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躍進運動中「左」傾錯誤的始作俑劉少奇

[複製鏈接]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愛華 發表於 2005-12-23 10: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張宏志

 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南寧舉行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部分中央領導人和部分地方領導人,會議主要議題是總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經驗,1958年的經濟發展計劃……毛澤東對1956年發生的「反冒進」提出批評。毛澤東認為1956年進行的「反冒進」,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使6億人民泄了氣,影響了經濟發展。毛澤東認為: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勝利完成,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工商業、農業和手工業三大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實現,生產力(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生產關係(三大改造的完成)這兩方面的新形勢,為國民經濟的大發展提供了可能,一個大躍進的局面必將出現。

  隨後,即2月13日到2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南寧會議精神,毛澤東繼續提出對「反冒進」的批評。

  3月9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會議作出《關於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併大社的意見》。毛澤東在講話中提出了「大躍進」的思想。號召苦幹三年,改變落後面貌。

  4月,劉少奇一行從北京赴廣州,途中在火車上劉少奇、周恩來、陸定一、鄧力群閑聊。從半工半讀,普及教育,扯到烏托那,空想社會主義,進而提出人民公社,……「人民公社」這個名稱,在這裡第一次出現。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58年5月5日―23日,在北京舉行。劉少奇向會議作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工作報告》,報告論述了毛澤東倡議的「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會議―至通過了這條總路線。大會通過的《關於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報告的決議》,充分肯定了正在興起的「大躍進運動」。並號召爭取在15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在主要的工業產品產量方面,趕上或超過英國。

  1955年8月17日―30日,在北戴河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作出了《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

  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就是這樣提出來了。

  在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中,劉少奇一些人頭腦發熱,曾一度形成為一股「左」傾思潮,嚴重影響、干擾和破壞了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的建康發展。這股「左」傾思潮最早見諸於1958年3月成都會議上吳芝圃的發言。他提出河南省今年糧食產量可增產幾百億斤,河南的糧食問題今年可望過關。為此受到毛澤東的批評。吳芝圃的發言,對於後來形成的「左」傾思潮還僅僅是一個「苗頭」,或「萌牙」。而「左」傾思潮的始作俑者當是劉少奇。劉在1958年6月14日、6月30日、7月14―18日、7月19日,在北京、天津、山東的多次講話,意味著「左」傾思潮的形成;而8月6日他所派出的共產主義試點小組去河北省徐水縣搞共產主義試點,則進一步表明,這股「左」傾思潮以浮誇風、「共產風」……為主要標誌。

  對上述幾次講話,分述於下:

  1958年6月14日,劉少奇在同全國婦聯黨組織談話時,當談到婦女解放時說,婦女的解放,包括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要擺脫家務就要普遍建立公共食堂。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說:河南有一個農業社,有500多戶人家,其中200多戶搞公共食堂,家庭不再作飯了。組織起來之後,出工人數增加了三分之一,從前200多人作飯,辦起食堂后,只需40多人作飯,而且還吃得飽些、好些,還節省了糧食。他並且大膽地預言,到將來我們到共產主義不要多遠。15年可以趕上美國,再有15年等於三、四個美國。再有40年、50年中國可進入共產主義。劉少奇認為,中國已具備了空想社會主義者所不具備的條件。歐文等人(按: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筆者注)的未竟之業可以實現了。還說:中宣部印了一本有關空想社會主義的資料,有一段是康有為寫的《大同書》,其中提出破九界,即國家界限、男女界限、家庭界限、私有財產界限……毛澤東講話也提到康有為的《大同書》(按: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書中說:「康有為寫了《大同書》,他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達到大同的路。《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471頁――筆者注),空想社會主義的想法,在那時沒有實現的條件,現在馬克思主義者抓住了階級鬥爭,已經消滅階級或正在消滅階級的過程中,這樣就把空想社會主義不能實現的實現了。劉少奇把託兒所、公共食堂,這樣―些社會服務性事業,當作共產主義萌芽,共產主義趨向。這些公共事業辦得多了,普及全社會,共產主義就實現了。到了那時,象空想社會主義者所說的,到處有花園,老人有養老院,有戲院、電影院、圖書館,小孩子多大年齡上什麼學,小學、中學、大學。(上引劉少奇談話,見劉少奇:同全國婦聯黨組織談話<1958年6月14日>[A]人民出版社資料室:中國赫魯曉夫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言集,<1958.6―1967.7>)

  1958年6月30日,劉少奇在同《北京日報》編輯人員談話時說:共產主義社會的基層組織,現在開始實驗(按:當時搞農業合作社並社,小社並成大社,包括工農商學兵,當時還沒有「人民公社」這個名稱。這裡說的共產主義基層組織,就是指後來的人民公社――筆者注),恐怕不能像現在這樣,種地的凈種地,做工的凈做工,現在就要搞工農商學兵。他還作了解釋,不能搞單打一,現在農業社已經開始辦工廠、商店、銀行,服務事業:洗衣房、食堂,學校,還要發槍練操,工農商學兵都有了。他進一步指出:我看三、四十年可以到共產主義社會。你們看要不要這麼長。(上引劉少奇談話,見劉少奇:同《北京日報》編輯人員談話<1958.6.30日>,同前[A])

  1958年7月5日,劉少奇在北京石景山發電廠同工人談話時說:工廠要辦食堂、託兒所、洗衣店,辦學校、辦農場,發點槍給大家操練,總之工農商學兵都自己干。又說:這樣下去,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大有希望,不要幾年就好了。現在苦幹幾年很有必要。不然過了不關,苦幹幾年就不那麼落後了。大家幹勁這麼大嘛,不計上下班時間,幹完才算數,有這麼股勁,我看七、八年就行。又說:靠什麼?一是黨的領導,一是大家努力好好乾。大有希望。中國進入共產主義不要好久,你們大家都可以看到共產主義。現在趕上英國不是十幾年,兩三年就行了,明年後年要超過英國。這不是假的。鋼鐵、煤炭明年就可以超過,電要慢點,多幾年,大概五年,五年不行七年,他大都是二年三年。15年超過美國的問題。其實也用不了15年,七、八年就行了。……中國人口等於三個蘇聯,四個美國。美國就是多幾噸鋼和其他工業產品。15年我們要超過整個歐洲(包括蘇聯)。歐洲共六億人口,和我們一樣,面積也差不多。歐洲幾十個國家,不互相幫助,我們幾十個省可以互相支援,發揮地方積極性,15年許多省要超過一個國家,河北要超過英國,河南要超過法國,再一個超義大利,再一個超西德……我們大有希望。前途好得很。我們在報紙上所以不提二、三年趕英,七、八年超美,是為了麻痹敵人…(上引劉少奇談話,見劉少奇:在景山發電廠的講話<1958年7月5日>,同前[A])。

  1958年7月19日,劉少奇在天津講話中提出:在並社時一鄉一社,政社合一。他說:將來是否叫社,農莊也包括不了,因為有工業,有學校,有商業,又有民兵,生孩子也有人管,實際上是共產主義的基層結構。這就是組織起來的公社,有農業,有工業,有學校,有商業,生老病死都在這裡,這是共產主義公社。(許全興《毛澤東晚年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120、175、176頁)。

  1958年7月14日―18日,劉少奇在山東壽張縣視察,有報導說:少奇同志非常關心共產主義生活方式萌芽的出現。少奇同志說:現在有的地方組織了公共食堂、託兒所、縫紉組等等,使家務勞動社會化。劉少奇對當地的浮誇風,畝產幾萬斤,大加贊嘗,說這是「壓倒了科學」,「是一個革命」。並要求當地政府撥出幾百畝地,辦一個學校,學生一面學習,一面生產,用這個辦法,不要很久,全國人民都能上大學。(《光明日報》1958年8月4日)劉少奇在江蘇常熟縣視察時,一個鄉的黨委書記告訴他稻穀畝產1萬斤,劉少奇反問道,還能再多嗎,你們這裡條件好,再搞一搞深翻,還能多打些。(《人民日報》1958.9.3日)

  1958年8月6日,劉少奇派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陳正人,帶著康有為的《大同書》到河北省徐水縣搞共產主義公社試點。陳正人傳達了劉少奇關於搞試點的指示,還把康有為的《大同書》送給一些人(趙雲山、趙本榮《徐水共產主義試點始末》《黨史通訊》1987年第六期)。

  徐水縣委第一書記張國忠立即宣布「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成立公社,樹木歸集體,房屋也由公社統一分配,社員實行工資制,社員和幹部大搞實驗田,計劃一畝山藥產120萬斤,一棵白菜500斤,小麥畝產12萬斤,皮棉畝產5000斤。這些將要發射的衛星莊稼,是在邁向共產主義的人民公社殿堂上空飄揚的鮮明耀眼的紅旗,也只有人民公社才能豎起這樣的紅旗,一個二分地沼氣山藥堆就得花幾百個人工,成本更是不可計算,這除了幾萬人的人民公社,那一個普通農業社能夠辦得到!(康濯:《徐水人民公社頌》1958年9月1日《人民日報》)

  這兩篇報導,可以說是浮誇風、高指標風,強迫命令風、瞎指揮風、「共產風」一應俱全。這是劉少奇、鄧小平所把的輿論關口所放的「衛星」新聞,是劉少奇搞的共產主義試點取得的「成績」。

  中共徐水縣委作了一個《關於最近幾年全面躍進規劃草案》,送劉少奇看,少奇同志不僅在視察前看過,而且還記得非常清楚,於是少奇同志於1958年9月10日―11日到徐水視察,作了許多深刻而全面的指示:

  第一,少奇同志感到徐水的「工業發展布局」的規劃仍有些毛病,於是引用孟子的話「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精闢地說明了生產計劃安排的複雜性和重要性。在肯定了這裡公社社員要求實物加貨幣的工資制以後,也同樣用孟子上述的話,指示縣委,必須慎重考慮實物加工資的比例,以便滿足社員們複雜的生活需要。

  第二,少奇同志指示徐水縣委按照《禮記》上面的話,修訂規劃,設法使非生產人員和非生產時間盡量減少。報導說:少奇同志還指示縣委對全縣工、農、後勤和文教各方面的人力算一筆細賬,又引證〈禮記》上面的話「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野,則財恆足矣!」讓縣委根據上述細帳,設法使非生產人員和非生產時間盡量減少。

  第三,少奇同志指示縣委要發展高中,以作為發展大學的後備;並且建議省委解書記幫助徐水大學解決三兩個教員。少奇同志在知道徐水大學和縣科學研究所共有一部分儀器設備以後,指示說:好呀!你們慢慢地就會辦成正式大學,同大城市的差不多,或許比那還好呢!

  第四,由於徐水的公社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實行了全民所有制,少奇同志又告訴人家,全民所有制還並不是共產主義性質的,希望大家努力,爭取早日進入「共產主義時代」。少奇同志對徐水縣人民急迫渴望早日向共產主義過渡的熱情和幹勁,都給予了最大的鼓舞和讚揚。

  第五,少奇同志還對徐水全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作了許多美妙而寬廣的安排。(康濯:《少奇同志在徐水》1958年9月18日《人民日報》)

  由於少奇同志做了許許多多的重要指示,到了9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李先念等人到徐水視察時,徐水縣已經實現了「一縣一社,縣、社合一」。一縣一社,即一縣一個公社,全縣統收統支,統一核算,共負盈虧,原來各社隊的收入統一交縣,支出統一由縣核撥,供給標準,工資水平全縣基本上―致。徐水人民公社已經消滅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某些殘餘,徐水全縣沒有一個小商販,他們全都實行了供給制。(李先念:《人民公社所見》1958年10月17日《人民日報》)

  青年一代不懂什麼叫「共產風」,不知道什麼叫「窮隊和富隊拉平」,「搞年均主義」,「刮共產風」等等,看了劉少奇在河北徐水縣搞的「共產主義公社試點」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就略知一二了。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沙發
mahoupao 發表於 2005-12-23 14:05 | 只看該作者
IF[大躍進運動中「左」傾錯誤的始作俑劉少奇]不是謠言,
那老毛是應該打倒劉少奇的

馬後跑跑  泡炮馬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3
 樓主| 愛華 發表於 2005-12-23 22:06 | 只看該作者
毛澤東選集中有很多反浮誇的文章。但劉少奇選集中58-61年幾乎是空白。這也是一個旁證。毛澤東清楚浮誇,但他覺得那也是老百姓的熱情和「創造」。不易過多打擊而已,提出需要注意。我貼的吳冷西(當時的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的負責人)的回憶錄就可以看出來。毛讓他在宣傳浮誇時,要冷靜和降溫。但不是打擊。毛對鋼鐵產量指標也一再往下調。因此浮誇在58年後就沒有了市場。大躍進前的「反冒進」,也是這個原因。

但劉少奇是浮誇風中的鼓動者。

劉少奇這個人不是極左就是極右。對權力迷戀。如果去看高崗的下場,很大原因就是為了劉少奇。以劉為代表的文官和以高崗為代表的武官在毛澤東革命勝利后的權力鬥爭。為了保護劉,而犧牲了高崗。而高崗受不了打擊,而自殺了事。如果他不自殺,應該也不至於死罪。

但劉少奇是否因為鼓動浮誇就該死,我覺得不該死。政治、經濟政策這東西有很多說不準的。作事情往往事與願違。中國的經濟本身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搞資本主義我們沒有經驗,過去搞社會主義我們也沒有經驗。出現問題是允許的。

現在我們在搞資本主義時出現了很多問題,只是由於經濟基礎要好得多,遭罪的是廣大工人、農民,大家也不願意去揭短。比如教育、醫療、農民、下崗。這些影響了中國大部份的工人、農民。現在中國的主流媒體有幾個去關心這些呢。在他們眼裡,都不如芙蓉姐姐的新聞更有轟動效應。中國農民的收入增長已經有10多年是停滯的。

過去經濟基礎差,一出現問題就是大問題。並且現在中國是全面否定過去的態度。因此對那段歷史宣傳得很多。並且政治人物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往往去否定、貶低前人,去佔有前人的功勞。現在中國調整GDP,我在猜想,是不是老江為了怕被後人否定,就去把數字弄大些呢?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8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8
4
asdf 發表於 2005-12-25 11:13 | 只看該作者
當年毛劉兩人老家湖南民謠:"搭幫毛GAGA(湖南方言"爺爺"),吃的糠粑粑;搭幫劉少奇,餓得剩塊皮".

可見二人當年在百姓中的形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