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石油價格主動權將加大 沒有國家儲備成短板

[複製鏈接]

935

主題

1773

帖子

1471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oytrip 發表於 2006-1-9 09: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石油價格主動權將加大 沒有國家儲備成短板

財經時報

  作為石油需求增長最快的中國,有望對價格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只不過這需要中國國內首先達到市場化的程度

  700萬桶,這是國際能源機構最新預測的2006年中國每天石油需求,其中約一半依賴進口。正是這樣龐大的需求,讓中國為之多付出大約100多億

美元外匯的同時,也在承擔著油價上漲的輿論責任。能源供應安全也成為中國決策層需著重考慮的問題,他們不得不在各種場合反覆重申自己立足國內的能源政策。

  2005年的最後幾天,中國迎來了控制著世界石油總量40%的科威特石油大臣兼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主席法赫德,作為45年首位訪華的歐佩克主席,其意圖是利用中國的需求為歐佩克帶來長期穩定的油價,向中國推銷石油,只是達到這個目的的一個手段。

  但從側面也能解讀出另外的信息,當今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正日趨市場化,穩定的市場需求同樣是決定價格的基本因素。

  分析人士認為,作為石油需求增長最快的中國,有望對價格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只不過這需要中國國內首先達到市場化的程度。

  歐佩克的意圖

  法赫德其此行的最主要任務,是與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等相關人士舉行一系列的會談,會談內容涉及到作為生產國和消費國之間的能源對話機制,擴大業已存在的雙邊投資和貿易關係。

  還有並未證實的消息稱,法赫德訪華期間,中科雙方將就共同興建一座處理能力為30萬桶/日(折約1500萬噸/年)大型煉油廠達成共識,主要用於加工來自科威特的原油,總投資金額近40億美元。目前,受制煉油技術,中國能夠煉製以阿曼原油為代表的高硫原油的煉廠很少。

  除了這些之外,法赫德還向中國拋出了另外的誘惑:如果科威特國民議會批准外國公司涉足其國內上游項目,科威特將「歡迎」中國企業參加。

  這位石油界的重量級人士還說,歐佩克也正在尋找和非歐佩克產油國以及石油消費國之間的合作,以穩定石油市場供應。

  就在隨後的幾日,這一意圖被證實。歐佩克網站消息,2005年12月26日,它和歐佩克之外的最大產油國俄羅斯正式建立了能源對話機制,主要內容是:雙方每年都應舉行部長級的會議,就一些焦點問題、技術交流等進行專題研討,共享所有影響石油市場預測性的信息;保證石油市場的持續發展。其中俄羅斯還特別聲明,將把能源安全作為其下一個G8會議中工業領域的戰略議題。

  需求主導石油市場價格

  2005年的8月29日,紐約期貨交易所創記錄的每桶70.80美元的原油期貨價格,註定要被寫入世界石油歷史。而縱觀全年的原油期貨走勢,從年初的40多美元一路上揚,8月份開始衝破60美元,此後一直維持在這個價位左右。

  在油價一路看漲的現實下,更多的人士也開始探究影響這輪油價走高的因素。主要形成了兩種論點,一種認為,油價上漲是由基本面和偶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還有觀點認為,此輪油價上漲是美國有意控制的結果,其意在通過油價拖垮中國的經濟增長。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趙宏圖告訴記者,現在的石油價格走勢儘管有投機基金炒作的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由於世界經濟復甦――尤其是美國、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導致對石油需求增長,投機基金的炒作是基於上述前提的。

  他認為,如果刨除石油需求結構性矛盾不談,總體上供給還是大於需求的,石油供應不存在中斷的危險。問題在於自1985年石油價格跌破10美元后,作為主要產油國的歐佩克削減了對原油勘探的投資,導致剩餘產能縮減。據他介紹,歐佩克的最高剩餘產能曾達到500萬桶每天,目前這個數字大概不足200萬桶。

  發改委的一份能源報告也認為,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影響石油價格的主要因素是全球經濟增長、美元貶值、中東恐怖活動和產油國政局動蕩。2005年油價飆升的主要因素是受歐佩克剩餘生產能力下降和煉油行業高開工率等因素的影響。

  該報告同時認為,國際油價這一輪中的持續上漲並且不斷創新高,是在一系列基本面和非基本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實現。從2005年實際情況看,國際原油市場並沒有出現供求失衡。

  中國價格主動權將會加大

  國際石油市場圍繞價格主導權的爭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在歐佩克未成立前,石油價格主要控制在西方的跨國石油公司手中,也就是原來俗稱的「七姐妹」。第二個階段是歐佩克成立后,逐漸獲得了影響油價的主動權。不過在非歐佩克成員國所佔原油份額的增長、歐佩克內部圍繞生產配額分配的爭端、期貨市場的完善等若干因素共同作用下,歐佩克地位逐漸下滑。

  趙宏圖認為,現階段的石油價格主要是受需求影響,石油價格的市場化程度正越來越大。

  此次歐佩克訪華,可能正是在證明供需仍然是油價的基本決定因素。不過,在趙宏圖看來,如果中國想通過依靠自己巨大的需求在市場化的價格機制下增加對價格的影響,還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在石油儲備、貿易手段、企業經營等方面。

  他認為,作為在國際化市場條件下生存必備的商業儲備,在中國目前並沒有被重視。另一方面,按照國際的通行做法,商業儲備是建立國家戰略儲備的前提。

  同時,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也引起了國際石油組織(國際能源署、國際能源憲章)、產油國合作的興趣。但由於中國本身的市場化程度低、市場操作手段缺乏也阻止了中國與這些國際組織近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就國際能源署而言,中國之所以沒能成為其成員國,很大的方面在於中國沒有國家石油儲備。
做個冷靜的思考者,積極的生活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09: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