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和外企的故事

[複製鏈接]

446

主題

3283

帖子

139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無極-留級-太極-太太急

Rank: 4

積分
13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眉正經 發表於 2006-1-2 01: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桃木瓶塞

前言
  此貼意在微觀層面對學弟學妹們給予一些視野上的建議,對可能碰到的情況有一個意識。文字可能有一些偏頗之處,絕對沒有任何商業利益,具體所有事實及依據均來自我周圍人的經歷,唯獨希望我的學弟學妹能夠一路走好。還有就是紀念我的大學時光。
  
   一 沒有永遠的leader
   實際上就目前的就業選擇趨勢和參加公務員考試人數的幾何倍增加來看,對外企的崇拜已不如往昔。這些外企,在自己的介紹上不說自己是「leading"就好象會死,實際上呢,同行業排名可能在10名以外,實際上真正優秀的公司就那麼幾家,況且沒有永久的領導者。通信行業已由昔日的摩托羅拉轉到現在的諾基亞,將來會是什麼呢?世通公司由於財務醜聞破產,而為大學生津津樂道的曾經的「五大之一」安大信,也被因為財務醜聞被普華收購。顯赫一時的IBM PC系列和think pad 系列現在已經是聯想的產品線了。寶潔、高路潔一統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復返,其受到本土企業的強烈壓力,基於中國這一塊最後的全球強勁增長點的逐漸喪失,寶潔這幾年收購舉動頻頻,收購之所以全球收購英國本土企業,同時也是在個人護理(主要是針對男性消費者)的品牌吉列(gillette),就是為了為了橫向的通過拓寬產品線,擴大市場份額,填補在競爭中的份額損失。實際上市場競爭中任何一個很小的失誤都會帶來致命性的打擊,寶潔高路潔也不例外。不過由於在自身品牌建設和形象保持上,外企想當有一套,要不怎麼一天到晚的老把leading 掛嘴邊,是個人都信這一套。這點是我們國企應該學習的地方,那就是不斷標榜自己的同時,行動上跟上去就錯不了。稍微有點跑題。
  
  二.變味的「白領」
  當初外企的確很火,很簡單,那是相對於我們曾經的生活方式和節奏來說的。之所以嚮往還有一點那就是神秘感,傳說中的外企,一個一個高薪和成功的神話以及光鮮的外表。當時電視我都還記得,最初宣揚鼓吹公司的片子可以說是《外來妹》,然後是《中方僱員》。九十年代到20世紀末那好幾年,談起自己在外企工作,都是一件很有光的事。「白領」這個稱呼更多含有褒意的意思,白領被「非白領」羨慕。的確,當初的那一群,具體是說80年代末到97年左右的那一幫子中方僱員,現在應該是各個領域的中堅力量。他們趕到了好的時候,是變革之初造就了他們。所以我們可能通過很多途徑了解到那個年代一些光輝人物的奮鬥史,象格力的董明珠,IBM的吳士宏等等,還有很多,在熱血沸騰的同時,應該對自己的情況和當今的宏觀形式有一個綜合的考慮,不要單純膚淺的效仿和崇拜。要知道不同的時代是需要不同的英雄的,你只能作你那個時代的英雄。要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你想重複英雄的老路,其他人也想,所以大家一起擠,落到你頭上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有時候,不走尋常路是一句真理!
  曾經那個時候,我們聊天就說「我們單位如何你們單位如何」,現在很多時候尤其是45歲以下的人不這麼說了,都說「我們公司怎樣怎樣你么公司怎樣怎樣」。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的一種經濟結構和居民的生活現狀。「公司」代替了「單位」,成為大多數老百姓的「老闆」。必須指出的是,一旦某種東西多了起來,成為主流,那麼它的問題也就隨之越來越暴露了。到目前為止,估計一部分國人對白領的認識已經客觀了很多,白領的光環已經逐漸退去。白領不好當,為什麼現在考公務員,甚至還有出國那麼火,不就是不想在公司呆了唄~公司不是家,不管他把自己宣傳的多麼好。關於在公司工作的弊端將會在第四部分集中論述,說明一點的是,這裡的弊端是有相對性的。
  
  三,你滿足外企的要求嗎?
  「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但凡有點應聘經歷的人都知道,這些詞語都是外企在進行招聘時,經常用到的詞語。有意思的是,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在招聘時也使用這樣的詞語,可能在招聘公告上本土企業也強調學習外來者的先進經驗。不過最近有調查表明最有效的應聘成功的方式並非通過查看招聘啟事而投簡歷。而是通過別出心裁的投簡歷方式(比如直接投到老總那)或者通過熟人介紹。所以說很多外企招聘是內幕進行,他們更多的相信業內人士的介紹或者熟人的推薦。這點在廣告界表現尤為強烈。為什麼很少看到好的廣告公司的招聘公告,主要原因他們會通過直接挖人或者熟人推薦來完成人力資源的補充。外企的文化背景導致他們在把條件量化方面比中國人要強好多,雖然在招聘公告上你看到其所列出一條條requirements 非常具體,但千萬不要用那些所謂的要求來對比自己,毫無意義~!看的多了,自然就會發現那幫公司都是那麼一套。你要作的只是把自己與眾不同的經歷展現給你的目標看,並且最好你將來要工作的部門的直接負責人,人力資源部那幫幹事的檢查考勤他們在行,業務方面不一定懂,所以越過人力資源部,直接對話業務部門領導就非常好了!
  如果你致力進軍外企,那麼英語修鍊肯定是六級啦,外企也很看重你的經歷,如果你的經歷是他們覺得可以為他們所用的話,那麼你不想進都難 了。不過也不要把所謂的經歷看的太重,古人說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大學時代可能的經歷也不會高到那兒去。如果有同學向你吹噓暑期又去了什麼大公司實習,不要盲目羨慕,人家多半會有家庭背景的關係。當然現在到大的外企實習越來越普遍,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並且要關注學校的舉辦的交流考察活動,說不定會有很好的出國考察機會,那就要看你自己去爭取了。所以說經歷能與眾不同並且規格高是最好,但是實在沒有機會,咱還可以參加社團。在這裡我首推就是文藝和體育社團,就大學生活來講,這兩方面的社團是最作實事的社團,然後得到的鍛煉也是最實在的,並且最容易出成績,比如舞蹈大賽得個獎,出國表演,參加校籃球隊等等。有的外企就是看重你得這些經歷。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優秀的學生在參加同一家外企面試時,有的被錄用,有的沒有,可能被錄用的同學在你看來遠沒有你優秀,成績也沒有你好。所以你要知道,企業選人,不是高考,他只把offer 提供給能為他所用的人。象寶潔 歐萊雅這樣的企業對於有藝術社團經歷的優秀學生他們會優先考慮的,甚至你的其他方面比較一般都沒有關係。
  其實,說實話,在大學裡面作實事,讀實(不是死)書,你就能脫穎而出。很多東西就是一點點積累,不複雜也不神秘。紮實做事,也是一種素質。優秀的你有何必把眼光局限在外企呢。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有一批待遇福利非常好的國企,機關,事業單位、都可以是我們的選擇的目標。幹嗎非要去外企啊~~~?
  
  四.高壓不一定是高薪的工作。
  進入外企,你要準備被格式化。何為格式化,外企都講究一個「functional」。越是functional的企業,越是能響應隨時突變的競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存活了一兩百年得以傲然屹立的那些」牛企「,別看口口聲聲說」leading」,當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各行業各個不同的公司的都會自己的一本秘笈,都是代代相傳,不斷積累,。但是在人員流動非常靈活的外企圈,彼此運作的模式早就是公開的秘密,有道是:干外企的都知道啊~~! 所以在體制組織結構相對完善的外企來講,不斷的細分職能,讓每一個員工擔當很細的工作也是避免公司機密外流的解決辦法。所以不要輕易相信他們在招聘公告上寫的,所謂挑戰性的工作,輪崗之類。你去了,就要當好企業的螺絲釘!所以這也是funcional的弊端之一。還有在一個崗位呆久了,你的思維會變得比較狹隘。甚至還會影響身體健康。那就是對生活中其他的可能的變化就不知如何解決,實際上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流水線」的零件。如果可以,盡量爭取在大中華區總部工作,可以全國甚至泛東亞的出差,或者出國學習,如果是地方性的分支機構,那麼就不爽了。
  加班方面不說了。年輕人當以事業為重。但是你必須明確什麼是你想做的什麼是你不想做的。由於外企的人源流動性很靈活,員工歸屬感始終都是一個問題。我想指出的是,對於那些異地工作的學弟學妹來說,你的僱主的給你帶來的穩定感和發展潛力非常重要。不停的跳槽的成本的代價是很大的,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安全感缺乏是涉世之處的你們所需要的。當突入其來 的市場變動發生時,你隨時都有可能被通知去財務領最後一次工資。聯想收購IBM 的PC和筆記本時,兩家公司的員工反映是不一樣。有IBM的員工一聽到這樣的消息就哭了出來,而聯想的員工則擔心被IBM 員工替代。至於中方的僱員被隨時無故的解僱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前年的通用電氣就是一個例子。還有普華永道的聯合罷工事件,來對抗公司變態的壓榨行為。
  當然好的外企的福利還是非常好的,但是這一切都是要跟其市場表現掛鉤的。況且隨身本土企業的不斷學習跟進甚至反超,給外企帶來很大的壓力,加之進入中國的外企的增多,和應屆畢業生的不斷增多,調低工資水平是不可避免的。
  
  五.撥開外企的公關迷霧
  商業改變世界,這是某條廣告語。的確是這樣,商業在今天的社會起著聚足輕重的作用。是商三分奸,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入是企業永遠所要追求的目標,這點是勿庸置疑的。營造一個很好的社會形象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不過最終的市場檢驗會衝破一個個美麗的謊言。亨氏肯德雞在蘇丹紅事件中顯得格外曖昧,寶潔公司SK-II在遭到舉報后,還指責人動機不純。如果外企公司覺的對中國的消費者可以差別化對待,那麼我們消費者也可以差別對待他們的產品。
  好的生活方式是由心態決定的。
  
  六,是否一定進外企DD如何成就一個充滿新鮮和朝氣的職業之路。
  條條大路通羅馬,什麼才是你最好單位之路呢。國企很不錯,好的事業單位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在中央的國家機關,福利待遇都是舒服的,並且可以在全國的範圍工作,或者出國考察。
If you are a tear in my eye, I wouldn't cry for fear of losing you.

眼之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0: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