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情思家鄉菜

[複製鏈接]

53

主題

366

帖子

23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西樓尋夢 發表於 2005-12-22 1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INDENT]  不知哪個作家說過,對故鄉的懷念其實是從吃開始的。
  家鄉菜,對於背井離鄉的遊子來說,是一個永恆主題。
  在記憶深處飄散著氤氳熱氣的家鄉菜,承載著平凡生活的色香味,寄託著人生滄桑的感慨。這種味蕾上的鄉愁終生難忘,而且隨著時光的流逝更是讓人刻骨銘心。
  室外下著淅瀝小雨,我坐在電腦前,在檯燈光芒溫暖的籠罩下靜靜地回憶著那些退色舊事……
  關於童年的記憶,最深的就是除夕晚餐。
  在我印象里,除夕的天空總是那種親切的陰冷灰白,隨著暮色漸漸低垂,大街上行人愈來愈少,家家戶戶忙碌準備著豐盛的晚餐,有人已經開始放起鞭炮,空氣里洋溢著火藥香和濃濃的年味。到了天色全黑的掌燈時分,熱氣蒸騰的雞鴨魚肉和冷盤美酒已經擺滿了偌大的圓台桌面。全家人在歡笑聲中圍桌而坐,開始了饕餮大嚼,從街上傳來的迎新送舊的爆竹聲,更增添了除夕那份喧鬧和溫馨。
  然而光陰的飛逝,使得兒時的情景變成了模糊的鏡頭,那些美味菜肴也成了朦朧的影子。
  惟有跟隨母親品嘗的那盤蝦仁,卻總是清晰地印記在腦海里,在時空的變換中仍然栩栩如生。
                 
  那是初秋的夜晚,父親出差在外。一向節儉的母親突然帶我外出吃夜宵。
  母親牽著我的手,穿小巷過大街。街道上,路燈昏黃人影稀落。秋夜的清風有點涼,我依偎著母親,母親的體溫使我感到溫暖。那股緩緩的母愛暖流,一直流淌到我的心靈深處。
  位於杭州繁華地段延安路上的「天香樓」是家名牌老店。母親帶我上了二樓,選了一張靠窗的桌子。店裡食客稀少,很安靜。母親點了一盤炒蝦仁和半斤紹興黃酒。不一會,一大盤飄散著香氣的炒蝦仁和熱酒被端上了餐桌。只見那蝦仁油潤光澤潔白如玉,其間還夾著幾葉碧綠的茶葉。
  母親注視著饞涎欲滴的我,用湯匙盛滿了蝦仁放到我碗里,並示意就這樣大口地吃,關切的眼神里充滿了慈愛。我大口大口地吃著鮮美滑嫩的蝦仁,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佳肴。
  我始終忘不了那盤香氣撲鼻的蝦仁,忘不了那個秋夜裡冷清的大街、昏黃的路燈、安靜的餐館和母親關愛的眼神。
  長大後知道,這就是杭州名菜「龍井蝦仁」。
  但是,我再也沒有品嘗到如此美味的蝦仁。
                 
  自龍泉調回杭州后,每天上下班我都騎車經過西子湖畔。
  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雨雪,每當婀娜多姿的西湖倩影映入我的眼帘,心裡總會湧起一種歡喜、一種欣慰。那時候,在市醫院工作的同事們相互之間關係非常融洽,整個科室宛如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每當春暖花開的季節,科室就組織去名勝景點集體踏青。大家騎著自行車,歡笑喧鬧在青山綠水之間。
  那一年郊遊,我們選擇在樓外樓吃中飯。
  杭州人有「城內天香樓,城外樓外樓」之說,「天香樓」和「樓外樓」都是著名餐飲老店。
  「樓外樓」,坐落在孤山南麓景色清幽的里西湖之畔。餐廳臨湖,靠窗的位子能飽覽秀麗的湖光山色,湖水與餐館相隔的是一條綠蔭婆娑的柏油馬路。
  西湖醋魚,是樓外樓的一道招牌名菜,據說乾隆皇帝都曾吃得讚不絕口。其用料講究,魚是從西湖捕來的鮮活草魚,醋是用入口酸味不重而香氣濃郁的陳年老醋。
  同事們點了很多菜,兩大盤西湖醋魚是眾望所歸的主菜。
  面對著春意盎然的西湖,置身在花香鳥語之中,邊呷著醇香撲鼻的紹興加飯酒,邊品味那鮮嫩滑潤的魚肉和酸甜香稠的汁水,歡聲笑語之中大家吃得嘖嘖連聲,滿心歡暢。
  由味覺、視覺和聽覺組成渾然一體的美妙享受,使我們流連忘返在「山外青山樓外樓」。
                 
  對於美味珍饈,我了解甚少。所知者,不過幾道家常菜而已。
  在中醫研究院期間,曾與父親閑聊,為自己尚未品嘗過魚翅海參等名貴菜肴而遺憾,不料父親聽后哈哈大笑,不無揶揄地說,那晚學習針灸的美國醫生在劉庄宴請帶教老師,我們不是都吃過了嗎?你怎麼就食而不知其味呢!
  杭州劉庄,當年是中央首長和外國元首來杭居住的賓館,並不對外開放。尋常百姓只能在湖上泛舟時遠遠眺望。它坐落在西湖的西面,三面臨湖、一面靠山,以其環境優美建築精巧,而冠居西湖之第一名園。
  美國醫生消息靈通,在學習結束時,提出要在當年毛澤東、周恩來宴請外國元首的劉庄請客吃飯,於是,就有了在劉庄品嘗名貴珍饈的經歷。
  但是我對那次宴會的印象非常淡薄。只記得寬敞的餐廳、高大的落地窗帷和厚軟的紅地毯,餐廳里沒有其他顧客,僅擺放了我們訂餐的兩台大圓桌。服務員輕手輕腳地端盤上菜,醫生們不苟言笑地吃喝,偶爾低聲言談客套幾句,整個餐廳的氣氛過於寧靜而顯得有些壓抑。
  菜肴都是些小巧精緻的美食,大多不知名目。
  有道菜是每人一個陶瓷蟠桃,待服務員掀開蓋子,才知道只是一盞魚羹。
                 
  其實,食物的名貴與否,與味蕾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歡愉並不成正比。
  使我念念不忘的家鄉菜,大多只是普通家常菜而並非名饌大菜。母親「葷菜素油炒,素菜葷油炒」的炒菜法,即使一盤炒青菜也是那麼油香撲鼻美味可口。
  記得每年開春,餐桌上常有一碗名為「腌篤鮮」時鮮菜,用春筍、鹹肉和鮮肉放在一起燉成。母親說春筍絕對不能用冬筍代替,否則就會口味大減。那時候,老家的餐廳門窗正對著庭院,吃飯時可以看見院內的香椿樹已綻放出一片片鮮綠的新芽,春光明媚的空氣里蕩漾著一股清新醉人的花草香味。一家人熱鬧快活地圍桌吃飯,父母不時笑呵呵說著話,兄弟姐妹們咀嚼著浸透肉汁的鮮嫩春筍和鹹淡可口的肉塊,彼此愉快的神情溢於言表,不知不覺之間都已吃得飽嗝連連。
  人生流水,盛況難再。這人世間還有什麼美食,比家裡的美味菜肴更能咀嚼回味的?
  鄉愁是一種因時空差異產生的懷舊情緒,對家鄉菜的殷殷情思蘊含了對歲月、人物、情景的眷戀。於是,家鄉的食物變得更加香甜誘人。
  記憶中的美食,才是真正的美味。
                 
  美食不一定是熊掌魚翅製成的昂貴食物。路邊攤販的小吃只要喜歡,亦可稱為美食。
  家鄉杭州的蔥包檜兒和油墩兒,就是價廉物美的風味小吃。
  蔥包檜兒是用春卷皮裹上油條和蔥段,在平底鍋上反覆壓扁,直至烘烤到金黃色,再抹上辣醬或甜醬即成。油墩兒是用蘿蔔絲等摻和了麵糊盛放在帶著細長杆子的扁形白鐵小圓罐里,再在油鍋里炸至黃褐色。蔥包檜兒香味鮮美,油墩兒鬆脆可口,兩者都是受人歡迎的美味小吃。
  去年有朋友自巴黎來,一起去咖啡館吃早點,我們點了牛奶沖咖啡和西班牙油條。朋友邊吃著西班牙油條,邊連聲讚歎西班牙比法國吃得好,緣由居然就是因為西班牙有油條!儘管西班牙油條的口感與家鄉的燒餅油條相去尚遠,但在遊子的眼裡,它畢竟是一種類似家鄉口味的食品。
  遠走異域他鄉之人都有著極其珍貴的一種味覺審美,那便是味蕾中難忘的家鄉吃食。
  正如梁實秋所說,「現在,火腿、雞蛋、牛油麵包作為標準的早點,當然也很好,但我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才接受了這種異俗。我心裡懷念的仍是北平的燒餅油條。海外羈旅,對於家鄉土物率多念念不忘。」當年人在家鄉時,一切都是那麼平凡。如今家鄉成了朦朧的背景,卻又變得如此珍貴。
                 
  對於故鄉的眷戀往往源於童年時感官的歡樂記憶,而吃,是童年記憶中最深刻的部分。
  按林語堂的說法:「美國人對山姆大叔的忠誠,實際是對美國炸麵包圈的忠誠;德國人對祖國的忠誠實際上是對德國油炸發麵餅和果子蛋糕的忠誠。」如此說來,琳琅滿目美味可口的中餐,又怎能不叫中國人――尤其是海外遊子對故國家園忠誠呢?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最想家的日子就是過節的時候。
  想家,也就是想念家裡的飯菜,想念家裡的那一口味道。鄉愁是一種習慣,就像吃慣了家裡的豆漿燒餅油條,就難以適應西方的牛奶麵包一樣。鄉愁也是一種記憶,縱然流浪異域多年,但家鄉的小橋流水和美味佳肴卻是永遠不會忘懷。
  人的一生離不開記憶。隨著歲月的流逝,一些原來以為很重要的事已經變得不再重要,而原來並不覺得重要的事卻在記憶中不斷閃爍著瑰麗的光華。
  時值年底,馬德里的大街主道上又懸挂起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店鋪里人流匆匆,西班牙人忙於採購食品禮物,準備著他們的聖誕晚餐。
  身在異鄉為異客,我又回味起家鄉菜的美味。回味一種味道,就是咀嚼一種鄉愁。
  家鄉菜,在我記憶里永遠散發著誘人的香味。 [/INDENT]
不經憂患,詩賦不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12-22 23:05 | 只看該作者
「人生流水,盛況難再。這人世間還有什麼美食,比家裡的美味菜肴更能咀嚼回味的?
鄉愁是一種因時空差異產生的懷舊情緒,對家鄉菜的殷殷情思蘊含了對歲月、人物、情景的眷戀。於是,家鄉的食物變得更加香甜誘人。 記憶中的美食,才是真正的美味。 」

又到了想家的日子。。

祝西樓大哥節日快樂,新年好。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366

帖子

23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4
3
 樓主| 西樓尋夢 發表於 2005-12-23 02:17 | 只看該作者
祝影兒妹妹聖誕快樂!
並向可親的新老朋友們拜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3: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