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有銀行上市能給百姓帶來些什麼?

[複製鏈接]

935

主題

1773

帖子

1471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oytrip 發表於 2006-1-9 1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有銀行上市能給百姓帶來些什麼?
[786] (2006-01-09)


  最近中國國有銀行紛紛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在海外上市,官方及其經濟學家(姑且這樣稱之)紛紛叫好,而民間則有賤賣論之說。作為百姓,我們自然關心國有銀行上市能給我們帶來些什麼?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只要對國有銀行為什麼要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和上市的原因加以分析即可。

  按照官方及其經濟學家解釋,國有銀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上市可以促進中資銀行公司治理結構改善;促進中資銀行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不斷完善;學習先進管理理念、經驗和技術;促進中資銀行資本充足率和銀行業務、產品創新能力的提高;推進國有銀行與國際銀行業及國際市場的並軌。

  實際上,國有銀行一直以來的最大問題是產生了數萬億不良資產,進而導致不能符合國內外監管所要求的資本充足率。這個問題迫使財政部不得不發行數千億國債以彌補國有銀行資本。比較有意思的是,監管部門一直心中有數,但並不會對這些銀行進行懲戒,補充資本主要是因為這些銀行在海外發展受到監管部門的注意,並被施以一些限制措施。由於中國為刺激內需已大量舉債,再加上彌補銀行資本舉債,國債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比重,不得不把籌資視線投向股市。由此可見,引發國有銀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上市的硬要求是財政不堪重負,而國有銀行又看似無底洞,儘管外匯儲備逐年增加,但要彌補這個虧空也是力不從心,何況支付還受法律限制。

  官方一直認為解決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源於內部管理,其解決途徑可從引進外資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獲得啟發,進而形成一個思路,要改善國有銀行管理,需引進先進管理的典範--外資才能幫上忙。因此設計出先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然後在海內外上市的路線圖。然而讓人存疑的是國有銀行產生的問題是否僅是自身管理不善?實際上從國有銀行對產生不良資產的抱怨看,至少社會環境也是造成資產不良的客觀原因,其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疏於內部管理這一主觀原因。事實上,大量政績工程,指令性貸款,企業失信,統計、審計造假行為和多方勾結、逃債等制度性腐敗行為造成銀行惡劣的經營環境,從這方面說,建立央行所提出的金融生態就如同在整間黑屋裡造個明亮衛生間一樣不可思議,所以引進戰略投資者又能如何?難怪有人譏笑說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不如引進個國家主席來的有效。

  如果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不能改善國有銀行的經營環境這樣的主要問題,那麼能否在次要方面比如促進國有銀行的內部管理方面提供改善呢?筆者覺得可從兩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境外戰略投資者是否願意善心大發,既出錢,又拿出自家秘訣教給國有銀行?毋庸置疑,投資的目的顯然是為贏利而來,單為贏利,持股即可,何必還要以自身成功經驗培育競爭對手?在市場競爭的格局下,外國銀行有必要、有精力耕別人的田嗎?即便從保護自身投資出發需要介入國有銀行經營,又如何能對持股75%以上的官股有話語權?從境外戰略投資者對其股東的解釋看,其目的倒是一目了然:(1)低價持股贏利(看看建行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入股價與在港上市的發行價比較就可一目了然)。(2)國有銀行的多項承諾確保投資不會貶值(如已披露的部分國有銀行向戰略投資者在股市低迷時保證以固定價格回購)。(3)跨越監管門檻,低風險進入中國市場(以外資控股身份只能進入有限領域,且有經營風險)。(4)為已有或未來在華營業據點提供結算等多種支持(外資控股只能建立有限網點、辦理有限業務、為客戶提供有限服務)。

  二是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是促進國有銀行內部管理的最佳途徑嗎?和一般國有企業不同,國有銀行因其壟斷地位,其在國內外一直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也有足夠財力支持招募國際優秀管理者。事實上,包括國有銀行在內的國有企業招募國際優秀管理者早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開始,甚至政府機構也開始了這種引進。所以促進內部管理,為何要非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不可?在市場條件下,只要付得起薪酬,海內外優秀管理人士任你求,何況國內也並非沒有業績突出的銀行管理者。實際上,類似參股的淡馬錫,這樣一家國家資產管理公司(市傳其投資效益平平),很難相信它有管理商業銀行的經驗,與其說它是戰略投資者,不如說它是投機商,類似的投機者其實還有很多,據說有些已經開始轉讓。由此可見,境外戰略投資者能否提供管理經驗不得而知,但向參股的國有銀行推銷自身產品之類的「傳授」肯定是沒商量了。

  記得當初在中國加入WTO的大討論時,官方還說外資要進入中國是大勢所趨,中國無法不面對,言外之意,官方自己在主觀上並不期望出現外資與中國企業爭奪的局面,而現在倒是思想解放到需要主動引狼入室了。難道今日的中國企業這群綿羊已經足夠強壯了嗎?實際上官方早就明白,在金融市場這樣決定一國命脈的重要領域,任何政府都不會聽之任之,境外投資者的行為一向是可控的,除了香港這樣放鬆金融管制的地方(香港人並不認為滙豐是外國銀行),世界上找不出外資銀行在他鄉做大的例子,即使是在新加坡這個彈丸之地。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國有銀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上市,首先解決了內債高企、財政捉襟見肘的窘態,因此對政府有利;其次,由於資本得以補充,使得國有銀行這條千瘡百孔的破船還可以繼續風雨飄搖,對國有銀行有利;而國有銀行上市后,追逐贏利最大化的商業本性必將隨著投資者的介入而進一步增強。這就意味農業、農村和農民貸款難、中小企業貸款難等服務缺失依舊。今天的國有銀行會給百姓帶來什麼?大概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須註冊資本在50萬以上的企業才可開立銀行賬戶這類醜聞了。銀行服務水平未見提高,但波及百姓的服務費用和收費名目卻大幅增加。最近不斷爆出存摺收費、小額存款收費、銀行卡收費,消費信貸霸王作風等一系列消息可說是絕佳的註腳。看來官方所謂國有銀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上市可以改善和提高服務品質之說,大抵只能適合那些被市場細分了又細分的高收入人群。

  連國有銀行都漸行漸遠,今後普羅大眾的金融服務、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靠誰?(by daluke321)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3/forum_lx060109a.html
做個冷靜的思考者,積極的生活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6: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