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投行業務向印度遷移

[複製鏈接]

935

主題

1773

帖子

1471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oytrip 發表於 2006-1-9 10: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投行業務向印度遷移
  
  
到目前為止,一直是花旗(Citigroup)和滙豐(HSBC)等零售銀行引導銀行業將後勤和支持部門遷至印度的趨勢。如今,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正計劃作出類似之舉,從而首次為更加複雜的投行業務真正嘗試離岸的益處和風險。

從規模來看,這項計劃的獨特之處並不在於,截止2007年,摩根大通將擁有9000名印度員工(這隻占其整個員工薪資的一小部分)。這項計劃的獨特之處恰恰在於,在9000名員工中,有三分之一將服務於投資銀行業,占其現有世界各地員工總數的20%。不僅如此,這些員工的大部分工作將有別於通常涉及的離岸或外包業務,如經營呼叫中心或提供電腦支持。他們的工作不僅會包括銀行的外匯交易流程,還將涉及信用衍生合同,這要比印度近來一直從事的標準化收付工作複雜得多,含金量也高得多。摩根大通還計劃在印度從事更多的調研和分析。

摩根大通此舉的其它原因還包括印度員工的專業靈活性及其地理位置。摩根大通相信,一旦部門移至印度,重整會更加容易。加上印度所在時區,當地員工也可為該投行在歐美業務一早開業做好準備。印度的一大吸引力是其教育程度高、成本低廉的勞動力。由於監管機構現已禁止投資銀行使用(濫用)股票研究和分析來促成企業併購和上市,銀行已不再願意向研究員和分析師支付歐美水平的工資。因此,銀行希望削減此類研究成本,並認為部分研究工作,如填寫表格和數據收集等,可在印度完成。同樣,路透社(Reuters)目前也將企業報道中的部分數據收集和處理工作放在印度。

西方銀行還希望通過遷往印度,改變其揮金如土的形象。在歐美,這有時意味著從事輔助工作的員工,僅僅因為在投行上班,便要求更高的薪水。

然而,至少短期來看,這種離岸業務的發展有其局限性。原因之一是,儘管印度每年有300萬名大學生畢業,但受過培訓的工人依然供不應求,因此雇傭成本也在上升。同時,還有信譽風險問題。摩根大通似乎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因而將印度運作保持在公司內部,作為「離岸業務」而非「外包」。當然,人們還是可以批評它「出口」了美國的工作機會。然而,由於摩根大通和其它一些美國銀行仍在招聘,這目前還不是問題。

譯者/方誌燕
做個冷靜的思考者,積極的生活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3: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