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量研發中心聚集 中關村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基地

[複製鏈接]

66

主題

885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wkcn 發表於 2006-1-18 09: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量研發中心聚集 中關村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基地

--------------------------------------------------------------------------------

2006年01月09日 16:04



  華聲報消息:據北京日報報道,在聯想、方正、中星微、首信等中國知名企業外,微軟、英特爾、IBM、西門子、AMD、日立、NEC、甲骨文等引領世界科技發展的企業,如今在中關村都能發現他們的「蹤影」。

  「這些『蹤影』,已不再是企業的廣告牌、新產品,而是其最核心的研發中心。」中關村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95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中關村設立了148家分支機構,其中研發機構數量高達65家。「大量研發中心的聚集,表明中關村正成為世界配置科技創新資源的聚集地。」

  2005年,中關村科技園區「總收入」4578億元,比2004年增長30%;園區工業總產值2440億元,上繳稅費170億元;而出口創匯更是增長了6成,達到85億美元。中關村巨大的經濟能量,讓世界看到在中國「技術與市場」同樣可以完美結合,一個世界級科技創新基地正日漸成熟。

  頂級研發中心鎖定中關村

  2005年,AMD、日立(中國)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美國ANSOFT公司、歐洲智樂軟體公司、美國甲骨文公司紛紛入駐中關村。此前,英特爾、微軟、IBM、瑞士ABB、德國西門子和日本NEC更是把公司的研發中心搬到了中關村。就在眾多外籍公司把企業「創新平台」――研發中心所在地鎖定中關村時,同樣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本土研發機構也悄悄紮根於此。以被稱為21世紀核心科技的生物技術領域為例,2005年就有3家頂級生物技術研發中心落戶中關村。

  去年10月29日,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入駐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該中心是國內第一家集蛋白質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專業化基地,而該中心負責的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更是由中國領導的第一個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目前已有16個國家的80多個實驗室參與了研究工作。

  在之後的1個半月內,作為我國藥品研發進入美國、歐盟、日本市場「綠色通道」的北京新葯臨床前研究中心,以及「擁有」10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也相繼成為了中關村的一員。

  「除了這些規模化的研發中心,其實中關村14000餘個科技型企業,每個企業都是1個創新單元。」中關村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衛表示,目前,中關村承接了全國25%的國家「863項目」,36%的「973項目」,其中有246項「863項目」由企業直接承擔。

  中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國家科技進步獎先後9次被中關村的高新技術企業獲得;園區企業投入研發費用佔到銷售收入比重的4.7%,高出全國企業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申請發明專利的數量也佔到全市總數的三分之一……隨著世界頂級研發中心的匯聚,以及14000餘家企業的齊發力,中關村正逐漸與矽谷、筑波、新竹等世界級「科技搖籃」縮小著差距。

  世界級人才開啟創新原動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全球頂級的科技研發中心也好,活力迸發的優質小企業也罷,如果沒有世界級的高科技人才,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個空殼子。

  眾所周知,在中關村內,北大、清華、中科院等中國最好的大學、研究院所云集,年復一年地為中關村輸送著各類人才;每年成百上千的留學生帶著項目回國創業,最終落戶中關村。數據顯示,中關村內55.7萬從業人員,其中68%為大專以上學歷,而近3000家留學生企業更是留住了7300餘名高科技「海歸人員」。

  1999年,鄧中翰和3位留美博士,在中關村一間廢舊倉庫內開始了「中國芯」的研發。一年之後,「星光一號」數字多媒體晶元不但技術領先世界,而且也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5年來,鄧中翰團隊所研發的星光系列晶元,先後突破了晶元製造的7大核心技術,申請了400多項專利。星光中國芯在國際市場的銷售量也已累計超過3800萬枚,覆蓋了歐、美、日、韓等16個國家和地區,佔據了世界計算機圖像輸入晶元60%以上的份額。

  「在中關村,隨便推開一個公司工作室的大門,門內研究人員手中的科研項目都會讓你吃驚。」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自信地笑著說,因為他們從事研發的項目,往往與世界最先進的地區同步。

  事實上,中關村除了在人才數量、質量上具有優勢外,人才成本優勢更為明顯。據中關村管委會統計,同樣素質的軟體開發人才,在中關村的雇傭成本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印度的五分之一。

  大量的世界級人才,以及巨大的人才成本優勢,使得中關村的科技創新具備了令「世界矚目」的原動力。

  制度創新奠定中關村持久活力

  20年來,中關村科技園區通過市場機制,不斷整合著園區內的「知本」與資本,在科技創新的同時,創造著巨大的價值。2005年,中關村科技園區實現銷售收入4578億元,是1988年成立時的300多倍,比「十五」初期翻了一番,約佔全國高新區總量的七分之一。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任冉齊說,現行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條例》也就是按照「法無明文禁止不為過」這一市場經濟法治原則制定的。而這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在園區管理制度上鼓勵中關村的企業家堅持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創新。

  與此同時,中關村通過成立「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專項資金」,設立各類擔保機構,改變企業產權交易理念等一系列市場運作手段,探索解決著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同時把「容忍失敗」納入中關村的創新文化,為企業提供寬鬆而又符合市場規律的創業環境。

  研發平台,創新源泉,在中關村擁有企業與人才這兩個創新「原料」后,園區管理制度、機制、文化上按市場經濟原則進行種種創新,也最大限度保證了中關村創新的持久活力。(作者/周奇)

66

主題

885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沙發
 樓主| shiwkcn 發表於 2006-1-18 10:25 | 只看該作者

關於各巨頭在華開設研發中心的資訊

資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0: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