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JobHunting的一些經歷與感受

[複製鏈接]

446

主題

3283

帖子

139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無極-留級-太極-太太急

Rank: 4

積分
13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眉正經 發表於 2006-1-3 13: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JobHunting的一些經歷與感受

我是上個月底回國的,當時申請了整三個月的OPT也還沒下來,反正先前就打算回來,所
以OPT下沒下來都放棄了。

我的背景沒那些PHD甚至有工作經歷的PHD那麼複雜,很簡單,因為我沒有任何工作經歷。

一直在國內上了本科又上碩士,學校只比「兩校」差點。碩士畢業之後馬上來了美國,
那年我們畢業時,多數同學手上都拿了好幾個著名跨國公司的OFFER,因此當時一起出國的
同學寥寥。來美國后,先去的是一個tier 1的學校上PH.D.,結果因為不喜歡做的方向,中間transfer到一個tier 3的學校(還是Ph.D.),不過方向很好,也非常強,導師也算
比較不錯(就是太PUSH)。專業是EE。

我是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從Ph.D.轉為master,至於為什麼要轉,原因很多,個人原因,家庭原因等等。最後是在六月中旬拿的學位.我是從年初打算轉master之後就開始找工作,直到六月中旬未果。中間聯繫了很多的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同學、校友、朋友等等的一切能夠聯繫上的熟人和非熟人。但是都是以沒有身份或(和)沒有工作經驗被拒。當然,我也面臨過一些非常好的機會,但是由於導師不願意給strong recommendation被對方婉言謝絕。因此在五月中旬的時候決定回上海。

其實,我的專業方嚮應該說非常好,儘管現在EE處於非常低的谷底,但是至少我們這個
方向上還是有一些機會的。在美國的半年找工作的經歷給我的感受就這麼幾點:與工業界
非常相關的project(最好從工業界過來)、導師的強烈推薦(當然我們那裡也有導師給學
生髮了許許多多的推薦,結果也一無所獲的例子),尤其是導師的推薦,沒有老闆的ref
erence看來是希望非常小

決定回來的時候,許許多多的朋友都說我的background是非常不錯的,這樣一畢業就回
國非常可惜,都建議我再等一年,至少把OPT用完了。其實,我也不是不想再等一年,把
OPT用完,可是我自己還有些家庭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在美國不到三年的時間,一直
與國內的她分離,中間我回國結婚,也沒把她帶出來。我本來也就是想來美國讀個master然後找份工作把太太帶出來的,所以大家都打算等我找到工作之後太太馬上過來。而現在書讀好了,工作卻沒找到,我也沒有理由再把太太一個人放在上海了。因此,下了決心回國了。當然,我們都有信心在上海找個好點的工作。
於是從五月底開始聯繫上海的工作。開始的時候聯繫的都是獵頭。當然他們都說能夠幫
自己找到滿意的工作。而事實上這些獵頭最後都不了了之。反倒是今年三月份,一家獵頭公司從國內突然找到我,邀請我回國,並且幫我推薦了一個職位(其實當時我還並沒有決定回國),後來那個大公司也給了一個相當不錯的OFFER($2,000 per month)。當然,我最後並沒有選擇這個公司。
接下來,聯繫了一些熟人,了解了一些情況。當然,我並沒有打算去熟人的公司,比如
我甚至沒有聯繫我在國內上研究生時的導師,他們公司相當大,我當初也在那裡做了近兩
年,而我導師是裡面的頭。主要我不大喜歡去熟人的公司,我想給自己一個全新的環境,

讓自己以後工作時能夠更加放得開來做。通過朋友介紹,我知道了一些找工作的網站。當然我也直接上一些公司的網站上去找信息。後來找的公司基本都是這樣聯繫的。基本,我的EMAIL發過去,在上海的那些公司,不管是大公司或小公司都會比較及時的回復,除了有些公司說我的專業與他們公司不match的外,都會回信告訴我說他們對我很有興趣,有些是馬上在電話里約談,然後回國再談,還有些是約我回國后馬上去他們公司談。這樣,在我回國之前,在我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公司裡面,我基本都跟對方約好面談的時間。這樣大約有差不多十個公司左右。有著名的跨國公司,有著名的國有高科技企業,也有很多國外Venture Capital投的所謂的「海龜」公司,這些公司規模都不小,即使是「海龜」公司
回國之後我一天沒休息,甚至沒倒時差,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之內,我幾乎一天去一家公司。感覺也還都不錯。在得到了我自己需要的信息,並且通過了對方公司的interview之
后,我漸漸形成了自己的認識。有些公司在interview完馬上就會見到最高的頭,然後對
方會直接問是否願意加盟,並且馬上可以簽合同。還有些公司比如跨國公司,有一定的程序,HR的人也會在公司討論后馬上聯繫我,並且協商OFFER的細節。

現在談談薪水。確實有個把公司,我遇到的情況,對美國回來的似乎很不屑一顧。開口
就說你不要要求美國的工資,你必須與我們這裡的博士一起競爭。似乎我還沒跟他們談他們就認為我會漫天要價一樣,這樣的公司最後我一個都沒去談過。多數公司都是按常規,談完了技術以及其他方面的細節最後才談薪水。而且,這次回上海,我也知道一些公司有
比較好的interview的安排。比如我去過幾家公司,interview從早上10點到下午6點都安排
的滿滿的。開始先讓我做一個兩個小時的presentation,介紹我在美國的research。接
下來會跟基本所有的做技術的manager和普通engineer討論技術細節,然後再見HR,最後是
老總。至於薪水的標準,我都是以出國前我拿到過的著名跨國公司的OFFER來做個reference,
然後希望他們在這個上面增加點。基本上每個公司都能接受這樣一個要求。所以,最後跟這麼多公司談下來,基本年薪15萬是一個baseline。其實,我的心理價位就是年薪USD 20k。當然,後來還有公司出的更高的,差不多一年算下來能上20萬左右吧。但是,據我在上海所了解到的情況,年薪15萬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了。我聽說的情況是,今年復旦EE畢業的研究生裡面,在上海拿的平均工資是10萬不到一點,而且分佈都比較均勻。除了做市場的,一般跨國公司的中層manager據說也差不多在15~20萬左右。當然,薪水並不是最重要的,比如,我最後選擇去的公司並不是給我最多錢的公司。

我在這一個月里在上海接觸到的這麼多人裡面,包括純國內背景的,也包括好多美國背
景的,感覺他們對美國回來的人還是非常歡迎,非常重視的。比如一個跨國公司的高層經
理,美國回來的,在我去他們公司interview的那天,專門在上海一個非常豪華的地方宴請
午飯,而且談話都非常誠摯。而有好幾個公司的第一把手都是讓手下做專門的安排,在外面跟我面談一次。我覺得國內很多公司需要真正懂技術的人,而且他們也很急切需要這
樣的人,他們自己也非常重視。當然因為我是做技術,跟那些學MBA或者其他學科回國去的人的經歷會有很大不一樣。
我到過一個著名的公司,是由兩家業內頂尖的跨國公司投資的大公司。裡面一個真正主
管的manager是從美國外派到中國去的,也是美國PHD,在美國工作了十多年。他跟我做了一次交談。他說他們公司有很多國內的PHD去應聘,但是他幾乎沒要過一個。他說,國內的master還是有很多不錯的,但是國內的PHD實在是不值他們那個「價」。因此,他說他基
本會要國內的master或者美國回去的人,美國回去的人的優勢是「面廣」,不管是知識面還是其他見識都廣,而國內的知識面都太窄。國內確實有越來越多的「海龜」了。但是,據說我所接觸的這些公司,一些manager級別的人的觀點是,「海龜」他們一般比較看重美國回來的,而象其他國家,比如英國,澳大利亞的,他們覺得跟國內差不了多少。不是我自抬身價,舉個最實在的例子。我太太在一家非常著名的美國公司工作,上個月她公司招幾個員工,結果兩個英國回來的master沒過第二輪technical interview就被淘汰了。而這個職位的薪水也才4000元每月。所以,國內報紙說很多海龜回來搶兩三千塊錢的職位,這種事情確實是有的。
然而,我在上海遇到的更多的是美國回來的那些「海龜」,甚至我遇到過一個跨國公司
的亞太主管,還是我在美國那個大學的校友,香港人。而更多的是有很高職位的高級經理
或者自己開公司的「海龜」。包括我最近認識的好幾個Berkeley EE的PHD。甚至也有年齡很高的在美國工作了幾十年,現在才回國的「海龜」。跟這些人交談的一個比較深的印象

第一,在美國總是無法很好享受生活,每天只是簡單的工作;第二,在美國也就只能做
公司職員,總是給人打工,很少有自己做老闆的,即使有,發展空間也都不大。而在上
海,他們說他們找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

至於在美國做非技術工作的,比如投資銀行、金融分析等等的,我也遇到過好多個一年
之內才剛剛回到上海的。其中一個在美國一個大公司做了7年analyst的30來歲的很漂亮的上海女子,我真無法想象她會放棄美國的一切回來,她就給了我一個解釋「人各有志」。
一個月來接觸的或許不足夠說明很多問題,但是我想我在上海的一個月還是有很多很深了解。國內現在確實也越來越跟國際接軌了,做技術的一般都以美國的模式在競爭和生存。那種擔心回來找不到工作的我覺得都是一些借口罷了。有些人在網上散布謠言說上海工作如何難找,我想對從美國回來的人,只要自己有個端正的位置,應該不是問題。我遇到了很多公司高層經理,他們給我的忠告驚人地相似,「年輕的時候注意積累,知識的和非知識的積累,不要太在意得失」!
If you are a tear in my eye, I wouldn't cry for fear of losing you.

眼之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3: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