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常德血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5-12-23 16: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5-12-19  論壇 


常德會戰圖


常德歷史悠久,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張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區城東建築城池,迄今2200多年歷史。史稱武陵、朗州、鼎城,曾是七朝郡治、七朝軍府、七代藩封之地,轄區遠及湘西北、鄂西南、黔東北、桂東北地區,素有「西楚唇齒」、「黔川咽喉」之稱。

1943年中國國民黨軍隊在常德與日寇進行了一次大會戰。這次會戰,其規模之大,兵力之多,戰線之長,僅次於台兒庄會戰,在中國抗戰史上具有相當重要地位。1943年11月初,日寇的大本營和派遣軍總司令部為了挽救起必然失敗的命運,悍然把矛頭指向湘西北常德這一軍事要地,出動了第11軍5個師團和四個偽軍師在內的16萬多兵力,與國民黨第六,第九戰區的16個軍42個師約21萬人,在以常德為核心的十幾個縣市進行了一場殊死的血戰。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常德是湘西北門戶,沅澧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也是川貴物資集結中心,1939年初,日寇企圖南下,開始轟炸常德。1941年11月4日,日寇公然違反國際法,在常德使用細菌武器,空投了大量感染鼠疫的谷,麥,豆子,高粱等物,雖採取了緊急措施,前後仍有600多人死亡。

在常德會戰中,負責保衛常德城的國民黨陸軍第74軍57師,在易攻難守,無險可憑的情況下,以八千之師,對付裝備精良的四萬之寇,孤軍奮戰16個晝夜,最後幾乎全軍陣亡,但給日軍也造成了重大傷亡,在常德城郊丟下了上萬具屍體,其戰鬥力大傷元氣。師長余程萬率部死守常德的戰鬥業績,在我國抗日民族英雄的戰鬥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日寇轟炸后的常德城


一、日寇進犯常德的目的一是因為常德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常德是湘西重鎮,川貴的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武漢失守后,這裡成為重慶大後方的物資唯一補給線。

二是為了動搖重慶國民黨的抗戰信心,以戰逼降,達到所謂「結束中國事變」的目的。

三是為了殲滅國民黨守軍力量,摧毀第六戰區根據地,奪取洞庭湖糧倉,達到以戰養戰和鞏固中國佔領區的目的。

四是為了鉗制國民黨兵力,迫使集結雲南的中國遠征軍回師救援,以阻止或推遲東南亞盟軍的聯合反攻在常德會戰前夕,蔣介石電告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和第74軍軍長王耀武:「一定要守住常德,駐軍須與城共存亡。」隨後,蔣介石又下達了「不成功,則成仁」的訓令,再一次命令74軍57師死守常德,企圖把日寇吸引到常德,在戰略上對日寇造成威脅,以便中國遠征軍在緬甸開闢戰場。

雙方參戰兵力日寇兵力第11軍,下轄5個師團:第3師團,第13師團,第39師團,第68師團,第116師團,計28個聯隊,還有飛行第44戰隊及偽軍,共計10萬餘人。

日寇攻城部隊:第3師團,第68師團,第116師團(包括毒瓦斯部隊),共計4萬餘人。

國民黨兵力第六戰區:第29集團軍所屬第44軍,第73軍,第19集團軍所屬第79軍,第66軍,第18軍,第86軍,第30軍,第32軍;第33集團軍所屬第59軍,第77軍,第74軍,第100軍。

第九戰區:第99軍,第10軍,第58軍,第72軍。

總兵力:2個戰區,計16個軍43個師,共計21萬餘人。

常德守城部隊:國民黨陸軍第74軍57師,總兵力計8529人(大部分為山東人),代號:虎賁。


常德會戰中,中國軍隊冒著炮火向前沖


二、大戰前夕1939年武漢失守后,日寇南下進攻,佔領安鄉,華容,石首一帶,給湖南造成了緊張的戰爭空氣,常德決戰日趨明顯。1943年4月,國民黨第74軍進駐常德地區。該軍第57師駐守常德城,第58師駐守石門,第51師駐守桃源。

1943年10月,第74軍副軍長兼57師師長余程萬將軍召開會議,策定防禦作戰指導方案,制定了「以確保戰略要點固守防禦」為目的的防禦作戰計劃。此方案分三期進行,第一期為外圍狙擊戰,以殲滅與消耗戰為主;第二期為城垣守備戰,嚴密封鎖城垣,撲滅日寇破城企圖;第三期為城內街巷戰,拚死抵抗或短兵肉搏,以待援軍,內外夾擊,奪取勝利。

1943年11月,常德局勢日趨緊張,為了民眾生命安全,57師與地方政府合作,動員並強制城內外居民全部疏散,城內不留一人。為了使市民迅速離開城區,57師還派出士兵幫助市民搬運物資出城,併發布紀律文告,不許士兵收取分文報酬,告誡全師官兵嚴守軍紀,如有違反,就地槍決。一個向市民索要搬運費的上等兵被當場處決。11月15日,市民全部離開常德城區。

1943年9月27日,日本大本營以「大陸令第853號」下達命令,「准予進行常德作戰」,28日,派遣軍總司令部下達命令「第11軍於11月上旬發起此次作戰,進攻常德及附近,摧毀敵人的戰力。」國民黨重慶軍事委員會判斷日寇此次進攻目的后,制定了「以誘敵殲滅之目的,將敵人主力引到澧水及沅水兩岸后,正面抵抗,再以外翼攻擊,然後把敵人消滅在洞庭湖畔」的戰略方針。

11月24日,日寇各軍種形成了包圍常德城郊之勢,在飛機配合下,與國民黨57師展開激戰。


中國軍隊第六戰區部隊在第五戰區部隊配合下,誓死抗敵


三、外圍戰鬥外圍前哨戰從11月18日日寇進犯徐家湖起,至23日河伏失守止,歷經6天。

1、徐家湖狙擊戰11月18日,日寇第68師團戶田部隊所屬先頭部隊500多人,利用汽艇向徐家湖進犯,57師第169團第三營警戒哨兩個排,轉戰30多里,擊斃日寇200多人,打響了常德保衛戰的第一槍。

2、河伏堅守戰日寇第116師團先頭部隊第120聯隊,加上獨立山炮兵第2聯隊配合,向常德市郊河伏進攻。河伏守軍系國民黨57師第171團第2營,共500多人。11月20日,日寇步兵500多人,騎兵百餘人,在三架飛機掩護下,與守軍打了一天一夜,日寇一共發動7次進攻,不僅損兵折將,而且毫無進展。22日,日寇增至三千餘人,集中大小炮十多門,對守軍工事連續轟炸,緊接著採取整排整連波浪式密集衝鋒的戰術,對我陣地進行猛攻。守軍官兵與日寇血拚肉搏,反覆爭奪,傷亡近三分之二。23日日寇繼續發動大規模進攻,配合作戰飛機已達12架,上午10時許河伏失陷。守軍第2營營長袁自強殉國,全營500多守軍陣亡,僅有少數幾人僥倖逃出,但日寇也在此陳屍上千。

3、德山拉鋸戰11月21日,日寇第68師團戶田部隊四千多人,分兩路進犯德山,國民黨守軍原為臨時配屬57師指揮的第63師188團,團長在日寇進犯的時候擅自決定撤退,這樣守軍僅為57師169團3營8連和188團余部。日寇集結於十倍守軍兵力,發動多次進攻,經反覆爭奪,終因眾寡懸殊,11月23日夜,德山失手,守軍除100餘人突圍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德山失守后,使常德城守軍失去犄角之力和退路,給守城戰帶來極大困難。


國民黨守軍用機關槍向日寇猛烈射擊


四、城基保衛戰11月23日,日寇第11軍所屬3個師團向常德城區全力進攻,國民黨守軍第57師也進行了重新布防:第171團守西門和江面:第170團守西北城角,第169團受東門兼東北角。

1、激戰東郊11月23日,日寇第68師團所部五千餘人,在九架飛機配合下,分五路每路各千餘人,向常德東門進攻,守軍57師第169團第1營死傷慘重,團長柴意新親率預備隊增援,才算暫時穩住陣腳。11月24日至25日,日寇116師團第133聯隊與駐守東門城郊的169團第2營發生激戰,日寇傷亡慘重,當場擊斃日寇500餘名,生俘7人,擊落日機三架。使日寇攻城以來遭到了第一次較大的打擊。11月26日,日寇步兵第109聯隊到達東門外,參與進攻,同樣遭到慘敗。

在這次戰鬥中,守軍共打退日寇24次進攻,斃,傷日寇一千多人。26日下午,守軍退守城后,據城垣一帶防守。27日10時,東門的拉鋸戰達到高潮,六,七百名日寇向東門城垣發起了猛烈進攻,守軍拚死抵抗,169團第1營副營長董慶霞和機槍連來汝謙連長帶一排人衝出戰壕,用手榴彈還擊,炸死日寇100多人,董副營長,來連長為國捐軀,守軍的無畏精神,令日寇膽寒,暫時停止了衝鋒。

日寇參與進攻東門的軍隊先後達1萬人左右,卻沒有取得進展,不得不轉向攻擊大河街,下南門。

2、固守大西門11月23日,攻下河伏的日寇第116師團步兵第120聯隊加上步兵第133聯隊等,共計一萬五千多人,用大小炮幾十門,開始向西郊全線攻擊,逐步向大西門延伸推進。守軍第170團第1營與日寇展開拉鋸戰,陣地多次易手,第1營排以上軍官全部犧牲,很多重傷失去戰鬥力的官兵,都用刺刀或步槍自殺成仁。

11月26日,57師因戰鬥大量減員,全師包括伙夫,勤雜兵,警察都編入了戰鬥隊伍,炮兵團因此時已無炮彈,大部分改編為步兵,參與大西門守城戰。堅守在大西門城牆的有兩位團長,一位是171團杜鼎團長,他率領的是第3營殘部,加新編進的幾十名勤雜兵和二十名警察,共100多人。一位是軍炮兵團金定洲團長,他率領的是炮兵編的步兵40多名,和新編進的勤雜兵40多名,共90多人,整個大西門的守軍已不足300人。就是這些勇士,無論日寇的炮火如何兇猛,毒氣如何威逼,他們堅守的大西門始終巍然屹立。

11月30日上午,日寇又一次從正面向大西門發動猛烈攻擊,57師師長余程萬親率特務連督戰。到12月2日止,日寇始終無法攻下大西門。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沙發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5-12-23 16:4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軍隊在常德市區內對敵陣地進行攻堅


3、鏖戰北郊進攻北郊的日寇,主要是以步兵第109聯隊和第133聯隊為骨幹,另外配備有獨立山炮兵第2聯隊和迫擊炮第四大隊,包括工兵,後勤部隊共計一萬多人,分東,西,正面三路向北郊進犯。國民黨守軍左路為170團第2營,右路為169團第3營。經過三天鏖戰,守軍傷亡超過百分之九十。

4、南城惡戰常德南面是沅江,也是阻止日寇的唯一一道天然屏障,參與南面作戰的日寇主要由第3師團第6聯隊主力,以及配屬的野炮兵第3聯隊。11月25日,第6聯隊聯隊長在偵察途中被國民黨的飛機炸死。

11月25日白天,日寇500多人,動用汽艇,民船20多艘,用炮火和四架飛機掩護,強渡沅江,57師第171團第3營猛烈開火還擊,日寇船隻被打沉一半,餘下的退了回去。至26日,日寇共進行了四次渡江攻擊,27日拂曉,城南外圍陣地多處失守,城外守軍撤退至上,下南門城樓,利用城樓及城牆堅固工事,繼續狙擊日寇。

11月27日下午,57師各部以成人自為戰的局面。

11月28日,57師還有作戰人員2400多人。

五、日寇招降11月28日,日寇攻城死傷慘重,戰果不佳,便展開攻心戰,向守軍空投招降傳單。其只要內容如下:

一,日軍已全麵包圍常德城,後續部隊,陸續到達,57師將被全殲。

二,救援汝軍之渝軍,僅空城而已,無再前進之意。

三,你們快停止無益之抵抗,速掛白旗,則日軍立即停止攻擊。

四,57師官兵,宜速停止為師長余程萬等人之名譽而戰。

五,日軍對居民並無敵意,日軍愛護汝等。

余師長在招降傳單上批語:

一,余受黃埔軍校教育,只知不成功即成仁,余確信全師弟兄也是如此。

二,污衊友軍,且文字欠通。

三,四,忠貞傳自領袖,光榮屬於國家。

五,其誰欺,欺天乎?

六、城內街巷戰日寇在圍城戰中,接連在東,南,西,北組織了多次大規模的進攻,都進展不大,陳屍遍野,後來,日寇通過偵察發現,守軍過分依賴於外壕的阻礙作用,重視城門,局限於其附近的防守,而忽視離城較遠地方的防衛設施,最終日寇選取了北門的東北角一線作為突破口。

11月28日拂曉,日寇用大炮百餘門和26架飛機,對北門城牆進行猛烈轟炸,同時施放毒氣達三個小時之久,城基上下全部守軍陣亡,守軍被迫放棄北門,進入了更加殘酷的巷戰。57師剩餘官兵把各條街道的房屋打通,每條街道口處築好巷戰掩體,與日寇逐屋爭奪,使日寇進城后,付出慘重代價,仍然進展艱難。

11月29日黎明,日寇照搬進攻北門的做法,先用炮火猛攻,然後才是步兵衝鋒,到30日22時,東門所有房屋全部燒光,守軍寧死不退,進行寸土寸血拚殺,節節與日寇同歸於盡,使日寇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鑒於北門和東門連日被敵人突入,守軍損失慘重的情況,11月29日,師長余程萬連續發出兩則求救電文,隨即嚴令各部堅守戰鬥崗位,與日寇血拚到底!

28日巷戰開始,守城部隊只有2440人,到11月30日,則不超過1800人,到12月2日,城內守軍只剩下三,四百人。戰至2日晚,僅剩文廟與中央銀行兩個孤立據點,守軍不滿200,師長也端著機槍上陣,援軍未到,已處於彈盡糧絕的最後時刻。

七、守軍突圍戰至12月2日20時,57師8000多人,只剩下200多人,僅剩下文廟與中央銀行兩個孤立據點和西南城一帶城牆和街巷,佔據著一條師部通往沅江的唯一通道。從11月26日起,國民黨各路援軍開始向常德城郊靠近,並且一直與日寇在城郊進行激烈戰鬥,可惜短時間內無法突破日寇防線,守軍決定組織突圍,迎接援軍。

12月3日1時,師長余程萬緊急召開57師團以上軍官會議,研究決定趁夜向沅水南岸突圍,小部分向西北城郊轉進。城內由169團少將團長柴意新率殘部51人,牽制日寇,掩護傷兵,繼續堅持巷戰,迎接援軍的到來。

守軍於12月3日2時以後開始渡江突圍,用5艘無槳小木船,借風力渡過沅江,因船太小,無法裝滿所有人員,也有不少抱著木板過江的。過江後分幾路撤退,炮兵團回官莊留守處,軍炮兵團此次配合57師作戰的,有炮兵3營和團轄高機連,共有官兵近千人,包括被俘逃回者,僅生還9人,其餘全部陣亡。余師長渡過南岸后,即遇敵哨兵,余師長率兵20餘人,且戰且走,不久就被敵人衝散,余師長左右僅剩下兩人,又因左腿舊傷複發,已無法行走。正在急困中,遇見自城中疏散逃避在此的一些市民。戰前余師長經常在城內巡視,很多人都認識他,雖已是蓬頭垢面,無復人色,但人們還是認出了他。各家聞訊,皆殺雞宰羊,犒勞這位民族英雄。晚間市民自動放哨,偵察敵情。其他突圍人員,也有同樣遭遇,突圍成功者,少之又少。

余師長突圍后,留守牽制日寇的柴意新團長,扼守最後一個據點,與日寇死拼,至12月3日4時左右,率領殘部向日寇陣地衝鋒,不幸中彈犧牲。

常德城於12月3日8時淪陷,日寇佔領常德后,因中美空軍對城內進行猛烈轟炸和襲擊,加之城內所有建築為炮火所毀,無隱蔽之處,日寇大部隊於當日下午撤至城郊村落,只留少量部隊在城內警戒。

八、收復常德在常德會戰期間,雖有四萬多日寇包圍常德城,進行激烈的攻城戰,但也有20餘萬國民黨軍隊在常德外圍與10多萬日偽軍進行激戰。

在西北一線作戰的部隊國民黨74軍第51師和58師(師長張靈甫),以及100軍第19師和63師,始終把企圖進犯常德的日寇第13師團牢牢牽制在常德西北,日寇第13師團長被打死。

國民黨部隊以十分慘重的代價向常德繼續進軍,12月11日,日寇開始全線退卻。日寇第11軍於14日12時10分,向派遣軍總司令部發電請求撤退,第11軍19日開始撤退。

九、常德會戰結束。

1、雙方兵力損失據國民黨參戰部隊上報陣亡數字:第六戰區損失45000人,第九戰區損失1500 0人,第五戰區損失3000人,共計喪失6萬餘人,並有第150師師長許國璋,暫編第5師師長彭士量,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謹等將軍於此役中殉國。

日寇損失:國民黨統計的數字為四萬多人,日方公布的數字為:戰死1274人,負傷2977人。據分析雙方公布的數字都有水分,比較可靠的估計為1萬多人。

十、常德會戰陣亡將士公墓常德會戰結束后,國民黨74軍軍長王耀武將軍為紀念捍衛國土而壯烈犧牲的將士們,決定在常德建造「烈士公墓」。公墓正門是一座高大的三門紀念牌坊,上方是王耀武所題「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坊」的橫匾。紀念坊的四根水泥鋼筋方柱之間的上方架有三塊橫匾:正中是蔣介石所題「天地正氣」,左側為陳誠所題的「碧血丹心」,右側是白崇禧題寫的「旗常炳耀」。進大門數十步是一座9米高的紀念塔,基座四方刻有國民黨考試院長戴傳賢,監察院長於右任,立法院長孫科,司法院長居正四人題詞,碑身正面為王耀武所題「陸軍第74軍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塔」,公墓落成當天,常德各界人士及74軍代表舉行了隆重集會,數十匹馳騁疆場的白馬也參加了這次集會。

十一、守軍主將介紹余程萬在常德會戰期間任國民黨第74軍中將副軍長兼58師師長,廣東省台山縣人,生於1902年,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12月畢業。1927年任海軍局政治部少將主任,是最早進入少將官階的黃埔生第二人。1943年晉陞中將軍銜。

余程萬為人機智沉著,精明幹練,是一個儒將,他治軍嚴明,指揮作戰的特點以「堅守著稱」。因常德失守,少數沒有突圍的部下被迫豎起了白旗,蔣介石聞訊此事非常震怒,下令將余程萬押送重慶按軍法處決。后經常德在重慶的要人和王耀武的力保,才倖免一死,從輕發落,被判徒刑兩年。1945年抗戰勝利后,余程萬刑滿釋放。

1949年,余程萬任國民黨第26軍軍長兼雲南警備總司令,1957年流落香港,被匪徒開槍擊殺,時年55歲。

作者:hnjsfm

參閱資料:《常德市文史資料》第一期《常德守城戰記實》(黃潮如)

《抗戰時期常德會戰》(周尋)

《白崇禧回憶錄》《常德會戰親歷》(李超)

《抗戰將領余程萬傳》(滿大啟)

《孤城血拚》(龍佑雲)



陸軍第七十四軍常德會戰陣亡將士公墓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1: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