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8個氣囊一定比8個安全嗎?什麼車最安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houpao 發表於 2005-12-31 08: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的汽車夠安全嗎?

  很奇怪,人們敢坐在只有一層玻璃和薄薄的一層鋼板所做成的所謂叫做「汽車」的物體里以時速一百多公里高速運動!

  汽車很安全嗎?很不幸,每年都有數以十萬的人死於交通事故。所以,今天我們不談駕駛性能和豪華的裝備,就談談安全吧。

  什麼車最安全?坦克嗎?

  如果不考慮抵禦炮彈襲擊的話,坦克在公路上非常不安全!

  坦克如果正面撞到大石頭時會立刻停下來,厚重的裝甲可能沒什麼損傷,但坦克內部的成員可能會全部犧牲,是因為撞在車殼內部而撞死。但在遭受側面撞擊時,它是非常安全的。

  看看一名體重大約80公斤的普通成年人在實際的碰撞事故時會有什麼樣的「遭遇」吧。

  在車速25Km/h時如果車子突然因正面碰撞而驟然停止的話,瞬間的加速度令身體前沖的重量會達到大約2.4噸,大約是一頭小象從樓上摔了下來;如果車速達到40Km/h,那麼他前沖的力量就會達到大約3.3噸;如果車子是以55Km/h的速度撞到一部路邊停著的大貨車(這種情況在國內經常有),他的重量將會達到4.3噸!一頭大象從樓上掉了下來!

  在撞車的瞬間人會如何反應?

  除了有些膽小的會蒙上自己的眼睛外,多數人的第一本能反應是:用手和腳拚命撐住!

  但3噸重,你撐得住嗎?手腳會在瞬間折斷!身體仍如炮彈般撞向前方!

  我們如何才能設計出一部安全的汽車呢?無論是正面、側面、翻滾和受到後方撞擊時?

  除了車子本身設計要安全外,最重要的是:只有安全帶能拉住你!

  所以現在的汽車全部都有安全帶,所以汽車設計了車頭和車尾碰撞變形區來先做個「緩衝」。

  那麼,那個聽起來十分高科技的SRS氣囊呢,肯定比那一根帶子要好得多吧?

  為什麼叫安全輔助氣囊?因為它們只是輔助用的,而且,正是用來輔助安全帶的。

  汽車的安全包括:

  可以看到,發達國家的汽車正在追求更安全,而不是更快。安全的汽車應該是指有著全面安全的汽車。一部安全的車子應包括:

  1、合理的汽車自身的防護,如:防盜能力等。

  2、先進的主動安全設計,提升車輛對意外的因應能力,使駕駛人擁有更好的預知、避免與反應能力。包括了:①良好的設計,如視野、流通的新鮮空氣;②良好的駕駛性能等,讓人們能避開危險,如ABS等。

  3、豐富的被動安全防護,在碰撞時盡量有效地保護車內和車外的人員。

  還有,你要有安全駕駛意識,這比什麼都重要。

  什麼車子比較安全?

  在國內,很多人以車子的「鐵皮厚薄」來評定車子的安全性。而實際上,車子的安全性基本上完全看整體設計,設計是否合理,而這基本上又是看這部車子是什麼時候的車型,所以說,要買新款的車子,不僅是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更安全,因為科技的進步超乎我們的想象。靠設計來保證安全?對!

  物體變形以吸收能量。剛好。我們的車子「有頭有尾」,我們把它分為前中后三個區域,車子在碰撞時讓車頭或車尾成為「捨車保帥」的吸能變形區,首先吸收大部分的能量且起到緩衝的作用來降低和延遲成員的G力的產生,通過犧牲沒有生命的機器來換取生命,而最後則是造一個高強度的車倉,而這個車倉是盡量減少變形的,以保護裡面的乘員不受到擠壓。而所有這一切都是要科學的設計、精密的計算和經驗造出來的。

  如果你見到一部碰撞後車頭(或車尾)已經爛得一塌糊塗的車子,千萬不要脫口而出:「這車怎麼這麼不經撞」!要看看車裡邊的人是否還能和你談話。

  實際上,光是吸能這還不夠,為了更好地保護車內成員,還需要一些防護系統,安全帶和安全輔助氣囊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

  OK,防護系統完成了,讓我們看看效果如何?

如何評斷汽車的安全性如何?不只是看車上的安全配備有多少,必須經過實際的撞擊測試才能知道在車體結構和各項安全配備的搭配下的綜合安全性 ,很可惜,國內雖然近年來開始了汽車碰撞測試,但似乎只有合格與不合格之分,並沒有像歐美等國那樣,給出具體的星級評分,及格?良好或滿分?這同時是否也給了國內某些車廠偷工減料之機呢?

  歐美的安全碰撞測試(如NCAP)中獲得的星級評價是否可信?

  目前國際上最知名的就是歐洲的NCAP和美國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碰撞測試。

  雖然比較局限,因為這可能只是現實生活中萬千實際碰撞中的一次,甚至如此「一碰定音」的評價可能會產生錯誤地評價而誤導消費者,但是以正面撞擊和側向撞擊測試的結果來評估一部車車體結構的整體安全性應該還是很有代表性的,起碼給了消費者一定的參考信息,同時,星級的得分實在地影響了銷售,也是在監督車廠「努力」改善車子的安全性能。因為,雖然每一家車廠都在安全方面下了很多工夫,但出發點和說力度卻大不一樣。

  北美和歐洲的法律日益嚴格地在要求汽車廠商們,美國和日本的許多車廠為達到法規要求而「不得不」加強安全方面的設計和提升安全配備時,瑞典人似乎在「干自己的事情」,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要求早已超過了法律的要求指標。

  安全帶:兩點式?三點式?

  我們不是在談女人,而是談汽車的安全帶。

  1959年富豪汽車公司首度在量產汽車上搭配了三點式安全帶,只是一條簡單的安全帶,卻是最最有用的安全配備,比什麼現代高科技產品都要有效。在車子受到正向撞擊時,安全帶不是硬梆梆地抓著乘客身體,而是允許一個小幅拉伸率,減緩乘客身體受到的衝擊能量,實際上就是緩衝的作用,而現代的安全帶還具有預緊和限力功能,能有效的保護人員被固定在座位上同時強大的減速不會嚴重損傷人體,再搭配安全輔助氣囊,提供更好的保護。

  但很不幸,目前國內的安全意識還普遍很差,雖然法律要求,很多人還是不帶「這麻煩的但能保命的」安全帶,同時,國內的車廠在這方面也做得不夠,首先,除了賣車外,沒有更好地宣傳,很多剛下線的新車甚至沒有給後排配備安全帶,哪怕是兩點式的,有些則沒有頭枕卻「慷慨」地送了個桃木飾板給你。

  18個氣囊一定比8個安全嗎?

  在實際嚴重碰撞中,我們只有1/10秒來決定生死!

  研究證實了氣囊提高了汽車撞擊發生時乘員嚴重受傷或死亡的機會,當駕駛人繫上安全帶時,氣囊降低車禍死亡率約19%。而如果沒有繫上安全帶,氣囊基本上起不到保護作用,有時甚至更危險。

  車速很低時如果氣囊爆開的話,不僅無謂地浪費金錢還會對人造成傷害。而且,對於兒童或個子小的大人來說,氣囊確實也具有危險性。對坐在前排的兒童來說,氣囊簡直就是殺手。當碰撞發生的0.015秒後身體瞬間的加速度達到十幾甚至幾十個G時,安全帶開始拉住你,而身體可以活動的部位,如頭、手、腿都會摔向前方,頭部會撞到方向盤上。正是正面氣囊起到了阻擋的作用,包括部分支撐你的手臂,雖然氣囊也很硬,但如果是時間配合的好的話,先撞在70%左右充氣程度的氣囊然後身體再被繼續高速充氣的氣囊推回是效果最好的。工程師已經開發出了第二代氣囊,能夠藉由辨識前座乘客的尺寸、體重來決定氣囊爆開的速度,或者甚至根本不爆開,在某些碰撞中,氣囊能分兩段展開以提供最大的保護。

  所以,關鍵是氣囊展開的時機和與其它系統的全面配合,而這一切都需要實際測試。

  買一部安全的車子,所有人都扣上安全帶,專心開車吧,這才是最重要的。

馬後跑跑  泡炮馬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5: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