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元朝滅亡之後的蒙古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5-12-6 03: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元朝滅亡之後的蒙古

一)殘元政權的滅亡

1368年,享國運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領導的起義推翻了,與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不同,末代皇帝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既沒有戰死,也沒有自殺,而是率領著王族和所剩的軍隊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經興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國完成了一次外來政權全身而退的「奇迹」。這得歸功於從成吉思汗開始的近似於瘋狂的擴張,使得蒙古帝國幅員遼闊,汗國、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圖只算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對於蒙古各大汗國和部落享有宗主權。元朝的滅亡,只是使蒙古帝國失去了中國的領土,而蒙古帝國依然存在。 元順帝是元朝皇帝中少有的接觸漢文化較深的一個,大都陷落倉皇北歸的打擊,對於他來說是極大的,雖然依然還是蒙古各部的大汗,但也不能排解他「去國懷鄉」的憂愁,尤其是明朝軍隊對於他的繼續打擊又接連不斷,更使他惶惶不可終日。終於,1370年5月23日,他懷著悲憤和鬱悶,在沙拉木倫河畔的應昌去世。 元順帝的兒子愛猷識里達臘獲悉父親去世的消息后,便在哈拉和林繼位,他將殘元政權又維持了八年,並厲兵秣馬盼望著有朝一日重登中國皇位。然而,他非但沒有機會實現這一願望,還面臨著深入到蒙古地區的明朝軍隊的攻擊。1372年,明朝大將徐達率軍攻向哈拉和林,這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大本營,是權力和榮耀的象徵,一旦被明軍攻破,蒙古帝國將徹底在世界上消失,因此,蒙古人的抵抗十分激烈,但是,被譽為「萬里長城」的徐達一路上勢如破竹,愛猷識里達臘幾乎到了絕望地邊緣。所幸,明朝的大軍由於戰線過長,後援不繼,受阻於土拉河畔。 1378年,愛猷識里達臘懷著滿腔遺憾去世,其子脫古思帖木兒繼位,這位第三任殘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領土已經縮小到蒙古帝國最初興起時的規模,恢復祖上的榮光更顯得毫無可能了。 1388年,一支10萬人的明朝軍隊在大將藍玉的率領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魯倫河之間、貝爾湖南岸大敗脫古思的軍隊,殘元諸王、平章以下官員三千多人及軍士七萬餘人被俘,脫木思帖木兒逃走後被其部將縊殺。 這次的失敗使黃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殘元政權喪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以至於大多數蒙古部落宣布脫離它而自立。1399年,分佈在葉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兒吉斯部首領貴力赤,否認了最後一任殘元皇帝額勒伯克的宗主權,於1399年將其打敗並殺死,取得了統治各部的霸權。至此,苟延殘喘了29年的殘元政權滅亡了,合法的蒙古帝國大汗不復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爭奪蒙古帝國大汗寶座的紛爭當中。



(二)群雄紛起爭汗位

殘元的滅亡,使明朝失去了政治上的敵人,蒙古已經成為了「邊患」,而不再是前一王朝殘餘勢力。因此,永樂皇帝對於貴力赤表示了極大的友好,承認了他對於蒙古各部的宗主權。但是,貴力赤也並沒有保持汗位有多久,便在1400年被阿蘇特部首領阿魯台和衛拉特部首領馬哈木的聯軍打敗。阿蘇特部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起源於高加索,因蒙古西征而進入中國,元朝軍隊中有一支由他們組成的軍團。而衛拉特部是森林蒙古人中的一個強大的部落,在成吉思汗時代被稱為「林木中百姓」,定居在貝加爾湖西岸。 阿魯台和馬哈木都不想成為蒙古帝國的大汗,他們最為希望的還是自己的部族獨立於蒙古人之外而獲得承認,因此,在打敗貴力赤后,便向明朝效忠,表示自己不同於其他爭奪蒙古帝國汗位的部族。這樣的臣服是明朝求之不得的,給了他們極大的支持的支持。依靠這種支持,衛拉特部將其霸權擴張到從貝加爾湖西岸到額爾齊斯河上游的整個西蒙古地區。 然而,阿蘇特部和衛拉特部對於蒙古中部和東部控制都沒能長久,貴力赤之子額色庫重新崛起,要與阿魯台和馬哈木爭奪大汗寶座,雙方進行了十幾年的戰爭,直到額色庫於1425年病死。 在額色庫不停的與阿魯台和馬哈木爭奪最高宗主權的同時,在1403年,殘元末代皇帝額勒伯克之子本雅失里復辟了自己的汗位,宣布自己為蒙古帝國的大汗。作為黃金家族的後代,本雅失里無疑要比阿蘇特部和衛拉特部具有號召力,不久,包括阿魯台在內的各蒙古部落聚集在這位正統代表者一邊。而好不容易盼到忽必烈家族衰亡的明朝,對這位新一任蒙古大汗的敵視是不言而喻的,永樂皇帝下旨要本雅失里作出臣屬的明確表態。但希圖重現祖上功業的本雅失里怎麼會向推翻自己家族在中國皇位的朱氏家族表示臣服呢?於是,永樂皇帝親自率軍進入蒙古,直抵成吉思汗故地――鄂嫩河上游平原,於1410-1411年擊潰了本雅失里和阿魯台的軍隊。這次失敗對本雅失里來說是致命的,因為這使他喪失了作為大汗的權威。1412年,衛拉特部首領馬哈木乘機將他擊敗,奪取了汗位。 在此之前,馬哈木一直與明朝永樂皇帝保持著友好關係,但這時,他已經真正成為蒙古帝國的大汗了。於是毫不猶豫地與明朝皇帝斷交。這引得永樂皇帝再次親征蒙古,雖然馬哈木的抵抗使明朝軍隊遭到嚴重損失,但為了保存實力,他率軍撤退到土拉河以西休養生息。馬哈木的威信由於這次入侵暫時受損,因為他也未能阻止明朝軍隊進入蒙古草原。 哈斯木逃走後,大汗寶座又懸空了下來,這時,居住在興安嶺以東、滿洲邊境的嫩江附近的科爾沁部首領阿台在1425年率部眾佔領了蒙古中東部地區。那個見風使舵的阿蘇特部首領阿魯台,這回又支持阿台殺死了本雅失里,擁立阿台為蒙古帝國大汗。科爾沁人是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兒的後裔,也屬於黃金家族。雖然永樂皇帝對於衛拉特的背叛不能容忍,但為了消滅在蒙古人中具有崇高威望的黃金家族,又開始支持衛拉特部。自然,對於這支持,衛拉特部也是欣然接受的。



(三)定鼎衛拉特

永樂皇帝所貫徹的為了打倒黃金家族而扶持衛拉特勢力的政策,在他死後才發生了效力。在1434至1438年間,衛拉特首領、馬哈木之子脫歡率軍攻進蒙古東部,殺死了帝國大汗阿台和他的重要輔臣阿魯台,奪得了大汗寶座。雖然,黃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一個王子、額勒伯克之子、本雅失里的兄弟阿佔在此時被擁護正統的首領們宣布為大汗,但在事實上,蒙古的帝國已經從黃金家族――忽必烈家族轉到了衛拉特――綽羅斯家族入手中。 對於明朝皇帝來說,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已經完結了,草原的這些新君主是一支沒有顯赫歷史的民族,他們在蒙古帝國的歷史上既不顯赫也不重要,他們不可能如黃金家族那樣具有無上的威望和號召力。那麼,蒙古人對於中原的威脅就應該自此結束了。 但是,衛拉特人並沒有忘記他們繼承的是蒙古帝國的汗位,雖然在表面上,他們把自己和其他蒙古人尤其是黃金家族的距離拉得很遠,但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恢復蒙古帝國原來的疆域。 當然,在明帝國還很強大的時候,衛拉特人是不會隨便捋虎鬚的,他們還記得祖上馬哈木的教訓。因此,恢復帝國的第一刀他們向東南地區的察合台汗國砍去。脫歡的兒子額森(也先)擊敗了察合台汗國的衛思汗,強娶了他的妹妹哈尼木公主,因為衛思汗是黃金家族,所以這一聯姻,使得衛拉特人有了足以號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統。 額森繼承其父脫歡的汗位時,蒙古帝國的疆域從巴爾喀什湖延伸到貝加爾湖,又從貝加爾湖延伸到長城附近地區,象徵正統的都城哈拉和林也是帝國的領土之一。1449年,他向中國公主求婚遭到悔婚,於是,額森蹂躪了山西北部、大同附近的中國邊境。明朝英宗皇帝及太監王振前往迎戰。在土木堡展開戰鬥。額森給明軍災難性的打擊,殲滅明軍10餘萬,俘英宗皇帝。然而,因不善圍攻戰,額森無法攻陷該地的設防城市大同和宣化,於是,帶著俘虜英宗皇帝帝返回蒙古。 三個月以後,他捲土重來,進軍至北京西北郊,但是,他遇到明朝名將于謙的抵抗,發動的各次進攻都被打退,不久明朝的各路援軍趕來。由於受到優勢兵力的威脅,他沿居庸關撤退。1450年,額森決定釋放英宗帝,並於1453年與中國議和,並宣布自己是中國的屬臣,這一行動表明他拋棄了蒙古帝國的宗主權,把自己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可汗。這樣做無疑並不明智,原本已經臣服於他的各黃金家族的部落和汗國又重新自立。 1455年,額森被暗殺。額森之子阿馬桑赤台吉繼其父汗位,在1456入侵察合台汗國,在伊犁河附近打敗了在位的羽奴思汗。而在這時,皇后哈尼木(察合台汗國衛思汗妹妹)在後方製造混亂,她的兒子亦不刺忻和也里牙思兩兄弟對阿馬桑赤發動叛亂,卻沒有成功。但經過這次內亂,衛拉特的實力嚴重的被削弱了。



(四)黃金家族的復辟

在衛拉特人實力削弱的時候,成吉思汗後裔們並未立即組織反攻,因為他們正在家族戰爭中互相殘殺。 1467年,成吉思汗的第27代繼承人滿都古勒大汗在討伐他的侄孫和繼承人博勒呼濟農的一次戰爭中去世。而博勒呼濟農在他能夠稱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殺。一度人丁興旺的黃金家族中,現在僅剩下一個5歲的男孩、博勒呼濟農之子達延。 達延的命運及其不幸,家族的長輩都在內訌中死去,小小的孩子孤苦無依,連他的母親都拋下他改嫁了,這簡直比成吉思汗年幼時的遭遇還要悲涼。所幸,滿都古勒汗的年輕遺孀滿都海賽音可敦把他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滿都海賽音可敦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她不但撫養了達延,還在1470年宣布他為大汗。最為難得的是,滿都海賽音可教作為女人率領軍隊打敗了衛拉特人,將他們徹底趕出了蒙古中東部地區。為達延汗日後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達延汗是蒙古帝國統治時間最長的大汗,從1470年到1543年整整73年。在1481年親政之後,達延汗鎮壓了右翼土默特人、兀良哈人的叛亂。並從1497年到1505年間,他對從遼東到甘肅的明朝邊境地區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攻擊,使得明朝無法與衛拉特人聯繫。 1543年達延汗去世之後,他的孫子博迪繼承了汗位。雖然廣大的領土被達延汗的眾多子孫瓜分,但從1544年到1634年蒙古帝國的汗位一直穩固的在達延汗的長支後裔察哈爾部中傳承,歷經博迪汗(1544-1548年)、庫登汗(1548-1557年)、圖們札薩克圖汗(1557-1593年)、徹辰汗(1593-1604年)和林丹汗(1604-1634年)。



(五)蒙古帝國的滅亡

雖然達延汗的長期統治穩定了蒙古帝國汗位傳承,但並沒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點――實行瓜分家族遺產的習慣法。當帝國的創建者死後,帝國便成了一種類似聯邦式的家族國家,國內的各級首領,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們雖然承認察哈爾部的最高權利,但處於相當的獨立狀態。 隨著時間的流逝,察哈爾部的汗位繼承者們逐漸失去了足以統治整個蒙古的力量,西方的衛拉特人和東方興起的通古斯人(滿人)都是他們可怕的敵人。但這個時候,衛拉特人正在對付哈薩克汗國、沙皇俄國以及內部的綽羅斯家族與和碩特家族的權力爭奪,因此,結束蒙古帝國歷史的,只能是通古斯人建立的后金帝國了。 1604年,林丹繼承汗位,接受黃教沙爾巴呼圖克圖的灌頂戒教,稱林丹庫圖克圖汗。林丹汗並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可汗,他早已看出后金帝國對於蒙古的野心,因此上從繼位始,便開始從新統一各部,自稱「統領四十萬眾蒙古國巴圖魯青吉斯汗」。1627年派兵收服右翼鄂爾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與喀爾喀部卻圖汗結為聯盟,聲威大振,所轄地域東起遼東,西至甘肅。但是,次年,朵顏兀良哈的蘇布台、喀喇沁的達來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圖汗、額爾多斯的額仁沁濟農以及永謝布、阿蘇惕、阿巴嘎、喀爾喀等部聯合組成大軍十萬,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戰中,消耗了林丹汗精銳兵力四萬餘人,這使得林丹汗的實力大為削弱,而他的敵人是綜合了蒙古人的彪悍和漢人的謀略的后金皇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就註定只有勇猛而少計謀的他只能失敗。 努爾哈赤時,科爾沁部、扎魯特部便在聯姻之下歸附了后金。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等部為了避免林丹汗的報復,也投奔了后金。1625年,林丹汗出兵嫩江,攻打科爾沁部。后金出兵援助科爾沁,林丹汗退走。皇太極即位后,把林丹汗做為主要的敵人。1628年,派遣貝勒阿濟格與老哈河上游受林丹汗統治的喀喇沁部會盟,共擊林丹汗。9月,皇太極親率大兵至綽洛郭爾,宴會察哈爾部控制下的敖漢、奈曼、喀爾喀、札魯特和喀喇沁等部領兵前來的諸首領。林丹汗空有大汗之名,但已經陷入了孤立,被迫退出西拉木倫河流域,至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固守。 1632年4月,皇太極再率大軍西進,多爾袞從征。至西拉木倫河畔,會集蒙古諸部兵,共擊林丹汗。面對勢力遠勝自己的敵軍,林丹汗無奈自歸化城驅人畜十萬渡黃河西逃。但面對已經大勢已去的大汗,部眾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林丹汗逃奔青海,兩年後在青海打草灘病死,他臨死前,也許會和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一樣,哀嘆「朕不是亡國之君!」,他們都努力過了,但是他們的才能都無法使他們重現祖上的榮耀。明帝國和蒙古帝國爭鬥了兩百多年,誰也沒能消滅對方,最後,在相差不到10年時間內,先後被滿清所滅。 1635年,多爾袞與岳托等領兵萬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眾於額哲,林丹汗的妻子和兒子歸降,交出可汗印信,整個漠南蒙古完全納入了后金帝國的版圖,蒙古帝國的汗位至此斷絕,而蒙古帝國,也永遠的消失了。
確切的說 應該叫做北元 北元和南明形成南北朝 最後被清朝統一了

元朝的歷史長達428年(1206-1634),起初叫做蒙古汗國



1、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 1206-1227

2、睿宗拖雷監國(太祖四子) 1227-1229

3、太宗窩闊台(木亦堅汗,太祖三子) 1229-1241

4、乃馬真皇后監國(太宗后) 1241-1246

5、定宗貴由(庫裕克汗,太宗長子) 1246-1248

6、海迷失皇后監國(定宗后) 1248-1251

7、憲宗蒙哥(睿宗長子) 1251-1259

8、世祖忽必烈(薛禪汗,睿宗次子) 1259-1294

9、成宗鐵木耳(完者篤汗,世祖次子裕宗真金的第三子) 1294- 1307

10、武宗海山(曲律汗, 1307-1311 世祖次子裕宗的次子順宗答啦麻八剌的次子)

11、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普顏篤汗,順宗三子,武宗弟)1311- 1320

12、英宗碩德八剌(格堅汗,仁宗次子) 1320-1323

13、泰定帝也孫鐵木耳(裕宗長子顯宗甘麻剌的長子) 1323- 1328

14、天順帝阿速吉八(剌察八黑汗,泰定帝長子) 1328

15、明宗和世剌(呼圖克圖汗,武宗長子) 1328-1329

16、文宗圖帖睦爾(扎牙篤汗,武宗次子) 1329-1332

17、寧宗懿麟質班(超克圖汗,明宗次子) 1332

18、順宗妥歡帖睦爾(烏哈葛圖汗,明宗長子) 1332-1370

19、昭宗愛猶識理達臘(必力克圖汗,順宗長子) 1370-1378

20、脫古思帖木兒(烏薩哈爾汗,順宗次子) 1378-1388

21、恩科卓里克圖汗(脫古思帖木兒長子) 1389-1392

22、額勒伯克汗(脫古思帖木兒次子) 1393-1399

23、坤帖木兒汗(額勒伯克汗長子) 1400-1402

24、額勒錐特穆爾汗(本雅失里,額勒伯克汗次子) 1408- 1410

25、德勒伯克汗(答里巴,額勒錐特穆爾汗之子) 1411-1415

26、岱總汗(脫脫不花王, 1433-1451 脫古思帖木兒的第三子哈爾古楚克鴻台吉的兒子阿寨台吉的長子)

27、烏珂克圖汗(麻爾可兒小王子,岱總汗第三子) 1454-1465

28、摩倫汗(脫古思太子,岱總汗長子) 1465-1466

29、滿都古勒汗(滿都魯,阿寨台吉的第三子,岱總汗弟) 1475- 1479

30、元烈祖達延汗(巴圖孟克,阿寨台吉次子阿葛巴爾濟濟農的兒子 1480- 1517 哈爾古楚克台吉子博勒呼濟農[巴顏孟克]之子)

31、塞音阿拉克汗(巴爾斯博羅特,達延汗三子) 1517-1519

32、阿剌克汗(博迪,達延汗長子圖魯博羅特的長子) 1519- 1547

33、庫登汗(達賚遜,阿剌克汗長子) 1548-1557

34、札薩克圖汗(圖們,庫登汗長子) 1558-1592

35、薛禪汗(布延,札薩克圖汗長子) 1592-1603

36、庫圖克圖汗(林丹,薛禪汗長子莽和克太吉的長子) 1603- 1634

37、額哲(庫圖克圖汗長子) 1634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沙發
phtsl 發表於 2005-12-6 07:33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8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9
3
騷給你看 發表於 2005-12-12 12:37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

謝謝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6 15: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