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敬璉稱既得利益集團和貧困群體可能反對改革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12-13 14: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報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潘圓) 「什麼人可能反對改革?一個是既得利益集團,一個是貧困群體。他們可能在反市場體制上結成聯盟。打著彌補市場缺陷的口號,大眾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會就此改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今天在《財經》雜誌2006年年會上,出人意料地用這一段話來結束自己的主題演講。

  一向以理性著稱的經濟學家因何動了感情?吳敬璉言語間隱含著深深的擔憂。日前


   



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收入不平等有兩個可能的來源:一個是機會的不平等,一個是結果的不平等。目前中國社會貧富懸殊,主要來自機會的不平等。他解釋,就像貪官污吏通過盜竊公共財產,通過買官賣官,很容易就成了千萬、億萬富翁。但現在好像集中注意的是結果的不平等,於是就要限制國企經理的最高薪酬,對一般的富人征高額稅等等;還動不動就要「向富人開槍」。這種說法和做法不但沒有抓住要點,還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後果。貧富懸殊,是腐敗、是用權力換取收入,即權力尋租造成的。」

  事實上,貧富差距的擴大正成為許多政策權衡的焦點。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國企MBO的「放與收」等等,這些爭執的背後隱藏著同一個問題:當貧富差距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時,是通過扶持弱勢群體,加速深化改革,解決市場經濟中的不公平現象,還是走平均主義的老路?

  在改革開放20多年後,在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貧富差距加劇,增長方式粗放,發展不平衡等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已到了必須解決的關頭。如何破解這些矛盾?是走回計劃經濟的老路,還是深化改革、繼續走市場經濟的道路?這決定著億萬人的命運,也考驗著政府的智慧、經濟學家的良心。

  吳敬璉為解決這些問題開出的藥方針對著12個字:「增長方式、市場機制、政府職能」,而轉變政府職能是破解矛盾的支點。他指出,「目前政府職能錯位相當普遍,一是越位,二是不到位。不該管的管;應該管的,管得不夠或沒管好。看得見的手壓住了看不見的手。」

  吳敬璉不贊同為考慮改革成本而放慢步伐的做法。「改革當然要付出成本,從過去的經濟結構調整到新的經濟結構當然是有成本的。但不改革也要付出成本。因為舊的價格機制應該市場化,但沒有市場化,給我們很多錯覺。」

  他分析,「電解鋁為什麼上得這麼多?重要原因是供電價格。90年代給電解鋁企業優惠的電價,客觀上起到了誤導企業的作用。」電解鋁企業表面賺錢,但如果考慮資源消耗的實際成本,是賠錢的。「改革不能太快,但改革太慢,成本也很高。像這樣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地虧損,也不行。」

  他說,制定九五計劃時就提出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但轉變的結果不如人意。以至我們每一次經濟加速發展,保持9%以上的增長率,但很快就出現資源緊張,經濟過熱。主要原因是有四個方面的問題。其一,各級政府在土地、信貸等資源配置中仍然有過大的權力。其二以GDP增長為主的政績標準。其三,財稅收入的增長主要依靠生產型增值稅。其四價格扭曲。

  「高度扭曲的土地、水、信貸資源都是行政定價過低,引導經濟活動的參與者以浪費資源的方式提高增長率。」因此他認為,轉變增長方式的關鍵是:將以行政配置為主導的資源配置方式,變為以市場為主導的資源配置方式。`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沙發
mm021 發表於 2005-12-13 22:17 | 只看該作者
感覺思路不清,吳老也開始犯「糊塗病」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1: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