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史可考的三皇五帝資料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1-7 04: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史可考的三皇五帝資料

在中華大地上已陸續發現了人類從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各進化階段的人體化石,可以建立較完整的序列。說明了中國這片大陸應是人類起源的中心之一。

  這些時代的人體化石又分佈極廣,年代最早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在雲南發現的。其他猿人的化石已在陝西藍田縣、北京周口店、湖北鄖縣及鄖西縣、安徽和縣有所發現。生活在10萬至4萬年以前的古人化石,已在陝西大荔縣、山西襄汾縣丁村、山西陽高縣許家窯、遼寧營口金牛山、湖北長陽縣、安徽巢縣及廣東曲江縣馬壩等處發現。生活在距今4萬至1萬年以前的新人化石已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山西朔縣峙峪、內蒙古烏審旗、遼寧建平縣、吉林延邊州安圖縣、黑龍江哈爾濱市、廣西柳江縣、貴州興義縣、雲南麗江縣、台灣台南縣左鎮有所發現。我列舉這許多地名目的是要指出在人類進入文化初期,中華大地上北到黑龍江,西南到雲南,東到台灣都已有早期人類在活動,他們並留下了石器。很難想象在這種原始時代,分居在四面八方的人是出於同一來源,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長期分隔在各地的人群必須各自發展他們的文化以適應如此不同的自然環境。這些實物證據可以否定有關中華民族起源的一元論和外來說,而肯定多元論和本土說。

  即使以上的論斷還不夠有說服力的話,考古學上有關新石器時代的豐富資料更有力地表明中華大地上當時已出現地方性的多種文化區。如果我們認為同一民族集團的人大體上總得有一定的文化上的一致性,那麼我們可以推定早在公元前6000年前,中華大地上已存在了分別聚居在不同地區的許多集團。新石器時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區可以作為我們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起點。


  近年來,我國各省區發現新石器文化遺址總共有7000多處,年代從公元前6000年起延續到公元前2000年。根據考古學界的整理和研究,對各地文化區的內涵、演進、交融和匯聚,已有比較明確的輪廓,儘管有不少專題還有爭論。我在這裡不可能詳細介紹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只能就中原地區的有關資料擇要一述。

  新石器時期黃河中游和下游存在東西相對的兩個文化區:

  黃河中游新石器文化的序列是前仰韶文化(前6000~前5400年)――仰韶文化(前5000~前3000年)――河南龍山文化(前2900~前2000年)。繼河南龍山文化的可能是夏文化。因仰韶文化以彩繪陶器著名,曾被稱為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分佈以渭、汾、洛諸黃河支流域的中原地區為中心,北邊長城沿線,南抵湖北西北部,東至河南東部,西達甘青接壤地區。但在河南龍山文化興起前它在黃河中游地區已經衰落了。

  黃河下游則另有一序列的文化和黃河中游的文化不同。它們是青蓮崗文化(前5400~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山東龍山文化(前2500~前2000年)――岳石文化(前1900~前1500年)。繼岳石文化的可能是商文化。龍山文化以光亮黑陶著名,曾被稱為黑陶文化。

  公元前3000年當仰韶文化在黃河中游地區突然衰落時,黃河下游的文化即向西擴張,繼仰韶文化出現的是河南龍山文化。雖則考古學者認為河南和山東的龍山文化具有地區性的區別,但中游地區在文化上受到下游文化的匯聚和交融是明顯的。

  長江中下游在新石器時代同樣存在著相對的兩個文化區。長江下游的文化區是以太湖平原為中心,南達杭州灣,西至蘇皖接壤地區。其文化序列大體是河姆渡文化(前5000~前4400年)――馬家浜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51

主題

593

帖子

22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7
沙發
風無影 發表於 2006-1-7 13:50 | 只看該作者
從感覺上,我認為人類不可能是同一起源。否則,不會出現黑人、白人和黃種人這麼大的差別。如果這些差別是氣候與地理條件造成的,那麼,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愛斯基摩人怎麼沒有變成白人呢?
另外,如果羌早在周朝初期就開始與周通姻話,其聯繫應該早於周朝。或許,可以追述到商、夏甚至堯、舜、禹時。只不過這種聯繫多限於邊境部落而又疏於文字記載罷了。此外,羌文化活動的範圍應該包括了蜀。如果這樣,「三星堆」文化就有根源了。
人生如夢誰非寄,心靈到處便是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3
mm021 發表於 2006-1-7 20:11 | 只看該作者
我認為人類有同一起源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否則黑人、白人和黃種人為何有如此多的相同相似性。
紫 徐 東 來

笑世間可笑之人,鳴天下不平之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4
常殺銀 發表於 2006-1-7 23:23 | 只看該作者
又是一篇好文章!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

主題

593

帖子

22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7
5
風無影 發表於 2006-1-8 15:19 | 只看該作者
「我認為人類有同一起源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否則黑人、白人和黃種人為何有如此多的相同相似性。」
mmo21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為什麼在黃種人、黑人里沒有出現高鼻樑和藍、綠眼睛?這樣的差別是氣候、海洋還是緯度造成的?那麼,如果是自然條件造成的,為什麼在同一緯度生長的生活在大西洋兩岸的人(印地安人和白人)也有那麼大的差別?而歐亞大陸(至少在上新世以來)是連在一起的,為什麼沒有出現人種的統一反而出現了那麼大的差別呢?
我以為黑人、白人和黃種人出現的些相似性,是他們首先被界定為人的原因。就像獼猴、金絲猴等首先被界定為猴子一樣。各色人種的基因排序出現了較多的相似性,也是因為他們首先是人。
當然,如果把歷史反推到5000萬年前或者更早,我並不反對這一說法。因為在白堊系的時候,很多今天的歐洲陸地那時還是海洋呢。但是,我要說的是,如果再往前推,要確定陸地生物的出現,首先要確定早期的克拉通位置。比如,中國的華北平原,在古生界以後一直是陸地,到新生界又發育了眾多的河流和湖泊,應該說對陸地生物的演化是非常有意義的。可惜的是,整個中生界的地層在這裡基本沒有沉積或者沒有保存,要找到當時生物活動的痕迹是非常困難了。
所以,我以為,解決人類是否同源的問題,關鍵是不同人種的基因差異是怎麼形成的?人是什麼時候開始與猿或者猩猩分離出來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那時的地球板塊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在人出現以後,地球的板塊活動發生了那些變化?而各個分離大洲的土著又是什麼時間開始生活的在那些洲或者島嶼上的?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說明人類是否同源。
人生如夢誰非寄,心靈到處便是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mahoupao 發表於 2006-1-13 16:13 | 只看該作者
上帝在各個不同的地方,是按適應環境的需要造人的,在非洲,抗曬所以黑.
在中國,黃土之地,在歐洲,雪白,小日本風多,所以人矮...

馬後跑跑  泡炮馬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7
mm021 發表於 2006-1-13 20:47 | 只看該作者
生物學上把生物的劃分歸類為「門、綱、目、科、屬、種」

同樣是小貓小狗小雞,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的特徵。按進化論,雖然表象不同,一般都是按一定的相同特徵分類,並認為是同一個起源。
紫 徐 東 來

笑世間可笑之人,鳴天下不平之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14: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