會。

  2005年上半年,包道格離職的消息就頻繁見諸島內媒體。2005年7月,包道格任期屆滿3年,但因繼任人選未定,包道格向美國國務卿賴斯表達續任半年的意願。台「外交部」高層透露,去年11月美就透過非正式管道將包道格即將離職的時間告訴台灣當局。

  接任者可能是「顏色革命」的「戰地指揮官」

  台灣媒體猜測,接任美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的人選可能是美前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楊蘇棣。

  楊蘇棣幼年時隨家人在台灣的高雄市居住過2年,在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於1980年考進美國國務院,先後處理過俄羅斯、中亞、南亞等區域事務,曾在北京、莫斯科和台北等地工作,為職業外交官。1998年至2001年,楊蘇棣任美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副處長,據說與台灣當局關係不錯,離任前曾被陳水扁授予大綬景星勳章,創下台美「斷交」後台「總統」授勳章給現任美在台協會官員的先例。2001年到2003年間,他先後在美國國務院巴基斯坦、阿富汗及孟加拉國辦公室和中國及蒙古事務辦公室出任主任之職,可以說對中亞和南亞地區事務了如指掌。2003年4月,楊蘇棣被任命為美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

  在楊蘇棣的職業生涯中,曾兩度引起媒體關注。一是2005年三四月份,吉爾吉斯斯坦發生「顏色革命」,時任美國駐吉大使的他立刻成為關注的焦點,頻繁接受各國媒體採訪。


  中亞新聞社撰文分析說,美國大使在「顏色革命」中充當的真實角色是「戰地指揮官」,在「前線」實施「演變」的計劃。

  去年5月,楊蘇棣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媒體曾一度盛傳他將接替包道格,肩負起改善美台關係的重任。當時有媒體評論,楊蘇棣之所以能成為內定的人選,就是因為美國務院認為他能夠更好地掌握台當局,使其配合美國的政策。

  陳水扁不見得會好過

  美在台協會是美台溝通的重要管道之一,名義上是「非營利性團體」,實質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國官方機構。美國媒體稱,美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是美國政府駐台灣的最高代表。現在,被視為「親中」的包道格離任,可能由搞「顏色革命」有功的楊蘇棣接任,將對美台互動產生一定的影響。

  專家分析指出,第一,美在台協會今後可能加大與民進黨的溝通力度,更清晰把握陳水扁當局政策走向。第二,在美國台海政策與陳水扁當局「外交政策」的動態平衡中,美在台協會有望起到更加積極的溝通和協調作用。楊蘇棣長期從事外交工作,唯美國國家利益至上,他上任后將清晰準確地傳遞美國政府的有關訊息。陳水扁當局推行的諸多政策與美國國家利益相衝突,即使「包下楊上」,陳水扁也並不見得會好過。另外,美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的人事變動不會改變美國的台海政策,美將繼續堅持「維持現狀」的雙重政策,即「雙重遏制」和「雙重保證」――美國既遏制「台獨」勢力單方面改變兩岸現狀,也遏制大陸動用武力;既向大陸保證不會單方面改變一個中國政策,又向台灣保證中美關係的發展不會損害台灣的利益。

243

主題

960

帖子

39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2
沙發
hcchiang0806 發表於 2006-1-22 11:03 | 只看該作者
斑竹的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5: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