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總理逝世后骨灰盒擺在台灣廳是誰的決定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t 發表於 2005-12-17 1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眾所周知,敬愛的周總理在解放前後都一直是位極其出色的統戰工作者,如他積極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統區長駐虎穴置生死度外,給許多國民黨人士都留下了極佳的印象,北京談判還留住了張治中等人;又如他解放后對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可謂嘔心瀝血,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牽掛著在台灣的老朋友乃至當時台灣領導人蔣經國的情況怎麼樣。只是十分遺憾的是,總理還未能親眼看到「春風終解千層雪,海水猶連兩岸心」那感人肺腑的情景便已與世長辭,使神州大地一時沉浸在空前乃至絕後的悲痛之中。

一、總理少年時作的一首不多為人知的詩「吾儕爭見九州同」

說起總理對統戰事業的熱忱與關注,最早自然是可追溯到他童年時在瀋陽東關模範學校就讀期間對校長提問的那句擲地有聲的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後來他的一生都是在為此宏偉諾言而實踐,所以統戰事業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分。十九歲時,總理為求真理東渡扶桑,更是在其充滿豪情的「大江歌罷掉頭東」一詩中立下了「邃密群科濟世窮」的壯志,縱觀總理生平,實絲毫無愧於此抱負。

不過總理與統戰事業最有直接關聯的一首詩作只怕就不是很為大家所熟悉了。慕周曾經將周總理侄女、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社原副社長周秉德主編的《周恩來詩聯集》從頭至末拜讀,此書可稱收錄總理詩作最全的版本了,但讀完我還是覺得並不齊全。於是,我又翻閱了許多資料,最後終於在《黨的文獻》1993年第6期有所發現,據該期上秦九鳳的文章交代,周恩來年少時曾模仿陸遊的《示兒》寫過一首絕句:「戰火洗劫萬家空,吾儕(「儕」義為同輩,同類的人)爭見九州同。華師盡掃列強日,捷書飛傳告鰲翁。「(鰲翁指何鰲峰,是周恩來當時結識的一位愛國人士。)此詩為《周恩來詩聯集》所未收錄。

大家都曉得,陸遊詩中的「九州同」指是便是國家的統一,總理的詩亦如此。不過總理少年時所處的時代乃是列強環伺、軍閥割據之民國,所以其詩中的「九州同」自當不止於國家統一之涵義。且說詩中的「同」字,同,即大同,原指儒家宣揚的理想社會,《禮記》的《禮雲》中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此亦為孫中山先生畢生推崇與宏揚的精神,可見總理少年時即與國民黨的創始人有了共鳴,這對於其後來的統戰工作應該是有影響的。當然,總理後來成為了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故其詩中的「九州同」可以引申為在中國建立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人人自由平等的共產主義社會。這才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窮其一生所執著追求的目標,雖然他們已經逝去,但我們仍當為此前赴後繼。誠然,共產主義不可能一促而就,為了實現它,我們一定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從現在的建設和諧社會做起,循序漸進地去努力去奮鬥。對此,總理給我們做了極好的榜樣。

二、總理逝世后骨灰盒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安放了一夜是誰的決定

對於這個問題,研究黨史學的專家學者中存在著兩種觀點。即一種認為是總理在臨終前要求把他的骨灰盒擺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另一種則認為是總理夫人鄧穎超深知他期盼祖國統一的心愿,所以將總理的骨灰盒人民大會堂台灣廳安放了一夜。

有關前一種說法,可參見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黨史作家袁小倫所著的《周恩來與蔣介石》一書第八章最後一頁,其云:
「1976年元旦過後,周恩來病情仍在惡化,生命垂危,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生養哺育他的祖國大地上。他要求在撒骨灰前,把他的骨灰盒擺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周恩來在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祖國統一大業,殷切希望台灣與大陸早日實現統一。
「1月8日,周恩來的心臟停止跳動,噩耗傳來,神州大地,淚流成河。他受到人民的懷念、哀悼、愛戴和崇敬之深,為現代中國史上所僅見。」

有關后一種說法比較普遍,各個有關總理的傳記等均有交代,茲不贅述。只是對於這種說法,我曾經向總理的侄女周秉德委員和侄子周秉鈞先生做了求證,他們給了我一致的答覆,即正是「總理夫人鄧穎超深知他期盼祖國統一的心愿,所以在把將總理的骨灰撒在生養哺育他的祖國大地上之前,將骨灰盒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安放了一夜。」對此,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周恩來紅相冊》里收錄有相關的圖片資料,大家可以參閱。

慕周以為,其實無論是總理生前的遺囑所要求的還是畢生與他相濡以沫的夫人鄧穎超的決定,都同樣體現了總理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期盼,也都同樣值得我們深切懷念並繼承總理的遺志。雖然我們不敢妄言自己可以促成祖國早日統一,但我們一定會遵照總理的教誨與遺囑,「把我們的我們要把我們的黨搞好,把軍隊搞好,把人民生活搞好,這樣,無論是對祖國的統一問題還是任何國際風雲,我們都會立於不敗之地。」

三、結語

總理的在天之靈啊,請您放心,在您與世長辭這三十年來湧現出的中國年輕人依然會聽從您的諄諄教誨「志於學、勤於問、敢於闖」,勇往直前地爭當建設和諧社會的先鋒,同樣,當前的中國人民一定會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以您「求其在我」的理念致力與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的實現!

總理啊,2006年1月8日就是您逝世三十周年的忌日了,我們不僅會用文字、語言、淚水和鮮花來懷念您,更將以悟時的精神、務實的行動來作為對您最好的紀念!

總理啊,雖然我們並不迷信,但還是虔誠地願您的在天之靈保佑海峽兩岸早日實現統一,中華民族一定完成復興!
沙發
mahoupao 發表於 2005-12-17 10:45 | 只看該作者
其實無論是總理生前的遺囑所要求的還是畢生與他相濡以沫的夫人鄧穎超的決定,都同樣體現了總理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期盼,也都同樣值得我們深切懷念並繼承總理的遺志。

馬後跑跑  泡炮馬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7: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