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你為什麼如此生氣?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12-13 06: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何懷宏

  習慣於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實質上是一種弱者的心態,是一種習慣於抱團、而不習慣於做一個獨立負責的公民的心態。


二十年前,龍應台在台灣寫過一篇《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呼籲人們看到損害公益、破壞環境的事情應當生氣,不再沉默、不再逆來順受,而是積極地行動起來,包括把自己的生氣大聲地向損害者、向社會、向執法機構說出來。

我贊成這種「生氣」,這是走向公民社會的必具一步,甚至可以說這是使這樣一個社會保持健康活力的蓬勃「生氣」,這種「生氣」和理性結合起來,將給社會帶來有益的結果,它也體現出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和負責任的態度。但今天我想談的是我們行為的另一面,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易怒和生氣的另一面,甚至可說是「暴戾」的一面,它不會給社會帶來任何有益的結果,包括對施暴者本人。

我們在街頭巷尾不難看到這樣的情景,雙方初則惡語相向,繼則拳腳相加,其憤怒似乎不「見血」甚至不「見屍」就絕不罷手,而究其因則常常只是一件小事。

今年11月8日,溫州靈昆中學的一個學生因為在課堂上吵鬧,被校長叫去批評,據說打了他一個耳光(其實說法不一),這個校長後來應家長的堅持,陪孩子到醫院去檢查而結果正常,11日又主動到學生家裡家訪,竟然被這個學生的父親當著孩子的面、且不顧孩子的阻攔而狂怒地將校長殺死。據說,這個殺人者幾天前妻子剛離開了他。此前,福建還有一個年輕病人因為慢性前列腺炎久治不愈,也遷怒於給他看病的一個中醫,竟然跑到門診部將其砍傷之後、又一直追到計程車前將其殺死。

今年稍早些日子,一個北京的警察到太原去,在紅綠燈前和一個太原的警察拌了幾句嘴,這個太原的警察覺得咽不下這口氣,竟然找了一些人,將這個北京的警察活活打死。再早一些年,曾有一個北京的女出租汽車司機,因為在單位里要被扣發30元獎金,交涉未果后,一時心情壓抑難平,竟開車沖向人群,撞死撞傷多人。事後,女司機痛悔萬分,只求一死,並留下遺言捐獻自己的器官。不久之前,在懷柔,一個下午騎著自行車帶著女兒出行的農民,因和一輛卡車發生交通爭執,到派出所處理時又懷疑對方打電話走了後門,傍晚就去開車撞車撞人,結果又上演了類似的悲慘一幕。

那為什麼要這樣暴怒?

有什麼事情不可以好好說?

退一萬步說,如果對方真的罵你了,你也可以罵她幾句;甚至對方真的打你了,把你逼急了,你實在忍不住了,也打她兩下;但為什麼上來就使出致其死命的一招?

從這些暴力事件的起因來看,有的出於無端懷疑、有的本是正常爭議、也不排除有的可能是受到了不公的、但仍非需要立即使用暴力來正當防衛的事情。而從施加的對象來說,有的是針對自己爭執的對象,有的卻純粹是以暴力泄憤而殃及無辜,結果是無一例外的流血和死亡。我們觀察這些暴力事件,可以明顯地感到在事件的原因和後果之間,是多麼的不相稱!而在這兩者之間,則是一種「暴戾之氣」在運行和推動。

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感到一種無形的「戾氣」之浸染,它們並非只是發生在某一特殊的地方、某一特殊的群體之中,而是發生在不少地方、不少行業、不少人群之間。我們且不說有一種「戾氣」甚至也許滲入了我們的血液,它至少已經潛藏並瀰漫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易驅除,而其中相當多一部分只是由於遷怒和泄憤。我們自己經常是這種氣氛的受害人,但有時也可能是它的推波助瀾者或冷漠的旁觀者。



發怒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試圖以暴力來宣洩自己的怒火,用暴力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這種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的習慣,實質上是一種弱者的心態,是一種習慣於抱團、而不習慣於做一個獨立負責的公民的心態。說到底,這還是一種在「臣民」與「暴民」之間迅速變換的同一心態的殘留。一個走向現代法治的社會的公民,遇有糾紛,應當平心靜氣地申說,遇有不公,應當理直氣壯地生氣,努力堅持理性的交涉和法治框架內的鬥爭―――雖然這在法治不健全的情況下很不容易,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堅持這樣做,而如果許多人都來堅持這樣做,事情慢慢也許就會變得比較容易。而如果我們向另一條只是發泄怒氣的路上走,則法治之路將會更加遙遠。準備法治框架內的鬥爭吧,那更需要勇敢、堅強、熱血,還有堅韌和耐心。我們若逞一時之快就可能帶來永久之痛,而且,如果事情並不是那樣嚴重或牽涉原則,我們也不妨學學古人那種和解的精神,恕道的精神、「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精神。

的確,人是有七情六慾的,人並不是不會生氣的。客觀上說,如果民氣有壅堵或壓抑之處,還應該考慮有制度性的舒解和釋放之道,但主觀上我們也要考慮什麼是健康的「生氣」,而且,即便是健康的「生氣」,也應考慮一個恰當的出口。

產生這樣一種「戾氣」自然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人性、歷史和時代。奧地利行為學家洛倫茲認為,人性中存有攻擊性的原始本能;而在中國歷史上的某些轉換時代,也有過「戾氣」張揚的時代;20世紀的世界經歷了許多暴力和流血,強調「中和」的一支文化傳統曾遭中斷,甚至有一兩代人可說是在一種崇尚暴力的文化熏陶下長大的。我們主觀上不習慣於用法律解決糾紛,也常常是因為客觀上很不容易。但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如果要有效地保護我們的生命和尊嚴,只能走法治一途。

無論如何,我們應當努力認識和抑制這種「戾氣」,這不僅是為了使社會長治久安的法治建設,也不僅是為了珍惜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同時還是為了保持自己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公民的基本尊嚴和格准。 (作者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11

主題

312

帖子

7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2

積分
70
沙發
cxmmy 發表於 2005-12-13 15:1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法律是有錢人用的,
窮人你就當奴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0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3
3
益蟲 發表於 2005-12-21 17:54 | 只看該作者
我上哪兒找法律保護自己,國外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2: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