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郎咸平只憑財務方法指東打西 為何就能每打必中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12-10 1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郎公確實非常可憐,他對內地企業的問題屢說屢中,得來的不是「技藝高超」的表揚,而是一波又一波的批評。先是企業家在各種場合下指責郎公,後來則是經濟學家集體批評郎咸平。近期,批評郎公的文章又開始抑起一波高潮。我不是郎公的崇拜者,也不是他所有理論的支持者。但是對一些基礎理論還是比較了解的。




   



  2005年12月09日《第一財經日報》一篇文章說郎公的招術實在不怎麼的。該文作者認為:「郎咸平先生言談之間經常對中國內地企業家指手劃腳,總還有令人覺得失之極端和偏頗之處。郎先生對美國或許比較了解,但他顯然在對中國內地企業的認識上存有太多缺陷。香港的明星盡可以在內地一展身手和才藝,但研究企業的郎教授則要格外慎言。」

  作者比較傾向於表述,中國內地企業情況比較複雜,絕非僅僅憑藉一套簡單的財務方法就可以「指東打西」。他舉了個例子,說是深圳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老總出差買打折的飛機票,郎先生會大加欽佩。因為企業家首先把社會配置給企業的資源、國家的資產經營好,要創造好的利潤,其次(就是指買打折機票的事)才是別的。所以他的意思就是郎公的說法比較偏激。

  他這個道理表現看起來很有意思,企業家只要把股東交給的資源經營好,創造好的利潤,而成本(買打折票的事)卻不是特別要緊。熟悉商業理論的人都知道,當前企業競爭有兩大路徑,一是降低成本(low cost),另一就是差異化經營。而對於中國內地而言,大多數企業做不到標新立異,就只能走成本領先的道路,這也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的一條硬道理,雖然有各種指責,但是事實也證明,我們企業創造好的利潤屢試不爽的方法是降低成本,因此郎公對買打折機票一事表示讚賞,我認為是非常了解中國的實情,而不是去說個空話,諸如「創造好的利潤」,而這完全是個結果,不是一種路徑的指導,說了白說。

  同時該文作者認為,中國內地企業家需要悉心的愛護,這是國家利益。這句話我也贊成。但是,這種「悉心愛護」到底怎麼界定,我真覺得一頭霧水。從外國的評價來看,我們現在的各種制度設計已經有重商主義的傾向,因此一些國外的商人都喜歡來中國投資,這種超普通國民的待遇讓他們過足了「皇帝癮」。從我的理解來看,愛護其實就是用法律來保障企業家的合法權益,而這方面普通公民也同樣需要。之於該文作者是否要表達一種超法律的訴求,甚至用中國企業家創造業績來進行「抵罪」,我不得而知。但是郎公所批評的顧君已經走在被刑事指控的道路上了。

  其實,許多人都明白,獲取國內一些企業的信息比國外同類企業還難。《財經》雜誌之所以這兩年受關注,就是因為他們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獲取並公開一些本來就應當公開的信息。這是非常不正常的。因此,從經濟學來說,郎公建立一個模型(model),然後用此模型去衡量許多企業的業績,我認為從方法論上是無可指責的。而且現在也沒人披露和確證郎公曾經收受過哪方的賄賂。因此,郎咸平的做法本來就是「書生」理該做的事。不管郎是大陸人還是香港人,我覺得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大陸許多經濟學家比較關注經世致用,而沒有批判精神,那郎公充當「第一人」還真委屈了他哩!

9

主題

714

帖子

15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洋博士(十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1
沙發
karlsql 發表於 2005-12-12 02:23 | 只看該作者
當你審查一個企業的時候,首當其衝的難道不是財務方面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mahoupao 發表於 2005-12-13 08:30 | 只看該作者
我不是郎公的崇拜者,也不是他所有理論的支持者。但是...佩服這個學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4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5-12-13 09:57 | 只看該作者
1、一個不看報,不上網,不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只有一點會計知識、只憑幾張財務報表,是不可能對國有企業改革發表真知灼見的。

2、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的歷史沿革、國家宏觀政策走向、歷史債務的妥善解決、閑置資產的處理、資源的優化配置、冗餘職工的安置、企業治理結構的調整、新領導班子人選的物色、企業內部制度的規範、企業發展戰略的重構等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單靠激情和牢騷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3、國有企業的改革,「國退民進」的方向決不能有絲毫動搖。國有企業必須堅決、徹底、完全的從一切競爭性領域儘快退出。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問題,不是改革力度大了,而是改革不徹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根本問題是所有制改革。只有明晰產權,企業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責任人去經營。朗先生所標榜的國有企業可以搞好的範例,幾乎都是目前的壟斷性企業,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石化、中石油以及市政方面的自來水公司、煤氣公司……,恰恰是這些企業,成為群眾意見最大、問題最多的企業。只有打破壟斷,國有企業改革才有希望。

4、民營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一個地方民營企業發展了,經濟就能夠發展,老百姓的收入就能夠迅速提高。浙江的發展道路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5、憤青不能救國。朗先生現在已經忘乎所以,口無遮攔,不少話已經相當離譜。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朗先生就會走到他的反面。謂予不信,拭目以待。[/SIZE][/COLOR]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mahoupao 發表於 2005-12-13 11:30 | 只看該作者
本人無意挑戰針對郎咸平的批評言論,只有3點不同的看法:
1.一滴水能知春夏秋冬.幾張財務報表足以表達企業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2.政府必須掌控戰略資源性的國有企業,必須堅決維護其壟斷地位.
3.一般性質的國有企業,包括所有權的轉移,均可由市場決定.

馬後跑跑  泡炮馬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6
mm021 發表於 2005-12-13 22:35 | 只看該作者
大陸許多經濟學家比較關注經世致用,而沒有批判精神,那郎公充當「第一人」還真委屈了他哩!
=======================================
哈哈,太經典了。

關於「國退民進」和其中「民」到底代表什麼「民」,並不是最大的問題。問題在於採用的手段是否合法(不是誰出的什麼條例,而是共和國憲法)?
紫 徐 東 來

笑世間可笑之人,鳴天下不平之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1: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