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各地菜點特色

[複製鏈接]

2589

主題

6023

帖子

447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無級別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44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ee10 發表於 2005-12-27 23: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除了著名的八大菜系外,各地、各省也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菜肴,少數民族因其生存環境差異而衍化出民族風格濃郁的飲食方式。本文將對我國的地方菜肴作一番簡單介紹。
(1)京菜
北京菜融合了漢、蒙、滿、回等民族的烹飪技藝,吸取了全國各主要地區風味特色,納入山東風味並繼承了明清宮廷菜的精華,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風味,以炸、涮、爆、烤、扒為主,以清脆、香酥、鮮美為特色,味醇濃厚。
著名風味菜點有:北京烤鴨、爆雙脆、蔥爆羊肉、扒翅、炒鴨掌、繪四緣、熘黃菜、三不粘、醋椒魚、醬爆雞丁、糟熘魚片、它似蜜、五柳魚、龍鬚面、小窩頭、肉末燒餅等。
(2)上海菜
上海菜以本市菜為基礎,廣泛吸取江、浙、粵、湘及西菜的長處,廣采博取、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它味厚而不膩,清淡素雅,醇香馥郁,菜品多樣;並且最擅用海鮮、河鮮烹制佳肴;小吃點心集各地大成,豐富多彩。
上海著名的風味菜有:蝦子大參、紅燒鱔段、紅燒回魚、生煸草頭、灌湯蝦球、炒圈子、炒禿肺、烙蝸牛、扇形甩水、八寶辣醬、剝皮大烤、雞骨醬、金必多濃湯、生煎饅頭、南朝小籠、鴿蛋圓子、龍眼、田螺、油氽魷魚、杏花樓月餅、楓涇丁蹄等。
(3)豫菜
豫菜具有悠久歷史,它的風味以洛陽、開封為代表,集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為一體。河南地處北方,但菜味又別於北京風味,口味較淡,然淡而有味。豫菜烹必適度,火候恰到好處;調必勻和,五味調和百味香。它的特色是:甜咸適度,酸而不酷;鮮嫩適口,酥爛不碎;色彩典雅,鮮香清淡。
著名風味菜點有:溜黃河鯉魚焙面、扒猴頭、洛陽燕菜、麻腐海參、燒臆子、紫酥肉、鐵鍋蛋、桂衣皮緣、博望鍋盔、油酥火燒等。
(4)陝西菜
陝西菜是我國古老菜系之一,由關中、陝北、漢中三個地方菜組成,並以關中菜為代表,它的特點是:取材以豬、羊肉為主,料重味濃,香肥酥爛,突出主味。陝北菜取料以羊肉為主,羊、豬肉合烹為常見。漢中菜口味多辛辣,擅用胡椒,菜肴鮮辣。陝西菜強調形狀完整、酥嫩、汁濃味香,炒菜講究飛火(即鍋中有火),重用各種香料。小吃和點心與菜肴平分秋色,品種多,口感別緻,知名度甚高。
著名的菜點有:烤山雞、烤鯉魚、奶湯鍋子鯉、葫蘆雞、炸香椿魚、水磨絲、炸胡麻羊肉、手抓羊肉、餃子宴(各種形態、不同餡心的餃子成宴)、牛羊肉泡饃、太后餅、乾縣鍋盔等。
(5)鄂菜
鄂菜以水產為本,製作精細,尤重火功。側重蒸、煨、炸、燒、炒,具有汁濃、芡稠、口重、味純的特色。它包括武漢、荊沙和黃州三個地方菜點風味。武漢菜點吸取湖北各地和外地的菜點長處,善於變化改革,尤其是煨湯有獨到之處。荊沙菜以烹制淡水魚鮮見長,更以各種蒸菜(如「沔陽三蒸」)最具特色,用量薄,味清純,善於保持原味。黃州菜擅長燒、炒,用油寬,火功恰當,汁濃口重,味偏咸,富有鄉村風味。小吃風味特殊。
著名菜點有:武昌魚、雞茸筆架魚肚、鍾祥蟠龍、瓦罐煨雞、煨烏龜湯、雞泥桃花魚、峽口明珠湯、三鮮豆皮、熱乾麵、東坡餅等。
(6)津菜
天津菜擅長烹制海鮮、河鮮,注重調味,講究時令,口味以咸鮮、清淡為主,重芡,重火候,小吃品種多樣。
著名風味菜點有:扒通天魚翅、扒海羊、鹽爆肚仁、宮燒目魚、炸溜鐵雀、獨羊腦、麻栗野鴨、大麻花、煎餅果子、驢打滾、糟溜魚片等。
(7)河北菜
河北地廣人多,風味菜點有三大流派:冀中南派、宮廷塞外派、京東沿海派。冀中南以保定為代表,特點是選料廣泛,以山貨和白洋淀的魚、蝦、蟹為主,重色、香,重套湯。塞外以承德為代表,特點是選用當地原料入饌,善烹宮廷菜及山珍野味,它似北京宮廷菜,但禁忌牛、兔,刀工精細,重火功,講究造型與裝菜器皿,口味香酥咸鮮。京東以唐山為主,它瀕臨渤海,以烹制鮮活海產見長,特點是原料豐富,刀工細膩。口味清淡,講究清油抱芡。菜品配以精美唐山瓷盛器,別具風格。河北風味小吃點心也頗具特色,麵食品種多,質量好。
著名菜點有:勻拌肉瓜、烹蝦段、一品壽桃、天桂山雞、燒南北、常山甲魚、烤全鹿、金毛獅子魚、糯米甜飯、饒陰豆腐腦、王大山爆肚、郭八火燒、蕎面。
(8)內蒙古菜
它的特色主要體現在蒙古族的菜點風味上。它比較粗獷,以羊肉、奶、野菜及麵食為主要菜點原料;烹調方法較簡單,以烤最為見長,崇尚豐滿實在的原味。
內蒙古著名菜點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奶茶、馬奶酒、莜麥面、資山熏雞、肉乾、哈達餅、蜜麻葉、蒙古餾餅、德興之燒賣等。
(9)山西菜
山西菜風味以南、北、中三地域組成:南路以運城、臨汾地區為主,以海味為最,口味偏重清淡;北路以大同、五台山為代表,菜肴講究重油重色;中路以太原為主,兼取南北之長,選料精細,切配講究,以鹹味為主,酸甜為輔,具有酥爛、香嫩、重色、重味的特色。山西麵食尤為著名,品種多,吃法別緻,風味各異;成品或筋韌或柔軟,無不滑利爽口,餘味悠長;山西麵食可以成宴,從頭至尾,並不雷同。
著名菜點有:熏豬肉、釀粉腸、過油肉、喇嘛肉、炒蝴蛤羊肉、刀削麵、貓耳雜、拔魚等。
(10)遼寧菜
遼寧菜點是在滿族菜點、東北菜的基礎上,吸取全國各地菜點(特別是魯菜和京菜)之所長,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特點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酥爛香脆、明油亮黃、講究造型。其全羊席更有名,它是繼滿漢全席后的宮廷大宴之一,為宮廷招待信奉伊斯蘭教客人的最高宴席。所謂全羊席是指用整隻羊的各個不同部位,烹制出各種不同品名的不同菜肴來,就是整羊從頭到腳,每一處都是一個菜,而且菜席至少44個菜,菜肴有稀有干,有冷有熱,有咸有甜,口感多樣。另外,大連菜因大邊地處遼東半島,瀕臨渤海,菜肴以烹制鮮活海產品見長,而且能以海鮮菜肴成宴,冷盆、熱炒、大菜全部是海鮮。
遼寧著名菜點有:白肉血腸、烤明蝦、鮮活白蟹、金錢飛龍鳥、什錦火鍋、游龍戲鳳、蒸加吉魚、老邊餃子、吊爐餅雞蛋羹等。
(11)吉林菜
吉林菜點兼取京、魯和西菜的烹調精華,結合當地人民飲食習慣,充分利用吉林豐富的物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吉林菜用料廣泛而講究,用特產烹制的長白山珍宴、松花江水味宴、江城蠶豆宴、參花藥膳宴、梅花鹿全席等名揚四海。菜點製作精細、油重、色濃,特別注重宴席中大件菜的配置,菜以盤大量多、講求豐滿實惠而聞名。菜肴注重咸香味鮮,軟嫩酥爛,清淡爽口,使菜肴濃、淡、葷、素分明。還善於用滋補性的中草藥與原料結合烹成藥膳。吉林的清真和朝鮮族菜點小吃也頗具特色風味。
吉林著名菜點有:清菜火鍋、鹿茸羹、雞茸哈什螞油、炸蛤蟆、人蔘煨雞、朝鮮族風味狗肉、狗肉火鍋、生拌牛肉、白扒松茸蘑、紅燜狍肉、帶餡麻花、朝鮮族冷麵、參茸餛鈍、參茸豆沙等。
(12)黑龍江菜
黑龍江菜以烹制山珍、河鮮出名,菜肴味重、色濃,肥厚實在。菜肴較少配料,主料突出。烹調受魯、京菜的影響,擅長扒、烤,又保留自己傳統的燉、煮、熬、烤等特色。哈爾濱、牡丹江、佳木斯、齊齊哈爾等大中城市彙集了黑龍江菜的精華,邊遠城市則有膾炙人口的小吃。
著名菜點有:清湯飛龍、紅燒熊掌、白扒猴頭、白扒犴鼻、炒肉清菜粉、醬肉、糊白肉、手把肉、烤肉、刨花魚片、三鮮水餃、酸辣粉皮、羊湯鍋烙等。
(13)江西菜
江西菜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鎮以及井岡山山區等地的特色風味。江西菜善烹山珍野味和水產。九江有潯陽魚席,菜品色重油濃,口感肥厚,喜好辣椒。南昌菜肴講究配色、造型。山區講究火功,菜肴豐滿樸實、注重原味,尤以當地土產制饌最博口碑。江西小吃面點多,製法各異,頗有特色。
著名菜點有:三杯子雞、香質肉、冬筍乾燒肉、藜毫炒臘肉、原籠船板肉、石魚炒蛋、潯陽魚片、炸石雞、興國豆腐、米粉牛肉、金錢吊葫蘆、信豐蘿蔔餃、樟樹包面、黃元米果等。
(14)海南菜
海南菜以粵菜為基礎,再糅合了本地特色。在烹飪原料上地方特色明顯,如常用海味,多用野味,對禽畜原料挑選嚴格,尤其是菜肴中常出現海南的特色水果,如椰子、椰蓉、菠蘿蜜、蜜桃等。海南菜講究色、香、味、形俱佳,注重原料鮮活,口味清淡,體現本味。其面點小吃很多,甜、咸、干、濕、軟、硬都有。
著名風味菜點有:海南椰子盅、蜜仁加積雞、火把殺山羊、母子一家、百衣椰子盒、烤鹽灶蛤蜊、椰蓉h子雞、酥炸蝦餅、海南粉、蘿蔔糕、椰蓉糯米糕、空心煎堆等。
(15)廣西菜
廣西菜由南寧、桂林、柳州、梧州等城市菜和壯族、瑤族、京族、侗族等少數民族菜組成。菜肴取料奇特,製作也極有個性。南寧等地菜以烹調野味見長,而且講究鮮活,製作考究,烹調方法受粵菜影響深,喜好辣味,清淡爽嫩;廣西出產許多名貴中藥材,烹調中將菜與補藥巧妙結合而製成葯膳,很有獨特風味。
廣西著名菜點有:蟲草燉海狗魚、天火烹飪雞、葵花馬蹄肉餅、桂乳荔芋扣、紙包雞、邕州魚角、花雕碎雞、馬肉米粉、奶油h浪戟、糊辣、桂北油茶等。
(16)甘肅菜
甘肅風味以蘭州為代表,小吃面點則匯聚了回族飲食的精華。甘肅菜善烹牛羊肉,常用烤、煮、燉,樸實無華,菜肴少用配料;崇尚辣、鮮、咸、酸、香,重用香料,口味厚濃、肥膩;現受外省市烹調影響,也有製作精細的菜肴。
著名菜點有:駝峰炒五絲、燒駝掌、梅衣羊頭、薇菜燉豬肉、河西酥羊、瓏西臘羊肉、提籃魚、羅鍋魚片、蘭州拉麵、燒雞粉、高擔釀皮、漿水面、羊肉粥等。
(17)寧夏菜
寧夏菜以回族風味菜為主體,也有部分漢族菜肴。它匯聚回族飲食之精華,崇尚清真、實在,尤擅長牛羊肉的烹飪。寧夏小吃品種多風味別緻,仍以牛羊肉及內臟為主料。
寧夏著名菜點有:翡翠羊蹄筋、清炒駝峰緣、鳳凰暖雛、白水羊肉和羊肉夾膜、炒胡餑子、燴羊雜、扛子面、手抓羊肉、江米切糕、寧百般饊子等。
(18)青海菜
青海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因此菜肴、小吃面點品種多樣,風味各不相同。青海菜特點是醇香、軟酥、脆嫩、酸辣,兼有北方菜的清醇,川菜的麻、辣,南菜的味鮮、香甜。少數民族的菜具有一種粗獷的美,主料以牛羊肉為多。
著名菜點有:人蔘羊筋、蛋白蟲草雞、三色芙蓉丸子、雪蓮人蔘果、犀脯湟魚、羊肉筏子、羊肉氽面片、西寧涼粉、羊肉麥仁飯等。
(19)新疆菜
新疆的菜點特色,體現在維吾爾族的飲食上,菜肴以羊肉、牛肉、乳酪、蔬菜為主,菜點粗獷實在,其味濃厚爽利,麵食品種有獨到之處。節日飲食豐富多彩。烹調方法擅長烤、燉、煮,水果入饌別具一格。
著名菜點有:烤全羊、烤羊肉串、帶泡生燒肉、兩味葡萄魚、桃仁肉庵、新疆八寶釀香梨瓤、手抓飯、油饊子、帕爾木丁、曲曲、拉條子、釀皮子、酸馬奶、庫車湯麵等。
(20)貴州菜
貴州菜以烹制山珍野味及雞鴨、豬、牛、蔬菜、豆腐出名,它菜味咸、鮮、辣、香,而咸、辣是貴州菜的主旋律。它講究色、味、形並吸取少數民族的某些烹調方法,體現濃郁的地方特色。
著名的菜點有:竹筒烤魚、蝴蝶竹、天麻鴛鴦鴿、金鉤掛玉牌、腸旺面、刷把頭等。
(21)雲南菜
雲南菜特色是選料廣,以烹調山珍、水鮮見長,其口味是鮮嫩清香回甜、酸辣適中微麻,講究原汁原味、酥脆、重油醇厚、糯而不爛、嫩而不生,且點綴得當,造型逼真。
著名菜點有:太極乾巴菌、紅燒象鼻、菊花銀耳氣鍋、雞緣虎掌菌、魚茸乳扇卷、過橋米線、都督燒賣等。
(22)藏菜
西藏菜點原全在民間,近年來發展了商品經濟,在拉薩等地已有菜館、點心店陸續開辦起來,以藏菜為基礎,吸取川菜等的特色。藏民飲食粗獷,日常飲食以糌粑、酥油茶、牛羊肉、奶製品為大宗,菜肴多肥厚,對奶製品有一套獨特的工藝。
它的著名菜點有;扒擦蘑菇、波突、薩干察門、風乾牛肉、灌腸、燒肝、芭蕉芋粉條等。
(23)台灣菜
台灣菜以閩菜為基礎,雜以粵、川、湘等地風味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以烹制海鮮最拿手,口感清淡、醇和、鮮美,併兼有甜辣味,注重製湯。
著名菜點有:金玉滿堂、蜂蛹四吃、滿掌金錢、玫瑰豉油雞、燕皮魚翅、合制泡菜、葡萄乾煎蛋、玉米濃湯等。
(24)香港菜
香港菜基本保留粵菜的傳統,亦素具美名。加上自由港之利,全世界水陸奇珍,都來這彈丸之地,西菜、日本菜、東南亞菜紛紛立館。香港廚師擅吸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推陳出新,遂使以粵菜為主的菜點美名遠揚。
港式粵菜的著名菜點基本上與粵菜相似,尤以龍蝦、鮑魚、清湯扒魚翅、龍虎鬥、繪蛇羹等著稱。
(25)澳門菜
澳門為中西文化交匯地,彙集了我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美食,葡國菜則是澳門地道的風味美食。
澳門地道的葡國菜最聞名的是:馬介休(即鰵魚)、紅豆豬手、繪牛尾、繪牛腸、青菜湯(由葡國臘腸、生菜、土豆蓉、橄欖油合煮,別有風味)、h葡國雞、咖喱蟹;還有燒烤食品如牛肋骨、雞髀、乳豬、麥口、沙甸魚、鵪鶉等。
部分少數民族菜的特色
苗族:在菜肴口味上,各地的苗族同胞略有差異,貴州的苗民喜食腌製品,湘西的苗民愛食酸,雲南的苗民嗜麻辣,其共同點是口感比較濃和鹹味重;常用的烹調方法是腌、煮、燜、燒、燉、烤,而且原料野味較多,如麂、鹿,還有蚯蚓、竹鼠、飛螞蟻等。
苗族的特色菜有:瓦罐燜狗肉、清湯狗肉、紅燒竹鼠、油炸飛螞蟻、燉全嘎嘎、酢魚、草魚酸、辣骨湯、腌蚯蚓、蒸糯米腸、烏米飯、糯米粑。
彝族的特色菜點有:彝味兔、捶料鍋貼乳餅、油炸螞蚱、麂子乾巴、清湯麂四件、羊皮煮肉、皮干生、肝膽參、砣砣肉、翡翠脊筋餃、鍋巴油粉等。
布依族:布依人講究飲食衛生,不食生;選料極為寬泛,青苔、竹蟲、蝌蚪等皆為美味;口味酸、辣、麻香、脆,最擅腌制、燒、炸、煮、爆、凍等;菜點新鮮、素雅、樸實、爽口。
布依族的特色菜點有:青苔凍肉、軟炸沙巴蟲、炸竹蟲、香椿蝌蚪兒、糯米穿腸、酸味芭蕉樹心、芝麻油團粑、糍粑等。
侗族:侗家食酸幾乎到了無菜不酸的地步,而且是無菜不腌。所有酸菜都要拌以豆鼓和生薑,其味是酸中帶辣、咸。他們的酸菜很特殊,如酸魚經腌制後放入大缸中以巨石壓緊,密封並埋入土中,起碼三年後取食,香味很濃。對酸魚酸肉侗家都是生吃的,常用烹調方法有腌、炸、燒、煙熏、煮、氽等。
其特色菜點有:酸肉、酸魚、酸蝦子、酸蚯蚓、酸糯米飯、煙熏魚、白水煮魚、辣椒魚、拖芡炸魚、油茶等。
瑤族:其烹調方法以燜、煮、烤、腌等為主,口味麻辣、咸鮮偏權,喜香甜。 特色菜點有:鳥W、肉W、清腸脆肚、酸菜蒸鯽魚、五色花糯米飯、干筍燜雞、油茶等。
白族:白族聚居雲南大理,以牛奶加工成的乳扇、鶴慶火腿、水平臘鵝和彌渡卷蹄等都是白族的菜肴主料;烹調擅長腌、煮、炸、蒸、燉、凍、拌、燴、釀等;口味喜辣、酸、甜、涼、麻。白族善於腌制火腿、香腸、弓魚、豬肝W、油雞樅、螺螄醬等,白族有整套的宴席菜,大致分為素席、果酒席和葷席三大類。
特色菜點有:砂鍋魚、乳扇、大理餌緣、凍魚、涼拌螺肉、炸仙人花、鹽燉子狗、牛奶煮弓魚、蕎糕、糖煮餌麩等。
哈尼族:哈尼人常用的菜肴原料除青菜、蘿蔔外,還有魚、蝦、泥鰍、黃鱔、螞蚱、蜂蛹、竹蛆、石蹦、麂子、蛇等;善腌鹹菜,尤以做豆鼓出名,並能以花卉入饌,頗具特色;口味鮮、酸、辣、香、咸。
其特色菜點有:紫花拼盤、油炸蜂子、生炸竹蛆、五香芭蕉花、清湯橄欖魚、石蹦燉蛋、酸筍炒麂肉、煮蛇圓子、酸蝦、豆腐圓等。
傣族:傣族烹調方法受佛教寺院和漢族菜肴影響較深,擅用煮、烘、烤、腌、拌、舂、燉等技術,常用原料除魚、豬肉、牛、雞、螺、蔬菜外,還有青苔、螞蟻、酸筍、火雀、狗肉、蜂蛹、牛屎蟲蛋、竹蛆、大蛐蛐、竹蟲、棕色蛆等。
特色菜點有:牛撒撒、W什錦、魚剁參、酸肉、香芳草燒雞、刺蝟酸肉、酸筍燜雞、田雞乾巴、青苔松、三味螞蟻蛋、香竹飯、炸麻脆、象耳粑粑等。
拉祜族:其烹調技術擅長烤、腌、煮、蒸;口味鮮、香、麻辣。
特色菜點有:血W、群星托月、烤牛肉、烤麂子、烤野豬、雞肉稀飯、豬肉糰子、竹筒飯、竹筒烤肉、辣椒蒸肉。
景頗族:其烹調技法受傣族影響,擅長煮、烤、燒、舂等。
景頗族的特色菜點有酸筍燒魚、舂鱔魚、竹筒煮雞麂、煮石蹦、煎荷包蛋蜂蛹、炸竹蛆、牛肉乾巴、小腌菜拌小黃螞蟻蛋、香蕉葉包飯等。
怒族:烹調方法以煮燒最常用,間有烤和蒸;口味酸、辣、咸香。
特色菜點有:漆油仁炒雞、斜拉、烤竹鼠、烤羊肚、白煮豬肉、炸野蜂蛹、漆油茶、石板粑粑、麻花等。

苗族:在菜肴口味上,各地的苗族同胞略有差異,貴州的苗民喜食腌製品,湘西的苗民愛食酸,雲南的苗民嗜麻辣,其共同點是口感比較濃和鹹味重;常用的烹調方法是腌、煮、燜、燒、燉、烤,而且原料野味較多,如麂、鹿,還有蚯蚓、竹鼠、飛螞蟻等。
苗族的特色菜有:瓦罐燜狗肉、清湯狗肉、紅燒竹鼠、油炸飛螞蟻、燉全嘎嘎、酢魚、草魚酸、辣骨湯、腌蚯蚓、蒸糯米腸、烏米飯、糯米粑。


說的差不多。不過我沒見人吃過蚯蚓呀。倒聽人說吃過老鼠的。呵呵~~不過我們湘西以前的野味是比較多,很多人家裡都有獵槍。自製土槍很多。每年下雪後會有很多人組織去打獵,小的時候還經常見打到過野豬之類的大獵物,現在只能偶爾看到麂子之類小東西了。野兔之類的小東西最好下套,因為用火槍一打就全是鐵砂了。我在初中的時候收到過一支小鳥槍作為禮物,那時喜歡到河邊打麻雀,冬天雪后可以去菜地打青鳥,挺肥的,笨笨的,打一槍不中,撲騰兩下又飛到另一棵菜上去了。
草魚酸很好吃。湘西的草魚都是田裡的魚,沒有腥味,和小米做成酸魚后味道很好。
還有肉酸也不錯。
做男人真悲哀, 
 生命屬於國家, 
 收入屬於老婆, 
 財產屬於兒女, 
 成績屬於領導, 
 身體屬於情人, 
 只有缺點和錯誤屬於自己>_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