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角度上講,美國人不拘禮節的習性與他們的民主平等觀念相關。我們知道,美國歷史發展進程中,投有封建社會這一階段。貴族、*民、等級、王室等歐洲大陸盛行的一套東西,在美國沒有或者有實際意義。人們對家庭、地位、身份不十分看重:更主要的是當事人本身的實際成就。這種產生於美國早期開發階段的觀念很大程度上已成了美國文化傳統中的「沉澱物」。因為大家珍視平等的權利,人們互相交往中就沒有必要過份講究各種各樣的繁縟禮節了。上級與下級之間,家長與子女之間,老闆與工人之間,教授與學生之間,都是如此。 關於這一點,人們只要注意一下美國人與人見面時的打招方式即可一清二楚了。不管是下屬見到上司,還是學生見到師長,美國人一般只需笑一笑,說聲「嗨」(Hi)或者「哈羅」(Hello)即可,而不必加上各種頭街。還有,美國人在社交場合散席或者業務會議散會時,較少與人一個個地道別,而是向大家揮手說一聲「好啦,我們再見吧」(Well, so long everybody)。這樣做並不表示人們相互間缺少敬意,而是人們長年累月的習慣使然。
歐洲、亞洲等國家的有錢,為了顯示氣派,或者為了從瑣碎的家務中解脫出來,常常雇傭女僕、廚師和司機等人侍候自己及家人。美國人中,這種情形不多,因為他們講究「自己動手」(do it yourself)。在美國,不管是醫生、教授、律師、商人,他們都是自己煮飯、洗衣、上市場購貨。他們有社會身份,但不認為幹家務會降低他們的體面身份。他們也有經濟實力雇傭「保姆」,但覺得自己會做,沒此必要。上美國人家作客,人們可以常常看見大教授、名醫生自己下廚燒飯做菜。至於修剪草坪、整理車庫和油漆屋頂等之類的粗活,有社會身份的人不僅無厭煩之感,反而會樂此不疲地投入其中。