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情色迷權!揭秘日本藝伎鮮為人知的政治生活

[複製鏈接]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魔女 發表於 2006-1-5 1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隨著好萊塢大片《藝伎回憶錄》的公映,日本藝伎迅速成了全球觀眾所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藝伎是一個神秘而又有些曖昧的職業,其實人們對藝伎有著很多的誤解。300多年來,藝伎已經成為日本獨特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一些著名的藝伎甚至對日本歷史的走向有過微妙的影響。

  

  17世紀末期,日本興起了代表市民階層的「町人文化」,藝伎也在這個日本文化大發展的時期悄然誕生。

  藝伎的起源可追溯到德川幕府早期表演歌舞的流浪女藝人。當時的德川幕府為了增加政府稅收,嚴厲禁止私娼,迫使民間妓女轉而採用亦歌舞亦賣身的方式來鑽官府規定的空子。後來,幕府官營妓院中的妓女為生計所迫,也吸收了民間藝伎通俗的表演形式,轉變為既賣身又賣藝的藝伎。18世紀中葉,藝伎作為一種職業被合法化,其職業規範和習俗也隨之確立,只賣藝不賣身的行規被廣泛接受,表演的項目也逐漸增多。在日本的江戶(今東京)新橋、柳橋和京都祗園等地相繼出現了專門進行這種表演的藝伎館。到了德川幕府中期,藝伎主要服務於作為統治階層的武士,後來又把新興的商人階層作為主顧。

  

  [CENTER]明治時代的日本藝伎在進行歌舞訓練[/COLOR][/CENTER]

  日本的藝伎多來源於喜歡這一充滿浪漫情調行業的女子,許多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家庭也以女兒能進入藝伎這個行當為榮。藝伎未必年輕貌美,卻風情萬種;未必身材窈窕,卻能長袖善舞。然而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藝伎絕非易事,有志於進入這一行業的女孩在10歲左右時就被送進藝伎館,開始長達5年或更長時間的系統學習。

  在此期間,女孩子要學習大到詩書、舞蹈、琴瑟、茶道、書法、插花、談吐、裝扮,小到如何優雅地打開推拉門、如何走路、如何鞠躬和斟酒等生活禮儀。經過十分艱辛的培訓課程后,她們要做到優雅甜美、知書達理、服飾華麗、擅長歌舞,學會察言觀色,對男人們能夠應付自如。此後,女孩們還要經過一段時期的「見習藝伎」階段,方可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藝伎。

  由於培養藝伎要花費大量金錢,只有那些一擲千金的達官顯貴、富商巨賈才是藝伎的真正主顧。在二戰前的日本,擁有一個能夠隨叫隨到的藝伎是個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很多有錢人也爭風吃醋,競相力捧自己喜歡的藝伎。

  

  [CENTER]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藝伎[/COLOR][/CENTER]

  在三百多年藝伎的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著名的藝伎,她們中的一些人更是對日本的歷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享有「勤王藝伎」美譽的中西君尾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君尾出身於武士家庭,因父親被仇人所殺而家道中落,不得不進入藝伎界,她經常在一個叫做「魚品」的茶屋表演。當時,幕府勢力和維新派在日本京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兩派人物經常以京都的聲色場所作掩護,召開秘密會議。很多維新派的骨幹人物都是「魚品」的常客,後來在明治政府中歷任外務、大藏大臣的井上馨就是其中之一。井上馨與君尾一見鍾情,兩人感情迅速發展,難捨難分。不久,在京都負責追捕維新志士的幕府高官島田左近也看上了君尾。在一般藝伎眼中,島田有權有勢,能夠成為島田的妻妾真是求之不得,但君尾卻不為所動,拒絕了島田的求婚。

  當井上馨聽說了島田向君尾求婚的消息后,派人找到君尾,要求君尾為維新大局考慮,接受島田的求婚,藉機刺探幕府的機密。君尾含淚答應了愛人的請求,嫁給了島田,靠著島田對她的寵愛,她套出了大量幕府情報。在她的幫助下,許多維新派志士得以逃脫幕府的追殺。後來,維新派武士根據她提供的情報,成功刺殺了島田,除去了維新派的心腹大患,給幕府勢力以沉重打擊。

  

  [CENTER]藝伎木戶松子曾救過維新派領袖的性命[/COLOR][/CENTER]

  號稱「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桂小五郎)也有一段和藝伎的生死戀情。木戶的妻子松子也是一位藝伎。1864 年,幕府勢力大肆搜捕維新派人士,木戶孝允被迫扮成乞丐隱藏在一座橋下。每天,松子都要冒著生命危險來到橋上,然後將包有飯糰的包裹裝作無意中失落於橋下,送到木戶孝允的手中。後來,松子又多次利用藝伎館掩護丈夫,終於使他逃過了幕府的追殺,並成為後來推翻幕府統治的領袖之一。可以說,藝伎為日本的明治維新確實出了不少力,以至於後來有人戲稱,如果沒有藝伎,日本的歷史恐怕就要重寫了。

  

  [CENTER]日本一代名藝伎中村喜春日前在紐約與世長辭[/COLOR][/CENTER]

  明治維新以後,藝伎與政界人物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那位宣稱「醉卧美人膝,醒握天下權」的伊藤博文,他的原配伊藤梅子就是藝伎。伊藤博文當權后,還特意讓人在橫濱開設茶室「富貴樓」,作為和藝伎們幽會的場所。

  20世紀最出名的日本藝伎莫過於中村喜春了。

  中村喜春1913年出生在東京,父親是當地很有名望的醫生,家境很富裕。孩童時,中村喜春就對歌劇院台上那些穿著傳統和服、濃妝艷抹的藝伎特別著迷。

  她常夢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站在那個舞台上。15歲那年,她不顧父母反對,投身藝伎行列。憑藉著自己的天賦和刻苦訓練,幾年後,中村喜春聲名鵲起。不但紅透日本,就連著名影星卓別林也曾慕名前來觀看她的演出。

  談到二戰後的名藝伎就不能不提岩崎峰子,風靡全球的小說《藝伎回憶錄》就是以她為原型創作的。二戰後,作為日本文化外交的一種手段,藝伎們經常要接待外國政要。面對這些世界政壇的重量級人物,以岩崎峰子為代表的藝伎們在想方設法討客人歡心的同時,也表現出很強的自尊心。

  1970年4月,岩崎峰子參加接待英國查爾斯王子的私人茶道會。表演結束后,查爾斯王子仍意猶未盡,向峰子提出要看看她用的那把扇子。當她把扇子遞給查爾斯時,查爾斯沒有徵求她的同意就在扇子上籤了名。這對一般人來說很值得榮耀的事卻讓峰子很不高興,回家后就叫人把扇子扔了。

  1975年5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一次晚宴上,岩崎峰子受邀作陪,但女王對藝伎們不理不睬並且根本不吃她們準備了許多天的食物,這讓峰子很是不滿。她借故與女王丈夫菲利普親王攀談並做出一些親昵舉動,女王果然很受刺激,據說當天晚上女王夫婦就分床而睡。

  

  20世紀70年代以後,在西方文化和日本新文化的雙重衝擊下,藝伎行業逐漸走向衰落。在20世紀初,日本一度擁有超過8萬名藝伎,現在從事這一行業的女性只有數百人,而且幾乎集中於東京和京都等少數幾個大城市,但藝伎文化仍在深刻地影響著日本。日本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國》就是描寫藝伎戀情的。被稱作「藝伎道」的行為規範,也已經成為現代日本女性的一種生活和社交典範。從這個意義上說,藝伎是日本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藝伎文化已深深植根於現代日本文化之中,並沒有衰落。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6-1-6 11:36 | 只看該作者
現在參與政治的藝妓,少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