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放軍多彈頭導彈玄機太多 日本無法攔截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5-12-21 09: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資料圖:中國已經公開披露的各型彈道導彈 日本媒體炒作我軍多彈頭彈道導彈「性能突出」,這背後是否另有原因?

  據日本《產經新聞》12月15日報道,日美兩國將花費3000億日元的費用,共同開發下一代攔截導彈,目標直指中國。儘管這種被稱作新型「標準3」(SM3)型導彈預計9年後才能亮相,但在日中關係嚴重僵持的大氛圍里,這一消息的爆出無疑增添了東亞政治中的對抗意味。

  日媒體稱新導彈很厲害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12月15日下午在首相官邸召開安保會議,正式宣布了與美聯合開發新型「標準3」型導彈的決定。《產經新聞》對所謂的「下一代攔截導彈」的性能做了詳細介紹,稱這是為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驅逐艦配備的一種新型攔截導彈,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射程增遠,二是具有高精度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新型導彈的直徑將從現在的34厘米增大到53厘米,能夠防衛的範圍將比舊型攔截導彈增加一倍以上。這種導彈還能夠較準確地從來襲的多個彈頭中,分辨出用於干擾攔截的假彈頭。

  為什麼要造這樣一種新導彈呢?報道直言不諱地指出,現在日本擁有的「標準3」型攔截導彈可以攔截朝鮮發射的射程為1300公里的「勞動」彈道導彈,但是要攔截中國正在開發中的射程為1800至25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就很困難,而且中國的這種導彈可以實施多彈頭高速發射。

  「標準3」型導彈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海上攔截導彈,而改進后的「標準3」型威力更大。日本正在美國的幫助下建立兩級導彈攔截體系。第一級是指日本的戰略預警系統在發現來襲導彈的情況下,將命令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驅逐艦發射「標準3」型導彈進行海上攔截,使來襲導彈在飛行中段被摧毀。若第一級不成功,將進入第二級攔截階段,即用「愛國者3」型地空導彈對來襲導彈在其飛行末段實施攔截。由此可見,新型「標準3」型導彈將在美日的導彈防禦系統中充當「先鋒」的作用。

  不過,軍事專家指出,儘管日本媒體列出的數據非常詳細,但導彈造出來的時候什麼樣,現在誰也說不準。據《產經新聞》報道,共同研究開發工作將於2015年左右才結束,也就是說這一新型導彈至少要9年後才誕生。

  日本為何高調宣傳

  一種9年後才能造好的導彈,為什麼日本媒體要這樣高調地宣傳呢?分析人士認為,媒體配合著官方這樣做,首先表達的信息就是對周邊有導彈國家的一種威懾。尤其媒體在報道中把目標直指中朝,意思很明確,就是說你們有導彈,我們不怕。這與日本右翼近年來不斷拋出朝鮮會向他們扔導彈,中國會在哪天「入侵」的「假想」是一脈相承的。專家指出,日本此舉必將進一步刺激地區局勢,為中日關係再設新的障礙,對東亞的和平與穩定都將帶來負面影響。

  日本這次又把軍事動作的矛頭指向中國,已經一點都不奇怪了,在過去的四五年裡,它正是在炒作中國威脅論的叫嚷聲中,塑造著右傾的輿論環境,不斷給自己的軍事擴展尋找牽強的借口。近年來,日本的防衛白皮書幾乎年年都要寫「中國擁有的中程彈道導彈」,其中多少枚「射程遍及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而且正從什麼型號向什麼型號過渡等等。類似的指責還有「中國海軍艦船近年頻繁出沒日本近海,同樣對日本安全造成威脅」。日前,民主黨代表前原誠司還跑到華盛頓去渲染「中國威脅論」。前原在美國的演說中強調「中國的軍事力量對日本是現實的威脅,必須採取毅然決然的對策來遏止中國的膨脹」。為了應對這種威脅就必須修改憲法,允許日本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總之,日本在竭力營造這樣一種氣氛:由於中國等周邊國家的存在,日本的安全岌岌可危。然而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日本的軍費開支是中國的1.62倍,軍人人均軍費開支是中國的15倍,而日本領土只有中國的1/25,人口是中國的1/10,日本維持如此龐大的軍費開支,目的何在?

  軍事分析家指出,在海軍和空軍方面,日本自衛隊力量較強,但是在導彈方面,由於日本一直依靠美國的反導系統,讓日本很多右翼人士感到「缺憾」,而「共同開發」從來就符合日本軍事發展的心理。

  日本如此熱心與美國研發反導系統,也有利用研發過程,促進日本尖端技術進步的目的。冷戰後,日本在航天火箭、衛星和信息技術方面的表現並不好,今年中國神六上天後,日本一直有人宣揚,如果日本在這些領域再不奮起直追,很可能會永遠地落後於中國。這當然不是鷹派的小泉內閣所願見的。因此,從小泉個人來說,他也希望能在明年9月任滿之前促成此事,以推動新世紀日本軍事高新技術發展。

  更為關鍵的是,此舉可以促進美日軍事一體化,為日本走上政治和軍事大國鋪路。實現「大國之夢」是日本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目標,通過與美共同建設導彈防禦系統,增加了其在參與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以及台海一旦爆發危機時的政策選擇,更可對中國形成牽制的態勢,為其在地區間爭奪經濟和政治利益提供武力後盾。

  美國讓日本學「造血」

  另一方面,美國同意與日本聯合開發在國家安全防禦方面極為敏感的新型攔截導彈,也表明了日美同盟合作的實質性深化。在建立之初,日美同盟是單向的,主要是美國負擔日本的防務。冷戰後,日美同盟的雙向性越來越明顯。日本通過修訂「新法」,強化了對美軍的「支援」,並堂而皇之地派兵伊拉克。在裝備方面,也已經掃除了法律的障礙。2004年12月,日本修改了所謂的「武器出口三原則」,確定日本向美國出口武器不在禁止之列,為日美合作研究武器、相互出口武器零件開了口子,日美在軍事研究上的合作也隨之加快。

  此次日美確定研發導彈防禦系統的費用分擔,也是兩個月前,日美就駐日美軍整編達成一系列協議之後的又一動作,表明了美國強化與日本合作的決心。此前,日本擔心若日方負擔的費用較高,國內會有反彈。15日公布的數字顯示,日方僅負擔總共約30億美元費用中的1/3。這樣的話,日美聯合研發反導系統在日本國內幾乎沒有阻力。對於美國而言,利用日本制衡中國在東亞日益提高的地位,不僅要向日本「輸血」,賣給它先進的武器,更重要的是增強日本的「造血機能」,也就是日本的研發能力。日本的三菱重工等在軍事研發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美國也想通過與日本的合作增強自身的軍事技術能力;同時,研發耗資巨大,美國有點力不從心,也需要日本雄厚資金的支援,因此雙方一拍即合。

  近來,日美兩國的軍事合作確實動靜不小。除了聯合開發導彈防禦系統之外,兩國還共同開發了日本航空自衛隊使用的F2戰機,並計劃在日本各地部署各種預警雷達。

  攔截導彈仍有技術鴻溝

  今年6月,日本修改了《自衛隊法》,其中有一條就是為了給日本實施「導彈防禦計劃」做鋪墊。該法授權防衛廳長官,在遇有導彈來襲的緊急狀況時,可無須等待首相和內閣批准,直接下達命令攔截來襲導彈。這大大降低了導彈防禦使用的門檻,也使得日美合作開發新型攔截導彈成為周邊國家的現實威脅。

  不過,軍事專家認為,儘管日本政府對建設導彈防禦系統信心百倍,但仍存在一些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比如,攔截以每秒4公里高速飛行的朝鮮「勞動」導彈的技術還沒有開發出來,而且全天候保護整個日本領土也不現實。日本防衛廳曾宣稱,從理論上講,兩艘「宙斯盾」驅逐艦就可以為全日本提供足夠的防禦能力,但實際上,由於受到後勤的限制,即使一艘「宙斯盾」驅逐艦一次出海一個月也不可能。也許日本真正需要改進的並非導彈技術,而是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和與鄰國的關係,為整個地區創造和平的氛圍。東亞沒有人威脅日本,從歷史到今天,這個地區咄咄逼人的角色一直是日本在扮演,現在的問題是:它還要這樣扮下去嗎?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張莉霞 本報特約記者 左漸曉 趙新

  來源:環球時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